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2年09月14日 分類:推薦論文 次數:
摘要:高層建筑外部造型設計多以追求新奇造型為目標。在這一背景下,本文堅持“以人為本”原則,從宏觀的城市環境到微觀的建筑細部角度加以分析,認為在參考人的尺度下,高層建筑設計外部形象的設計,主要處理好五種尺度關系,并試探地提出一些設計指導原則。
關鍵詞:高層建筑 設計 尺度 融合
Abstract: The high-rise building external modelling design to pursue the more original model for the target. In this context, this paper adhere to the "people-oriented" principle, from the macro environment of the city to the microscopic architecture details Angle to analyze and think in reference scales, high-rise building design of external image design, mainly deal with five kinds of measure relations, and proposes some test design guiding principle.
Keywords: high-rise design scale integration
中圖分類號:[TU208.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0前言
改革開放以來,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城市不斷擴張,城市的土地日趨緊張,高層建筑如同雨后春筍般的在全國各個大中城市拔地而起。它給人們帶來了更多的使用空間,更多的綠地面積,同時也豐富了城市的輪廓線,使城市變得更加美麗。然而它也給人們帶來了一系列的問題。有很多高層建筑的建造忽視了城市設計,孤立的存在于城市環境中,沒有親切感,使人們對之產生畏懼感。再加之交通問題,高層建筑與周圍環境關系已成為目前城市設計的一個嚴峻的問題。如何解決就要以高層建筑的產生、發展作為切入點,尋求合適的解決方案。
1 充分發揮廣場的作用
高層建筑由于其體量的巨大,往往給街道空間一種突然的壓迫感,使人感覺好像從一個大空間突然進入一個小空間,這是由于高層建筑的體量所造成的對比。因此凡是處在街道兩旁體量巨大的高層建筑在設計時應該對其進行后退處理,并在其退出的用地上設計廣場空間,這個廣場空間將起到空間的緩沖作用;而且由于高層建筑的建筑面積遠遠超出其用地面積,容納的人員較多,出入口人流密度相對較大,后退出的廣場空間也起到緩解交通壓力的作用;從另外一方面講,廣場空間往往在街道空間以及城市空間中起到非常重要作用,能夠給公眾留下較深的印象,也往往能成為城市的節點,這就是共享空間的好處。有的建筑大師甚至直接設計成下沉式的廣場,如日本建筑大師新設計的日本筑波中心的下沉式廣場,獨特的廣場空間造型,以人和環境為設計重點,不僅為公眾提供了一個舒適的安靜的休閑場所,而且使建筑塔樓的形象特征更加突出。這種下沉式的廣場往往更容易給人留下印象,就空間形式而言它是一種非常富有情趣的空間。因此在進行高層建筑設計時廣場和建筑應該作為一體來考慮。
2 高層建筑整體設計
2.1城市尺度(對城市、其系統和天際線方面)
高層建筑是一座城市有機組成部分,因其體量巨大,高度很大,是城市的重要景點,對城市產生重大的影響。從對城市整體影響的角度來看,表現在高層建筑對城市天際輪廓線的影響,城市的天際輪廓線有實、虛之分,實的天際線即是建筑物的輪廓,虛的天際線是建筑物頂部之間連接的光滑曲線,高層建筑在城市天際線創造中起著重要的作用,因城市的天際輪廓線從一個城市很遠的地方就可以看見,也是一座城市給一個進入它的人第一印象。因此,高層建筑尺度的確定應與整個城市的尺度相一致,而不能脫離城市,自我夸耀,唯我獨尊,不利于優美、良好天際線的形成,直接影響到城市景觀。高層建筑對城市局部或部分產生的影響,是指從市內比較開闊的地方,如:廣場、干道、開放的水系和綠地所看到的天際線,也直接影響人民的日常生活。因此,城市天際輪廓線不僅影響人從城市外圍所看的景觀,也直接影響到市內居民的生活與視覺觀賞。
高層建筑對城市各構成要素也產生重大的影響,高層建筑的位置、高度的確定,也應充分地考慮該城市尺度、傳統文化,不當的尺度會對城市產生不良的影響,改變了城市傳統的歷史文化,也改變了原來城市各構成要素之間有機協調的比例關系,如:上海市,黃浦江可謂是城市一條重要水系,原先具有寬大、雄壯的氣勢。但由于東方明珠塔的建成,又過于靠近黃浦江,其他高層建筑也跟著靠近黃浦江建設,使黃浦江的尺度感變小了,失去了原有的雄壯,而改變了老上海的歷史與文化,從這一角度講,東方明珠塔的建成又是一件憾事。
2.2街道尺度(對城市街區、人行道和街景方面)
街道尺度是根據街道生活來確定的,顯然最重要的是街道上行人與大樓之間的關系。高層建筑必須形成與周圍建筑物的聯系以加強城市結構,并促進在其底部的城市生活。如果這些被忽略,高層建筑將孑然孤立,缺乏與街區的任何聯系或不承認自己屬于城市街區,而它卻是其中的一部分。為避免高層建筑與城市環境分離,可以使高層建筑的立面正好位于街道線上,而且在其門廳內部結合著過渡區的話,那么這座高層建筑的底部就能將內部空間與外面的街道生活聯系起來。
具體的說街道尺度是指高層建筑臨街面的尺度對街道行人的視覺影響。這是人對高層建筑近距離的感知,也是高層建筑設計中重要的一環。高層建筑的底部必須與街區的城市結構聯系,并與城市的水平尺度比例相當。其設計應該對周圍建筑的場地范圍予以密切注意。臨近街道的高層建筑部分的尺度確定,主要考慮到街道行人的舒適度,高層建筑主體因為尺度過大,易向后退,使底層的裙房置于沿街部分,減少了高層建筑對街道的壓迫感,但如果退后尺度不當,高層建筑就變得與街道分離了,并可能變得與其環境失去聯系,還有高層建筑物之間的地面場地不要僅僅作為行車道路,而應該加入更多的街道生活,使環境豐富生動起來。
為了保持街道空間及視覺的連續性,高層建筑臨街面應與沿街的其他建筑相一致,宜有所呼應,但每個建筑都必須擁有各自的特點,這樣除了豐富空間外,還可以緩解人的視覺疲勞。對于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可使周圍建筑與之相協調,但不能過多的采用保護建筑的元素,以免削弱原有保護建筑的特征,如泉州清凈寺街區的改造。
2.3整體尺度(建筑本身及造型方面)
整體尺度是指高層建筑各構成部分,如:裙房、主體和頂部等主要體塊之間的相互關系及給人的感覺。整體尺度是設計師十分注重的,關于建筑的整體尺度的均衡理論有許多種,但都強調整體尺度均衡的重要性。面對一棟建筑物時,人的本能渴望是能把握該棟建筑物的秩序或規律,如果得到這一點,就會認為這一建筑物容易理解和掌握,若不能得到這一點,人對該建筑物的感知就會是一些毫無意義的混亂和不安。因此,建筑物的整體尺度的掌握是十分重要的,在設計時要注意下面的兩點:
2.3.1各部分尺度比例的協調
高層建筑一般由三個部分組成的--裙房、主體和頂部,也有些建筑在設計中加入了活躍元,以使整棟建筑造型生動活躍起來。一個造型美的高層建筑是建立在很好地處理了這幾個部分之間的尺度關系,而這三個部分尺度的確定,應有一個統一的尺度參考系(如把建筑的一層或幾層的高度作為參考系),不能每一部分的尺度參考系都不同,這樣易使整個建筑含糊、難以把握。
2.3.2高層建筑中立面細部尺度應有層次性
立面設計的結構構成必須明確劃分為水平因素和垂直因素。一般都要使各要素的比例與整體的關系相配,以達成令人愉悅的觀感效果。因此很自然的,較低矮而橫向舒展的建筑物,其窗戶開間之類,其比例必定使寬闊狀為主導,而高層建筑則以修長的因素更有利于綜合微型和巨型因素,使大中有小,小中有大。這一原則使高層建筑產生強烈的統一性和協調性。
除了需注意以上三點外,還應考慮細部尺度。在進行高層建筑設計時,應從城市設計的角度對其進行分析,結合城市尺度、街道尺度、整體尺度、細部尺度等綜合考慮。高層建筑不是單個存在,而是整體存在。城市設計及城市規劃應將高層建筑群集中設計,以形成城市的主節奏,使城市天際線統一且富于變化。然后根據不同街區的需要設計具有該區特色的高層建筑,最后使高層建筑與外部街道生活及周圍環境相適應,最終達到城市設計的目的。
3 結語
高層建筑影響一座城市環境的平衡,集中注意高層建筑對環境質量的責任,對城市及周圍的影響,這和建筑本身的功能方案一樣,對設計者都是根本的問題。優秀的高層建筑要考慮使用者的需要,以城市的公眾利益為追求的目標。我們必須在高層和城市的發展中取得平衡,才能創造出更好的城市景觀和適合人們生活的環境,才能沿著可持續發展的道理健康地發展下去。
參考文獻:
劉順校,周湘津,高層建筑設計,天津科學技術出版社,1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