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4年01月25日 分類:新聞中心 次數:
“延遲退休年齡是開發人力資源,特別是低齡老年人力資源的一項重要的舉措。”昨天,人力社保部新聞發言人李忠表示,將研究制定漸進式的延遲退休年齡政策,將專門針對“延遲退休”收集整理各方意見。
“延遲退休有助于緩解撫養壓力”
針對備受關注的“延遲退休”,昨天,李忠表示,改革退休年齡應該說是一項綜合性的社會政策,也是我國經濟社會結構發展到一定階段的必然要求。
他表示,延遲退休適應人口預期壽命增長的需要。幾十年來我國的人口預期壽命顯著增加,“1949年新中國成立初期大概是42歲,到了1957年平均預期壽命到了55歲,現在的平均預期壽命到了75歲。而我國現行的退休年齡政策是上世紀50年代根據當時的人口年齡結構等因素來確定的。幾十年來,我們的人口預期壽命在顯著變化,也需要通過改革退休年齡來適應這種變化。”
另外,他指出,延遲退休年齡也是應對人口老齡化的必然選擇。“由于人口老齡化的影響,平均每個勞動年齡人口所供養的老年人也不斷增加,必然要求勞動年齡人口延長勞動年限。”
將針對延遲退休收集各方意見
李忠還指出,延遲退休是開發人力資源特別是老年人力資源的重要途徑。從2012年開始,勞動力資源總量開始出現下降,這也預示著“勞動力無限供給”的時代將要結束,所以必須研究如何更充分有效地利用勞動力資源的問題。
他說,目前我國的勞動條件已經比改革開放之前大大改善,平均勞動強度比以前大大降低,“許多專業技術崗位,50、60歲也正是經驗豐富、技藝純熟的階段,這種高端人力資源替代彈性比較低,如果這部分人過早退休,是對人力資本的巨大浪費。”李忠認為,雖然我國也存在就業壓力的問題,但是局部的勞動力不足已經在一定程度上顯現。
李忠表示,隨著我國勞動力市場上的變化,對低齡老年人的人力資本開發將逐步凸顯其重要性,而延遲退休年齡是開發人力資源特別是低齡老年人力資源的一項重要的舉措。李忠表示,這項工作涉及方方面面,人社部也將在黨中央、國務院的統一部署下,認真收集整理各方面的意見,在逐步取得共識的基礎上適時提出意見和建議。
經濟評職論文發表范文:
關鍵詞:經濟評職論文發表,期刊雜志發表,金融,保險公司,項目,風險評估
定性風險分析是對已識別的風險進行優先級排序,以便采取進一步措施;而定量風險分析過程主要是定量地分析風險對項目目標的影響,使我們在面對很多不確定因素時提供一種量化的方法,以做出盡可能正確的決策。在此項目中,我們組織項目干系人對已識別的風險進行可能性估算和影響分析,通過建立風險概率和影響矩陣確定各個風險的優先級,并將風險定性分析的結果記錄到《風險分析和監控表》中;通過定性風險分析后,我們又對項目實施的不同階段,引入決策樹估計方法,進一步量化確定不同風險對項目的影響程度,并將定量分析結果及時更新到《風險分析監控表》中。
風險應對計劃是對經過定性、定量分析后更新的項目《風險分析和監控表》進行分析,進一步確定風險應對措施。針對項目干系人眾多引起的溝通不暢風險,我們建立起高效簡潔的溝通機制;對于項目完成進度風險,在整個過程中我們基于項目管理基本理論和實踐,使用專家判斷法、PERT法估算各項目活動工作量,并根據科學的評估手段,隨時掌控項目進度;對于新技術引入導致的技術風險,采取尋求高層資源支持、技術攻關小組等多管齊下的方式化解之。
版權聲明:文章來源于網絡,由本平臺整合撰寫,版權歸原作者或平臺所有,分享只為學術交流,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或整改,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