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1年05月17日 分類:文學論文 次數:
【摘 要】戲劇表演是一種藝術的綜合體,它集合了文學、舞蹈、語言等各種藝術表現元素。戲劇表演在舞臺上充滿了魅力,且表演方式千變萬化。其中,最為核心的組成元素是“形體語言”,形體語言的完美詮釋,能夠將舞臺上的戲劇表演升華至最佳效果。形體語言能為戲劇表演添加感情色彩,并打造出“此處無聲勝有聲”的舞臺意境。本文將以形體語言為視角,對其在戲劇表演中的實施對策展開探析,旨在為廣大相關從業者提供借鑒與幫助。
【關鍵詞】形體語言;戲劇表演;實施對策
人們在日常生活娛樂中,很少會關注到形體語言的重要性。其實,在眾多表演形式中,形體語言是極為重要的組成部分,是將表演升華至“此處無聲勝有聲”境界的有效手段。在戲劇表演中,形體語言能賦予角色人物更加豐富的藝術色彩,給觀眾帶來栩栩如生的觀感體驗。形體語言相較于傳統的肢體語言有所不同,如若用在戲劇表演中,便能對戲劇賦予全新的含義[1]。但是,形體語言真正實施起來仍有一定困難。在戲劇表演中,應將戲劇語言與形體語言緊密結合,使二者相互促進、相輔相成,以此為戲劇表演打造舞臺美感。
戲劇表演人員論文投稿刊物:《戲劇之家》雜志是經國家新聞出版總署批準、面向國內外公開發行的一份大型政策指導與理論研究的藝術類專業優秀理論期刊。由湖北省文聯主管,湖北省戲劇家協會主辦。湖北音樂家協會、湖北曲藝家協會、湖北舞蹈家協會、湖北電影家協會、湖北電視家協會、湖北書法家協會、湖北美術家協會聯合協辦。旨在弘揚中華優秀文化,振興民族地方戲曲。刊物集理論性、學術性、指導性于一體,融知識性、趣味性、觀賞性于一爐。
一、形體語言在戲劇表演中的作用和意義
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形體語言是加強人們溝通交流的有效方法。通過形體語言的表達,能將人們的內心想法更加直觀地體現出來,提高人們在交流過程中的表達流暢性,完善人們在表達過程中的問題,幫助人們增加親密感、提升交流性。而在戲劇表演中運用形體語言,不僅能促進戲劇演員與觀眾的情感交流,還能完美詮釋戲劇的思想主題。形體語言在戲劇表演中主要體現了三個意義。首先是空間意義,戲劇演員在表演過程中,通過舞臺空間、表演空間等將內心的情感利用無聲的語言進行抒發。
戲劇演員可以通過舞臺占位、無聲語言的表演手段,向觀眾傳遞信息,引導觀眾對戲劇主題產生共鳴。其次是姿勢意義,戲劇表演中的形體語言就是人們日常理解的肢體動作。戲劇演員在表達內心世界與思想情感時,可充分利用不同的肢體動作來演繹,例如在表達羞澀時可以雙手捂臉,而表達心情愉悅時可以雙腳交換跳躍等等[2]。最后是情感意義,在形體語言中,情感語言是比較難以充分表達的語言元素。戲劇演員可以通過面部神情、眼神等,向觀眾傳達戲劇角色的情感波動。
二、形體語言在戲劇表演中的實施對策
(一)通過形體語言塑造戲劇角色的性格特征
人與人之間由于個體差異,都具備自身鮮明、獨特的個性,尤其在形體語言表達方面。性格特征的差異導致在表達形體語言時會產生極為不同的表達形式。因此,人們在日常的相互交流過程中,常常會通過觀察對方的形體語言,探究分析對方的性格特征[3]。而在戲劇表演過程中,戲劇演員在塑造戲劇角色形象時,相較于日常生活中的表現,往往會為舞臺形體語言添加更多的張力與表現力,并將形體語言的優勢充分發揮與運用,通過形體語言塑造戲劇角色的性格特征,促使觀眾感受到戲劇角色鮮明的性格。如果整臺戲劇表演中,只有角色間的對話獨白,會形成舞臺“蒼白感”,抑制角色的表演力與感染力。
只有充分利用形體語言,才能使角色性格更加突出。例如,在話本《水滸傳》這一戲劇表演中,扮演武松的戲劇演員就將形體語言發揮到了極致。在表演過程中,演員運用了大量的形體語言來塑造武松的角色形象,通過夸張的表現手法,將武松打虎過程表現得淋漓盡致,并展現了武松勇武的性格特征。與此同時,戲劇演員通過錘頭、頓足等形體動作,向觀眾展現了武松打虎過后極為復雜的內心活動。觀眾通過戲劇演員形體語言的展示,對武松的人物形象有了深刻的理解。如此一來,不僅賦予戲劇豐富的主題思想,還引導觀眾理解了戲劇中的語言藝術,將戲劇中形體語言的魅力展露無遺[4]。
(二)利用形體語言刻畫戲劇角色的內心情感
一場舞臺戲劇表演是否成功,不僅要靠演員對角色成功的塑造,還需要向觀眾傳遞戲劇角色的內心情感,引導觀眾對戲劇主題與角色產生情感共鳴。一般來講,人們的思想在充滿波動的時候,往往會通過形體語言表現出來,這二者有著十分緊密的聯系。因此,戲劇演員在舞臺表演之前,應深入分析戲劇角色的心理,有效捕捉角色人物的內心情感,并在實際表演過程中將形體語言進行細微的刻畫,以此來表達戲劇角色的心境,將原本抽象的角色心理變化成具體形象化的表達方式,為原本存活在書面話本上的戲劇角色賦予生動、鮮活的生命力。
與此同時,通過形體語言對戲劇角色內心情感的有效刻畫,還能引導觀眾深刻感知與了解角色形象的心理波動,并與戲劇角色共同悲、共同喜,促進戲劇表演的成功與完美[5]。例如,戲劇演員在表演憤怒的情緒變化時,可以將肢體動作大幅度展示出來,向觀眾傳達戲劇角色內心已經暴跳如雷的感受。在表演過程中,應處理好肢體語言與臺詞間的相互關系,并將二者進行藝術化處理,引導觀眾對戲劇角色的內心情感產生深刻的印象。
其次,在演繹角色性格內向、內心情感充滿不安與焦躁時,可以利用一些細微的小動作進行刻畫,如低頭搓衣角、捏手指等。而在演繹性格外向的角色時,可以通過尋求傾訴的形體語言進行展現。在話本《趙氏孤兒》這一戲劇表演開幕中,通過對孤兒在黑暗的舞臺中默默徘徊這一形體動作,來演繹孤兒內心的迷離與彷徨,促使觀眾在黑暗的孤兒身上感受到了強烈的壓迫感。而在演繹屠岸賈殺戮過程時,戲劇演員們在紅色幕布中不斷奔走,并將殺戮的形體語言大幅度展示,充分彰顯了士兵殘忍的內心世界,帶領觀眾體會殺戮的無情,產生情感的共鳴為整個戲劇演出帶來了舞臺高潮[6]。
(三)借助形體語言強化戲劇角色的感染力
形體語言是整個戲劇表演中,強化戲劇角色效果的最有效手段之一,其能將戲劇角色的感染力充分體現,還能強化戲劇臺詞的詮釋。同時,戲劇演員借助形體語言中眼神、神情的表達,還能強化整個戲劇表演的舞臺效果,推動戲劇表演升華到舞臺演出的最高境界,從而引導觀眾對戲劇主題內容產生全新的認識與理解。
觀眾評價一個演員“眼神會說話”,往往是對演員最大的認可,觀眾通過演員面部神情或眼神的傳遞便能獲悉戲劇角色的內心世界。在戲劇表演中,要想將角色形象靈活演繹,通過“目光呆滯”是無法實現的。因此,戲劇演員應利用面部的一顰一笑,抓住觀眾的眼球,使觀眾感受角色的情緒情感。例如,戲劇演員在表達沮喪時,可以緊鎖眉頭、眼神暗淡,而在表演喜悅過程中,可以嘴角上揚、眼神發光,最大程度上強化戲劇角色的感染力,以此帶給觀眾最直接的震撼。
在話本《竇娥冤》這一戲劇表演中,扮演竇娥的戲劇演員在面對自己父親時,沒有過多的對話與旁白,而是通過細微的面部神情與肢體動作刻畫竇娥當時的情感。竇娥當時雙眼含淚、雙手顫抖、嘴角抖動,演員通過對這些面部神情的刻畫,將竇娥當時的激動與悲情進行了完美的詮釋,觀眾通過演員帶來的舞臺感染力,充分體會了當時社會的不公。通過對形體語言的強化,提升了整場戲劇表演的藝術效果[7]。
三、形體語言在戲劇表演中的原則標準
形體語言作為戲劇表演中不可或缺的表演元素,要求戲劇演員在日常工作生活中不斷升華自身的綜合藝術素養。戲劇演員在利用形體語言進行表演過程中,應將肢體語言作為基礎元素,充分發揮肢體動作的功能優勢,正確運用身體四肢,這也是戲劇表演者需要重點關注的首要問題。其次,演員在進行舞臺表演時,不能隨意濫用形體語言,有效運用形體語言的這一過程需要演員表演經驗的不斷累積,并對較為常見的形體語言進行深入研究和創新,從而在戲劇表演中加以發揮,推動舞臺升華到更高的藝術效果,為觀眾帶來深刻的審美體驗。
除此之外,戲劇演員還應重點關注面部神情的運用,但不能時時刻刻利用神情進行表達。神情是向觀眾傳達戲劇角色內心世界的有效手段,但如果一直運用,便會為觀眾帶來視覺疲倦,難免會使觀眾形成演員“戲多”的感受[8]。因此,戲劇演員在表演時,應深入角色內心與觀眾內心,將形體語言有限度地表達,以此獲得觀眾的充分肯定。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戲劇表演是集合了各種表演元素的綜合表演形式,戲劇演員不僅要具備強大的臺詞功底,還要通過舞臺的表演將形體語言靈活運用,深入掌握形體語言的優勢與作用。基于此,這就要求喜劇演員將自身的藝術綜合素養不斷提升,不斷推敲形體語言的具體運用。通過形體語言的塑造,為舞臺戲劇表演中的角色賦予全新的生命力,充分凸顯角色人物的內心世界,從各種視角出發,強化表演效果,以此推動我國戲劇表演釋放出更亮的光芒。
參考文獻:
[1]辛曉鵬.淺論戲劇表演中形體語言的運用[J].戲劇之家,2018,(01):41.
[2]魯珉.形體語言在戲劇表演中的運用策略[J].中國文藝家,2019,000(006):55.
[3]楊靜薇,萬緯韜.試論形體語言的特性及其在戲劇表演中的作用[J].參花:上半月,2019,000(004):88.
[4]馬婧婷.關于戲劇表演中形體語言的運用研究[J].戲劇之家,2018,(05):39-39.
[5]段志強.試論形體語言的特性及其在戲劇表演中的作用[J].文化產業,2019,000(010):1-2.
[6]楊玉媛.形體語言在戲劇表演中的應用[J].環球市場信息導報,2018,000(026):130.
作者:李豐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