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2年08月20日 分類:推薦論文 次數:
摘要:農村公路作為公益性最強的公共基礎設施,它既是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必要保證,也是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主要內容。為切實加快農村公路的發展,我們要正確認識和對待農村公路建設所面臨的新形勢、新問題。文章對農村公路建設養護存在的問題和對策進行簡要分析。
關鍵詞:農村公路 建設 養護
Abstract: The rural highway as the strongest public infrastructure of the public welfare, it is necessary assure of construction socialism new rural area, and also the main content of building a new socialist countryside. In order to accelerate the development of rural highway, we should correctly understand and treat rural highway construction are facing a new situation, new problems.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onstruction of rural highway maintenance of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
Key words: rural highway; construction; maintenance
中圖分類號:F540.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碼:
隨著農村公路建設步伐的加快,全面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我們必須用新思路、新視角,積極探索農村公路建設的新格局。農村公路作為農村地區的基礎性、公益性設施,既是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必要保障,也是建設社會義新農村的重要內容。
1、加快發展農村公路,改善農村的交通狀況,代表了最廣大農民群眾的根本利益,是在交通建設領域實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行動體現。
2、加快發展農村公路,是全面推進農村小康建設的重要前提,改善城鄉二元結構,加快城鎮化進程,是農村經濟發展的基礎、農村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撐。
3、加快發展農村公路,是實現交通跨越式發展的重要保障,交通能否實現新的跨越式發展,歸根結底是能否實現全面、協調和可持續發展。解決農村公路暢通,確保農民群眾利益。
4、加快發展農村公路,是改善和優化我國公路網結構的必然選擇,農村公路是我國公路網的重要組成部分,農村公路的快速發展,全國公路網結構得到明顯改善,公路的通達深度明顯提高。
為切實加快農村公路的全面發展,我們必須正確認識農村公路建設中所面臨的新形勢、新問題。
1、計劃編制不科學。近些年來,交通部門對農村公路建設計劃編制做了大量的工作,使農村公路建設得到了飛快的發展。由于農村公路建設工程量小、標準低,一般為當年開工、當年完工,而計劃編制中存在下半年或跨年度下達,造成計劃編制時間與實際工程施工時間不協調的情況出現,這就影響了工程的質量和進度。
2、技術標準低、壽命短。農村公路建設上級補助資金標準統一,不同地區執行標準不一致。山區地區原材料購進相對困難,修路成本要偏高,在有限的資金投入情況下,使得農村公路建設基層強度標準較低,防水抗凍性差,公路使用壽命短,很難發揮長期效益。
3、建設及養護資金不足。近年來農村公路建設資金主要靠國家及省補助,縣道養護資金主要以拖養費返成為主,而國家及省切塊補助建設資金還有很大資金缺口,鄉財政配套很難。拖養費額有限,并呈減少趨勢,只能保證收費及管理人員工資。超期服役的鄉村道路沒有資金及時改造和養護,使得鄉村道路基本處于“失養”狀態,路況急劇下降。
為推進和加快農村公路的健康發展,我們應當從以下幾方面著手解決:
1、科學合理編制農村公路建設計劃。對每年實施的項目要在年底或3月份之前完成項目的前期工作,在每年的7月份以前完成實施工作。這樣,就抓住了工程施工的黃金期,既保證了工程的質量,又能在下半年提前完成驗收和制定來年的計劃,使農村公路建設計劃更加科學規范。
2、提高農村公路技術等級及強度標準。對于縣、鄉道路不需太寬(一般路面 5.0~6.0 米即可)、保證暢通,提高基層標準,增加一層水泥穩定碎石,路面結構采取強基薄面結構。堅持“因地制宜、就地取材、以防為主、防治結合”的原則,合理設置防護工程,確保路基、橋梁穩定。
3、強化各級政府的職責,拓寬農村公路建養資金渠道,建立穩定有效的農村公路建養資金來源體系。農村公路建設與養護資金擬采取建設資金全部由國家和省投入,養護資金由省從汽車養路費及通行費中調出專項資金,用于農村公路建設和養護,發揮農村公路在縣域經濟,農村經濟發展中的基礎性作用,更好地服務于“三農”。
4、加強行業管理,建立健全管理機構,促進農村公路健康快速發展。堅持貫徹“統一領導、分級管理、條塊結合、以地方為主”的方針,改革完善農村公路管理體制,實行“中央指導,省市監管,縣、鄉級負責”的體制,明確各級政府的職責,加大各級政府對農村公路的管理力度,并以縣為基礎,建立一體化的農村公路管理機構,因地制宜,制定切實可行的標準,加強專業化技術指導,充分發揮投資效益。
5、制定完善農村公路建設的各項規章制度。為了保證農村公路健康發展,禁止在建設、管理和養護過程中可能出現的違規、違紀、不作為等情況,使農村公路的建設、養護和管理步入規范化、制度化的發展軌道,建議國家、省政府及有關部門以規定、規章或辦法等形式明確以下方面的事項:明確農村公路的技術標準、養護技術規范(包括養護范圍、養護定額、養護質量標準等)、、地方配套資金渠道及標準、養護資金來源及養護體制、管理辦法等。規范建設市場主體,提高工程質量,降低后期養護費用。明確建設、養護市場的準入條件,保證農村公路的質量。
總之,農村公路的建設和養護,是一項全新的、長期的、艱苦的工作。農村公路建設要保持持續、健康的發展、穩定的發展,各級政府部門領導重視、大力支持,交通行業主管部門完善制度、 規范程序, 基層鄉鎮和行政村盡職盡責, 大力推廣在實踐中總結出來的好經驗、好做法,就一定能解開農村公路建設和養護難這把 “鎖” ,促進農村公路建設更好、更快的發展。
參考文獻:
[1] 蘇先科 關于農村公路建設與管理若干問題的探討 今日科苑 2009
[2] 毛警偉 鄉村公路的管養淺析(J);中國科技信息;2009
[3] 李純,何兆益,李麗民;農村公路養護管理模式的研究(J) ;公路;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