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2年08月29日 分類:推薦論文 次數:
摘要:基于坡地建筑越來越多,通過對坡地建筑的地形條件以及坡地設計在總體布局、建筑形體、道路交通、成本控制等的初步探討,以期對坡地建筑設計提供一些借鑒。
關鍵詞:坡地建筑;建筑設計
Abstract: Based on the sloping building more and more, through the terrain conditions and the slope of the sloping building design discussed in the general layout, building form, road transport, cost control, slope architectural design in order to provide some reference.
Key words: construction of slope; architectural design
中圖分類號:TU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2095-2104(2012)01-0020-02
坡地建筑是指建于地面起伏較大處的建筑物,坡地是自然界的原生態資源,坡地建筑應該是景觀建筑、原生態建筑和人文建筑。坡地建筑設計的基本理念應該是充分利用自然與坡地資源,服從坡地自然形態,使坡地建筑有別于其他建筑,形成獨特的建筑風格,創造豐富的建筑空間,使建筑成為自然的有機組成部分。
一、 坡地建筑設計的有利條件
1、高度和空間:早在遠古時代, 人們就知道“擇高處而居”, 以抵御外敵和防洪澇侵襲。坡地建筑的利用空間分布在不同的高度上,甚至相差數十米,空間活動范圍較大,空間感比較空曠,從而使心境更加開敞舒暢。另外,坡地建筑的利用空間是發散的,多方向的,動態的,而平地建筑的利用空間則處在同一標高,空間感相對靜止,缺少靈活性及空間想象力。坡地建筑設計擁有地形高度及空間的優勢,這是平地建筑所無法比擬的。
2、景觀和視線:坡地建筑擁有原生態的山林水榭,“山、水、風、光”是坡地建筑特有的四大元素自然景觀,這些是平地建筑所無法比擬的。坡地建筑布局能依山造勢,顯山露水,為人類提供一個健康的自然生態居住環境。坡地建筑能追求與自然環境融合,“水隨山而行, 山界水而止”、“背山面水”、“藏風聚氣”的布局原則。坡地建筑布局能錯落有致,空間分布在不同的高度上,視線開闊,陽光充足,私密性較平地建筑好。
二、 坡地建筑設計的幾個重點
坡地建筑需服從坡地自然形態而進行創造,由于建筑是建于地面起伏較大的坡地上,需要考慮的因素較平地建筑設計復雜,坡地建筑設計需要著重考慮以下幾方面。
1、總體布局:坡地建筑布局需依山造勢,服從坡地自然形態,隨著等高線起伏層級而上。坡地規劃方式與平地不同,建筑群體因處于不同的標高上,是三維立體的空間概念,而且平坡地、緩坡地較少,陡坡地及急坡地又不宜開發,這就限制了坡地建筑不能像平地建筑那樣擁有更廣闊的創作平臺。坡地建筑群體的布置方式和平地類似,有自由式、平行式和組團式三種形式。
2、建筑形體:坡地建筑需尊重自然,并成為自然的一部分,坡地建筑的建筑風格、立面設計、外形選材需融合到坡地自然環境里面,不能太喧賓奪主,盡量發揮坡地的優勢。坡地地形環境的多樣性,制約了建筑的創作及表現方式,建筑師不能簡單地套用平地建筑的設計思路去進行坡地建筑的創作,坡地建筑的創作既要保持原有地形和植被,避免大挖大填,又要合理利用地形高差,使建筑形體與自然環境共融。
3、道路交通:按建筑規范要求,基地機動車道及步行道的道路縱坡一般不應大于8%,供消防車停留的位置,其坡度不應大于3%,而且坡地地形起伏較大,平坡、緩坡、中坡地面較少,這給道路設計帶來了極大限制。坡地道路需因地制宜,根據具體地形、地貌特點設計,盡量不做過多的挖土和填土,也不做太高的擋土墻,使車行道路蜿蜒在不同高度的坡地上,符合等高線的走向和高差要求。人行道則以緩坡與臺階形式出現在建筑群體之間。坡地道路除受限于坡地地形外,還與坡地建筑群體布局、空間構成以及建筑形象表現密切相關。坡地建筑的路網一般做成自由的路網,有兩方面原因,一個方面是地形的限制,第二個是成本的原因。一般坡地建筑路網組織主要采用主干道加支路的方式,即是從主干線上發出若干的盡端式道路深入到組團,有條件的可將盡端式的道路互相連通,形成環路。
4、成本控制:在坡地上面做住宅,最大的挑戰就是成本問題,開發商都非常重視成本控制,并對建筑設計提出了具體的要求,從而限制了建筑的的布局及創作。坡地與平地不同,坡地的地形優勢明顯,劣勢也明顯,建筑創作應最大限度地發揮地形的優勢,而最大限度地抑制地形的劣勢,這樣可有效地降低成本,坡地建筑成本控制包括以下四點。
(1)土方的控制
總圖設計應充分考慮地形、建筑、道路的相互關系,綜合平衡每棟建筑的標高、道路的標高和道路的坡度,確定填挖比例和坡度大小,盡量減少開挖量,避免大挖大填,盡量做到土方綜合平衡。
(2)擋土墻的設置
擋土墻本身的造價非常高,擋土墻有重力式擋土墻、鋼筋混凝土擋土墻等,當高度在5米以下時,宜采用重力式擋土墻,重力式擋土墻構造簡單、施工方便、易于就地取材。擋土墻一般高度越高,造價越貴,所以擋土墻最好就是控制其高度,可采用分臺、頂部放坡等方法降低擋墻高度。
(3)道路
坡地建筑和平地建筑一樣,道路占工程成本很重要的一部分,一般道路越短,成本就越低,所以應對道路的總長度和寬度進行嚴格的控制,采用適合場地特點的路網結構和斷面設計。另外,路基應盡量放在挖方地帶。自由式的路網應與總體布局和場地相結合,采取合理的布置方式控制道路的總長度。
總的來說,坡地的自然景觀,若沒有經過人工細致的視景組織、建筑群體的點綴等設施的營造,就不能很好地發揮其作用。坡地建筑依山就勢的布局確有一定難度,但建筑布局錯落別致,與坡地環境更加相得益彰,坡地環境的制約也只能是相對的。建筑形體雖然受限于地形,但能使空間設計更有發揮的余地。坡地建筑結合地勢高差設計,創造出架空層、半地下室、退臺等多樣空間,豐富了居住形式,同時也為建筑創造了更好的通風、采光及視線環境條件。道路交通設計雖受限于地形及建筑群體,但是蜿蜒曲折的道路交通,既是滿足功能及形態組織的客觀合理性要求, 又可為建筑師的主觀創作欲望提供更為豐富的表現素材。
三、結語
隨著當代社會經濟起飛,我國城市化進程高速發展,土地資源日趨緊張,對坡地的開發日趨受到重視,開發及合理利用坡地可以節約土地資源,減少占用耕地,為人類開拓新的生存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