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年02月18日 分類:科學技術論文 次數:
隨著我國經濟發展不斷加快,畜牧業的生產方式不斷向無公害、集約化、標準化的現代化工業模式發展。畜牧行業迎來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也對畜牧行業企業生產和管理人員提出了新的要求,迫切需要大量的畜牧獸醫專業高素質復合型技術技能人才。
因此在畜牧獸醫專業教學過程中,特別是人才培養模式改革、課程體系構建、教學計劃實施運行、教學方法應用及教學效果上只是機械地套用“知行合一、工學結合”等“校企雙元”育人的人才培養模式,根本無法達到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產教深度融合,這給全面實施深化產教融合的人才培養改革帶來了相當大的困惑,目前大量的人才培養模式改革仍然表現為“型似而神散”,僅局限于宏觀或局部的改變,沒有全面提出符合自身發展特色的行業生產過程系統化的人才培養標準。
酒泉職業技術學院畜牧獸醫專業申辦于2001年,是學院的骨干專業,是甘肅省高等學校品牌專業,是甘肅省優質高等職業院校建設專業,也是全國首批百所現代學徒制試點改革院校建設專業。專業辦學歷史悠久、規模大,具有良好的社會影響力。
近年來,學院圍繞畜牧行業產業的崗位需求設置專業,以就業為導向改革創新專業建設。在多年的教育教學實踐中,尤其是在國家現代學徒制試點院校重點專業建設的過程中,破立并舉、逐步形成了特色鮮明的“雙元互動、四業融通(學業、專業、行業、就業融為一體)”產教融合一體化育人體系。為更好地適應畜牧獸醫行業發展和滿足高素質復合型技術技能人才培養要求。
以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推進畜牧獸醫專業的建設,實踐創新以就業為導向,“雙元互動、四業融通”的產教融合一體化育人體系,探索校企聯動的“五崗遞進、工學結合”的人才培養模式,構建基于崗位職業能力培養的“四模塊”課程體系;大力推進“三教”改革;完善建設以能力提升為本位,以深化校企合作資源共享為根本,創新打造專業教學“五大實訓平臺”。創立“321”質量監控體系,改革創新校企合作育人保障,打造符合新型高職教育理念、契合行業生產過程系統化的人才培養范例,全面實現“三全”育人。
1人才培養改革的創新
1)創新校企合作體制機制,通過學生學業、專業建設、企業生產、就業崗位“四業融通”協調均衡發展,構建產教融合的一體化育人體系。2)以產教深度融合、校企雙向聯動為基本,探索構建“五崗遞進、工學結合”的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形成“五階段”專業教學實踐體系。
3)通過不斷深化校企合作,以畜牧生產的職業崗位能力培養為目標,構建滿足崗位需求的職業素質模塊、專業基礎技能模塊、專業方向技能模塊和專業拓展技能模塊“四模塊”能力課程體系。4)以能力提升為本位,依托校內、校外實踐教學基地,完善建設專業教學的“五大實訓平臺”。5)主動匹配合作企業所在區域經濟發展,完善校企合作機制,深化產教融合育人模式,創新構建“三導師教育教學團隊”、“雙主體評價體系”、“專職督導團隊”的“321”質量監控體系。
2改革實施的具體過程和經驗做法
2.1打造“四業融通”的一體化育人體系
通過校企前期深度合作積淀,建立良好的合作信任,引導企業參與共同招生,確定學生雙身份和培養雙主體,校企協作培養責任共擔,打造學生學業有成、專業建設有效果、企業生產有利益、就業崗位有保障的“四業融通”的“三全”育人有機整體。①簽訂“責任共擔、利益共享”產教融合雙主體育人合作協議。②學校企業共同參與“四業融通”發展,學生學業發展校企并重,專業建設校企共謀發展,企業生產學生同等參與,就業工作崗位雙重保障,人才培養全過程實現“校”中有“企”、“企”中有“校”,深度交融。
2.2探索構建“五崗遞進、工學結合”的人才培養模式
通過校企合作調研,創新“生產倒逼教學”的理念,嚴格按照生產過程系統化,形成專業知識技能由低到高遞進培養的“認崗—習崗—輪崗—頂崗—定崗”梯度邏輯化人才培養的模式。通過校企不斷融合,精準對接企業生產環節,為支撐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創新形成“五階段”專業教學實踐體系。
1)第一階段:認崗(第一、二學期)。由學校和企業合作完成。企業師傅(技術能手)和專業教師協作開展入學教育,培育奠定學生基本的職業素養;通過假期社會實踐在合作企業開展認知實習,在校內主要完成職業素質模塊和少部分專業基礎技能模塊課程的學習,著力培養學生職業核心能力,促進學生終身學習和可持續發展。
2)第二階段:習崗(第二、三學期)。在學校專業基礎實訓室和校內實訓基地完成。主要完成動物剖檢、病料的分析、動物微生物的分離培養及鑒定、常見藥物的安全使用、飼料營養成分的常規分析、動物生理常數的測定、常見疾病的診斷和治 療、飼料加工調制等專業基礎技能模塊課程的學習和基本技能訓練。
3)第三階段:輪崗(第四、五學期)。由學校和企業共同完成。完成專業方向技能模塊和專業拓展技能模塊課程學習。在校內實訓室和實習基地進行專業基本技能訓練,完成相應職業資格工種的培訓鑒定。在第五學期后半段,學生以學徒身份進入企業工作學習,在企業結合崗位工作任務輪換,進行專業方向技能訓練學習,同時完成相應專業技能的崗位拓展訓練學習。
4)第四階段:頂崗(第五、六學期)。根據產教融合雙主體育人合作協議,學生以準員工的身份到相應的畜牧養殖、生產服務、技術開發與營銷等企業開展頂崗實習,強化專業方向技能和專業拓展技能訓練學習,實現與就業崗位“零距離”對接,降低實習適應期損耗。
5)第五階段:定崗(第六學期末-畢業前)。通過頂崗實習工作崗位的輪換磨合,加深對企業生產過程的熟悉掌握,領悟企業經營理念,融入企業,結合自身實際找到匹配的工作崗位,完成學生到員工的身份快速轉換,縮短入職實習期時間,最終實現工作崗位固定、待遇福利有保障,順利就業。
2.3構建“四模塊”能力課程體系
通過多年專業建設和工學結合教學實踐探索,遵循知識由易到難、技能由低到高遞進培養的基本認知規律,專業課程體系必須完全契合系統的崗位工作過程,以就業為導向,以職業崗位能力培養為目標,探索構建滿足崗位需求的職業素質、專業基礎技能、專業方向技能和崗位拓展技能“四模塊”能力課程體系。
1)職業素質模塊課程。主要由體現職業核心能力的相關課程構成:思政課、大學語文、信息處理、外語應用、勞動教育、職業禮儀、大學生生涯規劃與就業指導、體育與健康等17門課程組成。
2)專業基礎技能模塊課程。主要由相關專業基礎課程構成:化學基礎、動物解剖生理、動物藥理、獸醫基礎、動物微生物與免疫技術、動物營養與飼料生產等7~9門課程組成。3)專業方向技能模塊課程。主要由相關專業核心課程構成:禽生產與疾病防治、豬生產與疾病防治、牛羊生產與疾病防治、寵物養護與疾病防治等6~8門課程組成。必須在完成專業基礎技能模塊課程學習之后,根據學生各自的職業生涯規劃,選擇某一方向,進入到專業方向技能課程模塊學習,針對相應專業方向的崗位特點,進行專業知識深入學習和技能訓練,掌握專業方向的專項技能。
4)專業拓展技能模塊課程。主要由相關拓展崗位能力相關課程構成:經濟動物養殖、家畜環境衛生附牧場設計、中獸醫基礎、專業任選課等6~8門課程組成。此模塊主要基于專業方向選擇拓展相關崗位技能,訓練提升學生廣泛解決問題的綜合能力,側重于從業能力的培養,為就業技能拓展方面做準備,更加符合現代職業工作崗位的實際需要。
2.4建設專業教學“五大實訓平臺”
以能力提升為本位,發揮校企合作優勢,共建共享優質資源,依托校內實踐教學條件和校外教學基地,完善建設專業教學“五大實訓平臺”。將畜牧獸醫專業的教學過程、生產實習與企業生產崗位對接,就業崗位能力需求和專業技能訓練相融合。搭建職業核心技能、專業基礎技能、專業核心技能、跟崗實習和頂崗實習等“五大實訓平臺”。從人才培養目標設立和培養條件建設,培養方法和培養途徑選擇,培養過程管理和監控,培養成果評價鑒定等方面,實現人才培養標準與行業企業需求精準對接,保證高水平技術技能型人才培養應用效果。
1)職業核心技能實訓平臺。職業素質模塊課程實訓的支撐平臺。主要依托素質拓展訓練基地、大學生活動中心、學校體育場館、創新創業學院、校史館、敦煌彩塑文化傳習所等基礎教學設施和各類實踐教學基地,構建凸顯“與人溝通、與人交流、與人協作”基本職業素養實訓平臺。
2)專業基礎技能實訓平臺。專業基礎技能模塊課程實訓的支撐平臺。主要依托校內基礎和專業實訓室,打造專業基礎技能實訓平臺。開展專業基礎課程實訓,訓練專業通用核心技能,夯實學生的基本素質和專業基礎技能。
3)專業核心技能實訓平臺。專業方向技能模塊課程實訓的支撐平臺。主要依托動物臨床檢測實訓室、動物疾病診療實訓室、動物營養與飼料分析檢測實訓室、獸醫基礎實訓室等校內專業實訓室搭建專業核心技能實訓平臺。主要功能是培養學生的專業核心技能,為畜牧生產企業的生產技術部門、獸醫室、動物醫院等技術崗位的技能操作奠定基礎,學生通過專業核心技能訓練,實現專業學習與行業生產實操首次對接,從而為學生就業能力的可持續發展打下牢固的基礎。
4)跟崗實習實訓平臺。專業基礎技能模塊課程和專業方向技能模塊課實訓的共用支撐平臺。主要依托畜牧獸醫校內實訓基地和周邊合作企業建成跟崗實習實訓平臺。以畜牧獸醫校內實訓基地和合作企業具體的生產任務為載體,結合企業實際運行模式,以任務驅動、項目導向等方式進行崗位單項技術訓練,通過不同的實際生產崗位輪換,完成相應的具體工作任務,逐步學習掌握企業生產過程,完成專業實踐教學的重要環節,培養提升學生的崗位核心技能。
5)頂崗實習實訓平臺。專業方向技能模塊課程和專業拓展技能模塊課程實訓的共用支撐平臺。以畜禽養殖、動物醫院、飼料營銷及技術服務企業、基層畜牧獸醫服務機構等協議合作企業,搭建頂崗實習實訓教學平臺。學生在頂崗實習實訓平臺中以準員工的身份參與企業生產經營,聘請行業企業的技術能手擔任兼職教師,指導學生完成實際生產的工作任務。專業教師協助兼職教師監督學生完成生產任務,同時也完成專業教師的企業實踐鍛煉任務。為教師積累了企業工作經歷,提高了教師的實踐操作能力。
同時拓展提升了學生的專業技能,有效地實現了專業與產業的有機融合。在這種全真情境的實訓教學環境下,教師、學生同等變成企業的管理者、經營者和生產者,雖然從事不同的崗位,但為共同的目標和利益最大化各司其職、戮力合作。
2.5創新構建“321”質量監控體系
1)三導師教育教學團隊:一是由職業素質教師、專職輔導員和企業人力專員組成的“職業素質導師團隊”,主要負責思想道德教育、人文知識傳授和行為養成教育;二是由學校專業教師和企業兼職教師組成的“專業知識導師團隊”,主要負責專業基礎和核心知識的傳授,專業基本技能的培養;三是由企業技術能手組成的“崗位技能導師團隊”,主要負責培養良好的職業素養和精湛的崗位技能。
2)雙主體教學評價體系:一是學校根據行業職業標準,對接修訂課程內容,形成融入行業職業標準的專業課程體系;二是企業結合學生參與具體的生產任務,以崗位工作能力為評價核心,吸納兼職教師共同參與的專業實習評價體系。采取自我評價、學生互評、學校評價、企業評價相互結合方式,激勵引導學生全面發展。3)專職督導團隊:是指學校專職的巡查督導團隊,按指定責任區針對教育教學實施可隨機掛牌督導,嚴格把關教育教學質量,及時校正專業教學和人才培養工作。
3人才培養改革的成效
1)學生綜合素質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質量顯著提升。
2)形成契合企業生產過程,創建以技能培養為主線的“四模塊”能力課程體系。特色鮮明:①不同專業方向可共享基本的職業素養和專業基礎技能實訓平臺,通過整合優質資源,共享教學實訓條件,保障專業基礎技能實訓平臺的教學內容相對統一,有利于專業規范建設和管理。②同一個專業可以根據行業市場不同需求和就業崗位的實際變化,靈活設置相同專業多個不同專業方向,從而合理順暢地適應多變的就業市場和對口企業對不同類型人才的需求。
3)打造建設的“五大實訓平臺”,深化校企合作,優化整合教學資源,促進產教融合,把學生的學業成長、專業建設、行業生產、產業發展、就業保障等有機融合在產教融合的大背景下,相互協調融通發展。打造“教、學、做”一體的產教融合實訓體系,強化了學生的技能培養,增強了學生的實踐能力、創新能力和創業能力,提升了畢業生在人才市場的綜合競爭力。
4)畜牧獸醫專業人才培養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任務,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識教育、社會實踐教育各環節,探索構建“三導師教育教學團隊”、“雙主體教學評價體系”、“專職督導團隊”是以教書育人為首要任務,將思想政治教育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基于“產教深度融合、工學精準對接”的校企合作背景下,形成真正意義上的全員全方位全過程的“三全”育人。
作者:柳立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