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5年05月20日 分類:推薦論文 次數:
物理教學探討之科學備考高三物理的對策 推薦站內物理教學類雜志:物理教學探討于1980年正式創刊,刊名為《重慶物理教學》,當時是內部發行。1983年初更名為《物理教學探討》(又月刊)。1994年該刊被列為國家基礎教學類核心教育期刊。本刊由西南大學物理學院主辦,與中國教育學會物理教學專業委員會(簡稱專委會)合辦的物理教育專業期刊。由西南大學物理學院、博士生導師廖伯琴教授主編。
關鍵詞:物理教學探討,科學備考,高三物理
高三物理是一個系統的過程,要提高復習的效率和質量,就需要注重科學學習方法的探索,不僅老師需要科學地選用和制定物理高考備考復習策略,還要高三學生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進行調整使在有限的時間內更有效地復習。如何做好物理的科學備考?結合實際教學經驗,我認為必須注意從以下幾個方面做起:
一、認真學習教材,領悟新課標的縮寫意圖。
新課標重視基礎性,體現時代性,注重自主學習,提倡多樣化,強調更新觀念,為此,教師要從以下方面入手:
1、熟悉主干知識。中學物理主干知識與形成這些知識的核心思維方法是高考命題重點,主干知識往往配置以相對應的熱點情境來考查學生的各種能力。例如,牛頓運動定律、動能定理、動量定理、能量守恒定律、電磁感應定律等,這些內容在高考中的再現都是力圖做到物理情境分析,即重邏輯思維、重研究方法、重聯系實際、重評價交流與反思。
2、領悟重要思想方法。例如,伽利略研究的斜面實驗的“可靠實驗加合理推導”,研究自由落體運動中的“假設與外推”,研究盧瑟福α粒子散射實驗中的“經推理建立核式結構模型”等物理學思想方法,已成為多年高考命題的熱點。
3、重視實驗探究。新課標教材與舊教材最大的區別就在于將實驗放在課本中并單獨列出,前呼后應,靈活開放,以充分體現實驗在物理學中的地位以及訓練學生正確思維方法的功能。因此可以以課本演示實驗為基礎或對習題加以演變,體現源于課本高于課本的命題原則。
二、認真鉆研解讀《考試說明》及其樣題。
1、熟知考綱指導思想,精編復習資料。
高考命題以能力測試為主導的同時更是選拔性考試,因此攻克命題難度是取得成效的關鍵。選擇或編寫復習資料時一定要熟知考試大綱的考點及其變化,考試說明中明確指出物理主要考查力學、電學、熱學和原子物理四個板塊的知識,值得注意的是今年對力學的考查比重比以往稍大。大綱的樣題往往是命制高考試題難度系數的參考系。復習資料精編要通過對歷年試題進行分析和對同期各地試題的交流與研讀,來感悟題的共性,從而引導學生有效而深刻的掌握理解并解決問題。
2、了解與各種題型對應的功能和測試目標。
(1)從考點內容上分析,選擇題主要考查學生對基本知識的熟練程度,其中選擇題的第18題則直接來源于粵教版高中物理課本選修3-3第60頁第9題,選擇題第15題考查噴墨打印機的簡化物理模型,第18題考查噴水裝置,這兩道題則直接取材于生活實際。只要考生中足夠細心細致,拿到高分并不是難事。
(2)廣東高考物理考試說明中列舉了13個實驗作為高考要求掌握的實驗,其中包括7個力學實驗、5個電學實驗和1個熱學實驗。題目一般就是常見實驗的改編,主要考查考生的實驗探究能力、步驟的掌握(包括實驗儀器的使用及讀數)、數據的處理,分析實驗誤差等。廣東各地實驗教學條件參差不齊,方法各異,對各地學生的能力要求比選擇題要高,故實驗題會成為部分學生的分水嶺。
(3)廣東高考物理考題的計算題一向分為力學和電學兩道。作為拉開考生區分度的關鍵點,解計算題需要考生具備良好的邏輯思維和綜合分析能力,特別強調對于物理過程和模型的考察。
三、縱橫比較,關注熱點,找趨勢。
縱觀這幾年的廣東高考試題,總體特點是:試題結構穩定;試題內容一直在穩中求發展;試題情境力求創新;試題較好地解決了知識載體與能力立意的辯證關系。考卷中和社會、生活、技術等熱點問題相聯系的探究性命題大量出現,體現了學以致用的課程改革理念。
考題中所涉及的物理過程和模型,大多為考生所熟悉,但在考查角度、呈現方式上均會有所突破和創新。例如,2013年的廣東卷考試計算題傳承了以往計算題喜歡考查學生找臨界點和討論的特點,力學計算題設2小問,并設置2個臨界點和兩種動量守恒定律的模型,重點考查多對象和過程的傳送帶、滑塊及彈簧模型,結合功能關系來綜合考查;而電學計算題考查并不熱門的電磁感應模型,結合閉合電路歐姆定律,設3小問,并設置1個臨界點,結合電流I隨ω的變化圖像,將課本上的習題稍微變形,融合非線性元件的知識,較為新穎。初次接觸第36題這種題的考生,可能會被打得措手不及。
四、科學制定備考策略,提高復習效率。
1、定計劃。高三物理復習可分為四個階段:(1) 指導學生利用暑假全面回顧教材,復習原有筆記及相關例題,鞏固所學的基本概念、基本規律。(2)從9月到春節前后為第一輪復習,針對各單元知識點進行分析、歸納,明確各概念間的相互關系、物理規律的應用和基本解題方法。(3)從3月到4月為第二輪復習,進行專題強化訓練,查漏補缺,總結典型物理題所蘊含的思想方法,做到全面扎實、系統靈活。(4)5月份為第三輪復習,進行大綜合復習訓練,模擬強化,把知識整體化、系統化,進一步提升綜合運用能力。第三輪復習時間在一個月左右為宜,過短達不到效果,過長學生會有厭倦情緒,這就要求老師有效掌控,把學生的興奮點調節到高考那兩天。
2、重方法。(1)在熟識基本物理模型,理解對基本規律的綜合應用基礎上注重解決物理問題的方法,如外推法、等效法、對稱法、理想法、假設法、逆向思維法、類比和遷移法等,要認真領會并掌握運用。(2)用記圖方式快速做好筆記,整理易錯點,并經常性地針對筆記進行“看題”訓練,掌握重要物理規律的應用。如:動能定理的應用、用圖象法求解物理問題、極值臨界問題的分析等。
3、理關系。(1)處理好課本與復習資料的關系。以課本為本,利用好復習資料,掌握方法技巧,查漏補缺。(2)培養良好的思維和學習習慣。要認真審題,挖掘隱含條件;明確研究對象,通過畫示意圖建立清晰的物理情景,解題要規范。(3)處理好理論與實驗的關系。掌握基本儀器的使用,能加強物理實驗思想、原理、方法與技巧的訓練,從而能去解決生活、生產的實際應用題。
總之,要搞好高考物理總復習,必須要有周密科學的方法,要重視對物理狀態、物理情境、物理過程的分析,要加強信息遷移問題的訓練,切實提高考生的閱讀理解能力和分析問題的能力,才能真正取得高考的勝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