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0年10月09日 分類:農業論文 次數:
2018年12月,《國務院關于加快推進農業機械化和農機裝備產業轉型升級的指導意見》(國發〔2018〕42號)出臺后,全國農業機械標準化技術委員會農業機械化分技術委員會(簡稱“農機化分標委”)深入貫徹落實文件精神,立足新形勢新任務,堅持目標導向、問題導向和需求導向,履行標準制修訂職責,增加公益類標準有效供給,推動重點標準貫徹實施,發揮標準化對農業機械化轉型升級的基礎性和引領性作用,取得了顯著成效。
一、著力推進農機化標準制修訂工作
(一)優化農機化標準體系。 2019年以來,為增加公益性標準有效供給,農機化分標委共立項農業行業標準22項,發布標準27項,其中國家標準1項,農業行業標準26項。 推薦2020年標準制修訂項目立項25項,待農業農村部下達制修訂計劃后組織實施。 截至目前,農機化分標委歸口管理的現行有效標準共360項。 按標準級別分,包括國家標準14項,農業行業標準346項; 按標準類型分,包括基礎標準15項,技術標準315項,管理標準30項。 一年以來,農業機械化標準數量穩步增加,標準體系進一步優化完善。
(二)補齊農機化短板環節標準。 為加快推進農業機械化向全程全面高質高效升級,補齊主要農作物以及棉油糖、果菜茶等大宗經濟作物生產全程機械化短板,在標準制修訂項目立項環節中,重點關注全程機械化生產技術規范類標準。 2019年,立項《甘蔗全程機械化生產技術規范》標準1項。 截至目前,全程機械化生產技術規范類標準立項11項,其中,已發布國家標準1項,農業行業標準4項; 通過審定,報批待發布4項; 處于起草階段2項。 涉及農作物包括:小麥、水稻、玉米、馬鈴薯等主要糧食作物以及棉花、大豆、油菜、甘蔗等棉油糖大宗經濟作物。
(三)加強綠色、高效、智能方面農機化標準制定。 國發〔2018〕42號文件指出,要加快精準農業、智能農機、綠色農機等標準制定,構建現代農機裝備標準體系。 2019年,農機化分標委立項保護性耕作標準4項,秸稈處理類標準1項,高效作業類標準2項,高效施肥類標準1項,節水灌溉類標準1項,規模化畜禽養殖類標準1項,農產品初加工類標準1項,智能農機類標準2項,共13項,占總立項數的59%。
在保護性耕作、秸稈還田離田、精量播種、精準施藥、高效施肥、水肥一體化、節水灌溉、殘膜回收利用、飼草料高效收獲加工、病死畜禽無害化處理及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等綠色高效機械裝備和技術示范推廣工作中,農業機械化標準充分發揮了技術引領作用。
(四)推進安全、監督、管理方面標準制修訂工作。 根據《農業機械安全監督管理條例》,為保障農機安全生產,推進農機報廢更新補貼政策實施,2019年,農機化分標委組織實施了機動植保機械、機動脫粒機、飼料粉碎機、插秧機、鍘草機等5項危及人身財產安全的農業機械產品報廢技術條件標準制修訂工作,經農業農村部公告第251號發布實施。 另外,立項制修訂《農業機械分類(NY/T 1640—2015)》和《農業機械試驗鑒定證書和標志》標準2項,為提升農機化管理規范化水平提供了技術保障。
(五)完善農機社會化服務標準體系。 根據國發42號文件發展農機社會化服務要求,梳理農機作業服務類標準49項,涉及農機產品較為廣泛,既包括糧食作物和經濟作物機械,又包括植保機械和畜牧機械產品,這些標準的應用實施促進了農機作業質量不斷提升。 梳理農機維修服務類標準22項,其中,專業通用要求類標準10項,涉及動力機械、耕作機械、種植機械及收獲機械的修理質量標準12項,基本滿足了農機維修社會化服務的需要。
(六)改善農機作業基礎條件類標準。 國發〔2018〕42號文件指出,要持續改善農機作業基礎條件,提高農機作業便利程度,改善農機作業配套設施條件。 2019年,農機化分標委推薦《農田撿石機 質量評價技術規范》標準立項并組織實施,在推動丘陵山區開展農田“宜機化”改造中,發揮了標準技術對于提高農機作業適用性和滿足農民需求的促進作用。
二、加強標準宣貫實施力度
(一)推動重點農機化標準貫徹實施。 標準的生命在于實施,只有通過推廣應用才能產生社會和經濟效益。 2019年,農機化分標委舉辦了1期農業機械化標準宣貫培訓班,面向農業機械化管理部門、鑒定機構、推廣機構、監理機構、教育科研機構、農機合作社和農機生產企業等相關單位的標準化工作人員,宣貫解讀了9項涉及農業機械化全面發展、安全生產和轉型升級的重點標準,培訓相關人員100余人,推動了農業機械化重點標準的貫徹實施。
(二)加強農機化標準人才隊伍建設。 為提升農機化標準制修訂的專業化水平,作為2019年全國“質量月”農業農村部開展的主要活動之一,農機化分標委舉辦了農業機械化標準編寫培訓班,宣講解讀新修訂的《標準化法》、農業機械化標準體系、農業行業標準制修訂程序及要求、財務制度規定等相關政策和標準化專業知識。 標準主要起草人、標準管理人員等相關人員70余人參加了培訓。 持續加強農機化標準人才隊伍建設,在提高標準制修訂工作質量和項目執行進度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農業論文投稿刊物:《新疆農機化》Xinjiang Agricultural Mechanization(雙月刊)1985年創刊,《新疆農機化》主要讀者對象:農機管理、技術人員;農機推廣、監理、科教人員;農機使用、維修人員;農機生產、營銷人員及廣大農機手、農牧民等。
三、明確農機化標準重點工作任務
經過一年的努力,農機化標準體系建設取得了可喜成就。 但是,目前仍存在著標準整體結構不合理、標準供給不均衡、宣貫實施力度不夠等問題。 “十四五”即將啟動,貫徹落實國發〔2018〕42號文件精神將是一項長期任務,必須明確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農業機械化標準化工作的方向和重點。
一是系統梳理現行農業機械化標準,研究制訂“十四五”規劃,加快健全和完善農業機械化標準體系。 重點是推進主要糧食作物全程機械化生產和薄弱環節機械化生產技術規范標準的制修訂,加強信息化、自動化、智能化新機具新技術應用標準、農機作業基礎條件標準、農機社會化服務標準,以及農業機械化管理標準的制修訂工作。
二是創新標準宣貫應用方式。 結合農機化技術推廣、產品推介、新型職業農民培訓等活動,開展標準宣貫; 探索建立農機化標準示范基地,結合實際推動標準推廣應用。
三是加強標準項目管理和人員培訓,提高標準質量和完成率。 組織實施好歸口管理的農業行業標準制修訂工作,強化標準制修訂全過程管理,廣泛征求各方面意見,進一步提高標準的科技含量。
作者:楊 茜 韓 雪 宋仁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