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1年10月09日 分類:推薦論文 次數:
對地下室防水混凝土施工技術及質量控制的研究
劉文江
摘要:在對地下工程進行施工時,防止和控制防水混凝土變形裂縫的出現是非常重要的,因為地下工程長期處于地下水或潮濕土壤的包圍中,給基礎大體積混凝土施工和地下室外墻混凝土施工帶來不便。本文通過分析防水混凝土的防水原理,針對地下室防水混凝土的施工技術及施工質量控制問題進行了探討。
關鍵字:防水混凝土;地下室;澆筑;養護;質量
一、防水混凝土的防水原理
采用水泥、砂、石或摻加少量外加劑、高分子聚合物等材料,通過調整配合比而配制成抗滲壓力大于0.6Mpa,并具有一定抗滲能力的剛性防水材料稱為防水混凝土。與普通混凝土不同。防水混凝土通過調整混凝土的配合比或摻入外加劑等方法來減少混凝土內部的空隙,抑止空隙間的連通,從而提高混凝土的密實性和抗滲性,達到防水的目的。根據配制方法的不同,防水混凝土可以分為普通防水混凝土、外加劑防水混凝土和膨脹水泥防水混凝土。
普通防水混凝土是以調整配合比的方法來提高自身密實度和抗滲性的。在普通防水混凝土內,應保證有一定數量和質量的水泥砂漿,在粗骨料周圍形成一定厚度的砂漿包裹層。把粗骨料彼此隔開以減少粗骨料之間的滲水通道,從而提高混凝土的抗滲能力。外加劑防水混凝土是在混凝土中摻入適當品種和數量的外加劑(如:引氣劑、減水劑、三乙醇胺、氯化鐵等),隔斷或堵塞混凝土中的各種孔隙、裂縫及滲水通路以提高抗滲性能。膨脹水泥防水混凝土是由于膨脹水泥在水化過程中體積膨脹,從而降低孔隙率,提高混凝土的抗滲性。
二、地下室防水混凝土的施工技術
1、防水混凝土攪拌要求
(1)及時測定砂石的含水率,以便調整混凝土拌合水用量。(2)混凝土攪拌設備須保持潔凈。(3)混凝土攪拌上料應嚴格按照試驗室提供的配合比施工,混凝土攪拌時間不得少于規范要求。
2、自防水混凝土澆筑
(1)混凝土攪拌好后做坍落度試驗,不合格者嚴禁使用,以保證混凝土的入模溫度。(2)混凝土的澆筑方法必須合理,避免出現冷縫。(3)底板混凝土施工中,在卸料點為防止混凝土集中堆積,應先振搗料口處混凝土,形成自然流淌坡度,然后全面振搗。對于積水溝(井)處采用吊模施工部位,應先振搗溝(井)底板混凝土,然后振搗側壁混凝土,并使之由吊模底部溢出,防止因混凝土沉落而出現裂縫。(4)由于泵送混凝土的坍落度大,墻體混凝土采用循環澆筑路線,分層、連續澆筑,即“一個坡度,薄層澆筑,循序推進,依次澆筑到頂”,利用自然流淌形成的斜坡澆筑混凝土,每層澆筑厚度控制在500mm左右;炷翝仓䲡r采用溜槽入模,使混凝土從一側開始逐漸向前推進,并保證上下層混凝土澆筑間隔時間不超過混凝土初凝時間,一般控制在2h以內。(5)混凝土的振搗。根據泵送混凝土澆筑時自然形成一個坡度的實際情況,在每條澆筑帶前、后布置兩道振動器。前道振動器布置在底排鋼筋處和混凝土的坡腳處,確保混凝土下部的密實;后道振動器布置在混凝土卸料點,解決上部混凝土的搗實問題,同時還要嚴格控制振搗的間距和時間。每一振點的振搗時間,應以混凝土搗實至表面呈現浮漿、不冒氣泡和不再沉落為準,振搗時間為20s~30s,避免漏振、少振和超振。(6)底板混凝土振搗后,先用長刮尺按標高刮平,再用木抹子反復搓壓,使其表面密實,以防混凝土表面龜裂。(7)混凝土的泌水處理。大體積大流動性混凝土在澆筑和振搗中,上涌的泌水和浮漿會隨著混凝土坡面流到坑底,并隨混凝土向前推進。在支模時,應在混凝土澆筑前進方向兩側模底部留孔排出泌水和浮漿。(8)混凝土的表面處理。大體積泵送混凝土,排除泌水和浮漿后,表面仍有較厚的水泥漿,在澆完4h~5h后,要用長刮尺刮平,在初凝前用滾筒來回碾壓數遍,待接近終凝前,用木抹再打磨一遍,使收水裂縫閉合。
3、混凝土的養護
大體積混凝土內外溫差大,必須做好養護工作。澆筑時氣溫一般控制為20℃左右,只進行保濕養護,采用澆水養護并覆蓋塑料薄膜,防止混凝土水分蒸發和表面脫水而產生干縮裂縫,養護時間不少于14d。
三、地下室防水混凝土的施工質量控制
(1)防水混凝土結構迎水面鋼筋保護層厚度不得小于5Omm,保護層過薄則極易開裂,地下水極易從此部位滲入,并沿鋼筋爬向混凝土內部,在混凝土不密實處出現滲漏,因此應以合適的間距設置鋼筋保護層墊塊(墊塊厚度和強度滿足要求)并在混凝土澆筑前進行全面檢查,確保無移位或被壓碎情況,并及時補放或調整。
(2)混凝土澆注厚度和間隔時間:根據采用的振搗方法確定混凝土分層澆筑厚度。澆筑分層過厚,振搗有半徑不夠,易發生漏振、欠振現象,從而產生蜂窩、麻面、孔洞等缺陷而影響防水抗滲性能.形成蜂窩麻面孔洞,形成防水混凝土滲漏的隱患:因此要控制混凝土澆筑厚度(一般為300mm)和分層澆筑間隔時間(不超過2h,氣溫超過30℃時不超過lh),第二層防水混凝土澆筑時間應在第一層初凝前振搗完畢,振搗器插入第一層混凝土中深度約5O一80mm并充分振搗,使兩層混凝土為一體,形成均勻整體的防水混凝土結構。
(3)模板或基底內雜物應清理干凈:否則影響混凝土抗滲質量,澆筑后混凝土易發生蜂窩、麻面、孔洞等問題。因此澆筑混凝土前應注重清理模板或基底內的積水、泥土、木屑、鐵絲等雜物,避免澆筑混凝土時雜物混入其中成為滲漏水隱患。
模板按縫要嚴密,不得漏漿:采用木模時,施工前應充分濕潤表面,避免木模吸取混凝土中水分而造成養護不良或導致混凝土表面出現裂紋,采用鋼模對必須將模板內表面的水泥漿清除干凈,以保證混凝土有光滑的表面。光滑的泛漿層可以起到防止壓力和保護鋼筋的作用。
(4)防止混凝土內部設置的各種鋼筋,綁扎鐵絲等直接觸模板:如果鋼筋、鐵絲等接觸到模板,拆模后鐵件裸露在外,成為地下水滲透通道,水沿鐵件通過混凝土滲漏,因此鋼筋必須用同配合比的細石混凝土墊塊,按保護層厚度的要求呈梅花形設置,墊塊要扎在豎向和橫向鋼筋的交叉點上,同時綁扎鋼筋或綁扎墊塊的鐵絲的結實應彎向內側嚴禁向外接觸模板。嚴禁以鋼筋墊鋼筋,或將鋼筋用鐵釘,鐵絲直接固定在模板上。
固定模板的螺栓不宜穿過防水混凝土結構:必要時應在預埋套管或螺栓上加焊方形止水環,若無設計要求止水環尺寸一般為8cm-10cm。
(5)地下工程施工前和施工期間必須設置降排水措施:使施工范圍內的地下水位降至工程底部最低高程500mm以下.并應持續至回填完畢,以保證防水工程在無水干燥狀態下作業防止混凝土在終凝前被水浸泡,若混凝土在終凝前被水浸泡,將影響防水混凝土的正常硬化,增大了混凝土的水灰比或混進泥水降低混凝土的強度和抗摻性。
四、結束語
地下室防水工程是一項非常重要的系統性工程,防水混凝土施工質量的好壞在整個防水系統中尤為重要。細部處理是防水關鍵,同時還要有現場操作人員的精心施工和監理單位的認真管理,才能做到不滲不漏,創造出精品工程。
參考文獻
[1] 建筑施工手冊編寫組.建筑施工手冊[M].第4版.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3.
[2] 中國建筑工程總公司.建筑防水工程施工工藝標準[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