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9年12月20日 分類:農業論文 次數:
摘要:為了解決三八運河洪水泛濫問題,通過三種方案比選,選擇方案三作為洪峰流量計算方法,為堤岸設計提供參數。通過堤型比選,認為兩種方法相結合方式具有較好的治理效果;通過合理的堤身結構設計和材料選擇,降低了工程投資、保障了河道安全。結果表明:采用"洪澇"組合方法計算洪峰流量、采用梯形土堤作為堤型結構具有經濟、合理、安全的河道防洪整治效益。
關鍵詞:防洪加固;洪峰流量;堤岸設計
0引言
河道泛濫將會對沿岸居民的生活帶來嚴重的威脅,限制當地經濟的發展,因此,對河道進行治理具有重要的意義。杜江鳴在復核河道行洪能力的基礎上,對防洪工程施工建設技術進行研究;劉文達等以余慶河為例,對防洪堤設計方法進行分析;常陸軍以濱湖河為例對河道防洪堤和護岸的設計進行研究。進行防洪設計時,準確獲取洪峰流量是基礎條件。
陳暉等、周明、王力分別使用多種方法對不同的工程實例進行水面線推求,均取得了較為準確的結果。較多的學者結合不同的實例,進行了多種堤型的比選,可為工程提供參考。在前人研究基礎上,以三八運河為例,進行防洪工程設計研究[1-4]。
1工程概況
三八運河是指大崗河匯流口以上約9.4km河段,大崗河屬三級支流,發源于懷集縣白鶴頂,峰頂高程724m,流域面積146km2,主河流長22km,河床比降6.4‰,年降雨量在1600-1800mm。現狀三八運河,由于河道比降較陡,流速較大,導致河堤堤腳沖刷嚴重,存在較大的工程隱患。為穩定河勢,降低流速,同時,為兩岸灌溉需要,當地人民在河道中修建了多座攔河水陂(閘)。
水陂(閘)興建后,減輕了堤腳沖刷現象,但由于水陂間距較密,又引起了水陂上游的淤積問題。致使洪水面線抬升,帶來新的防洪隱患。河道為“U”型斷面。兩側階地對稱發育,河流兩岸高差為3.6-6.7m,總體地勢北高南低呈階梯狀下降分布,高差變化相對較大,各臺階上的地形相對較平坦。地層由填土(Qml)層、沖積層(Qal)及殘積層(Qel)、粉砂巖(K2)組成。
2設計洪水推算
準確計算河道洪峰流量是進行防洪加固設計的重要前提和關鍵參數。三八運河防洪標準為20a一遇。通過研究有三種洪水計算方案:(1)全流域計算法;(2)分段計算干、支流洪水組合;(3)“洪澇”組合。方案一出現洪水偏大的主要原因為:大崗河河口上游約1km處左側有兩條支流匯入,匯水面積占全流域匯水面積的40%以上。
因此,若以全流域洪水作為工程設計洪水,對大部分工程河段來說,洪水偏大,不符合實際。方案二計算偏大的原因為:工程河段,特別是下游段,遠未滿足洪水過流要求,堤防欠高兩三米,與實際情況不符。根據工程區實際情況,結合大崗三八運河幾十年來的運行情況,經綜合比較,選定方案三為本次設計洪水的計算方法。
3堤防工程設計
3.1堤型選擇
1)梯形土堤:針對工程河段的現狀土地進行加高加厚處理。由于原始河道寬度較窄,行洪能力難以滿足工程要求。使用梯形土堤方案是保持原有河道底寬,對原有堤防結構進行充分利用,堤防背水側進行加高加厚,增加河道行洪斷面面積,同時應將堤防結構軸線向內側移動。
2)直墻式堤岸:即堤頂高程以下均采用直墻式。經過對以上2個方案的比較,充分利用原有舊堤,結合業主及當地村民的意見,此次設計擬選擇梯形土堤為推薦堤型。部分河段靠近居民區,征地拆遷困難,擬采用直墻式防洪堤。
4結論
1)結合三八運河,對河道防洪加固工程設計進行分析。在查明治理工程區特征后,通過3種方案比選,選擇“洪澇”組合的方法進行洪峰流量計算并推求水位線,為堤防工程設計提供基本參數。2)選擇直立墻式、梯形堤岸兩種形式堤岸進行對比,結合工程特點和堤岸特點選擇兩種方案結合的方法作為排洪、治理方案。3)通過選擇合適的堤岸結構、堤身材料降低了工程各項投資,并可滿足河道防洪要求,可為類似工程提供參考。
水利工程師論文范文閱讀:水利工程師論文征稿堤防工程與生態環境保護
摘 要: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人們對河道的治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除了防洪保安之外,開始關注水域的生態系統,以及河流的自然景觀。從堤防工程建設的需求出發,參考國外經驗和最新技術進展,針對我國目前的堤防工程建設,提出了建設現代化堤防工程,并應用到文安縣堤防工程的規劃建設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