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9年11月29日 分類:農業論文 次數:
【內容摘要】人口監測是開展人口戰略研究和解決人口問題的基礎性工作。建立和完善人口監測制度不僅是政府職責,而且具有人口統計方面的理論和方法意義。全球來看,大部分國家都重視人口監測,基本遵循著“行政記錄+監測調查”的模式。生命登記系統比較完備的國家通過開展人口統計調查來彌補行政記錄的不足,而行政記錄不完善的國家更是依靠人口統計調查來開展人口監測。
文章考察了目前全球最大的、主要在發展中國家開展的人口統計與健康調查(DHS調查)在組織實施、調查內容、問卷設計、樣本規模、抽樣方法以及數據開發應用等方面的具體做法,分析了DHS調查的經驗與不足,并結合中國人口監測調查現狀,對中國人口監測調查制度進行了設計,提出了當前中國人口監測調查制度建設的重點工作。
【關鍵詞】發展中國家;人口監測;人口調查;DHS調查
1導論
人口是影響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基礎性變量。人口監測是開展人口戰略研究和解決當前人口問題以及前瞻未來人口問題的基礎性工作。在新一輪機構改革中,國家衛生健康委成立了人口監測與家庭發展司,明確了“承擔人口監測預警工作”的重要職責。將人口監測正式納入中央政府部門的重要工作內容,這不僅有助于推動我國人口監測調查工作的開展,而且對建立和完善我國人口監測調查制度具有重要意義。從全球來看,大部分國家的人口監測大都遵循著“行政記錄+監測調查”的模式。
行政記錄主要依靠生命登記系統,即人口出生和死亡登記系統。根據聯合國的統計,目前有68%的國家或地區登記了至少90%的出生,55%的國家或地區登記了至少90%的死亡(UnitedNations,2017)。除個別歐洲國家外,歐洲、北美洲、大洋洲的澳大利亞和新西蘭以及東亞的日本、韓國、新加坡等都有比較完備的生命登記系統,出生登記和死亡登記覆蓋面基本達到90%以上。當然,即使在生命登記系統非常完善的國家,依然也有不定期的人口統計調查制度。
因為以生命登記系統為主的行政記錄不僅具有滯后和被動特征,而且承載的影響因素、政策需求和效率評估信息有限,不足以支撐政府政策評估和科學決策的需求。目前,生命登記系統不完善的國家主要是發展中國家,集中在非洲、亞洲、拉丁美洲以及大洋洲的部分島國。這些國家的出生人口與死亡人口占世界的多數。根據聯合國《世界人口展望(2019年修訂版)》的數據,2018年,世界總出生人口為1.40億,而發展中國家的出生人口為1.27億,占比為90.7%;世界總死亡人口為5763萬,而發展中國家的死亡人口為4471萬,占比為77.6%。
從總人口來看,2018年,世界總人口為76.3億,而發展中國家的總人口為63.6億,占比為83.4%(UnitedNations,2019)。因此,從全球來看,發展中國家的生命登記系統建設具有重要意義。發展中國家不僅生命登記系統不完善,而且缺乏人口監測調查。
20世紀80年代初期,考慮到世界上很多發展中國家缺乏生命登記系統和人口統計數據,而且很多發展中國家缺乏技術、人才和資金來開展人口監測調查,美國國際開發署(USAID)決定資助發展中國家開展人口監測調查。1984年,美國國際開發署將這一調查項目命名為人口統計與健康調查(DemographicandHealthSurvey,DHS)。
到2019年,DHS調查已經有36年的歷史。目前,DHS調查覆蓋了全球93個發展中國家,共計開展了320多次調查,是世界范圍內覆蓋國家最多,而且在所覆蓋的國家層面具有良好代表性的調查。DHS調查覆蓋了絕大部分發展中國家,覆蓋人口規模超過50億,積累了豐富的人口統計和調查經驗。考慮到目前我國依然是發展中國家,而且地區差異較大,生命登記系統和人口監測調查制度尚不完善,梳理DHS調查的基本做法對完善我國人口監測調查制度具有重要意義。
2DHS調查基本情況簡介
2.1概況
DHS調查覆蓋了93個發展中國家,主要分布在歐洲、亞洲、非洲、拉丁美洲和大洋洲。其中,歐洲包括阿爾巴尼亞、烏克蘭和摩爾多瓦3個國家,亞洲包括印度、越南、阿富汗、印度尼西亞、泰國等15個南亞和東南亞國家以及5個中亞國家和6個西亞國家,非洲包括肯尼亞、加納、埃及等47個國家,拉丁美洲包括墨西哥、巴西等15個國家,還有大洋洲的巴布亞新幾內亞和薩摩亞2個國家。
DHS調查是在世界生育率調查(WorldFertilitySurvey)和避孕普及率調查(ContraceptivePrevalenceSurvey)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主要關注生育率(Fertility)、計劃生育(FamilyPlanning)、婦幼健康(MaternalandChildHealth)、死亡率(Mortality)、營養(Nutrition)等主題。DHS調查是家庭戶調查,主要有兩類:一類是DHS標準調查(StandardDHSSurveys),樣本規模介于5000~30000個家庭戶之間,基本上是每5年開展一次;另一類是DHS期中調查(InterimDHSSur-veys),期中調查主要關注核心監測指標的進展,在兩次標準調查中間采用短問卷的形式開展快速調查,通常樣本規模比標準調查要小,但是依然具有國家代表性。
2.2組織實施
為了確保各個國家的調查結果具有可比性,DHS調查開發了標準流程、方法論和工作手冊來指導各國的調查過程。DHS的每次調查平均需要18~20個月,每次調查分為4個階段:
(1)調查準備和問卷設計階段。這是DHS的第一階段,主要通過樣本設計和問卷開發來滿足具體承辦調查的國家的需要。
(2)培訓和入戶調查階段。DHS的第二階段主要是培訓入戶調查的工作人員以及開展入戶調查。這一階段需要識別受訪家庭戶及個體受訪者,然后由女性(或男性)訪員、女性入戶審核員和團隊領導組成的調查團隊入戶調查。
(3)數據處理階段。DHS的第三階段主要是數據處理,包括編輯、編碼、錄入、校核和清理。數據輸入和編輯與數據收集同時進行,這樣可以確保對收集的數據進行質量控制,并在數據收集結束后一個月內提供初步結果。
(4)最終報告、數據準備和傳播階段,這是DHS調查的最后階段,包括分析數據、撰寫報告以及公布報告。通常,DHS會在各國選擇一個執行調查的機構。這個執行調查機構可以從政府機構、非政府機構或私營組織中選擇,比如國家統計局、計劃生育部門、衛生健康部門、大學、政府研究小組或私人研究小組等。有些國家選擇國家統計局,因為它們通常是必要抽樣框的來源,而且是在國家范圍內開展調查方面經驗最豐富的組織。
也有些國家選擇負責計劃生育或衛生健康的部門,因為它們通常是人口統計與健康調查數據的主要使用者,而且由于DHS調查的健康內容越來越多,因而衛生健康部門的參與變得越來越重要,需要有專門的工作人員來收集生物樣本,比如血液樣本。DHS項目工作人員會在對一個國家的前一兩次訪問期間評估進行DHS調查的可行性,選擇這個國家的執行調查機構,確定調查目標、工作范圍、時間表和預算,簽訂項目的分包合同。
他們通常會在調查實施國家的工作人員實際開展調查活動時訪問該國,主要是為當地工作人員提供技術支持,以確保調查程序符合DHS制定的技術標準,確保調查活動以合理的速度進行。DHS項目工作人員對每一個國家的實地訪問次數因國家而異,這主要取決于該國執行調查的工作人員的技能和經驗水平。DHS項目工作人員在訪問期間主要的工作內容是指導問卷設計和預測試、樣本設計、工作人員培訓、調查監測、數據處理分析、報告撰寫和成果發布活動(特別是全國研討會)等。
2.3調查內容與問卷設計
為了確保各個國家的數據具有可比性,DHS調查對所有國家采用統一的標準問卷(ModelQuestionnaires)。當然,各國也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增加問卷內容。目前,DHS調查的標準問卷有4類:一是家庭戶問卷(HouseholdQuestionnaire),主要收集作為居住單元的家庭戶的人口特征,包括家庭常住人口和家庭訪客;二是女性個人問卷(Woman'sQuestionnaire),為家庭戶中15~49歲的育齡婦女必答;三是男性個人問卷(Man'sQuestionnaire),為家庭戶中15~49歲(也可以是15~54或15~59歲)的男性必答;四是生物標記問卷(BiomarkerQuestionnaire),主要采集兒童、女性和男性的生物標記。
DHS調查標準問卷的內容基本上在每次調查中都會有所調整,目前已經有7個批次的標準問卷,分別是1984~1989年的第一批次、1988~1993年的第二批次、1992~1997年的第三批次、1997~2003的第四批次、2003~2008年的第五批次、2008~2013年的第六批次和2013~2018年的第七批次。標準問卷的內容從第一批次到第七批次有較為明顯的變化。現階段正在進行的是2018~2023年的第八批次標準問卷的設計。
家庭戶問卷主要包括兩個方面的內容:一是家庭成員列表(HouseholdSchedule),包括家庭常住人口和訪客(調查時點前一天晚上在此過夜的人口)的年齡、性別、與戶主的關系、受教育程度、父母存活與居住狀況(ParentalSurvivorshipandResidence)、出生登記信息(BirthRegistration)等。其中,父母存活與居住狀況主要詢問0~17歲的家庭成員的生物學父母(BiologicalParents)是否存活以及昨夜是否居住于此;出生登記主要針對0~4歲兒童,詢問其是否有出生醫學證明或者是否已經在民事部門(CivilAuthority)登記。二是家庭特征(HouseholdCharacteristics),主要詢問飲水來源、廁所設施、烹飪燃料、家庭資產和二手煙暴露情況、食鹽含碘量等信息。
此外,在瘧疾流行率較高的地區,DHS調查還詢問了人們對蚊帳的使用情況。女性問卷主要包括10個方面的內容:(1)背景特征,主要包括年齡、婚姻狀況、受教育程度、就業狀況、媒體暴露狀況和居住地。其中,媒體暴露狀況主要了解最近一周是否讀報刊、看電視、收聽電臺、上網以及上網頻率、用手機轉賬等;居住地主要了解在此居住的時間、在此之前居住在城市還是鄉村以及所居住的省份,此外,還了解最近12個月離開現有居所的次數和時間長度。(2)生育行為與生育意愿,主要了解每次生育的時間和生育孩子的存活狀況以及生育偏好和未來生育打算。(3)避孕狀況,包括避孕方法的了解和使用情況、對計劃生育信息的知曉、告知情況以及未滿足的計劃生育需求。(4)產前、分娩和產后護理情況,收集有關近期分娩的產前和產后護理、分娩地點、參與分娩人員、出生體重和妊娠期并發癥等信息。
(5)母乳喂養和營養狀況,主要了解喂養方式、母乳喂養時間、兒童飲用液體和固體食物以及微量營養素補充情況。(6)兒童健康狀況,主要調查兒童免疫覆蓋率、維生素A補充、最近幼兒腹瀉、發燒和咳嗽以及兒童疾病的治療情況。(7)婦女地位狀況,調查問卷詢問婦女賦權的各個方面,包括決策、自治、房屋和土地所有權、醫療保障存在的問題以及對家暴的態度。(8)HIV和其他性傳播疾病感染情況,主要評估婦女對HIV和其他性傳播疾病感染的了解情況、對HIV的了解來源、關于避免感染HIV的方法和知識、HIV檢測、侮辱和歧視以及高風險性行為。(9)丈夫背景信息,主要了解已婚女性丈夫的年齡、受教育程度和職業。
(10)其他主題內容,收集與環境狀況、煙草使用和健康保險等相關的信息。男性問卷比女性問卷短,主要包括6個方面的內容:(1)背景特征,這部分與女性問卷相同,主要調查男性的年齡、婚姻狀況、受教育程度、就業狀況、媒體暴露狀況和居住地。(2)生育情況,主要采集信息包括男性一生中所生孩子的數量及每個孩子的存活狀況、和他一起生孩子的女性數量、最近3年內最后一個孩子的產前和分娩護理情況以及他對腹瀉兒童喂養方法的了解,此外還詢問每個男性的生育偏好和未來生育意愿。
(3)避孕知識和使用情況,主要調查男性對計劃生育方法的了解和使用情況以及通過媒體和健康專家所了解的計劃生育信息,包括對女性每月最佳懷孕時間的了解以及對避孕套來源信息的掌握。(4)就業和性別角色信息,調查男性的就業狀況和職業情況以及他們對婦女賦權等各個方面的態度,比如決策、生育、婦女自治和家暴等。(5)HIV和其他性傳播疾病感染情況,這部分和女性問卷基本相同。(6)其他健康相關問題,比如關于包皮環切、注射、煙草使用、健康保險以及子女健康和護理等信息。
生物標記問卷主要包括3個方面的內容:(1)人體測量信息,包括測量0~5歲兒童、15~49歲婦女和15~49歲男性的身高和體重,以確定他們的營養狀況。(2)是否貧血信息,主要通過采集手指的毛細血管血樣測量血液中的血紅蛋白水平。檢測結果將告知成年被調查者、未成年被調查者和未成年被調查者的父母或監護人。當然,只有在提供自愿知情同意書的情況下才能采集血樣。(3)是否感染HIV信息,通過在濾紙卡片上采集毛細血管血樣并晾干過夜,然后將干血樣送至實驗室進行HIV患病檢測。測試結果完全匿名,無法識別被調查者。
血樣只從提供自愿知情同意書的受訪者處采集。女性或男性問卷的受訪者才可以參加HIV檢測。除了上述標準問卷外,DHS調查還開發了不同主題的標準問卷供各國使用。目前包括11個主題,分別是:(1)事故或傷害(Accident/Injury);(2)成人和產婦死亡率(AdultandMaternalMortality);(3)殘疾(Disability);(4)家暴(DomesticViolence);(5)女性外陰切除(FemaleGenitalCutting);(6)瘺管病(Fistula);(7)男童包皮環切術(MaleChildCircumcision);(8)新生兒照料(NewbornCare);(9)非傳染性疾病(Non-communicableDiseases);(10)自費醫療支出(Out-of-pocketHealthExpenditures);(11)孕產婦保健的補充模塊(SupplementalModuleonMaternalHealthCare)。除了上述11個主題外,早期的DHS調查還設置了其他一些主題的標準問卷,比如血緣關系(Consanguinity)、瘧疾(Malaria)、藥物失效和用藥行為(PillFailureandBehavior)、絕育經歷(SterilizationExperience)和婦女地位(Women'sStatus)等。這些標準問卷可以整合到女性和男性標準問卷中,各個國家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考慮是否要增加上述主題的標準問卷。
2.4抽樣設計
為了確保調查數據的高質量以及在各國之間具有可比性和一致性,DHS調查頒布了抽樣的具體原則和實施方案(ICFInternational,2012),其9項抽樣原則如下:(1)盡可能使用現有樣本框,比如使用最近普查年份的抽樣框,如果沒有最近普查年份的抽樣框,則可以采用替代的抽樣框,如包括人口或家庭規模信息的村居名錄。(2)完全覆蓋目標人群,即樣本框應該覆蓋調查的所有目標人群。DHS調查的目標人群是15~49歲的所有女性和5歲以下的兒童,有時也將15~59歲的男性考慮在內。(3)使用概率抽樣以確保統計指標的無偏估計以及可計算的抽樣誤差。DHS調查采用的是兩階段整群抽樣方法(AliagaandRen,2006)。
第一階段,采用PPS等比例概率抽樣方法選擇具有分層樣本的調查區域(EnumerationAreas),即在每層樣本中,獨立選擇一個預定數量的調查區域,其概率與調查區域的樣本規模成比例。在選定的調查區域中,需要對該區域的所有住戶進行一一核實,這樣不僅可以矯正現有抽樣框的誤差,而且還可以為第二階段的住戶抽樣提供準確的抽樣框。第二階段,在選定的調查區域中通過等概率系統抽樣選擇固定(或可變)數量的家庭,然后對抽中家庭戶中15~49歲的女性、15~49歲的男性(在一些調查中為15~54或15~59歲)和5歲以下的兒童逐一調查。
(4)使用合適的樣本量。調查樣本的規模關乎調查經費預算、數據質量和測量精度。理論上,樣本規模越大,測量精度越高,但是實踐中并非如此。除了調查的經費預算外,影響調查樣本規模的因素還有預期的測量精度、調查域(SurveyDomains)的數量、調查團隊的組織能力等。DHS調查特別關注調查域的數量。調查域又稱為研究域(StudyDomain),指的是需要單獨估計指標的子群體。調查域又分為研究設計域(DesignDomain)和研究分析域(AnalysisDomain)。
研究設計域通常指可在抽樣框中識別的子群體,因此可以在樣本規模和抽樣程序中獨立處理,通常由地理區域或行政單位組成,比如城市和農村的差異經常要求識別,因此,城市和農村地區通常是DHS調查的獨立設計域。
研究分析域是抽樣框中無法識別的子群體,比如需要由個體特征識別的域,這些可能包括中等或高等教育的婦女、孕婦、12~23個月的兒童以及調查前兩周腹瀉的兒童等。為了確保某個特別的研究域的統計指標具有代表性和較好的可信度,通常要保證這個特別的研究域具有足夠的樣本規模。DHS調查的總樣本量就是所有研究域的樣本量之和,舉例來說,某一個特定的研究域需要846個家庭戶,如果有6個類似的研究域,那么總樣本量為5076個家庭戶。
一個調查域的適當樣本量是達到該域核心指標所需精度的最低人數。DHS調查的經驗表明,對于高生育率國家,基于婦女的統計指標(比如總和生育率、避孕普及率、兒童死亡率)至少需要800個樣本,而對于低生育率國家,至少需要1000個以上的樣本。
(5)盡可能使用最簡單的設計。
在大規模調查中,非抽樣誤差(比如覆蓋誤差、調查實施和數據處理中的誤差等)通常是最重要的誤差來源,而且這些誤差的控制成本高,通常難以定量評估。因此,在調查實施過程中需要將非抽樣誤差最小化。為了便于測量的準確實施,DHS調查的抽樣設計應盡可能簡單明了。根據DHS調查36年的經驗,兩階段的抽樣方案可以盡可能減少抽樣誤差,因為每個階段都可能包含抽樣誤差,階段越多,誤差也越大。為了控制抽樣誤差,分層是常用策略。
分層是按照一定的標準盡可能將調查總體區分為同質性高的不同子總體。分層后,抽樣誤差主要來自子總體內部的方差,而不是來自子總體之間的方差,因此,通過分層讓子總體內部的同質性越高,越有助于減小抽樣誤差。而且,分層還可以在不同層的子總體之間采用不同的樣本設計,從而讓樣本設計更加靈活。不過,DHS調查中的分層只能在抽樣的第一階段進行,在第二階段的住戶抽樣中,則采用系統抽樣。
此外,分層抽樣可以是單水平的(Singlelevel),也可以是多水平的(Multi-level)。單水平分層指的是根據一定的標準將總體分成多層,而多水平分層則是將總體在第一水平按照一定標準進行分層,然后在第二水平再按照一定標準進行再分層,以此類推。最常見的兩水平分層是,第一水平在區域層面進行分層,然后在每個區域再進行分城鄉分層。DHS調查通常采用的就是多水平分層策略。
(6)進行家庭戶造冊和家庭戶預選。
家庭戶造冊操作(HouseholdListingOperation)是DHS調查的重要環節。一旦具體的調查區域選定,那么該調查區域的所有住戶的造冊工作即將開展,當所有家庭戶的造冊工作完成后便開展家庭戶預選,該調查區域預選的家庭戶在實際調查中是不可以隨意更換的。
2.5數據開發應用與推廣
DHS調查非常注重數據開發應用與推廣,主要體現在如下3個方面:
第一,鼓勵研究人員圍繞DHS調查數據開展研究。DHS項目的一個重要內容就是利用DHS調查數據開展研究,包括進行多個國家的比較研究和某個國家的深入分析。DHS項目的研究人員和合作機構的研究人員運用DHS調查數據取得了一系列研究成果,包括國家研究報告、國別比較報告、趨勢報告、深度分析報告、人口地理空間研究、工作論文以及發表在同行評議的期刊文章。
研究主題涵蓋了各種與政策直接相關的人口、健康和營養問題,如生育率變動趨勢、嬰兒和兒童死亡率、孕產婦健康、避孕中斷、與HIV相關的影響因素、夫妻間HIV交叉感染信息、營養與HIV之間的聯系、婦女的健康和營養問題、環境狀況、家暴情況、健康和營養的空間分析、瘧疾流行率以及是否使用殺蟲劑處理蚊帳等內容。此外,DHS項目還開展定性研究,以改進設計問卷和進行調查的過程,探索調查結果,并加強衛生服務規劃。DHS項目還提供DHS數據分析方面的培訓,并為發展中國家的研究人員提供短期獎學金和指導,以鼓勵他們使用DHS數據撰寫研究論文。
第二,注重研究成果和數據的傳播與宣傳。DHS項目通過參與式研討會、視聽材料、網絡宣傳以及其他技術手段傳播研究結果,并促進研究成果在項目設計和評估中的使用,從而將調查數據轉化為可供廣泛受眾訪問的信息。比如全國性或區域性地發放宣傳材料,包括研究報告、核心觀點摘要、數據表、掛圖等,又如與媒體合作宣傳研究結果,讓更多的人了解研究成果。DHS非常重視網絡傳播,其調查數據可在網站上免費下載①,其研究結果可在線上可視化展示②。
在可視化展示網站,用戶可以選擇統計指標和國家進行統計數據交互匯總,并通過圖表展示出來。DHS項目還開發了手機客戶端APP,用戶可以通過網站下載免費的DHS數據移動應用程序,從而在手機端就可以展示主要調查指標。通過手機APP,可以展示90多個國家、250次調查的125個常用統計指標的結果。此外,DHS調查的很多微觀數據還被整合進國際微觀數據庫(IPUMS)。目前,有29個非洲國家和6個亞洲國家的DHS調查數據已經放在了國際微觀數據庫中,共計141個國家樣本,1萬多個變量,2300萬條個案記錄。
第三,DHS調查項目非常重視各國的能力建設。DHS開發了能力增強項目,目標是通過為合作伙伴配備實施調查所需的工具、資源、技能和知識,增強其執行合作伙伴的能力。為了有助于指導和監測能力建設工作,DHS項目制定了可擴展的計劃和資源,供執行機構用于縮小統計技能差距。DHS項目的能力增強方案以全球能力增強戰略為指導,該戰略以美國國際開發署的人力和機構能力發展全系統方法(Whole-systemsApproach)為基礎。DHS能力增強項目包括項目教材、在線課程、DHS研究員項目等具體內容。
3DHS調查對中國人口監測調查的啟示
3.1現階段中國人口監測調查的問題
目前我國尚未建立起全國性的人口監測調查制度,現階段的人口監測調查呈現出3個方面的問題:一是生命登記系統不完善。就出生登記而言,盡管目前我國99%的分娩發生在醫院,但是分娩個案數據庫尚未建立,只有住院分娩直報總數。就死亡登記而言,發生在醫院的死亡只有20%左右,死亡個案數據庫尚未建立。二是人口統計調查的出生和死亡數據質量不高。
當前每10年開展一次的人口普查、每5年開展一次的“小普查”以及除普查年份和“小普查”年份外的1‰人口變動情況抽樣調查的出生和死亡數據存在明顯的漏報,數據質量不高,而且公安機關的出生登記和死亡銷戶都存在明顯的滯后。三是缺乏對人口政策的需求和評估內容。盡管國家統計局除普查和“小普查”年份外每年都會開展人口變動情況抽樣調查,但該調查只是簡單地統計年度人口出生和死亡數據,并不是嚴格意義上的人口監測調查,這是因為:(1)該調查無法獲取育齡婦女的婚育史,由于不是追蹤調查,因而無法掌握育齡婦女婚姻行為的轉變規律和生育行為的遞進規律;(2)該調查沒有詢問每個出生和死亡的場所以及登記或銷戶時間等信息,無法評估出生和死亡的登記覆蓋率;(3)該調查缺乏對人口政策的需求和評估內容,比如對全面兩孩政策的評估以及下一步生育政策的調整完善等內容,而且不適宜根據政策需求及時調整調查內容和主題。
3.2DHS調查的經驗與不足
DHS調查是主要針對發展中國家開展的人口監測調查,目前覆蓋全球65%的人口,而且歷時36年,積累了豐富的人口監測和調查經驗,具體而言,可以概括為以下4個方面:
第一,形成了相對完善的人口監測調查制度。DHS項目在全球范圍內開展大規模、大范圍的人口統計與健康調查,在人口監測調查組織實施、監測方法、調查隊伍、數據開發以及宣傳推廣方面形成了相對完善的規章制度,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和知識,在廣大發展中國家形成了相對完善的人口監測調查制度,構成了世界人口監測調查制度體系的重要內容,為不同國家之間進行人口健康統計指標的比較奠定了堅實的數據基礎。
第二,形成了比較科學的人口監測調查方法。DHS調查在問卷設計和樣本選擇上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和知識,形成了一套比較科學的人口監測調查方法體系,對我國人口監測調查工作的開展具有重要的借鑒意義。
第三,在全球范圍內培養了大批人口統計和監測調查的工作隊伍。為了在93個國家順利開展人口統計調查,DHS項目派出很多專家到這些國家開展了大量的培訓,不僅在問卷設計、樣本選擇以及調查組織實施方面培養了一批國際權威專家,而且在廣大發展中國家培養了大批人口統計和監測調查的工作隊伍;不僅提高了發展中國家人口統計和監測調查的組織實施能力,而且還推動了發展中國家在人口統計和監測調查方面的知識推廣和經驗交流。
第四,注重人口統計調查數據的分析和宣傳推廣。DHS項目非常重視人口統計調查數據的開發應用以及宣傳推廣,包括免費公開數據、撰寫研究報告、公開發表論文、資助數據開發與應用等,在人口統計調查領域形成了具有廣泛影響力的國際知名品牌。此外,DHS項目還鼓勵針對人口統計調查數據的二次開發,比如構建人口與健康領域的相關指數、開展人口與健康領域的相關評估等等。
3.3開展中國人口監測調查工作的建議
通過對DHS調查的深入分析,結合中國國情,本文認為,我國的人口監測調查制度的基本框架應該以生命登記系統為主,人口統計調查為輔,行政記錄與統計調查相輔相成,互相比對校核,相互提升完善。總結國際人口監測調查的基本做法,本文認為當前我國的人口監測調查制度需要重點開展以下3個方面的工作:
第一,完善生命登記系統。發達國家基本都有相對完備的生命登記系統作為人口監測的重要支撐。很多發展中國家也有相對完備的生命登記系統,比如巴西、土耳其、墨西哥、馬來西亞、蒙古、阿根廷、古巴等國的出生和死亡登記覆蓋率都在90%以上。盡管目前我國的住院分娩率很高,但這并不意味著我國有完備的出生登記,目前出生醫學登記和戶籍登記相對滯后,遠沒有達到90%以上的登記覆蓋率。由于我國發生在醫院內的死亡比例比較低,大約為20%,死亡登記覆蓋率和公安死亡銷戶及時率距離90%也有較大的差距。因此,當前急需完善我國的生命登記系統。
第二,開展人口統計監測調查。與國家統計局的人口變動情況抽樣調查不同,人口統計監測調查應該做到以下4個方面:(1)監測育齡婦女的婚育史,每次調查需追問婚姻史和生育史,避免人口變動情況抽樣調查中只調查時期事件的缺陷,從而更加準確地掌握育齡婦女的婚育行為變動規律;(2)監測每個出生與死亡的場所和登記或銷戶時間等信息,從而可以評估出生和死亡的登記覆蓋率;(3)監測人口家庭政策需求和評估人口家庭政策的效果,根據形勢發展需求及時評估政策效果,掌握政策需求,為科學決策提供支持;(4)設立監測點,與國家統計局的人口變動情況抽樣調查采取的“一次抽四年樣本,每年輪換”的方法不同,人口統計監測調查采取固定監測點的方法,擬在全國選取300~500個監測點,將監測點的行政記錄(生命登記系統數據)和人口統計監測調查相結合,生命登記系統數據每年報送(可共享),人口統計監測調查也可每年開展,監測點的家庭樣本可追蹤調查,這樣更能反映人口家庭的變動規律。
在具體操作上,借鑒DHS調查的科學做法,我國的人口統計監測調查可以在組織形式、研究內容、問卷設計、樣本規模、抽樣方法以及數據開發應用上進行創新:(1)組織形式上,可開發人口統計監測調查的標準流程、方法論和工作手冊來指導各省開展人口統計監測調查工作,從而確保全國人口統計監測調查工作的規范性以及各省人口統計監測調查數據的可比性;(2)研究內容上,明確核心監測指標,比如總和生育率、年齡別生育率、孩次遞進生育率、嬰幼兒死亡率、生育和死亡登記覆蓋率、生殖健康未滿足率(或稱計劃生育未滿足率)、生育與家庭政策實施效果和需求等內容。
(3)問卷設計上,可以以家庭戶為主,兼顧集體戶的育齡婦女群體,針對不同研究主題設計標準問卷供各省結合實際情況使用,家庭戶中的育齡婦女、5歲以下嬰幼兒、15~59歲男性以及60歲以上人口均需設計單獨問卷進行調查;(4)樣本規模上,主要考慮更多的研究域,除了地區和城鄉外,還可以考慮戶籍類型(家庭戶和集體戶)、是否是城市群以及城市規模和等級(中心城市和邊緣城市)等;(5)抽樣方法上,可以考慮參考DHS調查的兩階段整群抽樣方法,并在分層上考慮更多因素;(6)數據開發應用上,可參照DHS調查數據的開發應用,鼓勵研究人員圍繞人口監測調查數據開展研究,產出各種形式的研究成果,為政府決策服務。
第三,開發人口統計監測指數。在人口統計監測調查的基礎上,結合生命登記信息,開發人口統計監測指數,及時準確地反映人口變動規律,比如人口均衡發展指數等。此外,還可以結合人口家庭政策的效果和需求評估,開發政策類的監測指數,比如生育友好指數或家庭生育支持指數等。
相關論文范文閱讀:江蘇省流動人口居留意愿影響因素探究
下面文章對江蘇省流動人口數據進行分析,對于江蘇省流動人口長期居留意愿進行介紹,分別探究流動特征,家庭因素,經濟因素,社會因素對人口居留意愿的影響。希望本文的研究可以改善社會經濟管理體系,為流動人口謀取相應的福利,為城市和企業發展更好借助流動人口這一廣大勞動力資源提供決策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