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2年01月13日 分類:推薦論文 次數:
林潔 王雪婷
關鍵詞:昆侖公館樣板區 新亞洲建筑風格 禪宗美學 極簡主義
摘 要:文章結合昆侖公館樣板區的建筑、景觀、室內設計,對新亞洲建筑理念以及其中典型的禪宗美學與”極簡主義”風格關聯闡述,通過項目對“新亞洲風格”進行全新的理解和詮釋。
當前的亞洲處于一個全球化的時代,亞洲文化隨之產生趨同、復制、變遷、裂解和再生。亞洲人的精神需求在全球文明與亞洲文明的矛盾沖撞中,亦步亦趨,衍生出一種雙重效應:既包含了一體化的傾向,同時又包含了分裂化的傾向;既反映了亞洲集體意識的崛起,又流露出向世界地球村融合并匯的愿望。 這種文化意向也當即反映在建筑上。隨著亞洲民族意識的崛起,人們開始厭倦信息極少的現代建筑,缺乏人情味、非個性化的“國際式”建筑風格,已不再能慰藉人們的居住情感。人們渴望建筑能夠表達更多的信息,尤其是更多人們所深愛并習慣的自身文化信息。如何深層解悟當代亞洲人的精神歸屬,在眾多文化意識沖擊、碰撞、扭曲與交融的漩渦中,將其重新解構、整合,構建出更符合當代人精神和生活需求的人居空間,成為亞洲建筑師目前面臨的思考和挑戰。在這種時代背景下催生了“新亞洲風格”。
“新亞洲”是個為創新力量命名的概念。多元素兼容并蓄、多手法混搭揉雜注定了新亞洲風格在表現上的靈活多變。然而萬變不離其宗,其風格的原則在幾個重點詞匯上定格——不論面孔發生著怎樣巨大的變化,“新亞洲”始終保持與時俱進。
昆侖公館是杭州引人關注的高端樓盤,企劃從設計理念上正是采用“新亞洲院宅”推廣理念,以集聚濃厚地域特色的中國文化為根基,將傳統亞洲元素植入現代建筑語系,利用現代的材質和技術手法,演繹傳統的亞洲建筑及景觀文化,形成典雅的風格院宅,承載東方人對自然寧靜生活的向往,喚醒潛伏的東方情結。
昆侖公館的樣板區正式基于這個命題的基礎上進行的整體設計,整個樣板園區占地面積將近13000平方米,功能建筑布局上包括約950平方米售樓處一座、樣板房一套以及景觀范疇上的園林建筑; 昆侖公館樣板區總平面
如何處理好建筑、景觀及室內的關系,使之統一在“新亞洲”的主題之下,是設計過程中把控的重點。進過多輪提煉,我們將建筑的“極簡主義”、園林的“日式古典”、室內的“新中式”作為對外形象展示的命題混搭,相互映襯,相互滲透統一。
東方禪宗美學發展至今已有千年歷史,而“極簡主義”僅僅發源于20世紀50-60年代,但若咎其根源,兩者無論從觀念上,還是手法上,都頗有神似之處,有人甚至將“極簡主義”的本源掛鉤于禪宗美學。
禪宗哲學與儒道不同,禪宗重視心性,依靠內省的方式修行,“自解自悟”、“不著文字”,因此主張直視事物的本質,排除一切矯柔造作的修飾,追求絕對空靈、單純、純粹的精神世界。禪宗美學強調領悟,通過寫意手法來隱喻和比擬,通過觀者的聯想和思索來感悟,這與禪宗冥想的修行方式是非常契合的。禪宗美學也反對人工的雕飾和裝飾,強調運用純粹自然的、單純的材料,通過極為簡潔、洗練的手法來營造空間,表現自然的無垠與秀美,反應內心的空靈與冥思。這種追求覺得自然與純凈的極少主義的寫意手法,構成了禪宗美學最為獨特的魅力。
昆侖公館售樓處建筑的設計從概念伊始,就遵從極簡的理念,建筑平面布局力求簡潔,空間關系直接清晰,“玻璃盒子”建筑立面形象以簡單的幾何造型、淡雅的色彩展現。白晝,首層通過開敞通透的幕墻強調建筑與景觀之間的交流對話,二層則以平整大氣的整體U型玻璃形象設計,換位成為園林中和諧含蓄的背景,建筑本身延續著是密斯 “少就是多”的設計理論,是維度空間上的互動也是精神層面上的交流。夜幕下,建筑LED泛光照明系統將原本優雅的淡綠色U型玻璃渲染成懸浮的“光立方”,俯瞰沉寂的園林,挑戰城市的繁華。
建筑與景觀的相互滲透
優雅與不羈,隱藏在人性的深處,建筑一樣能擁有。
禪宗美學表達的是一種枯與寂的意念,是一種對超自然力量的崇拜。日本古典庭院無疑是抽象的禪宗的一種最為具象化表現。樣板區偏向日本古典園林的設計則把東方造園手法“枯寂佗”的境界和國畫中的寫意結合體現出來,用園林語言詮釋了東方居住境界中的“長者諸子,出三界之火,坐清涼之露地”的玄妙和深邃。站點是園中之屋,動線是游走之廊,強調人際交融,求觸景生情,以致境生象外。在園林的疏密的對比中,寬超越了自身,窄也壓縮了自己,兩相對比而渾然一體。
枯山水景觀是園區日本園林的精華,通過白沙和巖石象征山水,解釋著大自然的浩瀚與奧妙。 “一沙一世界”的枯山水,仿佛含義深遠的水墨畫,隨著時光流逝,一切都是恒定的,追求著永恒和凝固 。
臨水而設的草庵式茶亭——源自茶道文化的一種園林形式,按一定路線在其四周布置景觀,以拙樸的步石,地面蹲踞式的水缽,滄桑厚重的石燈籠來營造和、寂、清的茶道氛圍,有很強的禪宗意境。
總體的新亞洲風格在日本古典園林為主體的園區景觀中,局部配置以中式符號的雕塑小品仍能夠體現出別具一格的時尚亮點。
售樓處室內設計風格以“新中式”為主,加入了東亞區域的傳統符號元素,帶有明顯中式特征的紅洞石接待臺與枯山水背景墻、跑馬紋中國黑石材地面與粗野震撼的原石琴臺、新肌理處理的中式家具與朦朧的江戶格子屏風,每一細節均展示著新亞洲包容共通的一面。室內空間關系上強調互通借景的流動感,首層布局的軸線對稱與二層VIP區的島狀分隔同樣符合東亞區域常規的設計手法。
售樓處首層平面
售樓處二層平面
售樓處室內的光影
一定規律布置的空間、間架的配置、紋飾的排列、家具的安放、古玩字畫的懸掛陳設,都用對稱均衡的手法獲得穩健典雅的氣勢。東方元素正成為國際化潮流必不可少的成分。
新亞洲風格并不是對傳統亞洲風格樸素、單調、極簡的拼接,而是綜合呈現出符合當代審美需求的高貴、優雅與心靈的結合,這無疑為當前的豪宅生活方式,帶來了全新的理念和體驗。
巴黎盧浮宮玻璃金字塔,將過去和現在的時代精神縮小到了最小的距離,古典與現代形成了強烈而完美的結合,如今成為世界建筑歷史上的經典之作。蘇州博物館新館正是東方與西方、老城區與新建筑、公共建筑與中國傳統民居完美融合的經典代表之作。
昆侖公館樣板區在設計中貫穿始終的的東方思想和西方理念,有如兩個風格迥異的鋼琴家,在共同的音樂夢想的追求下,在同一架鋼琴上,譜出了一曲動人的樂章,其悠揚的旋律,吸引著每一位世人的到來,在喧囂的都市中,找回久違的寧靜與平和,思考生命最初的真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