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9年08月16日 分類:文學論文 次數:
數據新聞作為順應大數據時代的一種新穎的新聞生產模式,具有深刻性、生動性、交互性等特點。本篇文章首先介紹了數據新聞產生的時代背景以及數據新聞的內涵和特點。其次,分析了我國數據新聞的發(fā)展歷程和現狀,重點分析了目前國內數據新聞實踐正處于蓬勃發(fā)展階段。最后,對國內數據新聞的發(fā)展存在的局限進行了反思。
一、數據新聞:大數據時代的媒體創(chuàng)新
大數據時代的來臨,給我們日常的工作和生活帶來了巨大的數據和信息量。大數據時代實質是一種新的社會形態(tài),是由大數據技術的飛速發(fā)展所引發(fā)的全面、深人的社會變革,導致人們生產生活方式重大轉變。大數據對新聞傳媒的影響作用日益凸顯,數據新聞就是在大數據時代下,新聞業(yè)不斷適應媒介環(huán)境變化而探索出的新聞生產的新方式。
數據新聞(DataJournalism)在業(yè)內又稱數據驅動新聞(Data-DrivenJoumalism),2010年8月,首屆“國際數據新聞”圓桌會議將數據新聞定義為一種工作流程,包括下述基本步驟:通過反復抓取、篩選和重組來深度挖掘數據,聚焦專門信息以過濾數據,可視化的呈現數據并合成新聞故事。”
具體到實際工作中,筆者認為,就是各大媒體機構和一線記者通過對所了解專注的行業(yè)的原始數據進行采集、鑒別、分類、分析,然后通過自己敏銳嗅覺,將紛繁復雜龐大的數據信息庫,進行挑選、整合、按照常規(guī)的新聞視角和新聞規(guī)律新聞報道,這樣可以更加全面、細致、準確的完成好新聞報道工作,還原事實真相。
數據新聞是在大數據時代背景下產生的新聞表達方式,它把傳統新聞的新聞性、權威性、以及較強的敘事能力和數據信心進行了完美的結合,這樣就改變了傳統新聞的產生模式以及運行體系,為傳媒行業(yè)增添了新鮮的活力。從理念上說,“數據新聞”已經從簡單的描述新聞發(fā)生的表象,轉換成了要深人發(fā)掘內涵,要深人挖掘其內在的本質,以及之間的關系。
它可以通過對大量的數據信息進行分析,將新聞中的單一事件、現實意義進行延伸,拓展其更廣泛的范圍,深人對新聞事實的認知,從而發(fā)現從常規(guī)的新聞報道敘述者中不能體現出來的邏輯關系,這樣就可以豐富新聞報道的內容,從而將之前封閉式、單一的話語轉換成開放式、多層次的新聞樣態(tài),讀者和用戶也可以通過這些工具獲得更多、更有效的有價值的信息。
從報道形式上看,數據新聞以可視化為主要呈現方式。數據的可視化可以將龐大的數據信息以及其復雜的關系,通過簡單、形象、通俗易懂等人民群眾喜聞樂見的方式進行展示,這樣這些復雜的數據就簡單化了,老百姓都看得懂,也提升了新聞“解讀”的效果,增加了新聞的價值,也提高了新聞與讀者之間的互動,也增加了讀者的交互式閱讀的體驗感。
二、我國數據新聞的發(fā)展現狀數據
新聞是一個舶來品,數字新聞的正式發(fā)端可以追溯到2006年,EveryBlock創(chuàng)始人阿德里安?哈羅瓦提出,記者應公布結構化、機器可讀的數據,而拋開傳統的“大量文字”,這是數據新聞最早的表述之一。2013年,中國的新聞界和學界開始關注數據新聞這個術語,并且有關的研究數據新聞的作品也在網上發(fā)布,推動了數據新聞在中國的發(fā)展。
這些年,隨著中國社會經濟和科技的的快速發(fā)展,特別是互聯網技術的正在以人們難以想象的速度快速發(fā)展,這些科技的發(fā)展改變了人民的生活以及工作方式和習慣,現在大數據這個詞越來越多的在人們的生活中被提及,也越來越多的用在了社會的各個行業(yè)的領域。在傳媒行業(yè),數據新聞成為了創(chuàng)新發(fā)展的一大趨勢,已經展現出了強勁的發(fā)展勢頭。
比如,近幾年,央視就連續(xù)推出了《據說春運》系列報道,最開始用大數據描繪出春節(jié)期間人們出行的遷徙圖,通過錄屏的方式,、把百度遷徙圖flash格式的動態(tài)圖轉換為一個視頻軟件,直接呈現在觀眾面前,這樣可以讓觀眾很直觀的觀察出哪些城市流人,哪些城市流出,哪里返鄉(xiāng)的乘客最多等等。
當這個節(jié)目播出后取得了很大的反響,所以后來央視就連續(xù)推出了據說春節(jié)、據說兩會等等內容。通過大數據反應春節(jié)期間人們乘坐哪種交通方式回家,到那個城市旅游的人口最多,處境去哪個國家的最多,哪里訂的年夜飯最多等等內容。
這幾年,湖北省高速交警也會在節(jié)假日期間發(fā)布湖北省高速出行攻略,用大數據告訴大家,什么時候出行車最多,那條高速最堵車等等信息,教大家如何避堵,這樣的信息受到了廣大網友的廣泛關注,點擊率非常高。除了傳媒機構以外,現在政府網站對大數據也是越來越重視了,在2017年國務院辦公廳發(fā)布的政府網站發(fā)展指引的通知中,就明確提出要成分利用大數據等技術。
可見,今后政府會對大數據越來越重視,也會更大注重大數據建設、統計和分析。記者們可以更加方便快捷的從政府部門拿到真實有效的數據,所以說,大數據在今后的新聞報道中將會發(fā)揮越來越大的作用,數據新聞也將在新聞發(fā)展過程中開啟新的篇章。
三、我國數據新聞發(fā)展的局限與反思國內新聞媒體
緊跟國際潮流,在數據新聞方面進行廣泛的探索,改善了傳統新聞報道形式單一呆板的局面,積累了豐富的知識和經驗。但是,同國外數據新聞的發(fā)展情況相比,我國數據新聞的發(fā)展水平相對較低,存在以下主要局限。
1.數據源開放程度低
要分析運用大數據,前提條件是這些數據必須真實有效,而且數據類型必須豐富。如果記者拿不到豐富真實的有效數據,這樣是無法完成新聞報道工作,所以數據源的開放是非常重要的。在數據開放方面,國外可能比國內做的好一點,很多政府以及企業(yè)等建立的數據庫,都會向外界免費開放,這樣記者就會很容易拿到自己想要的大數據信息。相對來說,目前國內還做的不夠好,很多企業(yè)的數據源基本不對外開放,對外開放的數據源也是一些單一、簡單的數據信息。政府部門做為重要的數據來源,在數據開放方面也做的不夠好,媒體想要拿到一些詳細、個性化的數據,過程比較復雜、艱難。
2.新聞從業(yè)者的數據能力偏低
數據新聞的出現對我們新聞從業(yè)者提出了更髙的要求,需要更多跨學科、跨領域的綜合技能。除了需要記者的職業(yè)敏感性和基礎的文字功底以外,還需要學會如何收集、挖掘和分析大數據,以及如何在各種平臺閱讀、分析信息圖表的能力。數據新聞報道需要一個綜合、系統、縝密的過程,需要記者要有多種思維方式和各種全面的能力,比如如何設計數據、如何處理數據、如何將數據制作成為可以讓讀者一讀就懂的新聞作品,這對于新聞從業(yè)人員來的挑戰(zhàn)是最大的。
當前,國內傳媒行業(yè)持續(xù)低迷,留不住人才,現在的從業(yè)者很多都是以前從事傳統媒體行業(yè)的記者,文字功底較強,但是對于數據的挖掘和分析僅限于表面,對于數據的敏感性、熱點性的把握能力有限,這些都是成為了數據新聞發(fā)展的短板。此外,還有記者對數據的深入挖掘、分析的還不夠,對于如何利用數據以及再度開放數據的能力也有待加強,這些都是當前數據新聞生產中存在的問題。
3.專業(yè)化數據
新聞團隊匱乏大數據的分析需要多種思維,要數據新聞大也需要團隊的配合操作,媒體要開展數據新聞報道工作就必須要有數據新聞團隊。要做好數據新聞必須要專業(yè)團隊,比如,騰訊、新浪等機構建設有數據報道的團隊,已經開展了相關的工作。而目前國內很多數據新聞團隊組建還比較滯后,其人員主要是從傳統媒體的從業(yè)人員轉型而來,缺乏美工設計、編程等復合型人才,數據專業(yè)化程度也比較低,這成為了媒體生產數據新聞最大的短板。
如何建立數據新聞報道團隊?筆者認為首要要引進專業(yè)的技術人才,加強能力建設,多多及加強數據新聞培訓,讓新聞從業(yè)人員掌握最基本的數據新聞的知識,讓他們成為挖掘數據、分析數據、利用數據的復合型人才,這樣才能制作出貼近生活、貼近百姓、有溫度、接地氣的數據新聞作品。
新聞方向論文范文:基于新媒體時代下新聞編輯創(chuàng)新策略的研究
【摘要】隨著我國經濟的發(fā)展,科技的進步,人們獲取信息的途徑也越來越多,不只局限于電視廣播、報紙等傳統媒體。以微博和微信為代表的新媒體紛紛出現,這給傳統新聞編輯和傳播工作造成了巨大沖擊。基于此,本文研究了新媒體時代下新聞編輯創(chuàng)新的策略,提出了創(chuàng)新采編隊伍及采編過程、創(chuàng)新聞編輯思路、創(chuàng)新采編內容等方法,來為新聞編輯人員提供一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