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9年08月01日 分類:醫學論文 次數:
摘要:目的探討同儕教學法在臨床檢驗基礎實踐課小班化教學中的應用效果,為臨床檢驗基礎實踐教學改革提供參考。方法選擇揚州市職業大學醫學院2017級醫學檢驗技術專業40名學生臨床檢驗基礎實踐課采用同儕小班化教學,另外40名學生采用傳統教學法,教學結束后對學生進行測試及問卷調查。結果實驗組學生技能操作成績、理論知識成績、教學滿意度和學習效果滿意度均高于對照組(P<0.05)。結論同儕教學法能解決實踐教學師資不足的問題,可以提高學生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提升臨床檢驗基礎實踐課程的教學質量。
關鍵詞:同儕教學法;小班化教學;臨床檢驗基礎;血涂片制備與染色
高職院校學生培養過程中突出職業技能培養的針對性,強化綜合素質培養,提升就業競爭力[1]。臨床檢驗基礎作為高職醫學檢驗技術專業的主干課程之一,故實踐課要求學生能熟練掌握操作技能,并能根據臨床實際需要選擇合適的檢測手段,能合理對檢測報告進行分析解釋,傳統的大班教學做到這些有一定難度。
這些能力的培養可通過小班化教學有效實現,小班化教學有利于學生在有限的時空里更好地掌握知識和技能,有利于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有利于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能力,有利于培養學生合作學習理念,有利于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和創造精神,對實現教育現代化具有重要意義[2-3]。然而開展小班化教學不僅對教師的教育教學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還需要更多師資力量的投入。然而我國高校的低師生比是推進小班化教育改革中的一個巨大障礙,師資力量嚴重缺乏使小班化教學發展陷入困局[3]。
同儕,指與自己在年齡、背景、興趣、價值觀等方面相近的同輩人[4],本研究中指同一個班級的同學。本文中同儕教學是指讓提前進醫院培訓和考核通過的學生作為“同儕小老師”,在校內實踐課上示范操作并指導小組內其他學生的操作。同儕教學法的引入能緩解教師進行操作技能個別指導時分身乏術的窘境[5],讓教師能有時間和精力帶領學生進行小組討論和研究性學習。
本研究以揚州市職業大學醫學院2017級醫學檢驗技術專業學生為研究對象,以臨床檢驗基礎課程中的血涂片制備與染色實踐教學為試點,探討同儕教學法在小班化教學中的實施效果,為臨床檢驗基礎實踐教學和其他醫學實踐課程教學提供參考。
1研究對象與方法
1.1研究對象
以2017級醫學檢驗技術專業兩個班(每班40人)學生為研究對象,兩班前期理論和操作測試成績比較,均無顯著性差異(P>0.05)。隨機選擇一個班設為對照組,另一個班設為實驗組。實驗組采用同儕小班化教學法,對照組采用傳統教學法。
1.2研究方法
1.2.1小班分組
將實驗組40人分成兩個小班,每班20人,5人一組,每組的組長為同儕小老師,是經過暑期培訓考核合格的基礎好的學生,核心任務是手把手將實踐技能傳授給組員。其他組員采取組內異質、組間同質的分組方法。組內異質有利于思維發散,使各個程度的學生都有所收獲和提高;組間同質可使組與組之間進行學習成果交流,從而達到互教互學的目的。教師強化學生責任意識,組內明確分工、互幫互助、相互學習。
1.2.2布置任務
課前1周,給學生布置任務,如血涂片制備與染色的實驗原理、觀看血涂片制備與染色操作的微課視頻、優質的血涂片有哪些標準、做好血涂片與染色的關鍵是什么等。
1.2.3小組討論與小組小結
學生接到任務后,小組長對組員進行任務分配,督促組員協作完成文獻查閱、資料整理、問題解決等工作。準備好相關資料后進行組內研討,相互補充,開闊思路,使知識匯總能力得以提升,同時也鍛煉了語言表達能力和人際溝通能力。經過一周的準備,每組推選一名代表在課上總結匯報,回答其他小組成員提問。此環節既鍛煉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人際溝通能力,又能使隨機應變能力、邏輯思維能力有所提升。
1.2.4教師點評
由經驗豐富、學識水平高的專業教師對小組總結進行評價。針對討論中遇到的問題進行解答,并對該堂課的重點和難點進行梳理,強化學生對該部分知識的理解與掌握。
1.2.5分組操作和研討
同儕小老師負責示范操作,并指導該組其他同學的操作。指導教師負責整個小班的課堂組織和指導。操作訓練結束后,由指導教師帶領各小組學生進行研討。
1.2.6教師總結
由專業教師對學生實踐操作進行總結。針對操作和討論中遇到的問題進行解答,強化學生對操作技能關鍵環節的理解與掌握。
1.2.7課后總結和課后技能訓練
授課結束后,師生均進行總結,學生將課上學到的新技能和課后產生的新問題以文字形式記錄下來,上交討論報告和實驗報告;教師則對教學效果進行總結和反思,通過相關測評檢測學生知識掌握程度、能力提升情況。另外,實驗室全程對學生開放,學生可以自己安排時間,在同儕小老師的指導下進行技能操作練習,有效提高課后技能訓練的效果。
1.3教學方法評估
為評價同儕教學效果,筆者采用技能操作考核、理論知識測試及問卷調查3種方法進行評估。(1)技能操作考核:技能操作考核評委由來自臨床醫院的兩位檢驗師組成,操作考核的順序由學生抽簽產生,師生雙方互不相識,雙盲評價。(2)理論知識測試:實驗組和對照組均完成針對該教學內容設計的10道選擇題,試題從題庫中隨機抽取,密封試卷。(3)問卷調查:自行設計調查問卷,內容包含12個針對教學方法以及學習效果的問題,每個問題均以非常滿意、滿意、一般、不滿意、非常不滿意回答,以無記名方式調查。
1.4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9.0統計學軟件對本次研究所得數據進行統計學分析,計量資料采用(x±s)表示,進行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技能操作成績比較
傳統實驗課堂有些學生不愿動手參與實驗,教師也無法顧及每一位學生,教學效果不佳。而采用同儕教學法的實驗組學生參與熱情高,實踐動手積極,技能操作成績明顯優于對照組(P<0.05)。
2.2兩組理論知識測試成績比較
授課兩周后,向兩組發放理論知識測試試卷,檢驗學生知識掌握情況。問卷全部回收,且均為有效問卷。結果顯示,對照組平均成績為(64.03±6.79)分,實驗組平均成績為(70.62±8.25)分,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2.3兩組教學滿意度和學習效果滿意度比較
授課兩周后,向兩組發放教學評價調查問卷,問卷全部回收,且均為有效問卷。調查結果顯示,對本組所采用的傳統教學法,對照組25.0%的學生表示非常滿意,52.5%的學生表示滿意;對同儕小班化教學法,70.0%的實驗組學生表示非常滿意,17.5%的學生表示滿意。
對照組22.5%的學生表示對學習效果非常滿意,45.0%的學生表示滿意;實驗組80.0%的學生表示非常滿意,15.0%的學生表示滿意。
3討論
同儕教學法使實踐課小班化教學得以順利實施,強調學生的自主學習和主動探究,同時形成一種互幫互學的新模式,為學生學習提供了一個輕松愉快、對個性發展有幫助的環境。通過這種模式的嘗試,我們深切體會到,只有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才能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學生在互助學習過程中所反映出來的自主性、探索性和合作意識是以往教學模式所無法達到的。
3.1同儕教學法能解決師資不足的問題
同儕教學法的引入能緩解教師進行操作技能個別指導時分身乏術的窘境,讓教師能有時間和精力帶領學生進行小組討論和研究性學習,有利于整體教學質量的提高。基礎好的高校大學生朝氣蓬勃,接受知識快,只要加以正確指導和培訓,能迅速掌握臨床檢驗基礎相關實踐技能,成為小班化教學的操作示范小老師,在實踐課的小班化教學分組操練環節對各自小組成員進行有力的指導和示范。
3.2同儕教學法能提高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
同儕小老師肩負著指導同學的使命,會更加主動學習技能,并讓自己的技能精進,增強了小老師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鍛煉了他們的組織、協調和表達能力。小老師在指導同學的過程中也會發現問題,促進他們進一步提高。在操作環節擔任同儕小老師的學生一般在討論環節也會爭取好的表現,而小老師的榜樣帶動作用也會促進其他學生紛紛向優秀看齊,提高其他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形成一個良性循環。
3.3同儕教學法能提高學生技能訓練效果
一方面,同儕教學法能提供更有利的技能訓練環境,面對同儕小老師,可以消除學生面對教師練習操作技能時的緊張情緒,在輕松愉快的心情下練習操作,如果遇到操作技能上的問題,可以更加直接、無所顧忌地向同儕小老師請教,及時糾正錯誤操作;另一方面,實驗室全程對學生開放,學生課后可以在同儕小老師的指導下進行技能操作練習,而不是自己盲目訓練,因此,同儕教學法有利于提高課后技能訓練的效果。
3.4同儕教學法能進一步深化校企合作
同儕小老師的技能培訓主要是在醫院完成,能學到來自臨床第一線的專業技能傳授給同學。在同儕小老師進行技能培訓的同時,專業課教師也一同到醫院進行培訓,有利于教師專業知識與臨床緊密融合。另外,同儕小老師的評價考核是在醫院臨床檢驗師和學校專業教師的共同評判下進行的,同儕小老師不僅要能熟練操作臨床一線的檢驗技能,還要掌握相關實驗原理。這些都使學校教育和臨床實踐無縫對接,進一步加強了校企合作。
3.5同儕教學法有助于提升教師個人能力和教學水平
同儕教學法改變了實踐教學模式,對教師能力和素養也是一種挑戰。表面上看,同儕教學法使教師的技能操作指導任務貌似減輕了不少,但實際上要保證課程的有序開展,相關教師需要在前期投入大量的時間和精力進行課程設計和同儕小老師的培訓考核工作。在授課過程中,教師要不斷關注并解決學生完成技能操作項目過程中發生的各種問題,這在一定程度上,對任課教師的能力和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這些工作也會激發教師使命感和責任感,使個人能力得到提高。
綜上所述,同儕教學法作為一種新型教學方法,在高職院校臨床檢驗基礎實踐教學中應用效果顯著,能提升學生理論和專業技能水平,可以作為高職教育教學模式改革的一種新嘗試,也是現有高等職業教學方式的有效補充和完善。
參考文獻:
[1]多文蘭,付華,朱玉珍.項目教學法在高職教育醫學檢驗專業生理學教學中的應用與探討[J].中華醫學教育雜志,2014,34(4):569-571.
[2]方苗利.高職高專醫用化學實驗課小班化教學的改革與實踐[J].教育教學論壇,2012(22):138-139.
[3]吳光明.高職課堂教學小班化改革的障礙因素與發展趨勢研究[J].中國市場,2016(22):221-222.
[4]周蓼蓼“.同儕互助學習”教學模式在高職院校英語教育的實踐研究與探索[J].科技視界,2012(27):175-176.
[5]白紫君,林珊珊,李偲.同儕示范在大學生教育管理中的應用[J].黑龍江教育學院學報,2016,35(3):13-14.
醫學方向刊物推薦:《中華醫學教育探索雜志》主要反映國內外最新醫學教育動態、教育教學改革成果、醫學領域內的社會、心理、倫理和法律等內容。傳播醫學教育新理念、新知識、新方法,引導學術研究,促進醫學人才的培養,推動醫學教育改革和發展。作者、讀者遍及我國、日本、美國、澳大利亞以及歐洲的部分地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