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1年07月16日 分類:農業論文 次數:
摘要:中國(黑龍江)自由貿易試驗區綏芬河片區(以下稱“綏芬河自貿區”)以制度創新為核心,大膽先行先試,取得了構建中俄車輛聯檢快放新模式、鐵路進口大宗散裝貨物先換裝后報關、創建多式聯運跨境貨物運輸模式、創新內貿貨物跨境運輸查驗通關模式、進境食用水生動物快速通關監管模式等一系列可復制可推廣的重要成果,對國內其他自貿區建設發展和沿邊地區擴大開發開放具有參考、借鑒價值。
關鍵詞:綏芬河;自貿區;跨境運輸;快速通關
綏芬河自貿區掛牌成立以來,堅持先行先試,聚焦制度創新核心任務,圍繞服務東北振興、深入對接俄羅斯遠東大開發戰略,助力國家全面開放、全方位開放大局,構筑起以自貿試驗區“一區引領”,重點開發開放試驗區、邊境經濟合作區、綜合保稅區、互市貿易區、跨境經濟合作區、跨境電商綜合試驗區、境外園區“七區聯動”協同發展新格局,口岸樞紐功能得到新提升,改革創新取得新突破,產業平臺邁向新層級,市場主體迸發新活力,在通關服務、多式聯運、互市貿易、跨境結算等方面,探索形成了一批首創性、特色化的創新成果,為沿邊地區深度融入共建“一帶一路”提供了可復制推廣的經驗模式。
一、構建中俄車輛聯檢快放新模式
(一)主要做法一是優化流程,推行“一站式”服務。建立“自助自駕”通關模式,升級系統、優化流程,由海關和邊檢備案、查人、查車的“多次停車受檢方式”,改為“一次停車受檢”的通關模式。在“一站式”查驗通道,司機根據提示進行面相和指紋的比對,以“串口通信系統”為基礎實現了邊檢、海關聯查聯驗,同時查驗,縮短信息采集備案和車輛查驗通關時間。二是改進系統,信息“電子化”采集。為縮短備案時間,引入研發公司,改進備案系統,增加“車牌識別系統”功能,取消安裝司機感應卡和車輛感應卡等設備,實現查驗與備案采集同步進行,降低了出行費用,提高了通關效率,便利了中俄兩國司機和旅客出行。三是預約申報,開通“組團式”驗放。為了提高自駕游團組通關效率,在游客抵離口岸時開通專用通道。同時,在公路口岸窗口受理預約業務,旅行社提前48小時向海關辦理有關車輛暫時進出境手續,提前24小時將自駕游車輛數、出行人員、出行時間等信息報送邊檢部門審核,實現了隨到隨檢、組團驗放。
(二)實踐效果中俄車輛聯檢快放新模式的推行,縮短了通關候檢時間,信息采集備案時間由原來30分鐘縮短到2分鐘,車輛查驗通關時間由原來的10分鐘縮短到30秒,為司乘人員和車輛通關提供了極大便利。
(三)下一步工作建議
一是根據通關實際需要,不斷推進口岸基礎設施現代化改造,進一步完善“一站式”通關服務流程,為出入境人員和車輛提供高效優質的通關環境。二是加強中俄雙邊交流互動,完善官方聯絡協作機制,保障快速通關安全可靠。
二、鐵路進口大宗散裝貨物先換裝后報關
(一)主要做法綏芬河自貿區創新鐵路進口大宗散裝貨物先換裝后報關模式,對于化肥、鐵精礦等大宗進口散貨,綏芬河海關采用現代化監控設備監管和關員實地現場監管相結合的方式,允許車站在俄方車輛入境后即開始換裝,同時制發艙單數據,俄方車輛在換裝后即可返回出境,解決了俄方列車在綏滯留時間過長的問題,保證了進口貨物運輸的暢通。
(二)實踐效果
一是壓縮通關時間,提高運行效率。開展先換裝后報關業務后,平均每日減少滯壓車輛10批次左右,直接壓縮車站換裝時間近12小時,保證了綏芬河鐵路車站運行平穩暢通。二是壓縮物流費用,節約企業成本。減少企業車皮滯留費用,每日為進出口企業直接節約車皮滯留費用近五千元,得到企業一致好評。三是緩解運輸壓力,確保運營順暢。開展先換裝后報關業務后,綏芬河鐵路車站運行順暢,俄鐵有序安排進境發車計劃,釋放了中俄雙方鐵路運能,鐵路跨境運輸壓力得到有效緩解。綏芬河鐵路口岸進口量2017、2018、2019連續三年突破1000萬噸,平均日接俄車13列,其中,化肥、鐵精礦大宗散貨進口量占鐵路進口總量的20%以上,這得益于綏芬河片區創新開展大宗散貨鐵路運輸先換裝后報關監管模式,同時有利于挖掘鐵路運輸潛力,降低企業運營成本,保證中俄雙方國際運輸通道順暢,提升綏芬河鐵路口岸競爭力。
(三)下一步工作建議一是積極與哈爾濱海關相關技術部門及綏芬河鐵路車站進行溝通協調,做好鐵路口岸現場車輛換裝處監控設備的更新和維護,確保現場監管無死角。二是探索嘗試在進境俄羅斯原木和板材上開展先換裝后報關的試點工作,減少木材班列夜間車輛入境后壓站現象。三是協調俄方加快推動綏芬河——格羅捷闊沃區間26公里鐵路改造,擴容跨境鐵路口岸過貨能力。四是在當前風險可控范圍內,進一步優化綏芬河海關鐵路口岸通關流程,壓縮通關時間,減少企業運營成本。
三、創建多式聯運跨境貨物運輸模式
(一)主要做法
一是“借港出海”形成通道。綏芬河自貿區作為首批沿邊自貿試驗區,立足口岸、充分調研、延伸觸角,在借港出海上尋求突破,在原有內貿貨物跨境運輸的基礎上進一步擴大了運輸貨物種類范圍,增加 了國內指定港口數量,優化了海關監管流程,全面提升了由綏芬河口岸出境,經俄羅斯符拉迪沃斯托克、東方港等俄遠東港口群至中國上海、寧波、天津等地區的貨物運輸的便利化水平,全面形成了“內外聯動、多式聯運、南北聯通”的國際運輸新通道。
二是“多式聯運”提高效率。綏芬河自貿區加強與俄方互動,經與俄羅斯國家鐵路局協商,開通了定站點、定時間、定路線、定車次、定運價的“五定班列”,運行時間從3至5天縮短為9個小時左右,完善了跨境運輸布局,在俄羅斯符拉迪沃斯托克港、東方港、納霍德卡港的基礎上新增斯拉夫揚卡港作為境外中轉港口,大幅度提高了跨境多式聯運的時效性。
三是“內外聯動”降低成本。加深與俄方對接,積極與俄羅斯鐵路、港口開展深度合作,達成了“在綏芬河直接使用俄鐵車板裝運,全程免換裝,集裝箱運費下調30%至50%,港雜費下調55%”的跨國協議,有效降低了跨境陸海聯運的成本。加大與俄方溝通,在申報、查驗、運輸等具體海關操作流程事項上實施“綠色通關”管理,與俄方海關監管結果互認達成共識,將原有“二次申報、二次驗放”改為“一次申報、口岸放行”。
四是“南北聯通”突破瓶頸。綏芬河自貿區立足黑龍江省優勢產品,逐步將木材、玉米酒糟粕、玉米胚芽粕和玉米淀粉等北方特色商品納入內貿貨物跨境運輸范圍。在原有的上海、寧波、黃埔三個入境口岸基礎上,結合沿海地區產業對原料的需求,增加了泉州、汕頭、洋浦、天津、大連、南沙港、鹽田港、蛇口港、福州港、湛江港、廈門港、太倉港、大鏟灣港等13個入境口岸,截至目前,綏芬河自貿區內貿貨物跨境運輸入境口岸已增加至16個,基本覆蓋長三角、珠三角、粵港澳等發達地區。
(二)實踐效果
一是打通了“南下北上”跨境陸海聯運走廊。綏芬河自貿區充分發揮在“一帶一路”與“中蒙俄經濟走廊”建設中的重要節點作用,借助獨特的地緣優勢、口岸優勢、通道優勢,創建了“中—外—中”陸海聯運跨境貨物運輸模式,打通了“南下北上”跨境陸海聯運走廊。綏芬河口岸站通過利用95306數字口岸系統,實現鐵路與海關,與俄鐵對方站班列信息共享,通關時間由半天縮短至半小時。2019年,綏芬河片區通過“中—外—中”跨境陸海聯運新模式共發運了71個班列,7740個標箱,貨值6.97億元,貨量11.61萬噸,同比分別增長40%以上。商品主要涵蓋板材、家具、木屋、大豆、玉米等,運輸半徑覆蓋我國南方沿海地區。通過跨境運輸的有效拉動,確保綏芬河口岸連續三年過貨量突破一千萬噸。
二是促進了中歐班列的大幅增長,積極助力國內國際經濟雙循環。中歐班列開行以來,經由綏芬河鐵路口岸出境的中歐班列包括德國、比利時、俄羅斯等多條線路,回程入境班列由每月4列增加到10列以上,2020年9月份入出境中歐班列達26列,創單月歷史新高。2020年1月至10月中旬,經由綏芬河鐵路口岸進出境的中歐班列累計開行145列,12620標準箱,同比增長59.3%,持續保持高位運行,為保障國民經濟平衡運行和穩外貿提供了有力支撐。
(三)下一步工作建議
一是優化流程,提高效率。引入寬標軌鐵路線,配備充足的裝卸作業設備,實現寬標軌分開作業。規劃適合需要的堆場和庫房,兼顧裝卸、拆裝、冷鏈等多方面需求。在符拉迪沃斯托克附近選擇合適位置建設港口或租賃現有港口,采用先進的管理模式,提高作業效率。二是跑上促外,內外聯通。通過中俄兩國政府磋商機制,推動俄方對鐵路基礎設施進行升級改造,爭取雙向同等優惠政策。在俄羅斯成立車板運營公司,購置或租用寬軌車板保障運力,控制運輸成本。三是引大聯強,拉開框架。積極對接實力雄厚、運作平穩的大型航運企業參與中俄遠東航線的運營,利用全球化的航線布局,全面打通東北地區與世界各主要經濟體的海上物流通道,拓展對外開放新格局,為深度融入共建“一帶一路”提供通道支撐。
四、創新內貿貨物跨境運輸查驗通關模式
(一)背景東北地區是我國資源、能源、糧食等重要物質的生產儲備基地,由于缺少出海口,受陸路運輸能力限制,運往南方的物資不能及時發運,制約了“陸海內外聯動、南北雙向互濟”開放新格局的構建形成。綏芬河毗鄰的俄羅斯遠東濱海邊疆區具備多個優良海港,跨境通道順暢,海運條件優越。以此為依托,綏芬河自貿區開辟了由綏芬河口岸出境經俄遠東港口群輻射我國南方港口的內貿貨物跨境運輸陸海聯運大通道,通過“借港出海”實現了南北物資高效流通。
(二)主要做法
一是擴大物資跨境運輸輻射范圍。根據物資調運實際需要,綏芬河片區請示黑龍江省政府,會商哈爾濱海關多次向海關總署提出“內貿貨物借道國際水域運輸”的建議。經海關總署批復,確定綏芬河口岸為內貿貨物跨境運輸試點口岸,確定上海、泉州、黃埔等16個港口為黑龍江內貿貨物跨境運輸進境口岸,確定俄羅斯符拉迪沃斯托克等4個港口為境外中轉港,允許將木材以及石化、糧食等涉及出口許可證管制類商品的貨物納入內貿貨物范圍。
二是簡化境內運輸查驗流程。編制《綏芬河海關內貿貨物跨境運輸管理操作辦法》,開展“綠色通關”管理,施行特殊通道申報。通過向哈爾濱海關積極爭取,將向上三級審批改為本關二級審批,極大地簡化了內貿貨物跨境運輸的申報審批流程。千方百計降低企業運行成本,綏芬河海關與太倉海關簽訂了合作備忘錄,簡化入境驗放流程,做到單證一致、關封完好、重量一致可直接快速放行。正在與上海、黃埔等入境口岸海關進行業務對接,力爭在更多的進境口岸推廣快速放行模式。
三是推動中俄海關協同聯動。按照俄方海關要求,綏芬河海關為出境內貿跨境聯運貨物批批出具過境俄羅斯所需要的《植物檢疫證書》,保障了通道的高效順暢。協調推動俄羅斯海關深化內貿貨物跨境運輸通關改革,進境地海關與出境地港口海關實現電子數據互聯互通,將原有“二次申報、二次驗放”改為“一次申報、口岸放行”。同時,按照俄羅斯聯邦海關署相關文件要求,對濱海邊疆區過境貨物(內貿貨物跨境運輸)給予通關便利,采用“不開箱、不查驗”快速放行模式,對整列貨物單證審核時長要求不得超過3小時,整列貨物從入境至口岸放行不超過24小時,極大提升了貨物在境外的通關效率。
(三)實踐效果
綏芬河自貿區充分發揮口岸區位優勢,辟建內貿貨物跨境運輸通道,增設進境口岸數量,優化通關查驗方式,提高貨物通關效率,確保了內貿貨物跨境運輸的常態化開展,為“北貨南運”提供有力保障,緩解了國內運力緊張的局面,節約物流運輸成本。2019年,綏芬河片區審核內貿貨物跨境運輸報關單288份,貨物總重88314噸,貨物總值2.49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38%左右,總體呈現“快速增長、品種多樣、常態運營”的良好態勢,成為黑龍江省向南運輸物資的重要通道。
(四)下一步工作建議
一是增設跨境運輸進境口岸。請示黑龍江省政府協調海關總署,進一步擴大內貿貨物跨境運輸進境口岸試點范圍,爭取實現沿海港口全覆蓋,為“北貨南運”提供通道支撐。二是優化通關服務平臺功能。積極參與海關總署關于開發內貿貨物跨境運輸國際貿易單一窗口平臺模塊系統開發,盡快將內貿貨物跨境運輸錄入和審單作業從當前H2010系統中移至國際貿易單一窗口平臺,實現“在線錄入、一次申報、現場施封、快速放行”,進一步提升通關時效。三是探索推廣快速通關模式。加強與入境口岸海關監管部門的溝通協調,簽訂合作備忘錄,引入風險評估,形成合作機制和數據交換,實現出入境兩地海關查驗結果互認同時,探索實現對內貿貨物跨境運輸集裝箱開展GPS海關全程電子監管,降低境外換裝風險,保障通道平穩安全運行。
五、進境食用水生動物快速通關監管模式
(一)主要做法一是在進境環節,貨物由俄羅斯通過綏芬河公路口岸進境,企業在綏芬河綜合保稅區申報并建立物流賬冊。貨物從口岸綠色通道直接進境后,由公路辦事處直接施加關封,企業自行運輸至綏芬河綜合保稅區查驗場地。二是在查驗環節,貨物入區后,企業向海關申請進行換裝,換裝環節海關全程監管,重點核查獸醫衛生證書和原產地證書、貨物品名、標簽、數重量等信息,并仔細查驗海產品臨床健康狀態和成活率,確認無異常后直接放行。對于有布控指令的貨物,實施“抽樣放行”,即現場抽取樣品后立即放行,樣品送實驗室進行檢測。如果檢測結果達標,則做好后續的出證工作。如果檢測結果不達標,則通知企業將已經放行的貨物召回并按相關規定處理。三是在經營環節,換裝后的貨物根據企業經營需要,一部分企業直接申報二線出區繳稅,另一部分海關放行存入區內冷庫待加工。
(二)實踐效果通過創新進境食用水生動物監管通關模式,吸引海產品進口企業到綜合保稅區進行倉儲和加工,擴大海產品的進口種類,拓展了綜合保稅區的業務經營范圍,對海產品倉儲、集散、加工、銷售產生積極的促進作用。
經濟師論文范例:空港保稅區選址規劃的量化研究
六、幾點啟示
第一,“創建多式聯運跨境貨物運輸模式”全面加強了綏芬河對接國內外的貨物集疏運走廊建設,有效提升了綏芬河作為邊境口岸的跨境物流運輸能力。
一是“借港出海”縮短運距,節約成本。俄羅斯遠東地區的鐵路、船舶、港等基礎設施長期處于不飽和狀態,成本低廉,運力富余。綏芬河片區作為首批沿邊自貿試驗區,立足口岸、充分調研、延伸觸角,在借港出海上尋求突破,辟建了由綏芬河口岸出境,經俄羅斯符拉迪沃斯托克、東方港等俄遠東港口群至中國上海、寧波、天津等地區的貨物運輸新模式,全面貫通了龍江“出海口”。貨物從哈爾濱經綏芬河口岸和俄遠東港口群運到韓國釜山,比經大連港運距縮短224公里,到日本新、橫濱分別縮短1390公里、740公里,到美國西海岸縮短2000公里。目前,至日韓的內貿跨境運輸貨物的運輸成本比經大連港的傳統運輸路徑成本平均每個集裝箱節約2000-3000元人民幣。
二是“港區融合”提高效率。綏芬河自貿區與俄遠東自由港深度融合,積極探索以國際經濟合作為依托的貿易便利化改革,將原有“二次申報、二次驗放”改為“一次申報、口岸放行”,加強與俄方互動,“五定班列”運行時間大大縮短,大幅度提高了跨境多式聯運的時效性。三是“鐵海互動”突破瓶頸。綏芬河自貿區結合市場需求的運行實際,有針對性的逐步突破壁壘,充實進境商品種類,增加進境口岸數量,積極簡化入境驗放流程,與太倉簽訂了海關系統合作備忘錄,實現了單證一致、關封完好、重量一致即可直接放行的海 關入境驗放模式。同時,積極推進通道雙向進出境,探索實現長三角、珠三角等地貨物雙向聯運,開展返程貨物運輸,往返班列基本實現“重進重出”,全面提升“中—外—中”陸海聯運跨境貨物運輸通道的使用效率和效益。
第二,“創建多式聯運跨境貨物運輸模式”是綏芬河自貿區促進口岸通關便利化方面的重要創新舉措,具有全國復制推廣價值。本項舉措借助遠東港口群,暢通龍江出海口,貫通歐亞大陸橋,開通了至日韓的國際貨物走廊、至我國南方港口“中外中”內貿貨物跨境運輸走廊,實現了以綏芬河為窗口的內聯我國南方地區,外聯東北亞地區的多式聯運跨境運輸新體系,有助于擴大中國面向俄羅斯及東北亞對外開放,符合黑龍江省建設以對俄羅斯及東北亞為重點的開放合作高地的要求,對于推進綏芬河口岸跨境運輸便利化具有重要意義。特別是在綏芬河本身不具備海運、空運能力的前提下,通過加強綏芬河至俄羅斯的鐵路合作建設,利用俄羅斯海運為國內外貿易服務,并形成了成熟的運作模式,該運輸體系在全國范圍內具有代表性和領先性,同時具有更強的國際合作性和制度創新性。
第三,“創建多式聯運跨境貨物運輸模式”推廣所需條件及風險該舉措實施路徑清晰,需要具備一定的口岸運輸基礎設施,一般限于沿邊地區,且通過毗鄰國家能夠有效縮短運輸距離,或者節省運費。本項舉措的推廣實施有助于推動東寧、牡丹江、哈爾濱輻射的哈牡綏東產業帶聯動發展,促進區域協同發展。
如果能在全國推廣,通過建設多式聯運國際物流大通道,將大大提升邊境口岸的跨境物流運輸能力、運輸效率,增強邊境口岸樞紐地位。本項舉措旨在提高通道運輸效率,提升口岸通關便利化水平,但多式聯運內外貿貨物走廊建設可能存在海關貨物監管風險,必須加強跨國運輸海關的協調以及針對貨品與單據的監管工作。特別是內貿貨物以跨境運輸形式運至國內其他地區,涉及兩個國家間分別兩次的出入關手續,在流程中需要杜絕外貿貨物假借內貿貨物跨境運輸的名義辦理出入關。
第四,綏芬河自貿區通過研究并優化食用水生動物的通關流程,對海產品臨床健康狀態和成活率無異常的采取直接放行,實現對食用水生動物的快速通關,以事中事后監管代替傳統的事前監管,顯著提高了食用海產品的通關效率,并通過有效的監管手段達到了對風險的控制。這種快速通關監管模式有效解決了食用水生動物的貨品保鮮問題,顯著提升了食用水生動物的通關效率。
第五,綏芬河自貿區在“控風險、不逃稅、不逃證”的前提下,依托進境水生動物指定監管場所,探索優化監管流程,對食用水生動物采取快速通關監管,符合海鮮貿易和加工類企業的通關需求,對提升貿易產品通關時效和貿易便利化水平具有重要意義。該舉措具有顯著的推廣價值,有利于吸引其他海產品進口企業到綏芬河綜合保稅區進行倉儲和加工,對未來綏芬河自貿區打造俄羅斯海產品集散中心具有重要作用。
作者:張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