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6年08月20日 分類:推薦論文 次數:
[摘要]近年來,隨著高大、復雜工程的增加,模板支撐體系也越來越復雜,整體坍塌事故發生率逐漸上升,僅憑經驗進行模板體系的支設已達不到安全施工的要求,故國家出臺了《危險性較大的分部分項工程管理辦法》,其中對超過一定規模的模板支撐體系做出了安全性要求。某廠房的局部支模高度達到了該標準要求,為確保安全施工并保證質量,對該高大模板支撐體系進行了專項方案的設計,通過軟件驗算各項指標合格,并符合構造措施要求。
[關鍵詞]高大模板;支撐體系;設計驗算;構造措施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with the increase of tall and complex engineering, formwork support system is also more complex, the overall collapse of the incidence gradually increased, the only experience the template system support set has reached less than safe construction requirements,therefore, the state has adopted a more dangerous part of the sub-project management approach ", which made over a certain size template support system security requirements. Mode of the local branch of a plant height of the standard requirements to ensure the safe construction and quality assurance, the high formwork support system for the design of special programs, and qualified software checking the indicators and requirements of the structural measures.
Key Words: tall template; support system; designcheck; structural measures
中圖分類號: TU755.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某廠房為框架結構,1~15軸為生產區,共兩層,生產區域為鋼屋面;16~18軸為辦公區域,共三層,砼屋面;無地下室;占地面積為7869m2,建筑面積為19491 m2。
本工程一層6~17/C~G、8~17/B~C梁板結構為高支模區域,該模板支撐落于基底夯實后3:7灰土之上,標高為-3.100m,模板支撐頂為一層梁板結構,標高為6.460m,模板支撐體系的總高度為9.56m。根據《危險性較大的分部分項工程安全管理辦法》(建質[2009]87)的有關規定,需要編制高大模板專項施工方案,并且要通過專家論證。
1 模板體系的配置
1.1 技術要求
在設計和驗算模板及支架時應考慮下列荷載:模板及支架自重、新澆混凝土重量、鋼筋自重、施工人員及設備荷載標準值、振搗混凝土時產生的荷載、新澆混凝土對模板的側壓力、傾倒混凝土時產生的的荷載。除上述7項荷載外,當水平模板支撐結構的上部繼續澆筑混凝土時,還應考慮由上部傳遞下來的荷載。當驗算模板及其支架的剛度時,其最大變形值不得超過下列允許值:對結構表面外露的模板,為模板構件計算跨度的1/400;對結構表面隱蔽的模板,為模板構件計算跨度的1/250;支架的壓縮變形值或彈性撓度,為相應的結構計算跨度的1/1000。
1.2 模板體系的配置
高度方向對拉螺栓2道,對拉螺栓直徑12mm,對拉螺栓在垂直于梁截面方向距離(即計算跨度)550mm。梁模板使用的木方截面50mm×80mm,梁模板截面側面木方距離300mm。梁底增加2道承重立桿。梁兩側立桿間距1.20m。梁底按照均勻布置承重桿4根計算。
2)次梁:(300mm×700mm)
高度方向對拉螺栓2道,對拉螺栓直徑12mm,對拉螺栓在垂直于梁截面方向距離(即計算跨度)550mm。梁模板使用的木方截面50mm×80mm,梁模板截面側面木方距離300mm。梁底增加1道承重立桿。梁兩側立桿間距1.60m。梁底按照均勻布置承重桿3根計算。
3)模板支架:
立桿的縱距 b=1.10m,立桿的橫距 l=1.10m,立桿的步距 h=1.50m。梁頂托采用雙鋼管48×3.5mm。
2 模板配置的安全性驗算
模板配置的安全性驗算嚴格按現行施工及結構設計規范進行計算,分梁和板兩種構件,梁模板驗算的內容包括:梁模板側模的計算;梁模板底模面板計算;梁底支撐木方的計算;梁底支撐鋼管的計算;扣件抗滑移計算;立桿的穩定性計算;基礎的承載力計算。樓板模板的驗算包括模板面板計算;支撐木方計算;托梁計算;扣件抗滑移計算;立桿的穩定性計算;基礎的承載力計算。
現以本工程截面最大框架梁及樓板支撐體系為例來做一說明:
2.1 計算依據:《建筑施工模板安全技術規范》(JGJ162-2008)。
2.2 幾何參數
框架梁截面為400mm×1000mm。
模板支架搭設高度為9.3m,梁截面 B×H=400mm×1000mm,立桿的縱距(跨度方向) l=1.10m,立桿的步距 h=1.50m,梁底增加2道承重立桿。
面板厚度12mm,剪切強度1.4N/mm2,抗彎強度15.0N/ mm2,彈性模量9000.0N/ mm2。
木方50×80mm,剪切強度1.7N/ mm2,抗彎強度17.0N/ mm2,彈性模量10000.0N/ mm2。
梁兩側立桿間距1.20m。
梁底按照均勻布置承重桿4根計算。
2.3 計算荷載取值
模板自重0.50kN/ m2,混凝土鋼筋自重25.50kN/m3,施工活荷載4.50kN/ m2。
地基承載力標準值250kN/ mm2,基礎底面擴展面積0.250m2,地基承載力調整系數1.00。
扣件計算折減系數取1.00。
計算選用《PKPM安全計算軟件-2010版》,把相關參數輸入,即得到相應指標的驗算結果。通過驗算,本模板支撐體系選用的各項參數均滿足要求。(計算公式等略)
3 構造措施
通過軟件對選用的各項參數進行驗算,僅是從力學理論上說明選用的各參數滿足力學性能要求,但在實際施工操作中,還存在很多不確定因素,故施工中還需遵守《建筑施工模板安全技術規范》(JGJ162-2008)規定的模板構造與安裝的相關要求。
3.1 基礎要求
模板支撐體系落于夯實后的3:7灰土之上,在模板支撐體系四周設200mm(B)×400mm(H)排水溝,連接集水坑。
3.2 立桿設置要求
立桿縱橫向間接按已確定的參數進行布置,在立桿頂端設可調“U”支托,螺桿伸出鋼管頂部不得大于200mm,螺桿外徑與立桿內徑的間隙不得大于3mm,安裝保證上下同心。立桿底部設底座坐于墊板之上。
立桿的搭接采用對接扣件連接,相鄰立桿的對接接頭不在同步內,沿豎向錯開距離為1.5m,各接頭中心距主節點均不大于步距的1/3。
3.3 縱橫向水平桿設置要求
在滿足模板設計確定的水平桿參數條件下,平均分配各步距。在最頂步距兩水平拉桿之間加設一道縱橫向水平拉桿,立桿底部距支撐點200mm高處,沿縱橫水平方向按縱下橫上的程序設置掃地桿,可調支托底部的立桿頂端沿縱橫向設置水平拉桿。
掃地桿、水平拉桿采用對接連接,均不得在同跨內,相鄰立柱對接接頭不得在同跨步內,且對接接頭沿豎向錯開距離500mm,各接頭中心距主節點小于500mm。
3.4 剪刀撐設置要求
在外側周圈水平拉桿端部設置自下至上豎向連續式剪刀撐,中間每間隔小于10m設置由下向上的豎向連續式剪刀撐,寬度為4~6m,夾角45°~60°之間。剪刀撐桿件的底部與樓層板頂緊。水平剪刀撐設在掃地桿、豎向剪刀撐頂端、中間標高處。
剪刀撐采用搭接連接,搭接長度為1000mm,采用2個旋轉扣件分別在離桿端150mm處固定。
3.5 拉結點的設置要求
先施工本層的框架柱,把混凝土柱作為梁板結構模板支撐體系的拉結固定點,本支模架以已澆筑完成的框架柱及-0.030標高的梁為拉結點,框架柱拉結點間距同模板支架步距,梁拉結點設置于梁跨中。
4 結束語
本工程的高支模施工方案嚴格按照有關的規定進行設計,并通過了專家論證。實踐證明,該專項施工方案是可行的,在具體支設過程中嚴格按本方案執行,在保證了質量和工期的情況下,杜絕了安全事故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