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1年06月25日 分類:政法論文 次數:
摘要: 構建“課程思政”要求教師要深入研究專業課程內容,本文將“綠色化工”、“綠色發展”理念與化工專業知識有機融合,創建了獨具特色的“健康,安全,質量,環保”為主題的化工類課程思政品牌。
關鍵詞:課程思政;綠色化工;綠色發展
習近平同志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強調,要用好課堂教學這個主渠道,各類課程都要與思想政治理論課同向同行,形成協同效應。“好的思想政治工作應該像鹽,但不能光吃鹽,最好的方式是將鹽溶解到各種食物中自然而然吸收”,高職院校各門課程教學終級目標是共同的,思政課與其他課程之間的融合是必然的也是可行的。
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確立了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綠色發展理念”倡導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發展生產與保護環境共同進行。化學工業,不僅僅承擔著國計民生的發展繁榮,更需要秉承“清潔、綠色”的發展理念,造福國民經濟、保護碧水藍天。
“課程思政”構建是深度開發專業課程內容的一個過程。構建“課程思政”不僅要求教師要深入研究專業課程內容,更要跳出課程,立足于專業課之上審視專業課,將蘊含于專業課中的思政因素發掘出來,建立起專業課程思政圖譜。不同專業課特點不盡相同,所內含的思政因素的多寡與內容也不完全一樣。專業課教師應發揮主觀能動性,結合現實的基本國情、時代特征、教育環境、相關政策和教育對象,把思政內容科學合理地嵌入專業課教學中。
化學和化工作為重要的自然科學和工程技術門類,其發展歷程本身就是一部反映人類探索自然和戰勝自我的歷史。化學和化工發展的軌跡蘊含著對大學生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具有重要啟示的豐富案例,為課程思政教育提供了良好契機。對照人才培養標準,突出新時代特點,通過多種形式將課程思政理念應用于化工專業課程的教學實踐中。
化工類教師承擔著培養未來化工行業高素質人才的使命,“綠色化工”、“清潔生產”、“安全環保”永遠是融入到化工人血液中的信念,秉持“綠色發展理念”,將“綠色化工”與化工專業知識有機融合,創建獨具特色的“健康,安全,質量,環保”為主題的化工類課程思政品牌。
一.課程思政工作的建設經驗
1. 深入理解“綠色發展理念”的內涵,明確課程思政的主要結合點
綠色發展作為關系我國發展全局的一個重要理念,作為“十三五”乃至更長時期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一個基本理念,體現了我們黨對經濟社會發展規律認識的深化,將指引我們更好實現人民富裕、國家富強、中國美麗、人與自然和諧共處,實現中華民族永續發展。其中蘊含了“綠色化工”、“清潔生產”、“科學精神”、“家國情懷”、“社會責任”、“價值取向”、“職業素養”等文化內涵。由此,專業與思政的契合點就有了豐富的內容,在課程設計過程中也就有章可循,將化工專業知識與思政內容有機的融合。
2. 針對“綠色發展理念”的內涵收集化工行業內的生產案例、著名人物、典型事跡
課程與思政的有機結合既要合情合理,更要有血有肉,將化工行業內的生產案例、有影響或歷史意義的人物、典型事跡融入到設計點中,使思政與專業知識的結合更鮮活、更立體,形成潤物無聲,產生潛移默化的深遠影響。
3. 師生同建,使課程設計既適應學生認知與偏好,更增強學生參與感
教學服務于學生,思政課程的設計同樣如此。當下年輕人生長于互聯網興起的時代,他們的認知方式與興趣偏好已經發生很大變化。在思政課程建設過程中,采用“調查問卷”、“小組訪談”等形式讓學生獻計獻策,聽取學生意見,采用學生提供的人物事跡、喜歡的設計呈現形式等,形成“師生同建”模式,使課程思政的建設與學生密切相關,產生共鳴,這樣能夠有效增強思政的教育意義,有效提升學生認知,產生精神層面的久遠影響。
4.充分應用信息化技術與手段,使課程思政的呈現形式多樣化、富有趣味性
充分應用信息化技術與手段,小視頻、微課、動畫、VLOG等形式對于學生的吸引力永遠要大于長篇的文字,因此,在思政課程設計的呈現形式上多采用這些有趣的格式,因為學生主動接受永遠比被動灌輸產生的影響大,而興趣往往是主動接受的開始。
5. 化工專業文化進教學、實訓場所
構建了化工教室、實訓室文化建設方案,張貼名人名言、標語、企業文化標識等使專業文化無處不在;實訓走廊、實驗實訓場所張貼標識、宣傳牌、儀器設備使用規范及實訓室管理制度、安全制度等,制度文化凸顯。
6. 優秀企業文化進校園,化工專業文化深入人心
依托學院“雙百”進校園活動,依靠百名企業家、百名工匠,同時邀請合作企業知名企業管理專家、技術專家、優秀畢業生代表,來校進行企業文化、用人理念、規章制度的講座、交流,讓學生理解化工專業文化,使 “健康,安全,質量,環保”的綠色專業文化在學生層面得到更深刻的熏陶和認知。
二.課程思政工作的建設成果
1. 建設了一系列與思政相結合的專業課程
《基礎化學》、《典型化工產品生產》、《精細化工生產技術》、《化工單元操作技術》、《化工產品分析與檢驗》等都針對課程特點,設計了與課程特點匹配的思政內容,從“綠色化工”、“清潔生產”“科技自信”、“愛國主義”、“創新精神”等十幾個層面闡釋“綠色發展理念”,建設了以“綠色化工”為中心的一系列思政專業課程。
2. 建立專業自信,增強師生的職業自豪感
長期以來,很大一部分人仍然“談化色變”,提到化工總是聯想到危險、污染、有毒等等,通過思政建設與實施,學生了解到現代化工的高度自動化、清潔化、安全化,更了解到化工給人類帶來的巨大貢獻是無可替代的,離開化工,人類將無法生存,從而對專業有了更清晰的認識,建立強大的專業自信,增強了師生的職業自豪感
3. 學生對于“綠色發展”、“綠色化工”有了更深入的認識
在課程設計中,針對綠色化工、綠色發展理念,不同化工專業課程根據課程的性質與特點設計了不同的生產案例,如《精細化工生產技術》中綠色農藥的生產技術、綠色高分子化工產品;《化學綜合試驗》中的環己烯、甲基橙的綠色有機合成案例;《化工單元操作技術》中的循環設計、能量綜合利用等新型技術,這些設計,極大的拓展了知識的廣度與深度,讓學生更加深入了解綠色化工、清潔生產、安全環保的內涵與外延,樹立了正確的生產觀念。
4. 樹立科技自信、建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樹立家國情懷
高校的根本任務是立德樹人,人才培養目標主要是圍繞著兩個維度展開:一是培養能夠為國家民族社會的發展做出貢獻的人才,二是培養具有獨立個性、健全人格、德才兼備、全面發展的人才。通過課程思政可燃冰開采、煤的汽化和液化技術等的展示與講解,學生了解到我國在諸多領域的先進技術屬于國際領先,樹立科技自信;通過屠呦呦、徐光憲等奉獻為國的科學家的事跡,樹立榜樣的力量,增強學生的家國情懷,樹立自己的人生觀和價值觀,真正培養高素質的化工后備人才。
通過課程思政、教室及實訓室文化建設等方面的實施,實現思政育人在人才培養方案中三年不斷線,將思政育人的辦學理念落實到教學和第二課堂中去,實現了貫穿教學過程始終、課堂內外,以“健康,安全,質量,環保”為主題的化工類專業課程思政理念,推動了人才培養質量的提高。
政工師評職知識:思政教育論文發什么刊物
思政工作創新只是開始,在未來的教學過程中,思政融入課程、融入課堂將是教學常態,在教學設計過程中需要群策群力,更好的以專業為抓手,有機的融合思政設計,將課程思政與人才培養有機融合,更好的完成立德樹人的使命。
作者:張含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