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9年03月01日 分類:文學論文 次數:
摘要:隨著中國作為文化大國的崛起和“中國夢”的提出,傳統文化開始走向世界,中國元素凝結著華夏民族的文化精神,體現著國家尊嚴和民族的底蘊。青花瓷紋樣作為我國最具代表性的傳統元素之一,千百年來煥發著獨特的色彩和藝術魅力,具有很強的美感。本文以青花瓷紋樣在鞋靴設計中的應用作為研究內容,闡述了青花瓷紋樣的概念和發展,對傳統的青花瓷紋樣進行分解、變形和重組,設計出符合現代人審美特征的紋樣。并對青花瓷紋樣在鞋靴設計中的色彩、造型、裝飾位置、工藝等方面進行了研究,以實現將青花瓷紋樣與鞋靴設計最為合理、美觀地進行融合,使鞋靴更具民族特色和文化內涵,滿足消費者的個性化需求,讓中國的設計走向世界,使中國的傳統文化煥發出具有時代特色的新的光彩。
關鍵詞:青花瓷紋樣,鞋靴設計,紋樣解構
1前言
在鞋靴造型設計中,圖案是表現鞋靴款式、風格的一種重要表現手法,不同的圖案可以有截然不同的視覺效果。設計師通過對圖案的運用來表現自己對于設計的理解和獨特的風格。好的圖案設計以其精美的設計和獨特的運用表達出強烈的視覺沖擊力和藝術感召力,可以對鞋靴造型起到畫龍點睛的效果。而紋樣作為圖案的基本元素,承擔著重要的功能。
隨著中國作為文化大國的崛起,“中國夢”的提出,傳統文化開始走向世界,中國傳統元素凝結著中華民族的文化精神,體現著國家尊嚴和民族的底蘊。青花瓷紋樣千百年來以其獨特的色彩和藝術魅力,如今已經不僅僅在瓷器上,在產品設計等其他領域都有著廣泛的應用。因此,本文擬將青花瓷紋樣與鞋靴設計相結合,探索其中的設計點,以求賦予鞋靴文化內涵,使鞋靴設計具有更多樣化的造型。
2青花瓷紋樣概況
2.1青花瓷紋樣的歷史
青花瓷紋樣指用鈷料繪制在瓷器上的紋樣,呈現出白底藍花的藝術效果,整體給人明快典雅,清新亮麗的視覺感受。青花瓷紋樣作為最具民族特色的元素之一,在悠久的歷史中形成了自己獨特的風格。青花瓷紋樣源于唐代,但是唐代青花經歷了短暫的初創期以后,并沒有迅速的發展起來,而是走向了落寞。宋朝的青花紋樣中出現了菊花、牡丹、花草紋、波浪紋和文字等,但是紋飾造型、內容比較簡單、單一。
元朝是青花瓷紋樣發展的頂峰,紋樣中的人物別出心裁,且和戲劇相結合,將故事情節融合到紋樣中,呈現出一種新的視覺效果,使紋樣具有極強的感染力。明清兩朝青花瓷達到了鼎盛又迅速走向了衰落。明宣德、永樂是其發展的一個高峰時期,以制作精美著稱;清康熙時以“五彩青花”達到另一個高峰;清乾隆朝代以后因粉彩瓷的迅速發展而走向衰退。現代,隨著人們對傳統文化的重視,青花瓷紋樣因其具有濃郁的民族特色和時代特征,受到很多人的青睞。
2.2青花瓷紋樣的造型
青花瓷紋樣線條優美,構圖錯落有致,具有很強的動感和層次感,給人以柔和優美的感受,在其發展過程中,形成了以植物、動物和人物三類造型為主的態勢。
2.2.1植物造型
植物造型優美端莊,是青花紋樣中很重要的一種造型。其中植物造型主要紋飾有纏枝菊紋、纏枝牡丹紋、西瓜紋、松竹梅紋、月梅紋和葡萄紋等。輔助紋飾有蓮瓣紋、蕉葉紋和卷草紋等。
2.2.2動物造型
動物造型有麒麟、龍鳳、游魚和鴛鴦等,表現出古人對待神靈和自然的敬畏之情,動物造型的青花紋樣給人一種神秘的感覺。
2.2.3人物造型
人物造型主要是依據戲劇中的故事情節來繪制的,例如昭君出塞、三顧茅廬、蕭何月下追韓信等。人物造型賦予了青花瓷紋樣新的藝術感受,使紋樣更具人文氣息。
2.3現代青花瓷紋樣
青花瓷紋樣有著悠久的歷史,但隨著時代的變遷,紋樣的特征也不斷地改變[1]。現代產品中的青花瓷紋樣對比傳統的青花瓷紋樣也產生了一些符合時代特征的改變,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2.3.1圖案造型的變化
現代產品中的青花瓷紋樣呈現出綜合性和多元化的組合特點,不僅僅是傳統的單一的植物或動物或人物的造型,而是將各種造型的青花瓷紋樣合理的拼接或融合起來,體現出一種新的視覺感受,有時候紋樣的外形被打破,使其不具有完整性,使得紋樣既有自身的獨特性,又不失傳統的造型,與組合后的圖形體現出一種和諧之美,使人感受到包容性,個性以及多元化。
2.3.2強調與產品的結合
現代設計中更加看重青花瓷紋樣與產品的結合,烘托出產品的特點,紋樣的設計更加巧妙、合理。例如在服裝設計領域,紋樣不再是孤立的存在,而是強調與人體相結合來起到更好的裝飾效果。青花瓷紋樣流動、飄逸的曲線美往往能很好地與人體造型相結合,體現出“人體美”。
2.3.3裝飾對象更為豐富
青花瓷紋樣具有明快典雅、瀟灑飄逸的裝飾美感,其裝飾范圍十分廣泛。在服裝領域中,青花瓷紋樣與服裝的款式與色彩進行搭配設計,體現出女性典雅端莊、溫婉柔美的魅力。在飾品設計中,青花瓷紋樣出現在項鏈、戒指、手環、發卡等飾品中,使佩戴者顯得更加靈動。在家居用品領域,通常與被子、枕頭、窗簾、燈具、杯具等結合,使家居風格體現出高檔精致的美感,使現代感和傳統風格完美的結合。
3青花瓷紋樣在鞋靴設計中的應用
隨著中國社會經濟的發展,人們對于鞋靴的消費需求產生了變化,不再僅僅是對于御寒防護的追求,時尚感與藝術感等造型方面的因素越來越受到重視。消費者在購買鞋款時,色彩、裝飾、款式等視覺元素往往成為首要考慮因素。在古代即出現了鞋子造型的青花瓷器,具有很強的裝飾性和美感。
因此,將青花瓷紋樣的色彩、造型等運用到鞋靴設計中去,可以使鞋靴充滿文化內涵和復古的美感,滿足鞋靴風格多樣化的需求。青花瓷紋樣包含了大量的造型元素,各類構成元素都有著自身獨特的結構和特點,在鞋靴設計中,可以提取出傳統青花瓷紋樣中的精華元素,然后對紋樣背后的內涵和故事進行發掘,與現代人的審美和需求相結合進行再次的設計,這樣設計出來的青花瓷紋飾不僅具有傳統的造型,也具有現代的氣息。以下從青花瓷紋樣的色彩、圖案、表現形式和加工工藝等方面進行分析。
3.1青花瓷紋樣色彩的提取和運用
俗語說“遠看色、近看花”,色彩最易被人們所感知。它是鞋靴設計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很強的視覺沖擊力和感染力,對于鞋靴風格及搭配具有很大的影響。例如黑色、灰色象征著沉穩莊重,紅色、藍色象征著大氣時尚,粉色、黃色則象征著活潑與可愛。消費者在購買鞋靴時,會選擇符合自己風格,可以產生共鳴的顏色。
青花瓷紋樣在傳統的設計中一直使用青花白底來進行設計,傳達給人一種樸素、幽靜、純美的風格,表現出一種“豐富但不繁瑣,簡潔卻不簡單”的視覺美。青色是一種介于綠色和藍色之間的顏色,古文中有“青出于藍而勝于藍”之說,青色是我國特有的一種顏色,《閱微草堂筆記》中記載:“二三月間,田苗已長,商家以錢給農戶,俟熟收糧,謂之買青。”
其中的青是指還未成熟的莊稼,青色在我國傳統文化中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代表著古樸、生命、莊重與堅強。白色則給人神圣、光明清凈等感受。青白二色相映成趣。在鞋靴設計中,可以單純的將青白兩種顏色提取出來,將深淺各異的青色與白色相結合來進行設計。采用對比與調和的設計方法,給人或鮮明或含蓄的視覺感受。可將青色和白色分別使用。也可以將青白兩色進行間隔使用。
還可以將顏色進行適當的變化,通過不同色彩的搭配,呈現出新的感覺,將傳統的青花瓷紋樣賦予新的生命力,同時具有傳統感與時尚感。也可以使用漸變色,使鞋子看上去更具韻律。在色彩運用中,一定要注意整體色彩的一致性,不可使用太多復雜的顏色,這樣會使鞋子看上去雜亂無章,并且喪失了青花瓷紋樣的特性。色彩運用的位置、大小、深淺等一定要協調,符合鞋靴風格與定位。
3.2青花瓷紋樣圖案的提取和運用
青花瓷紋樣可以以面的形式運用在鞋靴上,一是采用單獨紋樣,使鞋子看上去整齊統一,這種單獨紋樣展現了青花瓷簡潔明快的藝術風格,能帶給消費者整體統一的印象,大氣穩重,符合批量化生產的需求;另一種是將青花瓷紋樣按照本來的造型整體移用到鞋面上,根據鞋面的變化稍加改造,但整體保留原始的構圖,使得青花瓷紋樣外形完整。
以上兩種設計方法可以很好地展現青花瓷紋樣在鞋靴上的整體面貌,但是也有明顯的局限性,不能很好地將青花瓷紋樣與鞋靴造型融為一體。為解決這一問題,可以將青花瓷紋樣進行適當的解構,解構包括分解與構成兩個部分,是現代設計中常用的一種手法。將圖案中最精華的部分進行提煉與變化構思,再設計為符合當下審美需求的造型。解構并不是隨心所欲,要重視結構與整體,這樣設計出來的圖案,既能保留原有圖案的特色,也能體現設計師獨特的風格和見解,可以很好地滿足人們的個性化審美需求。
3.2.1青花瓷紋樣圖案的分解與變形
元代青花瓷紋飾是青花瓷紋飾中最具代表性的,選取其中適合鞋靴造型設計且具有獨特美感的纏枝菊花造型紋飾進行分解[2],打破傳統紋樣中諸多要素的平衡關系,再進行變形,形成新的結構。可以使用提煉與概括的手法,將青花瓷紋樣歸納出結構特點,由繁到簡的進行加工取舍,使其整體化、條理化。
也可以對圖案進行夸張設計,抓住纏枝的形體特征并對其夸大,使其裝飾化、典型化。還可以進行想象,綜合自然界中花朵的形象,運用巧妙的構思和浪漫的手法將圖案設計出來。
3.2.2新圖案的構成和運用
3.2.2.1自由紋樣
自由紋樣屬于單獨紋樣,不受外形輪廓的限制,但需要具有一定的完整性,避免凌亂松散。可以作為適合紋樣或連續紋樣的基本構成單位,也可以獨立自由的對鞋靴進行裝飾,自由紋樣可以分為對稱式和均衡式,在設計時要綜合分析,判斷不同部位的分量感,注意紋樣上下呼應,左右平衡。這樣設計出來的圖案會成為視覺中心,起到“點睛”的效果。
在鞋靴設計中運用時,要把握自由紋樣對鞋靴整體視覺穩定性的影響,比例和諧才能帶來視覺美感。自由紋樣可以設計在鞋尖、后幫等明顯部位,使整個鞋靴呈現出簡潔、干練的特點,也可根據自由紋樣的造型特點,與鞋靴的結構進行融合設計,將紋樣造型作為鞋跟來呈現,使鞋靴更具個性。
3.2.2.2適合紋樣
適合紋樣屬于單獨紋樣,將青花瓷紋飾稍加變化,控制在一定的輪廓范圍以內,其具有一定的骨架、結構。適合紋樣的組織結構要求布局合理、構圖完整、疏密得當。適合紋樣有均衡式、均齊式、邊角式等造型,呈現出或自然或規則或抽象的視覺效果。如圖7所示,這樣設計出來的青花紋樣可用在鞋頭處,使鞋靴顯得左右平衡,也可使用在鞋面等引人注目的位置,通過紋樣來展示鞋靴的風格。
3.2.2.3二方連續紋樣
將一個青花瓷紋樣元素經過上下、左右的連續排列而形成的可無限伸長的紋樣,其構成形式有散點式、波浪式、傾斜式等。散點式即將提取出來的青花瓷紋樣元素進行簡單的重復,不改變其方向、大小。直立式構圖將青花瓷紋樣元素保持垂直狀態,進行交叉錯位分布,給人莊嚴肅穆的感覺。傾斜式指以斜線作為青花瓷紋樣的骨架,對其排列和角度進行設計,使紋樣呈現出很強的動感。
在進行連續紋樣設計時,一定要使紋樣具有一定的節奏和韻律,通過其條理性與反復性而產生節奏感,按照一定的秩序和條理,連續重復地排列造型要素,形成一種律動的形式,既可按照等距離的連續,也可按照漸大漸小、漸長漸短、漸明漸暗等排列構成,強調有秩序的變化。韻律感則是將規則變化的青花瓷元素進行數比或等比排列,使之產生如音樂、詩歌般的韻律感,這種設計并非簡單的重復,而是比節奏更高一級的律動,有著強弱起伏、抑揚頓挫的變化。這樣的紋樣設計一般運用在鞋口處或靴子的靴筒位置,作為裝飾與鞋靴的結構線條相呼應,給人以輕巧靈動的感受。
3.2.2.4四方連續紋樣
四方連續紋樣是將一個或幾個青花瓷紋樣元素向上下和左右反復連續排列而成的,一般分為幾何式、散點式和分割式。幾何式紋樣為一種網狀骨格;散點式紋樣是將一組青花瓷紋樣元素有規律的在一個范圍內反復循環,要注意青花瓷紋樣元素之間的疏密關系,排列要均勻;分割式排列為將一個循環單位中間部位切開,將兩部分做排列,四周和中間部分進行填充,這樣設計形成的紋樣生動多變,富有趣味。四方連續紋樣可以作為面來使用,大面積的覆蓋在鞋面上,使鞋靴具有生機和活力。
3.2.2.5與其他元素相結合
可以根據設計需要將提取出的青花瓷紋樣元素與其他元素相結合,以呈現出新穎的視覺感受。在設計圖樣中心三角形區域中加入了一組纖細綿密的線條,可以調整圖案的質感,線條成為紋理中的一點“波瀾”,使得整個圖案顯得靈巧生動。設計中可以根據鞋靴造型需要靈活運用于各個部位。
3.3表現方式從表現方式角度看
可以將青花瓷紋樣大面積的運用,與鞋身造型相結合,紋樣走勢與鞋面相呼應,具有極強的裝飾美感,表達出豐富、飽滿的視覺效果。可以將青花瓷紋樣運用在鞋頭部位,將紋樣與鞋頭造型巧妙結合,可以引導視線,使整個鞋子顯得輕盈,靈巧。也可以將紋樣用在后幫處,可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而鞋前中幫部分則具有留白的獨特美感。
將紋樣運用在鞋跟處,可以使鞋面具有更多的發揮空間,可以更好地將青花元素與其他元素相結合,發掘出更多的可能性。還可以將青花瓷紋樣在鞋跟部位相間地使用,使得設計具有呼應的效果,讓視線具有跳躍感,不顯得沉悶。另外,青花瓷元素還可以通過裝飾件等鞋靴配飾來體現,同樣可以起到畫龍點睛的視覺效果。
3.4加工工藝
在鞋靴設計構思過程中,加工工藝方法是必須考慮的環節,合適的制作工藝可以使鞋靴風格更為獨特。青花瓷紋樣可以采用刺繡、鏤空、水印、激光雕花等加工工藝運用到鞋靴上。不同的工藝方法對材料的要求有所不用。水印技法通常被用于麻、棉、滌綸等材料上面,且廣泛運用于淺色面料,印出來的圖案顏色鮮艷,成本較低。還可以鏤空的技法,將上層材料做減法,將青花瓷元素呈現在下層材料上,通過上下層材料的對比,營造出虛實結合、具有很強層次感的鞋子造型。
可運用于皮革、纖維織物、化纖面料等材料,呈現出來的效果靈活多變、切口平滑,且費時少、無污染。對于加工工藝的選擇,除了考慮美觀方面的需求,還應綜合考慮工作效率、現有技術水平和是否對環境造成污染等各方面因素。需要強調的是,工藝技法的使用不能過度破壞鞋面、鞋底材料的強度。例如在鞋面采用鏤空工藝時,要合理安排孔形大小、數量及孔距疏密,保證鞋面整體的強度和挺括性。
4結束語
青花瓷紋樣作為我國寶貴的傳統元素之一,可以為鞋靴設計提供寶貴的靈感來源。將其運用在鞋靴設計中時,既要保留傳統的青花瓷紋樣的特點,也要進行適當的提煉與變化,以達到與時俱進、符合時代審美需求,運用中不能讓青花瓷紋樣在鞋靴中獨立地存在,而是要與鞋靴款式、結構、色彩等相融合。青花瓷紋樣在鞋靴設計中的運用,可以使鞋靴更具民族特色和文化內涵,滿足消費者的個性化需求,讓中國的設計走向世界,使中國的傳統文化煥發出具有時代特色的新的光彩。
參考文獻:
[1]候天濤.淺談民間青花紋樣寓意文化[J].景德鎮陶瓷,2011,(5):31-32.
[2]徐桂梅.德化青花瓷上的纏枝蓮[J].陶瓷科學與藝術,2013,(4):34.
相關期刊推薦:《陶瓷科學與藝術》Ceramics Science & Art(月刊)曾用刊名:陶瓷雜志&湖南陶瓷;陶瓷工程,創刊于1965年,今年我們對雜志的編委的結構進行了調整,組建了一個代表性、權威性強大的專家、學者編委會.并與中國陶瓷工業協會達成了合作協議。并將雜志的選題,刊載的內容進行了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