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3年01月12日 分類:推薦論文 次數:
【摘要】 黃河口地區濕地面積廣闊,類型多樣,自然資源豐富。通過對黃河口濕地生態環境特征的分析,提出了相應的管理措施,使黃河口濕地生態系統得以健康地發展。
【關鍵字】 濕地 生態環境特征 管理措施
Abstract: The Yellow River delta sea area of wetland is vast, various types, abundant natural resources. Through to the Yellow River delta wetland ecological environment characteristics of analysis, and put forward the corresponding management measures, make the Yellow River delta wetland ecological system to healthy development.
Key word: wetland ecological environment characteristics management measures
1 研究范圍
黃河河口地區包括黃河三角洲及其相關陸地和淺海地區,涉及山東省東營市全部、濱州市部分地區以及三角洲淺海海域,陸域面積約8300km2,海岸線長約370km(其中濱州市20km,東營市350km),淺海海域面積約5300km2(負15m等深線以內)。
本研究所指黃河口地區濕地范圍系指現代黃河三角洲范圍濕地,并以自然保護區濕地作為研究重點。
2 黃河口濕地資源
2.1生物資源
黃河三角洲自然保護區內共有各種野生動植物1917種,其中屬國家重點保護的有50種,有各種野生動物1524種,其中水生動物641種,水生動物中屬國家一級保護的有2種,屬國家二級保護的有7種。鳥類有269種,其中屬國家一級重點保護的有丹頂鶴、白頭鶴等7種,屬國家二級重點保護的有大天鵝等34種,被列入《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中的鳥類區內有40種。植物有393種,屬國家重點保護植物野大豆有較廣分布,面積達0.8萬hm2,有天然草場5.1萬hm2,天然實生柳林2000hm2,天然檉柳灌木林8100hm2。自然保護區人工植被主要是人工刺槐林,面積為5600hm2,與自然保護區周邊地區的人工刺槐林連成一片,面積達1.2萬hm2,是我國華北平原地區最大的人工刺槐林。
2.2礦產資源
石油、天然氣能源豐富,是黃河三角洲的主要礦產資源。全國第二大油田---勝利油田即位于此,配套年生產原油能力3.0×107t,采油廠有65個之多,當前油氣勘探開發向海洋延伸,濱海濕地和淺海灘涂將成為新開油田基地;鹽鹵資源地質儲量約6.0×1011t。
2.3土地資源
黃河三角洲是地多人少的地區,全區平均人口密度為227.2人/km2,僅相當于山東省平均人口密度的38.1%。按1996年土地詳查資料,全區人均土地面積約0.44hm2,農業人口人均占有耕地0.22hm2;在靠近沿海的河口地區,人均土地面積13.3hm2,農業人口人均占有耕地達0.45hm2,大大高于山東全省平均水平(2000年分別為0.17hm2和0.1hm2)。全區土地的平均墾殖率為31.4%,其中河口區及墾利縣只有21%,除去油田、居民點、交通用地及水域外,區內尚有22.3%的土地尚未得到開發。
3黃河口濕地生態環境特征
3.1多種成因并存,分布不平衡
由于地貌、水源補給條件的差異,三角洲存在著多種成因類型的濕地水文生態系統:在三角洲沿海淺海區(低潮水深6m以下)有永久性海水補給的淺海類型;在潮間帶小河溝兩側有以海水補給的淺海灘涂類型;在黃河泛濫地有海、淡水混合補給的水位近地表的新淤地類型;在特大高潮可淹浸的濱海一帶有以海水補給為主的水位近地表或間斷積水的濱海淺灘地類型;在黃河故道上有以淡水補給為主的湖灘類型;在黃河現行河道兩側有以淡水補給為主的河床類型;在黃河及其他一些小河的河漫灘有以淡水補給為主的季節性積水河漫灘類型;在內陸河間洼地有以淡水補給為主的地表過濕或常季節性或常年積水的河間淺洼地類型。另外,在中、西部地區還有天然湖泊、人工水庫、池塘、水稻田、沼澤草甸等類型。3.2形成時間短,發展變化性較大
三角洲濕地生態系統是隨著三角洲的不斷向海域推進而形成的,形成歷史短,尚處于發展的初級階段。近些年黃河來水量減少,豐水期不豐,枯水期變化增大,加之新構造運動及氣候變遷等作用,其現有濕地水文生態系統的發展演替狀況受到影響。對于地貌條件、水分補給條件不受干擾或干擾很小的濕地水文生態系統,將由初級階段向中、高級階段發展,而水分補給來源及性質改變的濕地水文生態系統將發生成因類型轉換,水分補給條件得不到保證的濕地水文生態系統將會萎縮或者消失,向陸地水文生態系統轉化,水分補給條件過于充足的濕地水文生態系統因挺水植物難以生存,將向水生生態系統轉化。另外,黃河三角洲存在十幾年至幾十年一遇的風暴潮,受其侵襲的濕地生態系統有著發展跳躍性。
3.3生態系統脆弱
黃河三角洲土壤類型主要是潮土和鹽土兩大類。從內陸向近海,土壤逐漸由潮土向鹽土遞變,多數土地后備資源土壤呈現高鹽性,且地勢低洼,地下水位很淺,蒸降比為3.5:1,新生土壤次生鹽漬化嚴重。天然植被以草甸為主,原始林蕩然無存,次生林以灘涂檉柳林為主,人工林分布不均。由此構成的生態骨架不穩固,生態系統脆弱。
3.4水分補給條件較差
除海潮可波及到的濕地和常年行水、蓄水的河流、水庫濕地常年積水外,大部分濕地為季節性或短期性積水,僅表現為地表過濕。地下水埋深一般0~1m之間。隨著近幾十年來黃河來水減少及黃河斷流的加劇,受黃河水直接補給、間接補給的濕地水分狀況日趨惡化。
3.5植物群落建群種少,結構簡單
植物群落建群種貧乏,主要有鹽地堿蓬、獐茅、羅布麻、蘆葦、堿蓬、茵陳蒿、白蒿、二色補血草、拂子茅、香蒲等,它們常組成單優群落。群落內種的飽和度小,每平方米至多僅有2~3個種。群落結構上分層不明顯,一般1~2層。群落內水平分布不均,常呈小群聚分布,群落覆蓋度季節變化大,夏、秋季高達50%~60%以上,而春季多在10%~30%。
4 黃河口濕地管理措施
4.1加強宏觀控制,做好保護規劃
不同成因類型、不同演替狀態、不同地理位置的濕地生態系統具有不同的資源、環境功能,需要加強宏觀控制,做好保護規劃。黃河三角洲東部的黃河故道河口、黃河現道河口一帶的濕地已劃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但是除此之外的濕地尚處于放任狀態,而這些濕地又極易遭受人類活動的影響,尤其是位于黃河三角洲開發區的濕地。
4.2 加強開發活動的濕地保護規劃建設
黃河三角洲大規模開發活動已經啟動。某些開發活動將可能顯著影響濕地的資源、環境功能,如有的油田開發產生的落地油、污油等通過地表徑流可能輸送至濕地;有的農業開發本身就是對濕地的改造利用;有的農業開發導致的水土流失可能使附近濕地萎縮乃至消失;有的道路建設可能通過影響地表徑流、地下徑流的流向而影響濕地的水分補給。加強開發活動的濕地保護規劃建設,在發展經濟的同時切實保護好三角洲濕地生態系統的資源、環境功能。
4.3 保障黃河來水
黃河是形成和維系黃河三角洲濕地生態系統的重要因素。近幾十年來黃河來水量呈減少趨勢,1972年以來黃河斷流狀況也不斷加重,黃河三角洲濕地已明顯受到影響。黃河來水量的減少主要是上游地區過度利用黃河水而造成的,加強黃河水的統一管理調度,保障黃河來水已成為保證黃河三角洲濕地的急待解決的問題。
4.4 加強濕地生態系統的動態監測與研究
根據黃河三角洲濕地生態系統的類型、分布和生態功能(由宏觀控制保護規劃確定),選擇典型的、敏感的、易受影響的濕地生態系統作為監測對象進行動態監測,監測其水文模式、污染狀況、物種狀況及群落動態等,并進行動態分析研究,將監測、研究結果及時反饋有關部門,以迅速采取對策與措施,保障黃河三角洲濕地生態系統的良性循環。
5 結論與建議
5.1 黃河口地區濕地面積廣闊,類型多樣,自然資源豐富。
5.2 黃河口濕地生態特征包括:多種成因并存,分布不平衡;形成時間短,發展變化性較大;生態系統脆弱;水分補給條件較差;植物群落建群種少,結構簡單。
5.3 黃河口濕地生態保護管理措施有:加強宏觀控制,做好保護規劃;加強開發活動的濕地保護規劃建設;保障黃河來水;加強濕地生態系統的動態監測與研究。
參考文獻
[1] 崔保山,楊志峰等.濕地學[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6:3-4,8-15,217-222.
[2] 陸健健,何文珊,童春福,王偉.濕地生態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7-8.
[3] 許學工.黃河三角洲生態環境的評估和預警研究[J].生態學報,1996,165:461-468.
[4] 崔保山、劉興土.黃河三角洲濕地生態特征變化及可持續性管理對策[J].地理科學,2001,21(3):250-256.
[5] 李愛軍,朱翔,趙碧云,段昌群,楊良.生態環境動態監測與評價指標體系探討[J].中國環境監測,2004,20(4):35-38.
[6] 歐陽勛志,廖為明.生態環境監測與評價探討[J].江西農業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2,24(3):350-3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