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年06月27日 分類:農業論文 次數:
摘 要:我國擁有悠久的茶葉種植歷史,在社會經濟穩步發展的背景下,群眾對茶葉有更高要求,茶葉市場需求逐漸變大,促進茶葉行業穩定發展。在現實角度來看,茶葉種植過程中依然在多個環節存在細節問題,對茶葉事業發展產生一定影響,文章將四川省涼山州雷波縣柑子鄉作為研究案例,分析茶葉種植過程中存在的質量問題,并且提出完善意見。
關鍵詞:茶葉種植;質量安全問題;解決方案
1 茶葉質量安全控制的主要內容
若想實現茶葉安全質量控制,需要在宏觀角度完成多個環節的分析,預防農業殘留、氟含量、重金屬含量超標等問題發生,對涉及的影響因素進行深入分析,具體的研究內容如下。
1.1 關注農藥殘留情況
在茶葉種植過程中,需要通過農藥的方式去除茶葉病癥,但是會在生長的茶葉葉片上殘留一定農藥,造成農藥污染等問題發生。通過相關數據顯示,農藥對茶葉質量產生影響的概率為 80%。雖然茶葉中農藥殘留濃度無法對人體造成傷害,但是若是長期使用含有農藥的茶葉,也可能引發食品安全事故。在茶葉種植和茶葉消費過程中,需要重點關注農藥污染問題,對農藥的殘留量進行控制,嚴格按照食品農藥安全法進行檢測。從茶葉種植角度來看,使用的農藥品種大概分為 21 種類型,在茶葉流通過程中,需要嚴格進行農藥含量檢測,保證茶葉種植的安全性。在進入新時代背景下,我國茶葉種植過程中使用的農藥含量有所降低,并且嚴格按照食品生產農藥標準進行合理種植。在茶葉種植工作中,對農藥使用進行嚴格控制,可以保證行業發展的穩定性,為茶葉市場流通創造穩定基礎。
1.2 關注重金屬超標現象
在茶葉種植過程中出現的重金屬問題,主要包括稀土和鉛的含量,在稀土和鉛含量過高的情況下,會對人類的吸氧功能造成一定影響,對于兒童身體健康影響極為明顯。稀土對生物體有著一定刺激作用,若是少量的稀土進入人體,可以提升人們的精神狀態,但是在稀土含量過高的情況下,可能損傷人體的大腦功能,同時也會使腎臟運行負擔,對女性的影響較為明顯。通過了解食品生產安全得出,食品和沖劑中鉛的含量需要控制在 5 mg/kg 的范圍內,我國茶葉在種植過程中,鉛含量超標最為嚴重的時期為 2004 年,在之后的發展中關于鉛含量測試逐漸完善,實現了鉛含量的合理控制。在國家對茶葉種植行業提出全新標準后,茶葉種植需要使用更加完善的方法,對各種危險因素進行控制,保證行業穩定發展。根據目前實際情況來看,環境污染相對嚴重,環境中的鉛含量有著增加的現象,為確保不對茶葉種植行業造成影響,仍需做好系統和鉛含量控制工作,對市場發展動態進行重點關注。
對于茶葉種植而言,稀土含量會出現逐漸累積的問題,隨著茶葉成長越發成熟,稀土含量也會隨之升高。我國茶葉種植稀土含量超標的品種主要有黑茶與烏龍茶,黑茶的稀土超標率為 30%左右。根據目前實際情況來看,關于茶葉種植系統控制的方面仍沒有統一說法,很多認證機構認為,我國群眾食入的稀土含量相對較低,茶葉中少量的稀土不會對人體健康造成影響,但是為了預防出現稀土疊加的現象,仍需在茶葉種植過程中制定稀土含量標準。我國在食品稀土測試方面仍存在問題,在未來發展中需要重視理論研究,重新了解稀土對人體造成的影響,檢測工作需要時刻保持謹慎的態度,擔負起保護群眾身體健康的責任。
1.3 氟含量超標
在茶葉種植過程中,出現了明顯的氟含量聚集問題。隨著茶葉逐漸成熟,氟含量也會出現明顯的增長狀態,在每千克茶葉氟含量超過 1 000 mg 時,會對人體健康造成直接影響,對于氟含量控制需要適度,達到有益身體健康的目的。通過了解氟元素的特性得出,少量的氟元素攝入,對保證人體健康有著促進效果,例如很多牙膏中適度添加氟元素,達到預防出現齲齒的現象。氟含量控制標準需要明確,氟含量超標可能導致人體中毒,同時還會影響青少年骨質發展。在世界范圍內,很多國家已經對于氟元素的攝入提出了全新標準,例如,日本要求國民每天的氟元素攝入需要控制在 2.1~2.2 mg 之間。我國也提出了關于氟元素攝入的標準,我國的標準為每天氟含量需要控制在3.0 mg 之下。在茶葉行業發展角度來看,很多品種氟含量相對較高,在日后發展中需要進行積極控制,預防出現氟含量超標問題,為行業穩定發展提供助力。
2 茶葉種植環節質量安全問題形成原因
在茶葉種植過程中,對茶葉質量造成影響的因素眾多,本文通過對四川省柑子鄉進行研究得出,若是對茶葉質量影響因素按照大類進行劃分,主要分為地質環境問題、采摘管理問題以及人力資源投入問題等。具體的研究結果如下。
2.1 使用的采摘方法不符合標準
目前四川省柑子鄉,在茶葉采摘過程中依然采用傳統工作方法,由于采摘和修剪技術無法滿足產品發行標準,對茶葉的經濟收益產生了一定影響。在采摘與管理技術不完善的背景下,可能造成茶葉氟含量超標問題。通過有關數據顯示,成熟期的茶葉氟含量需要在 240~500 mg/kg 之間,若是存放較久的茶葉氟含量會有明顯增加的現象。在采摘工作中,若想達到理想的氟含量控制標準,需要在采摘技術方面進行創新,制定標準的采摘流程。很多類型的茶葉若是使用傳統采摘方案,都可能導致金屬超標問題。大部分金屬元素在茶葉中都會出現累積現象,在未來茶葉行業發展過程中,需要了解金屬含量的特質,制定完善的采摘方法。例如,存放較長時間的茶葉鉛含量會逐漸增加,只有針對茶葉金屬含量問題進行控制,才能保證群眾飲用的安全性。
2.2 種植資源使用不合理
在茶葉種植過程中,需要應用不同種類的農藥,才能保證茶葉健康成長。部分種植茶葉的地區,在茶葉種植和管理過程中應用違禁農藥,由于農藥含量使用過高,增加了茶葉的農藥殘留,影響了茶葉的后期銷售。另外,茶葉種植過程中還需配合多種肥料,大量的有機肥使用會影響土地質量,限制了茶葉產品的品質。例如,若是茶葉生產過程中使用的磷肥含量超標,再加上應用磷肥的時間相對較長,會影響土壤的水解能力和頭疼養生,增加了茶葉中的氟含量。茶葉種植過程中需要對多種資源進行合理使用,按照茶葉種植標準使用化肥與農藥,預防各種方面出現超標問題。四川柑子鄉在茶葉種植中,需要應用完善的種植方法與管理方法,合理配置農藥與化肥比例,在茶葉種植過程中體現環保意識。
2.3 產地環境問題
產地環境問題是影響茶葉種植質量的主要因素,在茶葉種植的初始階段,需要對種植環境附近的空氣質量與土地質量進行檢測[1]。在進入工業化時代背景下,空氣中充斥著大量揚塵,再加上汽車尾氣的不間斷排放,給生物與植物生存帶來了巨大的挑戰。對于四川省柑子鄉而言,大部分的茶葉都種植在路旁,若是無法克服環境因素的影響,可能出現鉛含量過高等現象。在茶葉種植過程中,還需預防出現重金屬污染問題,了解土地和自然因素特點,逐漸完善茶葉種植方法,明確金屬污染形成的主要原因。對于酸化較為嚴重的茶葉種植地帶,會應用大量改良藥劑,由于改良藥劑的 pH 值較高,可能會增加茶葉種植的金屬含量。茶葉種植需要得到土壤與空氣資源的支持,茶葉還對水資源有著較高要求,若是自然資源中氟含量較高,茶葉的種植質量將無法得到保障。通過以上介紹可以看出,目前各行各業已經開始關注環保問題,目前環境惡化問題相對嚴重,只有在茶葉種植過程中應用環保手段,才能達到理想的茶葉種植目的。
3 解決茶葉種植過程中安全問題的具體對策
3.1 做好環境與地質監測工作,改變茶葉種植環境
在四川省柑子鄉茶葉種植過程中,若想保證茶葉種植質量,需要在源頭方面實現控制,首先了解土地性質,其次做好土地環境安全檢查工作,預防在茶葉種植范圍內出現排污水和排廢水等現象,只有保證茶葉種植生態環境的良好性,才能提升茶葉種植質量。在茶葉產品角度來看,對重金屬含量有著較高要求,在種植環境出現問題的情況下,無法保證產品質量。因此需要做好定期檢查工作,了解茶葉產品的農藥殘留現狀,實現土壤現狀檢查,保證土壤條件控制的合理性。其次還需了解土壤的基本性質,逐漸完善土壤結構與土壤質量,為茶葉種植創造良好空間。在環境改善工作中,需要重點關注土壤狀態,明確植樹造林的重要性,以環保視角保證茶葉種植質量,提升茶葉的抗病能力。
3.2 做好生態環境保護工作,減少農藥使用概率
在農藥使用過程中,需要遵循環保原則,對農藥的使用劑量進行控制。農藥使用的主要目的是保證茶葉穩定生長,提升茶葉的抗病害能力。但是需要關注農藥使用劑量,預防出現農藥在葉片上堆積的問題。在農藥控制工作實現后,需要制定標準的采摘流程,在茶葉生長過程中及時進行修剪與耕作,通過使用新時代技術,增加茶葉的實際產量。在茶葉病蟲害防護過程中,還可以使用生物技術替代傳統的化學技術,整個生產過程中都需遵循環保理念,在茶葉種植過程中嚴格控制環境污染,為茶葉種植營造良好環境,凸顯現代種植技術的全部作用。
3.3 對肥料使用進行管理
從茶葉種植的角度來看,肥料的主要作用是促進植物生長,提高茶葉產品的質量。若是肥料應用不合理,可能影響產品品質,造成環境污染等問題,對行業持續發展會造成多方面阻礙。在肥料使用的初始階段,需要根據現實情況,明確營養的實際性質,對土壤類型進行合理劃分,通過應用針對性施肥方法,確保檢測工作的合理性與科學性,預防出現盲目施肥等問題。在肥料使用時需要對肥料的安全性進行測評,在肥料磷元素與金屬元素過高的情況下,需要及時更換肥料,預防對植物生長造成直接影響。在肥料用料工作控制過程中,每公頃土地肥料用量需要控制在300~400 kg 之間。氮肥與磷肥的使用比例為 1∶1,若是在施肥過程中還需配合氮肥,則每公頃氮肥使用量不得超過300 kg,在施肥過程中需要嚴格按照標準進行操作,為茶葉生長提供助力。
3.4 對農藥替代技術進行研究
對于四川省柑子鄉而言,很多茶園若是禁止使用化學農藥,會對茶葉種植行業造成巨大影響,化學農藥的禁止使用是無法達到的。可以在遵循生態環保原則的背景下,重點研究農藥替代技術,將農藥替代技術和化學農藥配合使用,在達到環保要求的同時,提升茶葉種植質量。在對農藥替代技術進行研究時,需要體現科學性與合理性,在替代技術選擇過程中,需要遵循因地制宜原則,發揮出替代技術的全部作用。在農藥使用時,需要降低農藥含量,對農藥特點進行研究,不同的農藥在水溶性方面存在直接差異,關于農藥使用提出標準原則,保證農藥使用符合茶葉種植標準。地方管理部門需要對農藥含量進行檢測,推出安全使用農藥技術的體系,達到優化人力資源的目的,增加植物生長質量,合理應對農藥殘留問題[2]。
3.5 做好茶葉種植記錄工作,建立完善的質量追溯體系
在茶葉加工與生產工作進行中,需要時刻對茶葉的狀態進行記錄,并且借助現代技術生成數據檔案,通過這種方式對植物生長的整個過程進行了解,找出確保茶葉穩定生長的方案。從茶葉種植角度來看,茶葉種植涉及的主要工作有田間作業、施肥管理、農藥管理等,由于涉及工作相對瑣碎,只有通過數據記錄的方法,才能對各項工作內容進行明確,保證茶葉種植的最終效果。記錄工作還需包含茶葉種植種類和種植環境等,保留各項種植資源購買憑證,嚴格按照產品使用說明進行操作,發揮出茶葉種植過程中的追溯性。
3.6 完善已有的茶葉生產技術流程
在茶葉種植工作進行中,需要根據相關標準,制定完善的工作流程體系,讓工作人員按照標準進行操作,才能達到理想的收益目標。不同地區在種植茶葉時,需要了解地區特點,明確產品種植需求,最終達到標準化管理需求。對于茶葉采摘也需擁有明確標準,將現實種植情況作為參照,實現種植技術研究與推廣,根據現實情況完善已有的技術標準,增加種植人員的安全意識,提升茶葉種植收益。為促進茶葉穩定生長,合理應對環境和種植資源等影響因素,合理應用不同的營養元素,滿足茶葉種植現實需求。
4 結束語
綜上所述,若想解決茶葉種植過程中存在的多種問題,需要將環保理念作為基礎條件,對種植環境和種植技術進行合理控制,切斷茶葉種植過程中和污染源產生的聯系,遵循綠色種植原則,合理限制農藥使用劑量,創新肥料使用方法,針對各項種植技術提出嚴格標準。對于茶葉種植人員來講,需要增強自身的安全工作意識,在提升茶葉質量的同時,為行業發展奠定穩定基礎。
參考文獻:
[1]李再輝.茶葉在種植環節的質量安全問題及對策[J].江西農業,2019(10):26+34.
[2]鄭登舟,黃青松.茶葉在種植環節的質量安全問題及對策分析[J].農業開發與裝備,2018(6):37.
選自期刊《智慧農業導刊》2022 年 12 期
作者:李行宇(四川省涼山州雷波縣柑子鄉人民政府,四川 雷波 6165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