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2年12月11日 分類:推薦論文 次數:
摘要:如何正確認識園林景觀的真正意義, 充分發揮其應有的科學價值,現在保護前提下的合理開發、永續利用和健康發展, 克服和排除當前在園林景觀認識上的種種誤區, 堅決制止和糾正各類嚴重的破壞性開發與經營行為, 尤其必要。本文主要探討生態規劃理念下園林景觀設計的思考。
關鍵詞:生態規劃,園林景觀,設計
1引言
現代景觀的生態設計反映了人類的一個新的夢想,一種新的美學觀和價值觀——人與自然真正的合作與友愛的關系。景觀是人類的世界觀、價值觀、倫理道德的反映,是人類的愛與恨,欲望與夢想在大地上的投影。時至今日,景觀已經成為人類生活中必須依附、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孔子說:“知者樂水,仁者樂山;知者動,仁者靜;知者樂,仁者壽。”這充分說明了優良的生態環境對于人們的心理健康和生理健康的重要性。然而,自北京人學會使用火開始,人的行為對地球自然面貌而言多數為破壞作用;無論是作為一個生態規劃師或者是景觀規劃師,都應該認識到現代技術由于輕率和不加思考地應用科學知識或技術設施,已經損壞了環境和降低了它的可居住性。比如最簡單的殺蟲劑、除草劑、洗滌劑和其它化學污染、放射性廢棄物等。
2生態規劃是園林景觀設計的核心內容
西蒙茲說:“景觀設計師的終生目標和工作就是幫助人類,使人、建筑物、社區、城市以及他們的生活同生活的地球和諧共處。”久居高樓如林、車聲嘈雜、空氣污染的城市之后,人們又企盼著親近自然和返回自然,于是返樸歸真成為時尚。因此,隨著席卷全球的生態主義浪潮,人們不得不站在科學的視角上重新審視園林景觀行業,設計師們也開始將自己的使命與整個地球生態系統聯系起來。設計已不再停留在花園設計的狹小天地或是圖紙上的空談,而開始介入更為廣泛的園林景觀設計領域。對場地生態發展過程的尊重、對物質能源的循環利用、對場地自我維持和可持續處理技術的倡導,具體到每個設計,都體現了濃厚的生態理念。根據上海的研究,喬木與草坪的投資是1∶10,而產生的生態效應是30∶1,1hm2樹木每年能吸收二氧化碳12t、二氧化硫300kg,并產生氧氣,吸收灰塵和蓄水,且樹林里冬暖夏涼,空氣濕潤清新,是最讓人舒適的環境。可見,在設計中對生態的追求已經與對功能和形式的追求同等重要,有時甚至超越后兩者,占據首要位置。生態主義已成為景觀設計師內在和本質的考慮,其創造的是一種可持續發展的景觀。
3生態規劃設計理念與城市園林景觀設計的結合
3.1生態設計的原則
園林景觀設計具有科學、藝術和社會三個方面要素構成,三者密不可分,相輔相成。不同的景觀設計師和景觀作品對三個方面有不同的側重,因而指導思想和表現形式不盡相同,缺少了其中任何一方,設計就存在缺陷。如果從這點來理解,生態設計思想作為景觀設計中科學原則的重要部分,應當貫穿設計過程的始終。在現今,景觀設計師的任務和責任已轉變為幫助人類合理的進行土地和其他自然資源的利用以及為人類創造戶外活動空間,所有的景觀設計都必須建立在尊重自然的基礎之上,生態設計應是景觀設計中的一個普遍原則。在設計過程中,不應當將人與自然對立起來,應將人看作自然系統中的一個因子,生態設計意味著人為過程與生態過程相協調,遵循生命的規律,對環境的破壞達到最小。但是這個最小沒有一個衡量的標準,所以生態設計應當是在現有的知識和技術條件下朝這個方向的努力。
3.2生態設計思想與園林景觀設計的結合
作為生態景觀設計,不應單純地把重點放在設計上面,也不能完全放在自然本身上面,而是應該把重點放在“結合”上面,這其中包含著人類的合作和其他生物的伙伴關系的意思。作為一個優秀的設計師,他尋求的不應是武斷的硬性的設計,而是去充分地利用自然提供的潛力,當然這還必須要根據自然本身的限制條件來設計。例如,設計中要盡可能使用再生原料制成的材料,盡可能將場地上的材料循環使用,最大限度地發揮材料的潛力,減少生產、加工、運輸材料而消耗的能源,減少施工中的廢棄物,并且保留當地傳統的一些文化特點。越來越多的景觀設計師在設計中遵循生態的原則,這些原則表現形式是多方面的,但具體到每個設計,可能只體現了一個或幾個方面。通常,只要一個設計或多或少地應用于這些原則,都有可能被稱作“生態設計”。充分利用場地上原有的建筑和設施,賦予新的使用功能。高效率地用水,減少水資源消耗是生態原則的重要體現。一些景觀設計項目,能夠通過雨水利用,解決大部分的景觀用水,有的甚至能夠完全自給自足,從而實現對城市潔凈水資源的零消耗。在這些設計中,回收的雨水不僅用于水景的營造、綠地的灌溉,還用作周邊建筑的內部清潔。或者利用自然凈化的機理設計各種人工濕地,水的流動、水生植物的生長都與水質的凈化相關聯,使景觀被理性地融合于生態的原則之中。
除了上述基本原理外,園林景觀生態規劃設計還強調人人都是設計師,人人參與設計過程,每個人都是景觀規劃設計的受益者。景觀規劃生態設計是人與自然的合作,也是人與人合作的過程。正如城市規劃從“控制式”向“協調式”發展,從“物質型”向“綜合型”發展一樣,景觀規劃設計也需要各個階層的參與。從本質上講,園林景觀生態規劃設計包含在每個人的日常行為之中。使園林植物在城市環境中合理再生、增加積蓄和持續利用,形成城市生態系統的自然調節能力,起著改善城市環境、維護生態平衡、保證城市可持續發展的主導和積極作用。對設計師而言,這意味著自己的設計必須走向大眾,走向社會,融大眾的知識于設計之中。同時,使自己的生態設計理念和目標為大眾所接受,從而成為人人的設計和人人的行為,真正做到園林、城市、人三者相互依存、融為一體,滿足人類社會生存和發展的需要。
參考文獻
[1]Frederick S. The living landscape: an ecological approach to landscape planning [M]. New York: McGraw-Hill Companies, Inc, 2000. 9-15.
[2]俞孔堅. 景觀設計:專業學科與教育[M]. 北京:中國建筑出版社,2003.70-93.
[3]侯曉蕾. 生態學思想在美國景觀規劃發展中的演進歷程[J]. 風景園林,2008(2):86-87.
[4]陳易. 自然之韻——生態居住區設計[M]. 上海:同濟大學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