時間:2013年03月18日 分類:推薦論文 次數:
摘 要:改革開放以來,在黨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指導下,作為歷史重要港口,著有"魚米之鄉"和"文化之鄉"的番禺在經濟,政治,文化等方面上取得很大發展,人民的生活水平大大提高。 在此基礎上,為番禺區進一步達到生態城市讓我們做以分析研究。
關鍵詞:番禺區 社會經濟 生態城市
引 言
番禺為什么在廣州郊區中率先被開發、看重,其實我敢說并不是政府看重了,在以前,所謂的規劃,即城市總體規劃,都是一個傳統的模式。在2000年以后啟動了國家比較早的戰略規劃,主要是經濟戰略發展規劃。因為以前的城市規劃時,尤其是房源因素考慮的比較多的,世界發展到今天,隨著人們意識的改變,這個規劃啟動以后,人們注意到開發商在水道邊緣的行為,所謂的華南板塊根本上說是一個濱水地方。番禺區處于珠三角的前沿位置,地理位置非常優越,同時番禺區內各村、鎮的可供應土地較多,地價便宜,各種有利因素造就了眾多的專業市場分布其中。目前番禺正形成以家居、汽配、電子、五金為主的大型專業市場,分布在市橋、大石、迎賓路板塊內。以迎賓路為龍頭,現時板塊內最大的招商項目為萬博中心,其中家私連鎖店吉盛偉邦、斯高電子專業市場已進駐萬博中心。而近年來,廣州大學城進駐番禺,地鐵3,4號線在番禺開通,廣州火車南站在番禺建成,廣州亞運城也在番禺建成等等,更是加速了番禺各個方面的發展,振奮番禺人民的心。
1 番禺區區位概況
番禺市地處廣東珠江三角洲的幾何中心,是廣州深圳經濟走廊上的一個重要的縣級市。土地肥沃,河網縱橫,珠江八大出海口門番禺占了其三,基礎設施比較完善,經濟發展速度快,是珠江三角洲內層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
2番禺的發展
2.1把握戰略機遇,促進產業優化升級。
在社會主義建設的戰略步驟問題上,要基本實現現代化分三步走。在現代化建設的長過程中要抓住時機,爭取出現若干個發展速度比較快、效益又比較好的階段。進入21世紀,區委、區政府緊緊抓住廣州"南拓"發展的有利時機,發揮地鐵、火車站、大學城、亞運村等重點項目落戶番禺的機遇,大力轉變發展方式,重點發展高新技術產業和珠寶首飾加工等特色行業,建成了跨國產業園、節能科技園和珠寶產業園等一批現代化的工業園區,有力提升了番禺現代產業的水平。
2.2重民生民意,各項社會事業和諧推進。
人民民主是社會主義的生命,要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的有機統一,不斷深化政治體制改革,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發展社會主義政治文明,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黨必須適應長期執政和改革開放的新要求,加強和改善對各方面工作的領導,做到科學執政、民主政治、依法執政。強調把黨的執政能力建設和先進性建設作為主線,堅持黨要管黨、從嚴治黨,以改革創新精神全面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使黨始終做到"三個代表"。
在番禺政治方面,認真貫徹落實市"惠民66條"和"補充17條"及區"新二十八條"和"富裕和諧33條",并先后出臺了《關于加強平安和諧社區建設的意見》、《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試行辦法》、《城鄉特困人員醫療救助暫行辦法》、《關于推進我區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十項工程的工作方案》、《關于統籌城鄉經濟社會發展一體化的實施意見》等多項惠民利民措施文件,注重民生,尊重民意。大到城市規劃、省市區重點項目的建設,小到居家垃圾處理等事項,通過多種渠道充分咨詢、征詢、傾聽民眾的意見,做到政府決策公開透明,政府決策有民參與,政府決策尊重民意,政府決策深得民心,社會發展更加和諧。
2.3科教事業蒸蒸日上
科技推動力促發展。科學技術是先進生產力的集中體現和主要標志,增強自主創新能力是發展科學技術的戰略基點。強調必須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建設創新型國家,把經濟建設轉到依靠科技進步和提高勞動力素質的軌道上來。至2009年底,番禺區共有高新技術企業73家、企業技術研究開發中心81家。2009年實現規模以上高新技術產品產值430.53億元,比2005年增長172.4%,年均增長28.5%,占規模以上工業產值比重由2005年20.2%提高到2009年的33.2%。2008年番禺區的銳豐、珠江燈飾、朗晴、立白、博粵、秀珀、東松三雄等多家企業成為北京奧運會相關產品的供應商。廣州大學城食華南地區高級人才培養、科學研究和交流的中心,學、研、產一體化發展的城市新區,面向21世紀適應市場經濟體制和廣州國際化區域中心城市地位、生態化和信息化的大學園區,為番禺發展提供人才和科技資源。
教育事業加快發展。番禺區2009年投入教育經費達16.33億元,比2005年增長26.7%。從2008年起,全區12萬名公辦學校小學和初中學生全部享受免費義務教育。全區現有幼兒園325所,在園幼兒6.07萬人,普通小學174所,在校學生12.88萬人,普通中學64所,在校學生8.76萬人。全區10個鎮均被評為省教育強鎮。2006年至2009年各年中考平均分、高考上線人數、高考高分段考生人數及上重點本科率等指標均居廣州市12區(市)前列。其中,2009全區報考普通高考人數9730人,普通高校上線人數8156 人,上線率達83.8%;錄取總人數8085人,錄取率達83.1%。
3 經濟發展向生態發展轉變
經濟發展是城市發展的重要基礎,而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的矛盾始終是人類社會亟待解決的迫切問題。二者的關系從"經濟優先發展、先污染后治理"發展到"清潔生產,污染零排放",又發展到"環境與經濟協調發展--可持續發展"。城市發展要遵循"可持續發展"建設"生態城市"。黨的十七大報告提出,要促進國民經濟"又好又快"發展,轉變經濟發展方式。[1]在這種背景下,結合經濟的全球化、一體化要求,各大城市的經濟發展模式將經歷一次大的調整。而基于生態優先原則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是緩解人口與資源、環境的矛盾,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的根本出路;是優化經濟結構,提高經濟效益,保證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發展的迫切要求;是順應知識經濟潮流,提高國際競爭力的必然選擇。
4 面向生態城市的經濟發展模式--以廣州市南拓區為例
4.1經濟發展現狀與目標
廣州市作為沿海開放城市之一,具有一定的區位優勢和自身的發展特點。由于地處沿海,實行不同于內地的經濟政策,市場經濟機制占主導,政府計劃體制處于劣勢,因此規劃沒有建設快的現象嚴重;沿海城市開放程度高,資金引入與產品外銷比重大,較多依賴國際經濟貿易往來,受世界經濟沖擊影響大。本文在廣州市整體經濟結構研究的基礎上,重點針對廣州市城市拓展的主要地區--廣州市南拓區設計生態型經濟發展模式。
廣州市南拓區包括現廣州市番禺區和南沙區,是廣州市城市拓展的主要地區。199l~1996年,"三來一補"企業外向拉動使本地區經濟保持30%以上的年增長率;20世紀90年代后期,廣州城市南拓使房地產、旅游等產業興起,第三產業在本地區產業結構中占了近40%的比例。南拓區的開發目標是在保持該地區社會持續進步、經濟高速發展的同時,有效控制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到2020年建成經濟增長活躍、環境優美宜人的濱海新城。[9]因此,在開發中要遵循"生態優先"原則,以廢物最小化為目標,以循環經濟為指導思想,以生態城區和工業園區為模式,以完善的生態環境基礎設施為保障。
4.2 面向生態城市的經濟發展模式
可持續發展是生態城市建設與管理的主題,其實質是以人為中心,經濟、社會與資源、環境的協調發展。面向生態城市的經濟發展模式要在產業結構優化升級的基礎上發展高新技術產業、建設生態型工業園區。具體設計需要遵循四化原則,即工業園區化、園區循環化、產業知識化、企業清潔化。
4.3 建設生態型工業園區
廣州市重工業向南部轉移,南拓區將成為重工業集中區,如何合理布局工業區成為南拓需要解決的重點問題。生態工業園區(eco-industrial park,EIP)是城市體系中各組團的細胞,它使生產、生活、生態一體化,目前已經成為世界范圍內工業發展所追求的理想模式。在這種園區中,主要企業相互之間交換"廢料",共用基礎設施,而各生態園區之間以林帶、草地或農田隔開,形成生態屏障。從總體上來說,生態型工業園區應使人們在各種經濟活動中所耗費的活勞動和物化勞動獲得較大的經濟成果的同時,保持生態系統的動態平衡。
5結論
總之,面向生態城市的廣州市南拓區經濟發展模式應從循環經濟和知識經濟兩方面進行設計,遵循工業園區化、園區循環化、產業知識化、企業清潔化這四化原則,建立"以可持續發展為目標、以循環經濟理念為指導、以產業優先升級為動力、以高新技術產業為發展主體、以建設生態工業園區為行動"的生態型經濟發展模式。面向生態城市的經濟發展模式應在產業結構優化升級的基礎上發展高新技術產業、建設生態型工業園區。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只有切實去了解,調查,走訪群眾才能了解事實。建設幸福番禺更需如此,要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了解人民群眾的需要,發揮人民群眾的力量!關注番禺近年社會狀況 ,展望建設幸福番禺!
參考文獻:
[1]番禺區政府信息網
[2]番禺日報
[3]番禺統計信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