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8年06月04日 分類:推薦論文 次數:
煤炭資源是不可再生資源,在能源發展戰略中,煤炭的合理開采對于提升煤炭利用率十分重要,然而在實際煤炭開采中依然受到管理因素,文化因素,安全因素,經濟因素等制約,文章為此結合新型煤炭開采理念,科學開采,科學產能,對煤炭開采系統進行分析,使不可再生能源得到最大限度的利用。
關鍵詞:煤炭開采,科學開采,科學產能
現階段我國主體能源仍然以煤炭資源為主,近年來我國煤炭行業建設項目在10億噸以上,而生產總產能為40億噸左右,這就造成了我國煤炭產能過剩的問題,長期以往將會對我國煤炭資源利用造成不利的影響,因此結合我國近期新提出了煤炭開采新理念,對我國煤炭開采行業科學發展情況進行綜合分析非常重要。
一、煤炭科學開采含義
煤炭科學開采主要是在科學發展觀的指導下,結合煤炭開采區域地質生態環境,在最大限度規避安全隱患的前提下進行自然資源的獲取。煤炭科學開采具有高效、經濟、安全等優良特點,其對于煤炭開采行業的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其中安全開采主要是加大對煤炭開采過程中安全管理力度,通過安全管理技術、檢測技術等多方面措施的綜合利用,降低煤炭開采事故等危害煤炭開采人員身心健康的風險因素發生概率;而高效開采則是利用更加科學規范的技術實施,結合環境友好理念,通過矸石井下充填加固、控制開采、保水開采、煤炭地下氣化、土地復墾等技術的應用,避免以往煤炭開采過程中出現的生態問題,促使煤炭開采行業與生態環境達到穩態平衡。經濟開采主要是基于煤炭開采工作人員經濟保障及社會地位對煤炭開采過程中的各項經濟成本進行優化配置。
二、煤炭科學產能含義及應用
(一)煤炭科學產能含義
科學產能是煤炭開采理念的具體化實施。煤炭開采科學產能理念主要是在一定時期內,煤炭持續開采且儲量充足的基礎上利用更加高效、穩定且對環境損害度最小的措施,促使煤炭資源得到最大程度的獲取[1]。科學產能對科學技術、設備設施、資源儲備、人員配置等方面都具有一定的要求,其也成為煤炭開采行業礦區綜合開采能力的主要評價指標。科學產能主要以煤炭礦區生產安全穩定性、生產機械化程度及生產環境維護度為主要評價指標,通過這一評價指標體系的應用,可為我國煤炭開采行業的可持續發展提供有利的依據。
(二)煤炭科學產能評價體系構建
基于煤炭科學產能的相關內容,可知我國煤炭科學產能評價體系主要有生產綠色度、生產機械度、生產安全度等幾個重要評價指標。其中生產機械化主要是在煤炭開采區域地質一定的情況下,通過合理的煤炭開采方案制定,最大程度的提升生產機械化程度,進而提高整體煤炭開采效果。現階段煤炭開采機械化程度主要包括礦井綜合單產、采掘機械化、原煤工效等,煤炭開采過程中信息化技術的應用促使煤炭機械化指標將生產信息化、智能自動化程度納入了整體評價體系,如生產管理信息化等。
而生產安全度主要是指煤炭開采工作人員在開采作業過程中的安全健康保障水平,具體指標主要以后職業健康保障程度、安全事故發生率、人員安全保險覆蓋率、重特大事故傷殘率、職業教育培訓程度等。生產綠色度主要是在煤炭開采過程中對開采區域周邊生態環境的影響程度,即在保證一定煤炭開采量的基礎上最大程度的降低對周邊生態環境的影響,主要有礦山資源綜合利用率、礦山生態保護程度、生態恢復度、煤炭采出率等。
依據《煤炭工業礦井設計規范》的相關內容,綠色開采、煤炭資源勘探程度、開采機械化、資源產出率對煤炭科學產能影響程度較大,為了保證煤炭科學產能的核算準確度,可結合上述指標進行量化統計,其中煤炭勘探程度、綠色開采程度、設計機械化、資源產出率等為一級指標,而瓦斯等級、礦井水文地質、運輸機械化、復墾率、礦井采出率等為二級指標。在煤炭科學產能審計過程中,基于我國不同煤礦區資源開采程度的差異性,可依據煤炭開采區域特點確定一級指標權重,如煤礦災害基本特征、煤礦開采區地質條件、行政區域劃分等,而對于二級指標而言,可結合具體開情況進行量化處理。
以資源勘探程度為例,煤炭資源勘探程度主要有首采區鉆孔率、井田鉆孔率兩個二級指標,其中井田鉆孔率為全鉆孔個數與井田面積、鉆井標準鉆孔密度的比;而首采區鉆孔率為首采區鉆孔個數與首采區面積、首采區標準鉆孔密度的比值,在實際量化審計過程中可對整體煤炭開采區域進行詳細勘探,結合勘探水平及地質變化情況,逐步進行基礎儲量、鉆孔間距、鉆孔密度的計算。最終所得的煤炭科學產能指數與煤炭科學產能保障程度成正相關[2]。
(三)煤炭科學產能應用
為了進一步提升煤炭科學產能計算精度,可在VisualStudio開發系統的基礎上,利用VB語言、ACCESS數據庫等措施進行煤炭科學產能核算體系的設置。然后通過煤炭科學產能定量分析體系的應用,我國現有科學產能煤炭開采量占總煤炭開采量的46%左右,可明顯發現我國煤炭科學產量總量遠低于德國、美國等發達國家,而由于我國華東區、晉陜蒙寧甘區等主要煤炭開采區受多樣自然因素的限制。
其煤炭科學產能出現了一定的不穩定情況,如華東區煤炭資源開采主要受機械水平的限制,其科學產能提升效率不高;而晉陜蒙寧甘地區雖然是主要的科學產能區,但是由于煤炭開采環境較惡劣,且水資源缺失嚴重,影響了科學產能工作的進行,而其他華南地區、東北地區等煤炭主要開采區有地形因素及資源枯竭問題。基于科學開采的發展戰略,我國科學產能的主要地區將逐漸轉移到新疆青海區域,結合相應的技術改造及資金投入,其具有極大的科學產能提升空間。
三、總結:
綜上所述,科學開采與科學產能是我國煤炭開采行業發展的新方向,在科學開采理念的指導下,結合科學產能評價體系可對我國煤炭資源合理開采規范提供有利的依據,在提高煤炭開采科學水平的基礎上,進行更加科學、安全、環保、高效的可持續發展,通過構建現代化煤炭開采機制,切實利用煤炭科學開采、科學產能兩個指標,為我國國民經濟發展提供充足的能源支持。
參考文獻:
[1]李東印,劉文超,王伸.煤礦設計科學產能形成機制探討[J].煤炭學報,2017,42(s1):1-6.
[2]中國煤炭網.神南礦業四礦井榮登“2017中國煤企科學產能”百強榜單[J].煤炭科技,2017(2):165-165.
推薦期刊:《選煤技術》(雙月刊)1973年創刊,本刊是由煤炭科學研究總院唐山分院等單位聯合主辦的以選煤為主要報道內容的專業性科技期刊,是國內唯一以“選煤”為主要報道內容的專業性科技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