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5年05月23日 分類:推薦論文 次數:
中藥材之高產栽培防風技術 推薦本站獨具特色的中藥材期刊:中藥材由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主管,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中藥材信息中心站主辦。主要報道中藥材的種(養)技術(GAP)、資源開發和利用、藥材的加工炮制與養護、鑒別、成分、藥理、臨床、制劑、用藥等方面的研究論文。內容豐富,信息面廣。創刊三十年來,質量不斷提高,為我國的中醫藥事業作出了突出貢獻。
摘要 防風是一種常用的中藥材。闡述了防風的特征特性,并從選地做床、播種、田間管理、病蟲害防治、收獲與加工等方面介紹了其高產栽培技術,以供參考。
關鍵詞 中藥材,防風,特征特性,栽培技術
防風為傘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別名東防風、關防風。主產黑龍江、吉林、遼寧三省;河北、山西和內蒙古等地也產,以黑龍江產者為佳。防風是一種常用中草藥,以根入藥,主要成分含珊瑚菜素、前胡內酯、防風酚、揮發油等。味甘、辛,性溫。有解表、祛風除濕等功能。主治風寒感冒、頭痛、發熱、無汗關節痛、風濕痹痛、四肢拘攣、皮膚瘙癢等癥[1-2]。市場銷量大,野生資源逐漸枯竭。寧安農場2000年開始試驗栽培,由于效益較高,種植戶有較高的積極性,通過幾年的栽培,摸索出了適宜當地的高產栽培技術,現將防風特征特性與高產栽培技術總結如下。
1特征特性
防風為多年生草本,株高30~80 cm。根粗壯而較長。營養期蓮座狀,基葉叢生,繁育期抽生長莖,莖單生,兩歧分枝,有細棱。基生葉有長柄,基部鞘狀,葉片質厚平滑,長卵形或長圓形,2~3回羽狀分裂,第1次裂片有小葉柄,第2次裂片在頂部無柄,在下部的有短柄;莖生葉較小,有較寬的葉鞘。復傘形花序。多數,頂生,形成聚傘狀圓錐花序。無總苞片,小總苞數片;花小,萼齒三角形狀卵形;花瓣5,白色,具內折的小舌片,其先端鈍,子房下位,2室,密被白色疣狀突起,花柱2,基部圓錐形,果期伸長而不彎。雙懸果橢圓形,背部稍扁,有疣狀突起或無,成熟后裂開成二分果[3-4]。花期7—8月,果期8—9月。防風需要2年完成1個生長發育周期,均自然越冬。人工栽培防風播種后的第1年只進行營養生長,以蓮座形態,葉叢生,不抽薹開花,田間可自然越冬。經過冬春季氣候適宜時返青,植株生長迅速,并逐漸抽莖分枝,開花結實。赤峰地區花期7—8月,果實期8—9月。全生育周期需要200 d以上。
2栽培技術
2.1選地做床
種植防風應選擇地勢高燥向陽、排水良好、土層深厚的、靠近水源、排水良好的砂質壤土最為適宜,土壤pH值5.5~6.0的耕地為宜。秋整地,深翻,粗耙,春施肥,施二銨600 kg/hm2或復合肥225 kg/hm2,用旋耕機將肥料充分旋于土壤中。床寬1.2 m,床高30~40 cm,作業道40 cm,苗床達碎、透、平。
2.2播種
采用春播、秋播均可。春播5月20日至6月10日,秋播9—10月。播前種子用清水浸泡1 d后撈出,保持濕度。種子開始萌動時播種。采用人工播種。按行距30 cm在床面開溝條播,溝深2 cm,將種子均勻播入溝內,覆土,稍加鎮壓。有水源的可以進行噴灌,以保持土壤濕潤。用種量15~30 kg/hm2。
2.3田間管理
采用人工松土除草,除草不受遍數的限制。雜草要除早、除小、除凈,切不可形成草荒時再除草。除草時用小鋤松土,破除土壤板結,消滅萌芽雜草。苗高5 cm時,按株距7 cm定苗;苗高10 cm時,按15 cm株距定苗。苗最好間成拐子苗。第1年在每床一邊底角埯種玉米,株距25 cm左右,第2年在2個床的外邊底角埯種玉米,株距25~30 cm。二年生植株除留種外,發現抽薹應及時摘除,以免消耗養分而影響根部發育及根木質化,失去藥用價值[5]。播種后至出苗前需保持土壤濕潤,促使出苗整齊。防風抗旱能力強,一般不需要澆灌。雨季應及時排水,防止積水爛根。
2.4病蟲害防治
在白粉病防治上,注意通風透光,增施磷鉀肥,增強抗病力;發病前噴0.3 °Bé石硫合劑,生育期噴50%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600~800倍液,或25%粉銹寧可濕性粉劑800倍液防治。斑枯病可選用70%代森錳鋅可濕性粉劑或77%可殺得可濕性粉劑500倍液,或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噴霧防治,藥劑應輪換使用,每10 d噴1次,連續2~3次。根腐病防治上,發現初期及時拔除病株,并在病株周圍撒上石灰粉消毒。黃鳳蝶5月開始危害,在防治上,人工捕殺;幼齡期噴80%敵敵畏乳油1 000倍液。黃翅茴香螟現蕾開花期發生,在早晨或傍晚用2.5%溴氰菊酯3 000倍液噴霧防治,每10 d噴1次,連噴2~3次。
2.5收獲與加工
播種2年后即可收獲,收獲時間在秋季或春季萌芽前均可采挖,一般以秋季采收為佳,時間在10月中下旬,人工用鐵鍬挖取,用刀切去蘆頭,除凈殘莖、細梢毛須及泥土,曬至9成干,按粗細長短分別捆成250 g小捆,再曬干或烘至全干即可。要求以身干、無蟲蛀、無霉變,無須根及毛頭根條粗壯,斷面皮色淺棕色,木質部淺黃色為優。
3參考文獻
[1] 張謙,姜立祥,李佳.防風高產栽培技術[J].黑龍江農業科學,2010(1):141-142.
[2] 卜金祥,王繼濤,馬金萍.藥用植物“防風”栽培技術[J].中國城市林業,2009,7(6):74-75.
[3] 施春亮,劉慶巍.防風栽培技術[J].現代化農業,2009(3):8-9.
[4] 叩根來,李敏.防風無公害栽技術探討[J].北京農業,2006(9):16.
[5] 張顯省.美國防風無公害高產栽培技術[J].吉林蔬菜,2005(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