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4年01月11日 分類:新聞中心 次數:
教育部今日在其官方網站發布《北方地區中小學校冬季取暖專項督導報告》指出,廣大師生溫暖過冬基本得到保障,但部分地區由于地方政府財力有限,取暖經費普遍比較緊張,仍然不能很好地滿足學校師生的取暖需求,這個問題在中西部地區以及東部困難地區普遍存在。
《報告》指出,目前,各地中小學校供暖方式主要有市政集中供暖、取暖鍋爐供暖(按燃料不同分為燒煤、燒氣、燒油、燒秸稈、用電等)、空調或電暖器供暖、火爐供暖等,部分中小學校利用太陽能、地熱等取暖,個別學校利用碳晶電熱板等新型材質取暖,在個別藏區牧區學校,還存在燒牛糞取暖等。
《報告》稱,從有關省(區、市)自查報告和督導組實地督導情況看,各地各校普遍重視中小學校冬季取暖工作,保障師生溫暖、安全過冬。雖然各地各校在開展中小學校冬季取暖工作中做了很多努力,廣大師生溫暖過冬基本得到保障,但也還存在著一些普遍性、亟需解決的問題。
一是取暖經費普遍比較緊張。部分地區由于地方政府財力有限,仍然不能很好地滿足學校師生的取暖需求。這個問題在中西部地區以及東部困難地區普遍存在。而對一些供暖期長、燃料運輸成本高的學校,或者規模較小的農村學校、教學點,以及需要24小時不間斷供暖的鄉鎮寄宿制學校而言,取暖經費短缺的問題更加突出。
二是廣大農村地區中小學校取暖處于低水平。北方廣大農村地區主要采取火爐取暖,一些學校甚至只能滿足教室取暖,學生宿舍和功能教室沒有取暖設備,學生在宿舍只能依靠熱水袋取暖。一些學校部分教室背陰或采用單層玻璃、木質窗框,取暖效果差。部分采用鍋爐或空調、電暖氣取暖的學校,取暖設施落后、設備陳舊、管道銹蝕或線路老化的現象較為突出,且存在不環保、能耗大等問題。
三是個別地方和學校取暖意識不強。個別學校取暖準備工作不充分,沒有及時采購足量燃煤等取暖物資,沒有及時對火爐、電暖氣等設施設備進行檢修和試運行,沒有及時對破損門窗進行維修,極個別學校更換了火爐煙筒,也沒有及時安裝。
《報告》要求,應根據物價上漲、煤電氣價格上漲情況,結合各地供暖期時長、經濟發展水平等因素,適當增加財政投入并科學靈活調整。應加大取暖經費統籌力度,優化支出結構,在經費安排上重點向農村、邊遠、民族、貧困地區傾斜。
各地應落實中小學校冬季取暖工作的牽頭部門,明確責任單位,結合本省實際,統籌規劃、科學安排中小學校冬季取暖工作。應在推進義務教育學校標準化建設中,結合農村義務教育薄弱學校改造、中西部農村初中校舍改造工程等項目的實施,加大取暖設施設備改造和升級換代的力度。
教育期刊推薦閱讀:
《黑龍江高教研究》教育期刊征稿啟事。
《職業教育研究》教育期刊征稿啟事。
《數理化學習》教育期刊征稿啟事
版權聲明:文章來源于網絡,由本平臺整合撰寫,版權歸原作者或平臺所有,分享只為學術交流,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或整改,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