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葉性肺炎是臨床治療中的常見小兒疾病,也是導致嬰兒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所以,關于這方面的醫學論文有很多,小編為您整理了一篇 醫學論文 ,淺議整體護理在小葉性肺炎患兒中的應用,以供您學習和參考。 摘要:目的 分析探討小葉性肺炎患兒患者實施整體護
小葉性肺炎是臨床治療中的常見小兒疾病,也是導致嬰兒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所以,關于這方面的醫學論文有很多,小編為您整理了一篇醫學論文,淺議整體護理在小葉性肺炎患兒中的應用,以供您學習和參考。
摘要:目的 分析探討小葉性肺炎患兒患者實施整體護理措施的效果。方法 選取2014年2月~11月在我院接受小葉性肺炎治療的患者82例,將其按照年齡、病情、性別等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試驗組兩組,每組患者41例。對照組患者采用常規護理措施,試驗組患者采用整體護理措施,比較兩組患者的治療效果。結果 試驗組患者的治療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患者,兩組患者比較差異明顯,P<0.05具有統計學意義;試驗組患者的住院時間明顯短于對照組患者,兩組患者比較差異顯著,P<0.05具有統計學意義。結論 小葉性肺炎患兒的臨床治療中實施整體護理措施,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治療效果,縮短住院時間,降低醫療成本,值得在臨床推廣應用。
根據相關數據統計顯示,我國住院兒童患者中,小葉性肺炎患者的發病率為24.5%~56.2%[1],發病率較高。小葉性肺炎多因病毒或細菌感染引起,小兒患者患病后免疫力較低,可引起再次感染,從而威脅小兒患者的生命健康。因小兒患者多動、疼痛耐受力差等,臨床治療小葉性肺炎患者除實施藥物治療外,還應加強對患者的整體護理,提高臨床治療效果。本文通過研究整體護理在小葉性肺炎患者治療中的效果,以期為臨床治療提供借鑒。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4年2月~11月在我院接受小葉性肺炎治療的患者82例,將其按照年齡、病情、性別等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試驗組兩組,每組患者41例。對照組患者中男性患者21例,女性患者20例,年齡2~8歲,平均年齡(4.1±1.7)歲;其中31例患者表現為發熱,27例患者表現為咳痰,32例患者表現為咳嗽,23例患者表現為呼吸加快,17例患者經肺部聽診有喘鳴音;經X線片掃描患者肺部紋理增粗或出現斑片狀陰影。試驗組患者中男性患者23例,女性患者18例,年齡1~8歲,平均年齡(3.9±0.8)歲;其中34例患者表現為發熱,31例患者表現為咳痰,30例患者表現為咳嗽,20例患者表現為呼吸加快,17例患者經肺部聽診有喘鳴音;經X線片掃描患者肺部紋理增粗或出現斑片狀陰影。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不顯著,P>0.05無統計學意義。
1.2護理措施 對照組患者采用常規護理措施,包括給予患者藥物護理、告知患者家屬相關注意事項等。試驗組患者采用整體護理措施,主要包括:①心理護理:小葉性肺炎患者多出現恐懼、不安等不良情緒,加上小兒患者自身好動且怕痛,增加了臨床治療困難。護理人員應跟充分了解患兒的性格特點,采用患兒易于接受的方式與患者溝通交流,若溝通困難,則采用玩具等物品吸引患者的注意力,通過與患者互動消除其恐懼、不安的心理狀態。告知患者家屬關于疾病的相關注意事項,請家長協同消除患者對疾病的恐懼。②呼吸護患者呼吸道的暢通,若發現呼吸道有分泌物,應及時予以處理。同時應將不同病原體引發的炎癥患者分病房護理,避免發生交叉感染加重病情。適當給予患者吸氧治療措施,嚴密觀察患者吸氧期間所用的導管是否發生彎折、接口松動等情況。③排痰護理:臨床護理期間,身體震動情況,有效降低傷口疼痛。④飲食護理:患者治療期間,護理人員應指導患應定時給患者更換體位,指導患者咳嗽排痰,也可以通過叩背方式幫助患者排除痰液。若患者采用手術治療方式,則排痰時應用雙手輕輕按壓手術側的胸腔[2],減輕咳嗽時患者產生的者家屬注意營養搭配,日常飲食中多食用富含維生素、蛋白質的食品,最好少食多餐。
1.3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患者的住院時間、治療效果等情況。患者的治療效果分為顯效、有效、無效三個等級,顯效:患者治療5 d內發熱癥狀消失、呼吸平穩;有效:患者癥狀有理。肺部感染疾病對患者呼吸產生較大影響,臨床護理中應及時監測患者的生命體征,保持改善,發熱癥狀有減退,氣促現象減輕;無效:患者的臨床癥狀無明顯改善。
1.4統計學分析 采用SPSS 13.5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P<0.05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試驗組患者的治療有效率為95.12%,對照組患者的治療有效率為85.37%,兩組患者治療有效率比較差異顯著,P<0.05具有統計學意義,見表1。
3討論
小葉性肺炎起病較急,多數患者患病前均患有不同程度的上呼吸道感染癥狀,一定程度上威脅患兒的生命安全。通過本組研究可以看出,試驗組患者實施整體護理措施,患者的臨床效果改善明顯,且明顯縮短住院時間,降低治療成本,與對照組患者比較差異顯著, P<0.05具有統計學意義。因此整體護理措施值得臨床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