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1年07月16日 分類:農業論文 次數:
田林縣土地面積5577平方公里,海拔多在800米以上,最高海拔為1900米。地廣人稀、山多平地少,是典型的漁牧業發展欠發達縣區。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漁牧業養殖技術日新月異,現代漁牧業生產對先進技術的需求更加明顯,對農技服務的需求也在發生著質的變化,暴露了基層農技推廣體系建設存在的突出問題。為了有效發揮基層農技推廣體系的職能作用及提高基層農技人員技術推廣服務能力,筆者從田林縣地域情況、體系結構、基層農技推廣人員現狀等方面,提出了當前田林縣基層農技推廣體系建設存在的問題,并針對問題提出相應的對策,為進一步提升基層體系建設提供參考。
1田林縣地域基本情況
田林縣位于滇黔桂三省交界地帶,全縣設9鄉5鎮,轄165個村民委,3個社區。最遠的鄉政府所在地距縣城100多公里,道路等基礎設施不完善,交通不便。屬典型的山區,山多平地少,全縣地勢以土山為主,約占比71%,石山占比21%。
農業論文投稿刊物:《南方農業》雜志是重慶市農業農村委員會主管、重慶市農業科學院主辦的大型綜合性農業科技期刊,面向全國公開發行。旬刊,國際標準連續出版物號ISSN 1673-890X,國內統一連續出版物號CN 50-1186/S。本刊系中國學術期刊網絡出版總庫、維普中文科技期刊數據庫、萬方數據——數字化期刊群三大網絡檢索機構全文收錄期刊。
2機構建設現狀
田林縣基層農技推廣機構由縣水產畜牧技術推廣站及鄉鎮水產畜牧獸醫站兩級機構組成,缺乏村級體系。漁牧系統農技推廣機構總數15個,其中縣級水產畜牧推廣站1個,14個鄉鎮各設1個 綜合水產畜牧獸醫站,總編制數為55人,其中縣級水產畜牧技術推廣站編數8個,鄉鎮編制數47個。實際在崗人數42人,其中縣鄉水產畜牧技術推廣站在崗人數4人,鄉鎮38人。
2.1農技人員學歷結構田林縣農技人員學歷普遍低。據統計,大學本科及以上農技人員7人,占農技人員總數的17%;大專32人,占76%;中專及以下3人,占7%。
2.2農技人員年齡結構田林縣農技人員42人中,35歲以下農技人員19人,占專農技人員總數的45%;35歲以上農技人員23人,占55%。
2.3農技人員專業技術職稱結構田林縣水產畜牧技術人員具有高級職稱1人,占農技人員總數的2%;中級職稱13人,占31%;初級職稱25人,占60%;管理崗工作人員3人,占7%。農技人員專業技術職稱偏低。
2.4服務體系結構田林縣基層農技推廣服務體系結構由縣鄉兩級組成,其中縣級水產畜牧技術推廣站1個,鄉鎮水產畜牧獸醫站14個。
3體系服務現狀
3.1農技人員技術服務能力不強
一是由于鄉鎮站所處置偏僻,工作環境不太理想,且待遇偏低,人員編制少,新招聘人員少,技術人員處于青黃不接的局面,老齡化現象嚴重,受體力、思維等因素的影響,技術推廣服務效力差。二是在縣鄉兩級推廣服務體系機構中,除縣水產畜牧技術推廣站的技術人員專業從事農技推廣工作外, 14個鄉鎮站的農技人員受編制限制,技術人員一身多職,既從事農技推廣服務工作,又從事動物疫病防治、食品安全生產、獸藥監督管理、畜禽產品檢驗檢疫、政府中心工作等,工作種類多,內容復雜,缺乏系統的專業技術實踐經驗。
三是2000年實行公開招聘以來,由于我縣工作條件差、待遇低,高學歷人員不愿意報考,專業技術人員理論技術知識不高。四是受工作環境的影響,全日制大學生、大專生不愿意報考,且在公開招聘的條件中沒有限制學歷必須為全日制在校學歷,考試科目沒有專業知識考試,2000年后入編的技術人員大部分為函授第二學歷人員,得不到足夠的培養和鍛煉,缺乏系統的理論知識及實踐經驗。
五是受經費及工作時間的限制,技術人員參加各種技術培訓的機會少,由于長期缺乏專業新技術系統培訓,導致一些先進的現代漁牧業新知識、新技術是農民先掌握后才被漁牧業技術部門總結推廣。而基層專業技術人員對當前現代漁牧業急需的新知識掌握不夠,致使農民對急需的新技術新知識一知半解,不能更好的掌握應用。六是漁牧業專業技術人員及新型職業農民等漁牧業人才隊伍較小,致使輻射帶動面積沒有完 全覆蓋,導致現代漁牧業新技術與生產實際嚴重脫節[1],存在服務空白點,導致新技術新知識覆蓋率達不到100%。
3.2技術服務質量不高田林縣至今僅有1人獲得高級職稱,中級職稱也僅有13個。由于地域面積廣、區域分布散、道路等基礎設施及交通工具不完善,工作環境差,沒有科技項目實施,難于拿到科技成果獎,農技人員本身滿足現狀,相互之間沒有形成你追我趕、積極進取的競爭氛圍,對申報職稱積極性不高,導致職稱偏低、知識面窄、技術服務質量不高。
3.3服務動力不足漁牧業技術人員在基層工作往往會帶來學習、生活上的不便,在職稱評定、工資待遇方面都受到影響,出現慵、懶、散、浮、拖的工作態度,直接影響到專業技術人員服務三農的效率和工作熱情。
3.4更新科技知識遲緩農技人員缺乏系統的知識更新培訓,大部分人員的技術水平局限于在學校掌握的知識,參加新技術培訓絕大部分也都是課堂理論培訓,實用技術操作相當欠缺。縣級在職農技人員還有機會外出參加培訓,鄉鎮水產畜牧獸醫站的農技人員沒有機會外出學習培訓,只有少部分自求上進、善于學習進取的能夠掌握一些較為先進的知識。
同時,基層漁牧業科技有償服務相關方面的政策不明確。2012年實施基層農技推廣體系改革與建設補助項目以來,依托項目的資助,農技人員進村入戶開展技術服務得到一定的補助,但補助費每人年均只有700元,對于地廣人稀的田林縣農技人員來說,目前還需自己貼補下鄉指導費用2000元/年左右。同時,培訓經費嚴重不足,影響了農技人員知識更新和作用的發揮。鄉鎮大部分漁牧業技術人員不僅要做好本行業的專業技術工作,還要兼顧政府工作,工作繁雜,農技人員無法全身心開展技術推廣服務工作,也是導致現代漁牧業技術與當前漁牧業生產實際嚴重脫節的主要原因之一[2],最終使得科技知識更新遲緩。
3.5技術普及覆蓋率低
田林縣是廣西面積最大的縣份,離縣城所在地最遠的鄉107.8公里,最近的鄉23公里,養殖場分散在各鄉鎮邊區內,受田林縣地域、交通、信息網絡條件的限制,技術普及覆蓋率低。
4發展對策
4.1加大技術人員招聘力度
田林縣漁牧業系統總編制數118人,在編人數99人,空編19人。建議在技術人員公開招聘方面加大錄入力度,將19個空編用好用實,在錄用方面,限制參加考試人員的戶籍為田林縣戶籍,使人才招進來,留下來。
4.2提高專業技術人員的服務能力
一是提高招聘人員準入條件,鄉鎮水產畜牧獸醫站招聘對象為在校全日制中專以上畜牧、獸醫、或畜牧獸醫、動物醫學(科學)專業學歷,減少或淘汰函授學歷考生。從源頭上提高農技人員專業理論知識及業務技術水平。二是組織實施基層農技推廣體系改革與建設補助等項目,整合一切項目資源[3],聯合舉辦縣校共建培訓班,組織農技人員專業大中專院校進行異地培訓,提高農技人員的理論知識水平。
三是讓農技人員擔任企業技術指導員,參與企業的養殖管理,提高技術人員的實踐操作能力。四是利用網絡科技書屋平臺,發動技術人員參與網絡書屋使用競賽活動,以此更新技術人員的技術知識。五是引導農民進入云服務平臺學習,提高養殖業主自身的技術水平。六是多舉措舉辦農技術培訓,增強農民理論知識,提高實踐操作能力,從源頭上提升養殖技術水平。
4.3建立健全職稱申報獎勵機制針對專業人員申報職稱積極性不高的現狀,探索建立以工作實績為導向的職稱評價指標體系,建立健全職稱申報制度,對有意向申報職稱的技術人員,在科研成果檔次上適當降低。對申報獲得中級以上職稱資格的給予一定的物資鼓勵。
4.4提高基層技術人員待遇一是改善基層技術人員的住宿條件,配備完善站、房、水、電、衛等基本設施。二是適當給予進村入戶燃油補貼。三是配備必要的辦公經費。四是協調好各項工作時間安排,讓基層技術人員也能享受到應有的節假日休息待遇。
4.5培養創新型人才,提高新科技更新速度一是對適應新常態強,熱愛本職工作的技術人員創造較好的工作環境。二是對創新能力強的技術人員給予評先評優的優先照顧。三是對有創新能力的飼養人員優先推薦為養殖科技能手。四是對有創新能力的企業或養殖場,在申報項目時給予優先照顧。五是對上進心強、努力更新知識技術的技術人員給予一定的物資獎勵。
4.6提高技術普及覆蓋率創建村級技術服務體系,擴大技術服務隊伍。充分利用村里的畜牧獸醫專業畢業生或村級動物衛生防治員、養殖能人等人員資源作為村級的技術聯絡員,縣、鄉級的技術人員作為導師,采取一對一方式對村級聯絡員開展技術指導、培訓,讓聯絡員對各養殖場進行指導服務,提高技術普及覆蓋率。
參考文獻:
[1]秦慶峰.蘭考縣農技推廣體系存在的問題與對策[J].河南農業,2018(04):11.
[2]鄒順.我市基層農技推廣體系有了“助推劑”[N].個舊時訊,2015(05).
[3]潘興銳,陸英,梁迎春.麻栗坡縣水稻高產創建成效及發展建議[J].南方農業,2016,10(06):71.
作者:楊麗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