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4年05月14日 分類:新聞中心 次數:
今年的母親節,流傳最廣最為人道的,是馬英九母親剛剛去世,他寫的一篇《慈母良師一甲子,永世難報養育恩》。而不久前,現任國家主席懷念河北正定老朋友賈大山的文章《憶大山》也“被曝光”。兩位文筆當然都是不錯。再往前追溯,歷朝歷代,大文豪就不說了,從政經商的,但凡成事者,有格局有情懷自然有文筆。
表達往往是面向公眾的,人在天地之間,從降生開始,除了不斷接收外界信息內化為自身一部分,還要因為生存和生活與外界的人、事、物發生聯系,從而有了交流和表達,所謂吐故納新。找到一種屬于自己的表達方式,文字、圖片、音頻、視頻抑或現場表達,不要放棄它,假以時日,用人生閱歷和生活體驗,用情懷用格局,去填充它去強壯它,你就成了。
僅僅從文字表達而言,往往是厚積而薄發,內在的東西通過文字自然的流露和傳遞。它既是別人認知和感受你的載體,也是你輸出情緒,讓自己內心世界和你之外的世界產生連接和交流,從而讓你和別的人、事、物在一個生態里達到平衡的管道。這文字是你寫給別人的,也是寫給自己的。
以前說,字如其人,字因人貴,好比面由心生,面隨氣行。文字形成文章,從而擁有文眼、文風乃至文骨,只要確實是你親自所寫,畢竟是你生命的一部分,必定體現你本人。常常聽到有人說寫這個找不到感覺啊,最近沒有心情寫喔,這個沒有寫過呢……都是上的陰陽不平衡,自己處于入門級的上下浮動,沒有突破抑或表達的心理高原期,也有的人一生停留于此。
很多人情緒極不穩定,創作感覺時好時壞,多數時候是受心情影響和外界干擾,能讓自己達到平衡,從文字表達這個方式去保持一貫而有品質的水準很難,但如果陽面是可以隨著人、事、物而喜怒哀樂,陰面是內心深處保有一份純真和理性,靜水流深,文字形成的文章,多半不差,或許還能螺旋式上升。
中國人很早的參透了陰陽平衡,也就是出世和入世,一個人做到既能在人群喧鬧中吸引眼球擁有話語權,一呼百應;又能在燈下獨處、青燈古卷。出,可為相;退,可為民。就已經達到心靈上的極大自由和平衡。把文字當作信仰,確實是一種純粹了,這是出世。但文字同是又能是很多人掙錢養家的手段,很多人追逐功名利祿的工具,很多人彪炳千秋成就偉業的背書……這是入世。
但我不太喜歡入世的時候用出世去粉飾,按照現在的話講,就是這樣做逼格太高。把入世做到極致,自然就到了出世的時候,二者混雜,不僅不純粹,而且是自毀修行的節奏。
這也是用文字表達的誠意。誠意從來沒有高低,有就是有,沒有就是沒有。但是誠意有對象,有時候是為稿費有誠意,有時候是為真情有誠意,有時候是為自己有誠意,有時候又是為蕓蕓眾生有誠意。因此,是有價和無價這個區間之間的事。
人生于世,是一次修行,這過程里總有三種自由值得我們追尋:財富自由、時間自由和心靈自由。表達的水準高低,跟追尋自由的能力和可能性息息相關,我總是希望自己和親朋好友都能找到適合自己的表達方式,讓自己在人生路上去連接世界,向自己和外界傳遞修行和追尋到了什么程度的信息。
核心文學期刊論文發表范文:藝術評職論文發表淺談西藏寺院壁畫與西方教堂壁畫藝術。
版權聲明:文章來源于網絡,由本平臺整合撰寫,版權歸原作者或平臺所有,分享只為學術交流,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或整改,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