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1年09月03日 分類:文學論文 次數:
【摘 要】隨著文化的推廣與普及,近幾年管樂合奏已經成為大眾喜愛的一種藝術形式,其是由多聲部合奏組成的。 在合奏的過程中,對協調性要求較高,要求每一位參與的成員都高度配合,只有這樣才能夠讓聲部達到平衡的狀態,進而呈現理想的音樂效果。 在合奏訓練中,多聲部的視聽訓練尤為重要。 由于管樂合奏是利用木管、銅管等不同的樂器開展合奏的,因而管樂團中的每一名成員都需要盡可能地做到聲音上的融合,展現出作品的獨特內涵和形象。 由此可見,多聲部視唱訓練在管樂合奏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關鍵詞】多聲部; 視唱訓練; 管樂合奏
合奏是一種群體性藝術活動,當人們走進音樂廳時,能夠欣賞到非常專業的合奏,而學校等企事業單位也會經常舉辦各式各樣不同的合奏比賽,這豐富了人們的業余生活,也讓音樂的發展速度更快,人們能夠感受到音樂當中的趣味。 在整個合奏訓練中,多聲部視唱可以說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本文的主要目的就是分析多聲部視唱在合奏中的重要性,以及如何更好地在管樂合奏中開展多聲部視唱的訓練。
一、合奏的含義以及特點
(一)合奏的含義
合奏通常情況下是由群體共同演奏多聲部音樂作品,這是一種獨特的藝術形式,需要一個團隊完成,而不是由某一個成員單獨完成。 在整個合奏的過程中,每一個成員都有自己獨特的角色,這些角色也代表了不同成員需要負責的聲部。 完整的合奏能夠體現出聲部的平衡性,也能夠將樂曲所表達的情感淋漓盡致地展現給聽眾。
(二)合奏的特點
在整個合奏的過程中,其具有以下幾個不同的特點:第一,音域較廣。 指的是合奏成員整體的音域能夠達到四個8度,分為中、高、低音區,并且很有厚度,具有立體的效果。 第二,音色非常豐富,在整個演奏的過程中,不同的管樂需要的音色是完全不同的,而在演奏某一首管樂合奏作品時,需要根據不同的人物形象、不同的故事情節選擇不同的音色,讓人們在聽合奏音樂時能夠擁有畫面感。 第三,音樂的層次較多,利用多聲部的音樂呈現出多種不同的織體,塑造更為豐富的音樂形象,展現出不同的音樂場景,豐富故事情節,使得音樂的層次以及音響的效果更為明顯,直接提高合奏的整體效果。 第四,氣息更為持久。 在音樂演奏的過程中,有時需要演奏較長時間,這需要不間斷的音樂表現,要求演奏者大量地練習,能夠確保自身的氣息非常的持久。 第五,力度變化幅度較大,在不同的曲目中,情節差異較大,某一些情節可能需要戲劇化的表現,這就需要演奏者能夠進行漸強、漸弱、突強、突弱等不同力度的表現。
二、音準的處理
(一)橫向音準的處理
開展多聲部視唱訓練,需要了解在自然調式中主音的作用是什么。 主音本身是最具穩定性的一種音,圍繞著主音,各音處于一種相對不穩定的狀態,并且各音需要逐步向著主音形成一定的傾斜關系。 這是對主音進行支撐的一種方式。 在整個合奏的過程中,需要考慮到主音以及其他音所構成的純五度音,以及其音程的穩定性。 要求在演奏時明確演奏的基調、特征以及作用,盡可能地向偏高方向處理。 比如說,在演奏以合奏為主的《歡騰的瑞麗江畔圓舞曲》這一首曲目時,應該考慮到其中的Fa音就是F宮調式中的主音,Do音則是F宮調式中的徵音。 為此,在整個合奏的過程中,一定要確保主音和徵音所構成的純五度音發音平穩。 在整個合奏的過程中,宮角大三度也是非常明顯的調式,這是合奏過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點,而La音則在F宮調式中作為角音,在合奏中對這一音節進行處理時應注意音相對較高。
(二)縱向音準的處理
在對縱向的合奏音準進行處理時,需要考慮到其分為大小和弦,根音屬于協和和弦,其中大三和弦的根音與三度音構成了大三度,曲式中的三度音與五度音構成小三度,在管樂合奏中進行多聲部視唱訓練時,三音應唱得高一些; 小三和弦的根音與三度音構成小三度、三度音與五度音構成大三度,演唱時三音應唱得低一些。 在多聲部視唱訓練中,每一個聲部都需要明確自己在和弦中所負責的部分,唱出低聲部的根音,然后唱出高聲部的五音,等整個音調穩定后應該加入三音。 如果是不協和和弦音響不穩定,則需要考慮如何對音準進行處理,要求加強聲部運動,比如說常見的減三和弦音響有收縮的效果,進行音響音準的處理時,應考慮到根音略高而五音略低,其他的運動傾向要表現得突出且明顯,而和弦三音的聲部則需要保持在音準之上,確保演唱時是十分平穩的。 七和弦與三和弦的音高處理原則基本相同,都是將其拆分為固定的音程,然后做偏高或者偏低處理,而七音則多數情況下選擇偏低處理。
三、整體聲部層次的處理
(一)正確分析作品的結構布局和音樂形象
1.作品的結構布局
在管樂合奏中進行多聲部視唱訓練時需要對聲部的層次進行處理。 不同的作品有不同的結構、布局,分析音樂曲目時,應把握音樂主題的呈現方式:最初——發展——高潮——結束,這是全曲音樂形象展示的過程,也表達了曲目想要傳遞出的思想感情。 整個曲子依據一定的曲式結構進行創作,為了能夠完全展現出作曲家自身所要表達的情緒和意圖,并且處理好不同聲部的層次,一定要分析作品本身的結構布局以及作品所要塑造的音樂形象,確保在進行管樂合奏的過程中,能進行完美的情感表達和形象塑造。
應該從主要段落以及從屬段落出發進行分析,了解不同的段落在作品中承擔著怎樣的角色,而每一個聲部又在作品中承擔著怎樣的角色,比如在合奏《歡騰的瑞麗江畔圓舞曲》這一首曲目時,首先應分析這一首曲目的曲式結構,該曲目是一首優雅而又輕快的圓舞曲,從曲式結構出發對其進行分析,能發現是并置二部曲式。
在曲目的開頭,引子是相對輕快的、活潑的,這是a段的主題,而b段的主題相比a段而言是相對抒情的,給人的感覺是一位優雅的紳士和一位美麗的公主在跳舞,然而在c段時則需要利用雙簧管進行獨奏,其他管樂器進行伴奏。 雙簧管本身的音色就是輕快且獨特的,能夠讓整首音樂的情緒表達效果更佳。 c'段則是c段的音樂衍生,是以非常熱烈的木管樂器作為伴奏聲部,而主旋律則是通過大號徐徐地演奏出四小節之間的連接,給人一種優雅、流暢的感受。 最后作品則是從主題a段發展而來,給人一種活潑、熱烈的感受,之后結束全曲。
2.作品的音樂形象
需要正確地分析作品的結構布局以及音樂形象,并且對作品中的每一個段落在整首音樂中所承擔的角色進行分析,要求每一個聲部都能夠在演唱過程中形成一個獨特的角色,并且把握這一角色所具有的獨特內涵,能夠對角色有非常清晰且準確的認知,了解到角色想要傳遞出的思想情感。 在管樂合奏的過程中,一定要了解聲部與聲部之間的配合,在實際表演中,可以分為兩個部分,分別是旋律聲部和伴奏聲部,在處理不同的聲部時,應該把握聲部與聲部之間的銜接以及有效配合。
例如,在合奏《歡騰的瑞麗江畔圓舞曲》這一首曲目時,需要處理好主旋律、副旋律之間的銜接問題,考慮到不同的旋律對應不同的樂器,因而要思考樂器之間又應該如何銜接,例如在第二小節,主旋律mi音演奏時,整體給人的感覺是非常平穩的,需要做好收尾處理,并且為進入到下一段旋律做好準備,副旋律的音樂形象相對主旋律的音樂形象而言,有一種“影子”的感覺,不能夠以一種特別重的音來開始,需要在聽到主旋律后緩緩進入到副旋律中,要求能夠融入到主旋律的長音mi中。
而在四小節后,主旋律的聲部逐步轉換成為圓號的聲部,能夠突出演奏時的特點,在進行演奏安排時,也需要安排兩支不同的圓號進行齊奏,提升力度,在第四小節主旋律的連接過程中,也需要提前做好準備,使得聲部音量逐漸減小,而聲音則逐漸放慢,給人一種舒適的感受,并且讓氣氛漸漸地平靜下來,這就是弱出弱進的原則。
(二)加強聲部間的配合
1.旋律聲部之間的銜接
分析旋律聲部與伴奏聲部的配合,同樣以《歡騰的瑞麗江畔圓舞曲》為例,其中的引子部分就是整個管樂合奏的過程中的典型伴奏部分,能夠給人一種節奏非常強烈的動感,與主旋律形成對比關系,這是一種長與短、動與靜的感受,而在進行多聲部視唱訓練的過程中,則需要明確其長短與動靜的對比表現。 其所營造的是一種朦朧的意境,而在伴奏聲部的訓練中,應考慮到曲譜的分布,然后再進行配合,要求伴奏聲部可以清晰地聽到兩個不同的旋律聲部,并且跟隨其進行演奏,讓旋律聲部與伴奏聲部的配合滿足演奏的需求。
2.旋律聲部與伴奏聲部的配合
多聲部視唱是指在音樂作品合奏中不單純依靠某一個旋律,而是通過加入其他的織體進而共同完成音樂演奏,其中包括主調音樂以及副調音樂等幾種不同的類型,而當前將多聲部視唱應用到管樂合奏中,有二聲部視唱、三聲部視唱以及四聲部視唱幾種不同的視唱方式。 多聲部視唱是視唱的高級階段,其融合了不同的內容,包括和聲織體、節奏調性、音色旋律等,對音樂進行完美的再現,而每一個聲部需要做到既獨立又統一,保持橫向清晰的線條,同時也需要梳理出縱向的和聲交織結構。 任何一個聲部出錯,整體的和聲效果都會出現非常嚴重的問題。 為此,應明確如何開展多聲部視唱訓練,以確保在整個合奏的過程中能夠做到和諧統一,這是合奏訓練的重中之重。
聲樂訓練論文: 如何通過聲樂學習欣賞音樂作品
四、結語
綜上所述,本文針對多聲部視唱訓練在管樂合奏中的運用進行分析,從多個角度著手,目的是提高合奏訓練時的整體效果。 以《歡騰的瑞麗江畔圓舞曲》這一曲目為例,進行細致的分析,以切實提高管樂合奏中多聲部視唱訓練的整體質量。
參考文獻:
[1]路凱程.互聯網+教育背景下多聲部視唱在合唱訓練中的運用[J].藝術大觀,2020,(30):4-5.
[2]齊磊.高職音樂表演專業器樂(鍵盤)方向視唱練耳課堂教學改革實踐[J].藝術大觀,2020,(29):100-101.
作者:陳正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