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6年01月26日 分類:推薦論文 次數:
本篇文章是由《教書育人》發表的一篇教育論文,雜志是黑龍江省發行的教育論文投稿期刊,雜志1987年哈爾濱市創刊,是面向教職工的教育文化刊物,探索教育理論,總結教學經驗,追求教育新理念,注重教師人文素質的提升。
摘 要 學習活動的成敗,主要取決于學生主體性的發揮程度。如何促進大學生自主性學習是大學教師面臨的新課題。因此,教師要結合教學實際采取多種策略,加強大學生自我學習管理,充分發揮他們學習的自主性。
關鍵字 自主性 學習管理 管理策略
一、自主性學習的含義
自主性學習是指學生在教師的科學指導下,通過能動的創造性的學習活動,實現主動性發展教育實踐活動。大學生自主性學習是大學生對自己的學習進行自我監控、自我調節和自我評價的一種學習活動,是在學校管理作用影響下進行的一種學習自我管理行為。
黨的十六大報告中指出:“形成全民學習、終身學習的學習型社會,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只有學生主動學習、主動認知、主動獲取人類積累的精神財富,才能促進自己的發展。
二、自主性學習的特征
(一)管理主客體的統一大學生的自主性學習最顯著的特征就是管理主客體的統一。學生既是學習管理行為的施行者,又是管理行為的承受者。
這種雙重角色既有利于激發管理的積極性,又便于根據學生自身需要,“因己管理”。
(二)管理模式的個性化
自主性學習可以讓學生體現學習方式、認知等方面的特色,可以自我分析,自我評價,自我激勵。使學生的學習管理不完全受到學校統一管理的局限性,可以在科學管理的同時,創造出基于個人特點的自主性學習模式。
(三)管理過程的靈活性
大學生的自主性學習管理使得學生對學習活動進行直接的管理控制,對學習過程中出現的不適應性,能夠直接、快速、靈活地采取措施糾正,因此,提高了學生學習活動的時效性。
三、自主性學習管理策略
建構大學生自主性學習管理,可以從內因、外因兩個角度考慮,內因上發揮大學生自身的主動性、能動性,外因上通過教師、學校創設良好的自主性學習環境,從而調動大學生自己的學習積極性、創造性,促進大學生自主性學習。
(一)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
心理學家布魯納說: “學習最好的刺激是對學習材料的興趣。”濃厚的學習興趣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意向和求知欲,促使學生產生積極的學習態度。古人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而樂于學習者,可以激發自主學習動機,促進學生把學習目的和任務變為自己內在的學習需求,并把這種學習需求調動起來,以提高學習的積極性。
在教學中教師一是實施啟發式教學。
通過新穎、富有吸引力和啟發性的教學活動,不斷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滿足學生達成學習需要;二是要加強學生的學習實踐活動。通過實踐性的學習活動,使學生能切身體驗到學習過程中需要掌握的知識和能力;三是要提高學生學習的視野。要讓學生能了解相關學習活動的最新動態和社會對學習活動的要求,讓學生親身體會到要不斷地加強學習才能緊跟學科的步伐,才能緊跟社會的步伐。
(二)制定合理的學習計劃
大學生要能制定適合自己情況的學習計劃表,合理計劃,有序安排自己的學習活動,并能嚴格遵守控制自己的學習活動,這樣才能有效地提高自身的學習效率,提高學習活動能力,才能最有效地發揮學習主動性。大學生要在自主管理學習活動中,科學評價自身的學習過程,對與學習目標的偏差能有效控制,對在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困難,能積極面對和解決。能合理地安排學習作息時間,統籌各科學習,統籌專業知識與基礎知識的掌握,統籌知識掌握與能力培養,能最佳地獲取學習效果,提高自身知識水平,創新水平和學習能力。
(三)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
學習方法是學生為了達到某種學習目的而使用的手段和措施。“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是學生取得最佳學習效果的保證,是形成學習能力的重要環節,因此教師在學生的學習管理中要更關注學習方法的指導。學習方法指導,是教育者通過一定的途徑對學習者進行學習方法的傳授、誘導、診治,使學習者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并靈活運用于學習之中,逐步形成較強的自學能力。對于大學生的學習活動,學生要充分發揮主動性,學會形成學習策略。能根據個體的特點,對學習任務的認識,學會對學習方法的調配,靈活地采取科學的學習方法,科學地調控學習過程,因而高效率地達到滿意的學習效果。
(四)創建良好的學習氛圍
美國一位著名的心理學家曾說過:“如果一個孩子生活在鼓勵之中,他就學會了自信,如果一個孩子生活在表揚之中,他就學會了感激,如果一個孩子生活在承認之中,他就學會了要有一個目標。” 可見落實教學民主化、和諧師生關系、營造寬松課堂氛圍是激發學生積極性、體現學生主體性的重要條件。
合作學習論認為,學習是滿足個體內部需要的過程,只有愿意學,才能學得好。
教師應滿足每個學生的學習需求,保護學生的“表現欲”,滿足學生的“成功欲”,營造一個愉快的學習環境。在愉悅氣氛的熏陶下,學生學的快樂,老師教的輕松,有利于促進師生關系的和諧,有利于構建開放課堂,使學生的個性得到充分張揚,身心得到健康、和諧的發展。
(五)鼓勵學生思考質疑
“學而不思則閣,思而不學則殆”。
問題是思維的起點也是思維的動力,學生的質疑能力并非一朝一夕形成,要允許學生有一個由不會到會的思考、答疑過程,從而有效地拓展學生自主思維的能力。課堂上教師應做到如下幾點: 第一,精心創設問題情境,鼓勵學生思考質疑,建立課堂教學的“調味劑”,以提高學生提出問題的能力和拓展學生思維能力。第二,對學生提出問題,教師要善于進行梳理、概括,把握問題的要點。第三,要求學生細致觀察和深入思考所提出的問題。第四,對學生所提出問題,引導學生自己解疑。
(六)建立科學合理的評價、激勵機制科學合理的評價是學校教育活動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不僅可以及時對師生的教與學狀況作出價值判斷和量化評估,而且也對教與學起著直接的導向作用。積極有效的激勵機制也將更多地肯定學生的正面積極效果,創造有利于促進教學、教育目標的實現,對提高學習質量也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四、結語
綜上所述,自主性學習為大學生學習管理活動提供了一個基礎平臺。教師要運用各種管理策略建構大學生自主性學習,讓學生制定切實可行的學習計劃,鼓勵學生思考質疑,并在學習方法上給予一定的指導,為學生營造輕松愉快和諧的學習環境,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形成其自己的學習方法,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過程的主體。
參考文獻:
[1] 皮連生. 學與教的心理學[M]. 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1997.
[2] 趙殿琴. 淺談大學生的學習管理[J]. 鞍山師范學院學報( 綜合版),199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