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页欧美-第一页综合-丁香花成人另类小说-丁香久久-顶级欧美色妇xxxxbbbb

學術咨詢

讓期刊論文更省時、省事、省心

一種耐鹽堿牧草長穗偃麥草研究進展

時間:2022年04月19日 分類:農業論文 次數:

摘要:長穗偃麥草是一種耐鹽堿、耐旱、耐澇的多年生冷季型牧草,已在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等國大面積種植。自1954 年起,作為小麥遺傳改良的重要資源,在我國長期被用作小麥遠緣雜交的親本。盡管 1980-1990 年代我國曾引進長穗偃麥草用于防風固沙和牧草生產,但鮮有

  摘要:長穗偃麥草是一種耐鹽堿、耐旱、耐澇的多年生冷季型牧草,已在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等國大面積種植。自1954 年起,作為小麥遺傳改良的重要資源,在我國長期被用作小麥遠緣雜交的親本。盡管 1980-1990 年代我國曾引進長穗偃麥草用于防風固沙和牧草生產,但鮮有大面積種植的報道。全世界已審定推廣了 10 個以上的長穗偃麥草品種,而我國目前還沒有自主選育的長穗偃麥草品種。2012 年起中國科學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李振聲組先后在北京、曹妃甸、南皮、海興、東營等地進行多年多點種植試驗,再次證實其耐鹽堿高產特性。于是,2020 年 1 月李振聲提出了利用環渤海鹽堿荒地種植耐鹽堿牧草(如長穗偃麥草)建立“濱海草帶”的設想。為此,需建立適合長穗偃麥草大面積種植的栽培技術、選育耐鹽高產新品種。本研究綜述了國內外有關長穗偃麥草耐鹽堿、耐澇、耐旱等特點及牧草品質、品種選育、栽培技術與長穗偃麥草“濱海草帶”方面的研究進展,以期為長穗偃麥草研究利用與示范推廣提供參考。

  關鍵詞:長穗偃麥草;鹽堿地;濱海草帶

草地學報

  長穗偃麥草(Elytrigia elongata=Thinopyrum ponticum)屬禾本科小麥族偃麥草屬,是一種疏叢型多年生冷季型牧草。在全世界偃麥草屬植物有 50 多個種而在我國僅有 6 個。除長穗偃麥草外,偃麥草屬植物還包括偃麥草(Elytrigia repens)、中 間 偃 麥 草(Elytrigia intermedia)、百 薩 偃 麥 草(Elytrigia bessarabica)、脆 軸 偃 麥 草(Elytrigia juncea)、毛偃麥草( Elytrigia trichophora)和硬葉偃麥草(Elytrigia smithii)等。

  其中,偃麥草在我國主要分布于新疆、青海、西藏、甘肅、內蒙古和東北各地[1]。我國有關科研單位已開展了大量偃麥草的研究,涉及資源鑒定、栽培生理與品種選育等[2-12]。長穗偃麥草有二倍體(2n=2x=14)、四倍體(2n=4x=28)、六倍體(2n=6x=42)、八倍體(2n=8x=56)和十倍體(2n=10x=70)等。

  十倍體長穗偃麥草基因組組成最為復雜,Zhang 等[13]建議其基因組組成為 StStEeEbEx,其中 St 基 因 組 來 自 擬 鵝 觀 草 屬(Pseudoroegneria species,2n=2x=14),Ee 基 因 組 來 自 二 倍 體 長 穗 偃 麥 草(Thinopyrum elongatum,2n=2x=14),Eb基因組來自百薩偃麥草(E. bessarabica,2n=2x=14)。天然雜交、無性繁殖、環境等導致長穗偃麥草染色體數目非整倍體化。

  Zheng 等[14]對美國 USDA-ARS 搜集的偃麥草屬 5 個種共 208 份種質材料進行了細胞學鑒定,發現 80% 的二倍體長穗偃麥草、>70% 的十倍體長穗偃麥草和 40. 5%的中間偃麥草為非整倍體。本研究中長穗偃麥草特指十倍體長穗偃麥草,起源于歐洲東南部、小亞細亞和俄羅斯南部。自 1909 年引入美國至今,已在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阿根廷及歐洲部分國家大面積種植。例如在阿根廷,種植面積超過 50 萬hm2[15]。

  在我國,最早是由一位美國專家“勞徳民”(音譯)從美國帶到天水水土保持站。1954 年李振聲從天水水土保持站引種到中國科學院北京遺傳栽培室。1956 年又帶到陜西楊凌用作小麥(Triticum aestivum)的野生親本,開始了長達 31 年的小麥遠緣雜交育種研究。他帶領團隊從“普通小麥×長穗偃麥草”的雜交后代中選育了八倍體、附加系、代換系、易位系等新材料。并在此基礎上育成了小偃 4/5/6 號等系列小偃麥品種。1987 年,李振聲又將長穗偃麥草帶回中國科學院遺傳研究所。2008 年依據農藝性狀,選擇了 7 個株系。

  2012 年起在北京、曹妃甸、南皮、東營等地開始了多年多點種植試驗。1980-1990 年代我國曾從前蘇聯、加拿大和美國等國多次引進長穗偃麥草品種,如 Jose、Alkar、Largo 等,這些品種在我國北方一些省引種成功并作為優良牧草和防風固沙植物得以利用[16]。2000 年以來我國研究人員還陸續從美國、加拿大及歐洲一些國家引進了一些長穗偃麥草種質資源。“十五”期間,中國農業科學院蘭州畜牧與獸藥研究所從美國公司引種了長穗偃麥草等優良牧草[17]。多年來,我國研究人員開展了長穗偃麥草耐鹽、抗旱、形態、光合生理、幼穗和成熟胚高頻再生體系等方面的研究[2-5,18-27]。

  1 長穗偃麥草抗逆性研究

  最 早 Dewey[28]于 1960 年 報 道 ,用 0. 6%、1. 2% 和 1. 8% 的 NaCl 與 CaCl2 混 合 鹽 溶 液 對 14 個 冰 草 屬(Agropyron)物種(當時長穗偃麥草被歸為冰草屬)的 25 份種質材料鑒定后,發現長穗偃麥草最耐鹽(耐鹽指數達13. 9),而無芒冰草(Agropyron inerme)和穗序冰草(Agropyron spicatum)對鹽脅迫最敏感。

  隨后,長穗偃麥草耐鹽堿特性不斷被證實[26,29-32]。彭運翔等[24]研究表明,長穗偃麥草的耐鹽性強于偃麥草。長穗偃麥草耐鹽堿特性呈品系間差異[28,30,33],部分品系在電導率(electrical conductivity,ECe)為 13. 9 dS·m-1的鹽堿地也能較好生長[28],甚至某些品系可在 750 mmol·L-1 NaCl 溶液中存活[29]。Bazzigalupi 等[34]認為 18 dS·m-1ECe可用于耐鹽長穗偃麥草品系選擇。

  長穗偃麥草可在 pH 6. 5~10. 0 生長,最適宜 pH 7. 5~9. 0[35]。谷安琳[16]指出長穗偃麥草在內蒙古黃灌區含鹽量 0. 3%~0. 9%、pH 7. 5~10. 1 的低濕鹽堿地生長良好,建植率達 60%~80%,干草產量為 6750~7500 kg·hm-2。減少根系 Na+吸收及 Na+向地上部轉運的 Na+外排機制是植物耐鹽堿的重要生理機制。

  研究顯示,長穗偃麥草耐鹽堿能力與地上部 Na+和 K+含量及 K+/Na+[30]、葉片甜菜堿含量[33]和脯氨酸含量[36]等有關。耐鹽堿長穗偃麥草品系的地上部積累了較少的 Na+和較高的 K+,維持了較高的 K+/Na+[30]。相對于四倍體長穗偃麥草,十倍體長穗偃麥草選擇性吸收 K+,積累了較少的 Na+[37]。高鹽溶液中添加 10 mmol·L-1鈣可使 Na+含量降低、K+含量升高,進而提高長穗偃麥草耐鹽堿能力[36]。二倍體長穗偃麥草可在 500 mmol·L-1 NaCl 溶液中存活[29]。

  利用二倍體長穗偃麥草與普通小麥的二體代換系,Omielan 等[38]將調控長穗偃麥草 Na+外排基因定位于 3E 染色體上。Mullan 等[39]利用 3E 染色體與小麥 3A 染色體發生重組獲得了小片段易位系,該易位系保留了長穗偃麥草的 Na+外排基因。

  山東大學夏光敏團隊利用十倍體長穗偃麥草與濟南 177 小麥品種進行細胞融合(體細胞雜交),創制了一批耐鹽堿遺傳材料,并育成了耐鹽堿的山融 3 號等小麥品種[40]。他們利用長穗偃麥草小片段滲入系結合轉錄組[41]和蛋白組[42]等技術進行了長穗偃麥草耐鹽基因研究。自 2008 年起,中國科學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李振聲組重新啟動了長穗偃麥草與普通小麥的遠緣雜交,開展了規模化易位系創制工作。截至目前已獲得 400 余份易位系,并從中鑒定到一些耐鹽堿易位系。

  此外,日本研究人員也創制了耐鹽堿的小麥-長穗偃麥草小片段易位系[43]。這些易位系不僅為耐鹽堿小麥遺傳改良提供了育種元件,而且為長穗偃麥草耐鹽基因克隆提供了研究材料。除耐鹽堿外,長穗偃麥草還具有耐旱[15]、耐澇[44-46]等特性。據報道,長穗偃麥草最適年降水量 350~600 mm,也可在年降水量 125~200 mm 的干旱地區生長[47]。

  Ciria 等[48]發現在雨養條件下,長穗偃麥草的經濟效益優于黑麥(Secale cereale),生產耗能僅為黑麥的 40%。長穗偃麥草能固定更多的 CO2,進而降低溫室效應。Vergiev[46]發現,經海水淹沒 5、10、15、20、25 和 30 d 后,長穗偃麥草根莖生活力和生物量均有所提高。Elortegui 等[45]對全展 3葉期和全展 5 葉期的長穗偃麥草幼苗進行部分淹水(淹水至植株高度 1/2 處)和全部淹水(淹水至 1. 5 倍植株高度處)處理 14 d,結果發現部分淹水后,全展 3 葉期生物量下降而全展 5 葉期生物量增加 48%。

  全展 5 葉期長穗偃麥草生物量增加與根通氣組織形成、葉片和假莖伸長有關。完全淹水導致全展 3 葉期幼苗成活率降至 70%,但對全展 5 葉期幼苗成活率影響小[45]。長時間嚴重澇害也會降低長穗偃麥草的生物量和存活率,特別是建植當年,長穗偃麥草對鹽堿和水澇更為敏感。

  Jenkins 等[44]指出星星草(Puccinellia ciliata)比長穗偃麥草更耐鹽堿和水澇。長穗偃麥草適宜的生長溫度為 12~20 ℃,正常生長的最低溫度為 4. 5 ℃。長穗偃麥草具有較好的抗寒能力,可耐-29~-7 ℃的低溫。長穗偃麥草屬長日照植物,14 h 以上的光周期可誘導其正常開花,生長周期為 120~270d。在 18~20 ℃,連續 7 d(16 h 以上的黑暗)的條件下可使 90% 以上的長穗偃麥草種子發芽[47]。長穗偃麥草種子休眠期短,張艷紅等[18]發現盛花后 26 d 長穗偃麥草種子發芽率可達 90%,這與其短根莖的特點有關。

  2 長穗偃麥草牧草品質

  長穗偃麥草是一種優質牧草[49],可用于放牧、曬制青干草和制作青貯飼料。Vogel 等[50]對美國農業部搜集的50 份長穗偃麥草種質材料測定后發現,抽穗期地上部粗蛋白含量為 6. 6%~11. 0%,體外干物質消化率(in vitrodry matter digestibility,IVDMD)為 41. 8%~54. 8%;而抽穗期刈割 3 個月后,再生苗的粗蛋白含量為 20. 8%~26. 3%,IVDMD 為 57. 6%~72. 2%。

  Jafari 等[51]對來自伊朗的 22 份長穗偃麥草種質材料的測定顯示,營養生長期、拔節期、抽穗期、開花期、乳熟期和蠟熟期的平均粗蛋白含量依次為 20. 5%、16. 0%、10. 8%、11. 6%、13. 4%和 13. 0%;這些長穗偃麥草種質材料的粗蛋白含量變幅為 13. 5%~15. 0%。馬振宇[27]的研究表明,拔節期、抽穗期、開花期、結實期和再生期長穗偃麥草的粗蛋白含量分別為 20. 47%、14. 07%、6. 94%、6. 31% 和 25. 68%。刈割頻率和留茬高度也是決定長穗偃麥草飼草品質的重要因素。

  相對于留茬高度,刈割頻率對長穗偃麥草牧草品質影響更大。當留茬高度為 15 cm 時,一年 4、2 和 1 次刈割的長穗偃麥草飼草粗蛋白含量分別為 12. 8%、10. 1%和 7. 3%[52]。李振聲組在東營開展的湖羊舍飼喂養試驗表明,無論長穗偃麥草鮮草、青干草還是青貯飼料,湖羊均喜食。此外,放牧試驗也表明湖羊喜食長穗偃麥草牧草。

  3 長穗偃麥草可替代玉米被用作能源植物

  長穗偃麥草干物質產量高的特點使其可用作能源植物。長穗偃麥草品種 Szarvasi-1 的干物質產量平均為10000~15000 kg·hm-2,Csete 等[35]認為 Szarvasi-1 可替代玉米(Zea mays)用作能源植物。水澇條件下,Szarvasi-1的干物質產量比玉米高 50%~100%[53]。

  但也有研究顯示 Szarvasi-1 的能量利潤(energy profit)低于玉米。例如在捷克 Szarvasi-1 的干物質產量為 6100~8600 kg·hm-(2 低于>12000 kg·hm-2可盈利產量),能量利潤為 101. 4GJ·hm-2,約為玉米(214. 1 GJ·hm-2)的一半[54]。Kopecký 等[55]連續 5 年測定長穗偃麥草的平均干物質產量為7400 kg·hm-2,能量利潤為 133 GJ·hm-2。

  盡管長穗偃麥草的干物質產量和能量利潤沒有玉米高,但其具有減少土壤侵蝕和減少農藥使用的生態效應[55]。Nazli等[56]發現長穗偃麥草在干旱半干旱地區產量高,建議其在歐洲東部半干旱地區可用作能源植物。Martyniak 等[57]提出了短而窄的葉片、短穗、高生物量和高熱值等是長穗偃麥草作為能源植物的特征。據此特征,未來可在 Szarvasi-1 基礎上進一步選擇能量利潤高的能源植物新品種。

  4 長穗偃麥草品種選育研究

  自 1932 年長穗偃麥草種質材料 PI98526 被引入美國至今,美國科研人員已育成了 6 個以上的長穗偃麥草品種。其中,Alkar 是通過混合單株選擇法從 PI98526 中培育而成的,自 1951 年釋放至今還在種植[58]。Platte是從 PI98526 與未知來源的長穗偃麥草品系的雜交后代中選育而成,1972 年釋放[58]。

  Largo 是從 PI109452 中選育而來,1961 年釋放,但隨后被 Jose 代替[50,58]。Jose 是從 PI150123 中混合選擇而來,該品種具有突出的耐鹽堿和耐旱特性且牧草品質優良[59]。據推測,僅在美國俄克拉何馬州、得克薩斯州和新墨西哥州,Jose 已累計種植超過10 萬 hm2,Jose 可生長 25 年以上[60]。為提高 Jose 的可再生性、可持續生產力及可消化養分含量,Trammell 等[60-61]從 Jose 中選育出了再生性更好、更易消化且早熟的新品種 NFTW6001 和 Plainsmen,這兩個品種于 2014 年被認證和釋放。

  1950 年代中期,Largo 被引入澳大利亞。隨后澳大利亞研究人員從中選出了更耐鹽堿且適合澳大利亞南部種植的 Tyrrell,但其飼草品質降低。1998 年基于 Tyrrell,Jose 和 Largo 的混合群體,澳大利亞研究人員從中選育出了 Dundas,該品種已成為澳大利亞的主栽品種[62]。PI98526 被引入加拿大后,研究人員以耐寒性和耐澇性為目標,從 Nebraska98526(選自 PI98526)和當地長穗偃麥草種質的雜交后代中選出了 Orbit。其抗寒性突出且能夠忍受 3~4 周的水澇,該品種于 1966 年釋放[58]。匈牙利品種 Szarvasi-1 選自當地耐鹽堿品系與來自中亞耐旱品系的雜交后代,2004 年釋放。由于其生物量大被建議用作能源植物[35]。

  此外,Szarvasi-1 還可用于牧草、造紙和土壤修復等[35]。長穗偃麥草品種主要是通過品系混合選擇或品系間雜交后代混合選擇選育而成,這導致當前長穗偃麥草品種的遺傳基礎狹窄。品種間或屬間雜種優勢在長穗偃麥草品種選育方面也有潛力或可拓展長穗偃麥草品種的遺傳基礎。研究顯示,不同耐鹽堿的長穗偃麥草品系間雜交 F1代耐鹽能力和生長速率均超雙親[33]。

  汪文佳等[63]研究表明,“普通小麥×長穗偃麥草”雜種 F1代無性系的生長速率和生物量明顯超過長穗偃麥草。長穗偃麥草品種選育的方法和指標取決于育種目標及用途。牧草選育側重于營養成分、消化率、再生性等;排水不暢的重度鹽堿地利用與改良方面,側重于耐鹽堿及耐澇特性的選擇;能源植物則側重于干物質產量、熱值、能量利潤等方面的選擇。目前,我國還沒有自主選育的長穗偃麥草品種審定或引種審定,但已有 5 個偃麥草屬牧草品種通過國家或省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例如:北京草業與環境研究發展中心于 2010 年育成了“京草 1 號”偃麥草、2014 年育成了“京草 2 號”偃麥草[1]。黑龍江省農業科學院于 2011 年育成了“農菁 7 號”偃麥草[8]。

  新疆農業大學于 2014 年育成了“新偃 1 號”偃麥草[10]。此外,中國農業科學院蘭州畜牧與獸藥研究所和甘肅農業大學于 2013 年引種的“陸地中間偃麥草”,通過了甘肅省草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2008 年中國科學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李振聲組選擇了 7 個性狀不同的長穗偃麥草單株,分株移栽后形成 7 個無性繁殖系。產量比較試驗表明 2 號無性系產量最高。現已在山東東營種植,下一步繼續進行混合選擇和多點鑒定。

  5 長穗偃麥草栽培技術研究

  5. 1 長穗偃麥草繁殖與栽培管理

  長穗偃麥草既可通過分株進行無性繁殖,也可通過種子進行有性繁殖。在我國,孟林等[12]于 2020 年制定了偃麥草無性繁殖栽培技術規程。由于偃麥草無性繁殖主要靠人工,效率低和成本高限制了其應用。在國外,長穗偃麥草繁殖常采用種子條播,一般播種深度 2 cm 左右,播種后灌溉出苗,播量為 40 kg·hm-2,播種后 14~18 d 出苗[35]。據報道,長穗偃麥草種子生產一般行距為 70~90 cm(有灌溉條件)和 30~35 cm(雨養旱作)。長穗偃麥草種子產量一般為 337. 5(雨養旱作)和 675 kg·hm-(2 有灌溉條件)。

  長穗偃麥草牧草產量取決于土壤類型、水分、養分和栽培管理。適量施用氮肥可提高長穗偃麥草的牧草產量。研究表明,單獨施鉀肥,增產效果不明顯,但當與氮肥同時施用時增產顯著[64]。施用有機肥可提高長穗偃麥草干物質產量,例如牛糞堆肥可提高長穗偃麥草干物質產量 58%~96%[65]。

  長穗偃麥草可利用咸水灌溉,美國加利福尼亞州圣華金河谷西部的土壤中富含硒,結合利用當地排水系統的咸水灌溉,每公斤干草中可積累 6~7 mg 硒[66]。據報道,富硒長穗偃麥草干草可替代奶牛日糧中添加的亞硒酸鈉[67]。5. 2 刈割頻率與留茬高度刈割頻率和留茬高度決定長穗偃麥草牧草產量和飼草品質[68]。連續 4 年每年 5-10 月,Undersander 等[68]進行的刈割試驗表明,每 4 周刈割的產量高于每 2 周和每周刈割的產量。Stroh 等[52]的研究顯示,間隔 6 周刈割的長穗偃麥草牧草產量和再生性取決于留茬高度。

  留茬高度 5 cm 時前兩年的產量最高,但第 3 年群體數量減少至50%。該研究還表明,留茬高度 5 cm 不適合高頻率刈割(間隔 6 周刈割 1 次),15 cm 留茬高度適合低頻率刈割(年刈割 1~2 次),而 25 cm 留茬高度適合高頻率刈割。刈割后再生速率取決于頂尖分生組織是否被移除、留茬部分碳水化合物的含量、剩余綠色組織的光合活力、根量和根活力、土壤水分和養分等。一年刈割 2 次時,春季第一次刈割產量高,夏季第二次刈割產量下降,這是冷季型牧草的典型特征[68]。

  Gillen 等[69]發現間隔 60 d 刈割產量最高,留茬 10 cm 比留茬 15 cm 產量高,但再生活力下降。Dickeduisbeg 等[70]研究表明,長穗偃麥草作為能源植物一年刈割兩次、留茬高度 5~10 cm 可獲得高產。汪文佳等[63]的研究也表明一年 2 次刈割“普通小麥×長穗偃麥草”的雜種 F1代無性系的產量最高。

  6 利用濱海鹽堿地建立

  長穗偃麥草草地環渤海地區有 266. 7 萬 hm2中低產田和 66. 7 萬 hm2鹽堿荒地。科技部“渤海糧倉科技示范工程”項目針對環渤海地區的 266. 7 萬 hm2中低產田建立“渤海糧倉”。項目實施以來累計實現糧食增產 1047. 5 萬 t,提前超額完成預期目標。針對環渤海地區 66. 7 萬 hm2沿海鹽堿荒地(邊際土地)的治理與利用問題,2020 年 1 月李振聲根據多年研究提出在這一區域建立“濱海草帶”的設想[72]。其核心思想就是利用鹽堿荒地種植耐鹽牧草,一方面利用地上部莖葉生產飼草,另一方面利用地下部根系改良鹽堿地。

  自 2012 年起中國科學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李振聲組先后在北京、曹妃甸、南皮、海興、東營等地開始長穗偃麥草種植試驗。多年多點試驗表明,長穗偃麥草在含鹽量 0. 3%~0. 5% 的鹽堿地上產草量較高;在含鹽量 0. 5%~0. 8% 的鹽堿地上生長繁茂,單株分蘗達 100 個以上(曹妃甸);在含鹽量 1. 0% 的重度鹽堿地上也能成活但生長緩慢、產量較低。據此,李振聲認為長穗偃麥草在“濱海草帶”建設中有潛力。作為“濱海草帶”的起點,黃河三角洲現有 53. 3 萬 hm2鹽堿荒地,海拔低、地下水位淺、鹽堿重且變幅大(含鹽量 0. 2%~1. 0%,最高可達3% 以上)[73]。

  該地區鹽堿地治理的難點是鹽害、春旱、夏澇 3 類不同的自然災害輪番發生,導致作物產量不穩。盡管可采用黃河水壓鹽種植水稻(Oryza sativa),但農業用水與當地生態環境保護用水矛盾突出,水稻種植面積逐年壓減。水田改旱田產量低而不穩,種植效益低。長穗偃麥草根系發達可減少土壤侵蝕、增加土壤有機質。利用黃三角地區鹽堿地發展多年生牧草(如長穗偃麥草),不僅可以解決當地飼草缺口,還可以增加土壤有機質、減少土壤侵蝕、保護生態環境。在中國科學院戰略先導專項的支持下,中國科學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建立了13.3 hm2的長穗偃麥草種子繁育基地。目前,正在開展長穗偃麥草大面積栽培技術與品種選育方面的研究工作。

  參考文獻 References:

  [1] Meng L,Mao P C,Guo Q,et al. Study on germplasm resources of Elytrigia species. Beijing:Science press,2020:1-9.孟林,毛培春,郭強,等 . 偃麥草屬植物種質資源研究 . 北京:科學出版社,2020:1-9.

  [2] Zhang G,Wang Z,Gao H W,et al.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of salt tolerance at seedling stage in Elytrigia accessions.Pratacultural Science,2008,25(1):51-54.張耿,王贊,高洪文,等 . 21 份偃麥草屬牧草苗期耐鹽性評價 . 草業科學,2008,25(1):51-54.

  [3] Shi G D,Meng L,Mao P C,et al. Leaf epidermal morphology and structure of Elytrigia Desv. Acta Agrestia Sinica,2009,17(5):117-126.史廣東,孟林,毛培春,等 . 偃麥草屬植物葉片表皮形態與結構研究 . 草地學報,2009,17(5):117-126.

  [4] Meng L,Shang C Y,Mao P C,et al. A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of salt tolerance for germplasm and materials of Elytrigia atthe seedling stage. Acta Prataculturae Sinica,2009,18(4):67-74.孟林,尚春艷,毛培春,等 . 偃麥草屬植物種質材料苗期耐鹽性綜合評價 . 草業學報,2009,18(4):67-74.

  [5] Meng L,Yang H X,Mao P C,et al. Assessment of interspecies drought resistance of Elytrigia at the seedling stage. ActaPrataculturae Sinica,2011,20(5):34-41.

  孟林,楊宏新,毛培春,等 . 偃麥草屬植物種間苗期抗旱性評價 . 草業學報,2011,20(5):34-41.

  作者:李宏偉 1*,鄭琪 1,李濱 1,趙茂林 1,2,李振聲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欧美三级成人观看 | 在线日本妇人成熟免费观看 | 欧美国一级毛片片aa | 国美女福利视频午夜精品 | h网在线| 我要看一级黄色 | 国产精品jizz在线观看网站 | 黄色影院在线观看视频 | 亚洲欧洲日产v特级毛片 | 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久久 | 日本www色视频成人免费免费 | 在线亚洲欧洲福利视频 | 做a视频大全 | 亚洲天堂三区 | 日韩精品视频在线 | 国产精品嫩草研究院成人 | 免费的一极毛片在线播放 | 中国xxxxx高清免费看视频 | 亚洲毛片免费在线观看 | 国产精品免费观看 | 成人精品视频在线观看播放 | 国产又黄不爽不遮挡视频 | 中日一级片 | 欧美视频黑鬼大战白妞 | 欧美一级毛片兔费播放 | 亚洲欧美日产综合在线看 | 国产欧美日韩精品高清二区综合区 | 六月丁香激情综合成人 | 国产三区视频 | 国产精品福利片免费看 | 午夜激情福利视频 | 欧美日本一道免费一区三区 | 黄片毛片一级片 | 中文在线日本免费永久18近 | 久草在线视频免费资源观看 | 亚洲欧美日韩色 | 国产精品二区三区免费播放心 | 国内精品福利视频 | 精品成人毛片一区二区视 | 日韩经典在线 | 国产91久久精品一区二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