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0年06月24日 分類:農業論文 次數:
摘要本文論述了舒城縣農作物種質資源收集與保護的重要性,總結了其調查收集結果,分析了其面臨的問題,并提出了保護建議,以期為開展現代農作物研究提供參考。
關鍵詞農作物種質資源;收集與保護;重要性;現狀;建議;安徽舒城
舒城縣位于安徽省中部,大別山東北麓、江淮之間,東經116°26′~117°15′、北緯31°01′~31°34′。總面積2100km2,最高點萬佛山海拔1539m,最低處杭埠鎮勝合村民組海拔6.8m。地貌大體分山地、丘陵、崗地、平原和水域5種,屬北亞熱帶濕潤氣候區,雨量充沛,氣候溫和,四季分明,季風顯著,物產豐富。西南山區峰巒秀麗,林木蔥蘢;中部丘陵起伏,盛產茶葉桑麻栗果;東北為沖積平原,沃野平疇,溝渠縱橫,是久負盛名的魚米之鄉。
農作物種質資源是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生物基因多樣性和生態文明建設的關鍵性戰略資源。開展農作物種質資源收集與保護,一方面在保護地區生物多樣性和提高生態系統功能上有重要意義;另一方面在提高國家種質資源基因多樣性和發展現代農業,提高農業生產經濟效益上有重要意義。只有做好農作物種質資源收集與保護,才能更好地開展現代農作物研究,從而真正實現國家農業戰略目標和發展大局。
1舒城縣農作物種質資源收集與保護的重要性
種子是農業的“芯片”,需要下決心把我國種業搞上去,保護好種質資源,保障“舌尖上的優質”。過去幾十年甚至上百年由于我國對種質資源保護及重視程度不足,導致大量種質資源流失到國外,例如美國的大豆品種,最早就是來自于中國,這些資源在外國做科研研發,所以種質優勢越來越掌握在國外大型跨國企業手里。近年來,我國逐漸認識到種質資源的重要性,但和發達國家相比還是有一定的差距,開展農作物種質資源的全面普查和搶救性收集,查清我國農作物種質資源家底,保護攜帶重要基因的資源十分必要。
2015年農業部印發《全國農作物種質資源保護與利用中長期發展規劃(2015—2030年)》,自2015年起農業部組織開展第三次全國農作物種質資源普查與收集行動,對31個省(區、市)2228個農業縣(市)開展各類作物種質資源的全面普查,基本查清各類作物的種植歷史、栽培制度、品種更替、社會經濟和環境變化,以及重要作物的野生近緣植物種類、地理分布、生態環境和瀕危狀況等重要信息。
舒城縣位于江淮丘陵地區,處在我國南北分界線上,適宜多種動植物生長,生物資源繁多,地形地貌復雜多樣,有山地、丘陵、崗地、平原、圩區,河流、盆地、湖泊相間,是重要的種質資源分布地。近年來,隨著經濟的發展,舒城縣自然環境、種植業結構等發生了重大的變化,導致大量地方品種消失,例如過去舒城的地方水稻品種基本消失殆盡。作物野生近緣植物資源也因其賴以生存繁衍的棲息地遭受破壞而急劇減少,開展收集與保護工作刻不容緩[1]。
2舒城縣種質資源調查收集結果
2019年通過走訪調查,對當地具有價值的地方品種和野生植物近緣種進行了詳細的摸底、登記、征集,總計征集種質資源品種88個,送省農科院并待下一步鑒定的種質資源66個(其中糧食作物16份、經濟作物6份、蔬菜27份、果樹16份、牧草綠肥1份)。在已征集的品種中,包括舒城黃姜、舒城大蒜、黃火燥(玉米)、黃花猴子(玉米)等優質地方資源品種。同時,通過調查也對舒城縣種質資源分布情況有了進一步的了解。
2.1種質資源的分布特點
一是大部分種質資源分布在山區。在舒城縣征集的88個品種中有66個來自山區鄉鎮。由于山區特殊環境許多地方品種和野生種得以保存,比如山區許多野百合、樹花菜、刺嫩芽、葛、陽荷姜、菊芋、獼猴桃、八月炸等野生種質資源。許多味道好的品種被當地農戶留種繁殖,比如曉天鎮的蘇麻(紫蘇),由于當地獨特的海拔地勢,出油率高、油味好,當地農戶一直自主留種;又比如曉天、河棚、廬鎮的黃瓜、豇豆、莧菜、韭菜、瓠子、茼蒿、黃火燥(玉米)、高八尺(玉米)、黃花猴子(玉米)、山芋等都是因為品質好、口感好,農戶自留種100年以上。二是圩畈區仍然保留下了一些古老果樹品種。在舒城縣圩畈平原地區主要征集了一些果樹,如柿子、拐棗、木瓜等主要在農戶庭前屋后栽培,有幾十年甚至有幾百年的老古樹。
2.2豆類種質資源豐富
豆科(Leguminosae),雙子葉植物,為種子植物的第三大科,廣布于全世界,豆科作物具有重要的經濟意義,是人類食品中淀粉、蛋白質、油和蔬菜的重要來源之一。征集的種質資源中豆類包括小豆、(野)大豆、豇豆、綠豆、扁豆等,共計11個。在百神廟鎮及其相鄰的千人橋鎮發現了5個野生豆類品種,包括2個小紅豆、1個綠豆、1個小黑豆、1個(野)大豆品種。幾個豆類品種生長在土壤貧瘠的路邊、荒地上,抗性好,在2019年嚴重干旱的情況下依然生長良好,適應性強。閑暇在家的農民也會采集食用,一般用于煮稀飯。
2.3果樹品種類型多
由于舒城復雜的地形地貌,果樹品種分布多、品種多,野生果樹品種資源豐富。送往省農科院的果樹枝條16個,其中柿樹品種有4個,分別是江山合柿、甜柿子、尖柿(牛心柿)、老柿樹。柿(學名DiospyroskakiThunb.)是柿科柿屬落葉大喬木。原產中國長江流域,東至我國臺灣省,各省、區多有栽培。果實常經脫澀后作水果,經過適當處理,可貯存數月,一年中都可隨時取食;柿子亦可加工制成柿餅。
許多農戶不采摘柿子,果樹落葉后,柿子掛在樹上,作為一種觀賞樹。桃溪鎮的一株柿子樹是一農戶祖輩種植,有100多年的歷史,在饑餓年代給他家解決了一些溫飽;在以前水果不多的時候,也通過賣柿子獲取收益。另外,還有野櫻桃、野生獼猴桃、三葉木通等野生種質資源,具有重要的開發潛力和科研價值。
3舒城縣種質資源面臨的問題
3.1地方品種傳承后繼無人,部分品種已經消失
在品種收集過程中,發現舒城縣種質資源分布廣、種類多,但許多種質資源都是農民自發保管繁育,種植規模正在逐步縮小,許多稀缺種質資源利用與保護將面臨后繼無人的危機。比如曉天鎮張田村村民有自己留種的習慣,特別是蔬菜種子,如當地的辣椒、茄子、瓠子、黃瓜等品種,口感好,病蟲害少。曉天鎮張田村的紫蘇出油率高,既可作一般食用油,也可以作保健品。
但調查中發現,都是老農戶種植,且年齡均在50歲以上,當地年輕人要么常年在外定居,要么對農業生產不感興趣。根據舒城縣志小白稻、大白稻、紅高粱、蕎麥等舒城地方品種過去在舒城縣大面積種植,現在幾乎找不到了,只有零星的高粱和極少的玉米品種還有山區農戶在種植。隨著機械化、城鎮化的不斷推進以及農作物品種的更新換代,這些優質的地方品種相繼消失,作物的優質基因得不到有效保存[2]。
3.2種質資源生存環境面臨威脅
在品種收集中,許多群眾反應當地的資源由于人為挖掘,種類和數量正在減少,如山區的野百合、黃精,過去滿山遍野都有,由于價值高,很多人都去挖,現在已經很少見到了。還有一部分資源由于開發,如桃溪的一株老桑樹由于蓋房子被砍掉,另外一株接近300年的木瓜樹由于挖塘也面臨死亡的威脅。種質資源保護行動迫在眉睫,要加大對名、優、特地方品種和野生品種的宣傳、保護,讓更多的人加入到地方品種保護隊伍中來;也要建立起種質資源庫,加強對珍稀特優農作物種質資源的保護和利用[3]。
4農作物種質資源保護建議
4.1提高對農作物種質資源保護的認識
種質資源是各項生物研究的重要基礎。舒城縣作為糧食生產大縣,獨特的地理生態環境,孕育出了豐富的農作物種質資源。然而,社會整體對于農作物種質資源保護認識度不夠高,身在此山中的居民至今還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摸清資源的家底,保護好身邊的資源還任重道遠。需要政府部門帶好頭,出臺有效政策,利用網絡、電臺、電視臺等平臺,加大宣傳,增強全社會保護種質資源的意識以及參與保護的積極性,形成良好的社會氛圍,推動工作進展[4]。
4.2加強農作物種質資源保護的專業隊伍建設
種質資源保護工作是一個系統性、長期性的工作,需要有一支具備相應專業技能和吃苦耐勞素養的隊伍,目前還只是幾個愛好者的業余活動,與種質資源保護工作的需要存在較大差距。
4.3建立種質資源保存地
有些資源只在當地特色氣候條件下才能表現出優異性狀,有些資源具有廣適性,這就要根據情況建立集中保存地和原生境保護地。加快作物種質資源基因型鑒定工作,對收集的種質資源進行鑒定評價和編目保存,建立農作物種質資源數據庫,及時將成果開放共享,提高成果轉化效率。對具有重要潛在市場價值的資源進行提純復壯、挖掘利用和開發推廣,真正發揮優質資源價值。
5參考文獻
[1]常汝鎮.美國大豆品種資源研究概況(下)[J].作物品種資源,1986(2):34-38.
[2]王述民.中國農作物種質資源保護與利用現狀[J].中國種業,2002(10):8-11.
[3]黎裕,李英慧,楊慶文,等.基于基因組學的作物種質資源研究:現狀與展望[J].中國農業科學,2015(17):3333-3353.
[4]趙曉燕.淺談作物種質資源的保存方法[J].種子,2005(6):53-55.
作者:劉金敏
作物論文投稿刊物:《作物學報》是中國科學技術協會主管、中國作物學會和中國農業科學院作物科學研究所共同主辦、科學出版社出版的有關作物科學的學術期刊。國際刊號ISSN:0496-3490;國內刊號CN:11-1809/S。讀者對象是從事農作物科學研究的科技工作者、大專院校師生和具有同等水平的專業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