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5年09月01日 分類:推薦論文 次數:
期刊之家辦的非常成功,極具口碑。在這里,你可以找到最具時事性的文章和最具代表性的各類文章。當然,因為免費和開源,大家都可以學習、借鑒和共同使用,如果你需要專屬于個人的原創文章,請點擊鏈接獲得專業文秘服務。
所謂“主動學習”是指在教學過程中,學生在學習時表現出來的自覺性、積極性、獨立性特征的總和,是從事創造性學習活動的一種心理能動狀態.在這種狀態下,學生有強烈的求知欲,善于運用科學的學習方法,合理地安排自己的學習活動.善于積極思考,敢于質疑問難,在學習過程中表現出強烈的探索和進取的精神.
那么,如何激發初中生主動學習數學呢?下面,我就自己的教學實踐,談一談在初中數學教學中創設各種有效情境,激發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優化課堂教學形式,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激發初中生主動學習數學的幾點策略.
一、創設各種有效情境,激發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
愛因斯坦說過:“興趣和愛好是最好的老師”.數學教學的成效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一旦學生對所學知識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就不會感到學習是一種負擔.在課堂教學中,讓學生以研究者的身份參與包括探索、發現等獲得知識的全過程,使其體會到通過自己的努力取得成功的快感,從而產生濃厚的興趣和求知欲.
如在學習“三角形三邊關系”時,教師提出如下問題:三根木棒能組成一個三角形嗎?大多數學生的回答是肯定的.這時,教師拿出三根木棒進行演示,當學生看到居然不能組成一個三角形時,感到驚訝,這時教師再演示把最長的木棒截去一段后,與另外兩根木棒組成一個三角形.然后教師啟發學生自己動手,用木棒去尋找三角形三邊長應滿足怎樣的關系才能構成一個三角形?通過探究、討論、總結,同學們得出“三角形兩邊的和大于第三邊”才能構成一個三角形.這樣的教法,既能促使學生探索,又能將思維引向深入,從而激發了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再如對三角形全等判定定理的教學,先提出這樣的問題:一塊三角形的玻璃被打成如右圖所示的兩片,要配一塊同樣大小的三角形玻璃,要不要將兩塊都帶去?如果只帶一塊,那么應該帶哪一塊?為什么?學生思考、討論、回答問題時,已感覺到“兩角和它們的夾邊對應相等的兩個三角形全等”這一判定方法.通過問題的導入,學生帶著濃厚的興趣,積極參與到三角形全等判定定理的學習中.
二、優化課堂教學形式,培養學生主體參與意識
德國教育家第斯多惠認為:“教師必須提高學生的素質,使學生的主動性逐漸加強,擺脫自然天性,而成為一個真正的人.”同時他還指出:“不稱職的教師強迫學生接受知識,優秀的教師則教學生主動尋求真知.”確實如此,教師工作的主要目標就是發展學生的主動性,還學生主體地位,教師僅作引導、輔導或教導,促其自我教育自我發展.
1.引進競爭機制,誘發學生的主體參與意識.
布魯諾在他的發現學習理論中強調,學習的最好動機是對所學材料的興趣,是獎勵、競爭之類的外在刺激.因為單一的教學模式,陳舊的教學方法,只會使學生產生厭倦情緒,扼殺學生的想象力、創造力.在教學中,結合教材內容,把競爭機制帶入數學課堂,利用學生不服輸,好勝的特點,在教師的引導下便可為課堂教學創設一種適合學生的競爭氣氛,有效防止學生疲勞和產生厭倦情緒,使學生積極地參與到競爭學習中,從而有效地提高教學質量.
例如:在學習平方差公式這一節課時,師生比賽誰先算出:①498×502,②1003×997,③2001×1999,比賽結果,教師計算完三道題,學生剛算完一道題,學生馬上帶著疑惑不解的表情,提出疑問,為什么老師算得如此之快呢?此時老師適當地說出:因為老師用了某個公式計算,如果熟記公式特點,靈活運用公式會給我們帶來很大的方便.我們今天要學的公式是平方差公式,借助這個公式,你們也能和我一樣算得又快又準.學生帶著一種好奇心,積極地參與到教學中,并且很快學會了新知識.
2.多種教學模式交互運用與創新.
在教學中,教師應盡可能交互運用多種教學模式,改善學習態度與方法,構建學生主體地位,優化教學過程,提高課堂教學效率.課堂上,教師盡可能調動學生的思維,在問答、討論、分析、總結、觀察、實驗的同時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促進學生的主體參與,培養學生的各種能力.
例如“在教學有理數的乘方時,講述這樣的一個故事,古時候,在某個王國里有一個聰明的大臣,他發明了國際象棋,獻給國王,國王從此迷上了下棋,為了對聰明的大臣表示感謝,國王答應滿足這個大臣的一個要求.大臣說:“就在這個棋盤上放一些米粒吧,第一格放1粒米,第二格放2粒米,第三格放4粒米,然后是8粒米、16粒米、32粒米……,一直到第64格.”“你真傻,就要這么一點米粒?”國王哈哈大笑,大臣說:“我就怕您的國庫里沒有這么多米!”你認為國王的國庫里有這么多米嗎?教師告訴大家,若滿足大臣的要求,國王的國庫里應有264-1粒米,以100粒米/克計算,約為1844.67億噸.這一驚人的數字使學生精神集中,思維活躍,進入最佳狀態,帶著這樣的問題,學生自然喜歡上數學課.
三、加強“學法”指導,引導學生“會學”
有人說:“給學生魚吃,不如給學生一張捕魚的網,教給學生捕魚方法,他便總有魚吃.”“未來的文盲不再是不識字的人,而是沒有學會怎樣學習的人.”說明學習方法是獲取知識的金鑰匙.學生一旦掌握了學習方法,就能自己打開知識寶庫的大門.因此,改進課堂教學,不但要幫助學生“學會”更要指導他們“會學”.
1.教學生“讀一讀”.
開始可以為學生編好閱讀提綱,并指導學生掌握“讀讀、劃劃、算算、寫寫”的預習方法,逐步學會歸納整理,善于抓住重點及圍繞重點思考問題的方法.
2.讓學生“講一講”.
在教學中,要鼓勵學生大膽發言,對于那些容易混淆的概念,難以掌握的內容,應積極引導學生去議,鼓勵學生去講,在講的過程中,對于學生出現的差錯、漏洞,教師要特別耐心引導幫助他們逐步正確地表達.
3.帶動學生“做一做”.
讓學生主動到黑板板演教師選好的題目,再由其他同學進行講評,同學們“議一議”,最后得出結論,鍛煉學生的思維和判斷能力.
4.引導學生“想一想”.
養成解題后反思的習慣,反思自己的思維過程,反思知識點和解題技巧,反思多種解法的優勢,反思各種方法的縱橫聯系.適時地組織誘導學生展開想象,題設條件能否減弱、結論能否加強、問題能否推廣等等
小編推薦優秀教育期刊 《教育科學論壇》
(月刊)創刊于1987年,是由四川省教育科學研究所(四川省教育學會)和四川省教育出版社聯合主辦的國內外公開發行的專業性教育理論與教學研究雜志,刊物秉承“堅持理論特色,貼近教育實際”的辦刊宗旨,以“為學校教學實踐服務,為學校教育科研服務,為教師的專業發展服務,為教育決策咨詢服務”為辦刊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