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5年09月23日 分類:推薦論文 次數:
本篇文章是由《理論導報》發表的一篇政治論文,自創刊以來,始終堅持正確的理論導向,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緊扣省委、省政府的中心工作和重大決策,研究探討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實踐中的理論和實踐問題,大力宣傳各地、各部門、各單位創新發展的新思路、新舉措、新經驗和新成果,圍繞廣大黨員干部政治理論、經濟、法律等方面的學習進行輔導,為提高黨員干部政策理論綜合素質服務。
[摘要]大國在中亞的戰略利益(安全、經濟和良好的國家關系)以及中亞國家自身的戰略利益互相交織,有契合,也有分歧和沖突。應區分中國在中亞地區的一般利益和戰略利益,正確運用利益契合維護中國的戰略利益。
[關鍵詞]中亞 大國戰略利益 安全 經濟 國家關系
國家利益通常是指與國家安全與發展息息相關的利益,由于重要性不同,有一般利益和戰略利益之分。國家一般利益是指在具體事務中涉及的國家利益,而國家戰略利益是指與國家長遠發展和全局工作有關的利益。本文論及的中國在中亞的國家利益是指戰略利益,而非一般利益。
一、中國在中亞的戰略利益
中國的戰略利益源于國家的安全與發展的需要,取決于國家的發展戰略。中國的發展目標是在本世紀中葉成為中等發達國家,建立和諧社會和環境友好型社會,使人民擁有安全的生存空間和富裕的生活環境。國家發展戰略是圍繞這個目標制定的。要實現這個戰略目標,需要一系列條件包括國內條件和國際條件加以保證。國內條件包括:政治穩定,社會和諧,經濟快速發展,安全有所保證;國際條件包括:和平的國際環境和穩定的周邊環境,良好的國家關系,卓有成效的國際合作。
中國在中亞存在多種利益,但屬于戰略利益的只有三種:一是安全,二是經濟,三是政治關系或者說國家關系。
首先說安全。中國在中亞的第一個戰略利益是維護與中國西部毗鄰的中亞地區的安全與穩定,這是中國追求的構建穩定周邊環境戰略目標的重要組成部分。
中亞地區安全和中國安全兩者既相互獨立,又相互關聯。中國與哈、吉、塔三國為鄰國,有長達3000多公里的邊界線,與烏、土兩國也為近鄰。另外,中國與這五個國家存在多個跨境民族。這就意味著,這五個國家的形勢變化不僅僅是它們自己的事情,同時會對中國產生影響,直接或間接影響中國的利益。
中國西部地區存在“三股勢力”,即國際恐怖主義、宗教極端主義、民族分裂主義,對中國的安全與穩定構成威脅;而這“三股勢力”也存在于中亞鄰國,威脅它們的安全與穩定。中亞各國獨立后的情況表明,中亞國家政局的穩定與否和經濟的發展程度,大國在中亞的角逐和由此產生的地區動蕩,都對中國的安全和發展產生影響。當年塔吉克斯坦內戰和烏茲別克斯坦伊斯蘭運動等恐怖勢力在中亞作亂,不僅影響中國與有關國家的經濟往來,中國西部也因此感受到戰爭的陰霾。威脅中國安全的“東突”勢力把中亞作為分裂中國的前沿陣地和跳板,不止一次在中國新疆制造恐怖事件。中亞國家如不穩定,或者中亞國家不配合和幫助中國,中國在解決包括“東突”在內的“三股勢力”問題肯定會遇到較大困難。
此外,“9·11”后,美國軍隊進駐中亞,至今仍呆在吉爾吉斯斯坦,美軍事基地與中國新疆近在咫尺,中國西部面臨的傳統安全威脅在增加其次談經濟。經濟關系是當代國家關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無論是對經濟迅速發展的中國,還是對獨立不久的中亞國家,都希望通過互利雙贏的經濟合作促進本國經濟的發展,同時為構筑良好的國家關系奠定堅實的物質基礎。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受到資源短缺的制約,特別是能源和多種金屬和非金屬資源短缺。而中亞各國是自然資源非常豐富的國家,擁有數量客觀的石油、天然氣、銅、鉛、鋅、金、磷和水力資源。中國與中亞國家建交15年來,雙邊貿易額增長了24.5倍。2006年中國與中亞國家的經貿額約為120億美元,約占中國外貿額的0.6%。
雖然中亞國家在中國外貿額中所占的比重不大。但是,中國從中亞國家進口的主要是國內短缺的原材料,從長遠來看,石油天然氣等進口將會大量增加。中國向中亞國家出口的主要是日用品和各類機電產品。這樣的貿易結構有利于解決中國原材料短缺問題,也可以滿足中亞國家國內的需要。優勢互補的經濟結構彌補了貿易額相對量少的不足。
中國在中亞的第三大戰略利益是使中亞國家成為中國的友好鄰國,能在事關中國戰略利益的重大國際事務中與中國持相同或相近的立場,互相照顧對方的關切。只有中亞地區的穩定和有良好的經濟關系是不夠的,還必須有良好的政治關系和國家關系,這樣才能使雙方的安全和經濟合作得到保證,使友好關系持久。
二、中亞國家的國家利益和其他大國的中亞利益
在研究中國在中亞的國家利益時,也要考慮中亞國家如何看待自己的國家利益,并要考慮到其他國家在中亞的利益。其他國家主要是指俄羅斯、美國等大國和與中亞國家關系密切的國家。
(一)中亞國家的國家利益
中亞各國是獨立不久的國家,政治不夠穩定、經濟不夠發達、安全問題較多、易受外界影響。中亞國家的國家利益大致有以下幾點:
第一,維護本國政治穩定,特別是使當政者的利益不受侵犯。
第二,促進本國經濟發展,特別是能獲得經濟發展急需的投資、技術和管理上的幫助。
第三,通過和平手段維護國家的獨立、主權和領土完整,反對恐怖主義、極端主義、分裂主義,堅持走世俗化道路。
(二)其他大國在中亞的國家利益
1.俄羅斯的國家利益
中亞是俄羅斯鄰國和近鄰、南部安全屏障、重振大國雄風的戰略依托。俄羅斯與中亞有數百年的交往史和移民史,彼此依存度很高,中亞被俄羅斯視為本國戰略空間的重要組成部分。
俄羅斯在中亞的利益主要是:
第一,確保中亞繼續成為自己的勢力范圍,在軍事和安全方面依附自己,不讓別的國家染指。
第二,繼續保持傳統的經濟聯系,控制中亞的自然資源,特別是能源及其運輸通道。
第三,確保中亞的安全與穩定,使自己的南部不受來自中亞的安全威脅。
為在中亞確保自己的利益,俄羅斯采取的做法是:
第一,把穩定中亞作為穩定國內局勢的延伸,建立緊密的國家關系,動用一切資源保證對俄友好勢力在中亞各國執政。
第二,在保持傳統經濟聯系的同時,擴大在中亞的投資,加快與自己的經濟一體化,形成新的經濟影響手段。
第三,鞏固和加強在中亞的軍事存在,最終目標是擠走美國,使中亞繼續成為自己的“后院”。第四,充分運用本國主導的安全組織推進安全合作,切斷毒品運輸渠道,妥善解決來自中亞的非法移民問題。
2.美國在中亞的國家利益
美國在前蘇聯時期就覬覦中亞,但未能得手。蘇聯解體后,美國從經濟人手,不斷加強對中亞的滲透,擠壓俄羅斯,“9·11”事件后開始駐軍中亞。盡管美國進入中亞較晚,但進入后影響迅速擴大,使中亞地緣政治格局發生較大變化,美國已成為俄羅斯的主要競爭對手。
美國如何看待本國在中亞的國家利益?它認為有三點:一是中亞國家要實現“政治民主化”;二是“合理分配和利用中亞和里海的油氣資源;三是保證中亞地區的安全。換言之,美國把中亞國家能在政治上站在自己一邊,控制中亞國家的能源,在反恐問題上與自己結盟,看作是自己的國家利益。
為維護自己的國家利益,美國對中亞國家推行“民主化”戰略,通過官方和非政府組織改造民眾的意識,推動中亞國家“顏色革命”,實現政權更迭,建立親美政權,削弱俄、中兩國對中亞的影響,最終是將中亞國家改造成為符合西方標準的“民主國家”。在軍事上,近期是要確保在中亞的軍事存在,力爭中亞軍事基地永久化和擴大使用范圍,達到牽制中、俄兩國的目的;長期是將俄羅斯駐軍擠出中亞,改造中亞國家的軍事體系,使其成為美國軍事盟友。美國推行的“大中亞計劃”的目的就是使中亞國家脫離俄羅斯的控制;在經濟方面,繼續擴大對原材料領域特別是油氣領域的投資,盡量控制資源及其外運渠道,確立美國在里海一中亞油氣資源開發中的主導地位和在其他領域的競爭優勢。在安全方面,防止中亞為極端勢力所控制,避免中亞國家“伊斯蘭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