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2年08月20日 分類:推薦論文 次數:
[摘要] 制定科學的人才培養方案是專業建設的基礎,加強課程建設是加強專業建設的根本,教材建設是加強專業建設的保障,教學方法與教學手段的改革是加強專業建設、提高教學效果和人才培養質量的核心。優化地球化學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完善地球化學專業課程體系,加強實驗室和實習基地建設,依托研究生教學背景,借鑒研究生培養模式,加強專業教師隊伍建設,加強教育教學改革,推進教材建設是加強地球化學專業建設的主要任務。
[關鍵詞] 專業建設;地球化學;人才培養
Abstract: The optimization of geochemical professional personnel training programs, perfect geochemical curriculum system, strengthening of laboratory and practical bases, relying on the background of graduate teaching, drawing on the graduate training model, strengthen the construction of professional teachers, to strengthen the educational reform, promote the construction of teaching materials strengthen the geochemistry professional building tasks.
[Key words] :professional building; geochemistry; personnel training
中圖分類號:P5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地球化學是地質學科領域的重要分支。其基礎是地質學,但涉及化學、物理學等基礎學科,是研究地球乃至宇宙中化學元素分布、存在形式、共生組合、集中分散及遷移循環規律的科學。因此培養大量的適合形勢發展的、高水平的地球化學高級專門人才就成為必須和急需。
一、地球化學專業人才培養的重要性
1.地球化學專業需要大量的理論研究人才
地球化學在資源、環境、生命與健康領域的研究顯示出勃勃生機。在國內,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地球科學部專門列有地球化學學科。根據郭進義對2006年度地球化學領域項目評審與成果分析,地球化學學科每年基金受理350項左右(2006年度364項),涉及學術單位119個。從國內外學科發展趨勢及所涉及的大量用人單位來看,必然需要大量的地球化學理論研究人才。
2.國家重點資源能源發展需要大量的地球化學應用型人才
資源安全是國家經濟可持續發展的保障。中國人均資源量很少,隨著經濟規模的迅速擴大,資源壓力日益顯著,形成了經濟發展的瓶頸。國家需要加大勘查和開發礦產資源力度,必然需要大量地球化學高級專門人才充實各地質部門及地質隊,此外,國家安全必須保證一定數量的核威懾力。無論是核電還是核軍工都需要大量的鈾礦資源作為后盾。因此培養大量的適合形勢發展的鈾礦地球化學高級專門人才就成為必須和急需。
3.環境友好戰略的需要
隨著科技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環境問題越來越受到高度重視,環境保護已經深入到城市、礦山、農業、生態等各個領域,科學地開發利用資源是落實科學發展觀,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的內在要求。因此,培養適應新形勢下的環境保護研究和工作人才是社會經濟發展的需要。
二、提高地球化學專業建設的建議
1.優化地球化學專業人才培養方案
地球化學系根據社會需求,結合專業自身的特點,確定了地球化學專業的定位和培養目標。專業定位:瞄準地球化學學科發展國際國內前沿,以礦床地球化學和環境地球化學為主要專業方向,繼承放射性地質學科專業優勢,注重地球化學新理論、新技術、新方法的結合,培養理科為主、理工結合的創新型高級專門人才。培養目標:培養具備地球化學和地質學的基本理論和基本技能,受到基礎研究、應用基礎研究和技術開發的基本訓練,具有較高的科學素養及初步的教學、科研、開發和管理能力,能在科研機構、學校從事地球化學研究或教學工作,在資源、能源、材料、環境、基礎工程等方面從事生產、測試、管理等工作的創新型高級專門人才。
2.完善地球化學專業課程體系
(1)理論教學體系的構建。建立扎實的數理化知識體系;有機融合化學與地質學,通過對地球化學、環境地球化學和有機地球化學課程的學習,對化學和地質學內容融會貫通,真正理解如何用化學的方法和手段解決地質問題;設立并加強特色課程的建設,石油既是我們的特色,也是我們的強項,因此在理論課程中加大與油氣的關聯度,加大有機地球化學和油氣地質學課程設置力度;
(2)實踐教學體系的構建。改善實驗教學條件、完善實驗室功能,向學生開放;組織學生自主開展綜合性、設計性、創新性實驗,設置“資源與環境論壇”,開展“大學生學術論文報告會”、“定向越野大賽”等課外活動,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3)研究生培養模式的借鑒。借鑒研究生培養模式,實行“導師制”精英式培養;畢業設計、課程設計真材實料、真題真做,年年不重復,極大地促進了學生綜合素質和創新能力的提高;將最新的科學研究成果融入教學,開設國內外著名專家學者參與的油氣地球化學及環境地球化學論壇,開闊了學生視野,提高了學生的綜合素質。
3. 加強專業教師隊伍建設
建設好一個專業,需要高水平的師資。專業建設要靠教師去完成,有了一支好的師資隊伍,教學才有保障;有了一支高水平的師資隊伍,還必須要有一個學術造詣深、管理民主及富有感召力的學科專業帶頭人。學科專業帶頭人的水平代表著學校在某學科專業的水平,是學校聲譽和教學質量的標志。
4. 加強教育教學改革
為了提高學生的國際競爭能力、專業教學與國際接軌的程度,加大對專業課程進行雙語教學改革。建設多媒體課件,教學模式采用英文原版教材、全英文課件、板書,外語和漢語交錯講授。在教學方法上,努力探索研究型教學方法的有效實施方式,因地制宜地采用引導啟發式、問題研究式、課題參與式教學方法。建設數字課程資源,合理使用網絡教學、多媒體教學等現代教學手段,不斷改進教學效果。對課程考核方式進行大膽改革。
5. 推進教材建設
根據學校的定位、特色及專業自身培養目標,地球化學專業結合學校“十二五”本科專業規劃建設,進一步圍繞教材建設開展工作:加強地球化學專業主干課程教材建設的計劃與實施,主干課程配套教材建設的計劃與實施;加強地球化學專業特色課程教材建設的實施,特色課程配套教材建設的計劃與實施;加強地球化學專業課程配套題庫建設的計劃與實施;組織編寫具有自身特色的相關教材和參考書;組織編寫以現場案例分析和習題為主的輔助教材。
三、結論
綜上,只有不斷提升辦學思想、辦學理念,不斷完善實習基地和實驗室配套設施的建設,不斷健全各項規章制度和評價體系,才能使實踐教學體系與時俱進,開花結果。希望這些經驗也能對于理工科其他專業的實踐教學具有借鑒意義。
[ 參 考 文 獻 ]
[1]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自然科學學科發展戰略調研報告:地球化學[M].北京:科學出版社.
[2] 歐陽自遠,倪集眾,項仁杰.地球化學:歷史、現狀和發展趨勢[M].北京:原子能出版社,1996.
[3] 中國科學院地球化學所.高等地球化學[M].北京:科學出版社,1998.
[4] 郭進義,楊志軍.2008 年度地球化學領域項目評審與成果分析[J].地球科學進展,2008,23,(12):1314-1316.
[5] 郭進義,李秋根.2008 年度地球化學領域項目評審與成果分析[J].地球科學進展,2009,24,(12):1375-13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