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9年11月18日 分類:農業論文 次數:
蘆筍,為多年生草本植物,雌雄異株,冬天頂部枯死,來年春天幼稍萌發的嫩莖即為我們所吃的蘆筍。蘆筍嫩莖,風味獨特,含有天冬酰胺等18種氨基酸,和包括硒、錳、鋅、鉬、鉻等微量元素在內的15種礦質元素,還有皂角甙類化合物及黃酮類等多種活性成分,其蛋白質和各種維生素含量均高于一般的蔬菜和水果,是一種藥食兼用的營養保健型名貴蔬菜,素有“蔬菜之王”、“蔬菜中的人參”等美譽。近年來,陜西渭北積極發展蘆筍種植,并取得了較好的經濟效益。現將高效栽培技術總結如下。
1品種選擇
選擇抗性強,色澤濃綠,生長勢旺盛的品種。根據我們多年的栽培觀察,適合渭北栽培的蘆筍品種有冠軍、翡翠明珠、格雷斯等。
2播種育苗
2.1浸種催芽播種前,將種子用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300倍液浸種12小時,徹底殺死附著在種子表面的病菌,之后用清水沖洗,再用25~30℃溫水浸種24小時,每天換水1~2次。換水時將種子反復搓洗,去掉種子上的黏液、秕籽和雜質。將浸好的種子用濕布包好,放在25~28℃條件下催芽。渭北地區初春季節氣溫較低,可將浸種催芽的容器放在土炕上,保證浸種所需的溫度。
2.2苗床建造苗床應選擇坐向朝南,避風向陽,土壤肥沃,富含有機質,無病菌的砂質壤土。多次翻耕后再施腐熟農家肥2000kg/畝,做成1.3m寬,長度不限的龜背形苗床畦面。
2.3營養土配制將未種過蘆筍的園土過篩,每立方米均勻拌入腐熟有機肥10~15kg,為育苗所用營養土。為了保證后期蘆筍移栽成活率,減少移栽后蘆筍幼苗出現緩苗現象,建議用營養缽育苗,具體方法是:裝入6cm×6cm~10cm×10cm的塑料營養缽,也可將商品基質作營養土。每畝大田栽培需備營養缽2000~2500個。并將營養缽整齊放入苗床中,然后在營養缽中放入制好的營養土,一般初次覆土深度為距營養缽外沿1cm左右。
2.4播種在渭北地區,為了保證蘆筍幼苗安全越冬,一般在春季育苗、移栽。春播在2月下旬至3月上旬,每畝大田用種量為45~60g。播種前1天將營養缽澆透水,單粒點播,播深0.3~0.5cm,播后蓋細土0.3~0.5cm,鋪上麥草并澆水濕潤。
2.5苗床管理播后適當澆水,保持床土濕潤。并立即蓋地膜、搭小拱棚保溫保濕。當30%幼苗出土后及時揭去麥草和地膜,苗床溫度白天保持在20~25℃,最高不超過30℃,夜間以15~18℃為宜,不低于13℃。注意通風換氣、控溫降濕,保持苗床濕潤。當幼苗高15~20cm時,可采取通風不揭膜的辦法,使幼苗逐漸適應外界環境。
2.6防病治蟲起苗前5~7天用70%代森錳鋅可濕性粉劑800倍液加50%辛硫磷600倍液噴霧,防治蘆筍莖枯病和地下害蟲。
3移栽
3.1搭棚整地以4畦綠蘆筍寬為標準搭建毛竹棚,棚高1.8~2m。長依地塊長度而定。種植田塊在定植前20天進行深耕曬白,開溝起畦,畦面寬1.2~1.5m,并拉線開好定植溝。溝深30~40cm,行距1.3~1.5m。在定植溝內每畝施腐熟農家肥500kg,過磷酸鈣30kg,氯化鉀15kg,并澆施50%辛硫磷乳油1500倍液,預防地下害蟲。將肥料、農藥、表土充分混和均勻,施入定植溝內,覆1層土,防止肥料與蘆筍根部接觸灼傷根群。
3.2移栽方法于4月中下旬左右移栽。移栽時按幼苗大小分級,帶土移苗,單行種植。選苗時,盡量選擇苗高30cm以上,有3~4根地上莖、5條以上肉質根,鱗芽飽滿,無病蟲害的幼苗。按照行距1.5~1.6m,株距25~30cm,每畝種植1100~1500株。栽后應及時澆施稀薄腐熟人糞尿2~3次。
4移栽后管理
4.1施肥定植后15天左右應及時施肥,做到薄肥勤施,一般濃度為每50kg清水加腐熟人糞尿2~3勺,一個月后抽發嫩莖,每畝澆施尿素4~5kg,加水500kg。以后每30天施肥1次,濃度、數量逐漸加重。重點施好秋發肥。秋發肥在秋分前后,用進口三元素復合肥20kg/畝,在離根盤20~30cm處開溝條施,施后覆土。
4.2防倒伏當嫩莖長到80cm以上時,應搭架防倒。樁柱高1.6m,可用木頭、竹竿等,每隔5m埋1根樁,用繩拉緊,再將蘆筍莖稈捆在繩上。
4.3病蟲防治8—9月,氣溫高、濕度大,蘆筍容易發生莖枯病、褐斑病,應及時用藥預防,可用40%蘆筍青1000~1500倍液,或70%進口甲基托布津800~1000倍液,或50%多菌靈800倍液防治。蟲害主要有斜紋夜蛾、甜菜夜蛾,要及早防治,可在清晨進行人工捕捉。藥劑防治可用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2000倍液防治,或15%安打懸浮劑3000倍液噴霧防治。若采用性誘劑對成蟲進行誘殺防治效果更好。
5采收期管理
5.1留養母莖第1年起產蘆筍時必須留母莖后起產,即在3月中旬呈三角形留2~3根直徑1cm左右大小均勻的母莖,其余嫩莖全部采收,母莖株間距5~7cm。起產2年以上的蘆筍,應先將地上部莖株全部割除后起產,在5月中旬呈方形留3~4根母莖后將其余嫩莖全部采收,留養母莖株間距7~10cm,到8月中旬換莖。1~4年生的蘆筍應在9月20日前,5年生以上的應在10月15日前停止采收,讓其自然生長,擴大根盤,積累養分。
5.2采收綠蘆筍嫩莖粗度達到0.6cm以上,長度達到26cm就可以采收。采收時間在上午10:00前或下午4:00后進行。采用切割法采收,用刀具于表土下5~7cm處,即離根盤1cm處切割。
5.3施肥來年在2月25日至3月5日施催芽肥,每畝施腐熟人糞尿750~1000kg或15-15-15三元素銨態氮復合肥10~15kg,加硫酸鉀7~10kg。采筍期內,每隔15天施1次催筍肥,每畝施腐熟人糞尿1000kg或三元素銨態氮復合肥10~15kg,采筍旺產期可每畝加尿素10kg。
農業栽培論文范文:秋紫蠟的繁育及栽培管理技術
秋紫蠟(Fraxinusamericana‘AutumnPur-ple’)為木犀科白蠟屬中美國白蠟的一個變種。原產于美國,在美國被評為“十大優秀樹種”之一。該樹為大中型落葉闊葉喬木,樹形為圓形,樹勢高大雄偉,冠形勻稱整齊,枝葉茂密,樹皮淺灰色,較光滑。葉片為羽狀復葉,有7片單葉,夏葉深綠色,9月底葉色先變醬紅色,再變橙紅色,10月下旬變色效果達到極佳,觀賞性強。花萼不脫落,無花冠,不結種子,冬季葉芽暗褐色或近于黑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