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1年11月15日 分類:科學技術論文 次數:
摘要:桂北地區有豐富的文化和自然環境,為民宿的發展提供了良好的條件,陽朔為桂北地區鄉土民宿的主要集中地區。本文通過對當地鄉土民宿進行調研,運用環境心理學、設計學相關理論對鄉土民宿的外部環境、空間形態、室內裝飾、空間關系和人的需求進行分析,總結得出桂北地區鄉土民宿可持續發展的策略與方法,為業主和從業人員經營鄉土民宿提供借鑒和啟發。
關鍵詞:桂北地區;陽朔;鄉土民宿;可持續發展;設計研究
1桂北鄉土民宿成因
1.1優越的自然環境為民宿的發展提供了基礎廣西桂北地區文化內涵深厚、自然景觀充足、交通便利,并且鄉村旅游發展較早,民宿行業體現出持續發展趨勢[1]。陽朔屬桂林市轄縣,有著極其豐富的旅游資源,是桂林山水的精華所在,區內峰叢林立、山奇水秀、山環水抱、環境幽美。
1.2獨特的鄉土文化、自然環境為人們體驗的重要內容桂北地區人文資源豐富,在改革開放之前,桂北地區受外部環境影響較少,因此傳統民居保存比較完整,鄉土民居是吸引外來旅游群體的重要人文資源。
1.3便捷的交通為民宿的發展提供了路徑高速路的發展,在桂北地區形成了以桂林為中心,輻射周圍省份的交通網。桂林作為國際旅游城市,旅游交通線路方便。
2理論基礎本文主要通過環境心理學進行分析。“環境心理學”是一門研究環境與人類行為之間關系的學科,從心理學和行為學的角度關注人與環境的優化,即什么樣的環境最適合人們的愿望[2]。事實上,不管是住宅設計還是民宿設計,最終目的都是讓人們在居住過程中感受到安全、自由、溫馨以及坦然,并有一種回到“家”的感覺[3]。
2.1環境知覺環境知覺是指人對于周圍環境的直接感受;環境認知是人對周圍環境在經驗、了解等直接感受基礎上的認識;環境態度則是人對于環境的喜歡程度。不同的人對環境認知不同,因此環境認知是個人的,體現不同的要求和觀點等。環境知覺是人們認識事物的出發點,在此基礎上,使人們能在空間環境中進行各種社會活動。
2.2空間認知空間認知是人們位于特定環境中,產生多種心理變化的總和。空間認知先是由于環境知覺,人們通過感覺器官熟悉 周圍環境特點,通過對周圍環境的觀察獲得某一地方的信息,并了解各個事物之間的關聯。人之所以能識別周圍環境,主要原因在人的大腦中形成的對于空間環境的記憶,由此形成的認知地圖,認知地圖主要受視覺環境影響。
2.3空間中的社會行為
(1)私密性。學者對私密性的定義不同,最有影響力的定義是由Altman提出,認為私密性是指對接近自己的有選擇的控制,主要是人們去調整自身和周圍環境的關系,通過調整空間的開合來滿足人們對于空間的需求。合理掌握控制的度是私密性的重要方面,其中大致有四種基本類型分別是:獨處、親密、匿名和保留。(2)個人空間。個人空間是人們生活的一種基本需求。生活中的個人空間主要是指人和人之間的距離,但是不排除其他方面。學者將人與人的距離劃分為四種類型:親密區(50cm以內)、個人區(50~125cm)、社交區(125~350cm)、公共區(350~750cm)。
(3)領域性。領域性指的是個體或團體可以暫時或永久性的掌控一個區域,這個區域可以是一個場所或一個物體,當人們所在的領域受到侵犯時,往往會保護自己的領域。領域性可以給人們帶來認同感和安定的感覺。(4)空間中環境心理。人們進入特定的空間之中,思想、情緒等都會受到空間環境的影響。通常,室內環境構成要素有空間的大小、天花、地板、墻壁、家具、燈具、五金、設備、燈光、色彩等給人以各種綜合形象和生理刺激,這些刺激產生心理和精神上的作用,人們生活在環境中,毋庸置疑的受到它的限制、支配和影響。
3桂北地區鄉土民宿消費者需求調查分析
為了解當地鄉土民宿消費者的需求,筆者以隨機調查的方式發放問卷300份,收回問卷265份,其中有效問卷241份,有效率為91%。問卷主要涉及游客基本情況及對鄉土民宿空間的需求,對鄉土民宿滿意度、服務質量的評價等方面的內容。內容顯示到陽朔旅游有32.22%的游客會選擇鄉土民宿,在這部分中,有47.71%主要是為了體驗當地的自然風光,身心放松,有35.52%主要是為了體驗當地鄉土文化、風土人情,其他原因體現為家的氛圍、主客關系等。在節假日期間以“親子游”為主,占到游客總數的24.6%,且以廣州、深圳的游客為主。
從調查中得知,游客體驗鄉土民宿主要是為了精神追求:體驗當地的自然風光,達到身心放松;體驗鄉土文化、風土人情。除此之外,鄉土民宿游客大多來自現代城市,習慣了現代生活的舒適性、功能性,因此對于現代空間生活的舒適性和現代生活的功能性是鄉村民宿空間功能需要滿足的。本文從這三個方面對鄉土民宿的空間需求進行分析。
4桂北地區鄉土民宿實踐調研分析
為了解桂北地區鄉土民宿的現狀,本文選取遇龍河景區、興坪古鎮景區民宿為調查對象,選取其中代表性強、知名度高、園林景觀較好的10家鄉土民宿進行實地調研,包括田園瓦舍、格格樹、瑞華庭院、古韻潘莊、憶夏堂、時間故事、老宅院、云廬、秘密花園、泊艾苑。
4.1當地鄉土民宿空間布局為了滿足需求,人們構筑建筑物,把空間分成了室內和室外兩個空間。本文研究的建筑空間是建筑物內部與周圍環境中的植物、圍墻等形成建筑的外部空間。根據建筑的數量以及在空間中的布置方式,將建筑物分為獨棟式、分散式、圍合式、分散與圍合相結合式。
4.2桂北地區鄉土民宿分類及空間特征
在對當地進行鄉土民宿調研的過程中發現,民宿空間的特點與不同的經營者有不同的特點,因此本文對經營者進行分類,主要分為三類,分別是:外國人經營、當地居民經營、國內外來人經營。
通過對當地鄉土民宿空間的調研分析、總結并整理,發 現當地鄉土民宿存在以下問題。(1)為了增加使用空間,破壞了建筑原有的文化特色,導致文化內涵缺失,破壞了游客對當地文化審美的需求。(2)空間功能缺失。缺少私密體驗的空間功能,保證游客體驗的私密性,不受外部環境影響。對于小型的鄉土民宿,空間有限,公共空間較小,導致公共空間不足,空間功能缺失。(3)民宿空間中家具、裝飾的色彩、造型與當地建筑風貌之間的矛盾,破壞了游客對于傳統民居文化的審美需求。投資建設多屬于自發,普遍存在盲目跟風、相互模仿和抄襲的現象,沒有開發出自身的特色及住宿功能以外的輔助功能[4]。(4)同一空間,各功能空間相互影響,導致空間使用功能不能滿足游客對于空間私密性的需求,使用功能被破壞。
5桂北地區可持續發展原則及策略
5.1桂北湘贛式鄉土民宿空間功能轉化設計原則
5.1.1注重鄉土民宿空間功能的安全性、領域性原則安全感是判斷環境質量的一個重要條件。游客在鄉土民宿中心理上需要這樣的安全感,需要被保護的空間氛圍。研究發現,圍合型的鄉土民宿,游客對民宿環境的心理體驗比分散式、開放式鄉土民宿的安全性要強。領域性是營造民宿空間功能安全性的重要手段。研究發現非當地經營者經營的鄉土民宿多為圍合型,而當地經營者經營的鄉土民宿多為開放式。
5.1.2注重民宿空間功能的開放性、豐富性、流動性和私密性原則
鄉土民宿的使用群體原來為家庭內部成員,體現為對外的封閉性和對內的開放性。現在的使用群體轉變為游客,大家共同使用、體驗一個鄉土民宿,因此表現出空間的開放性、豐富性、流動性和私密性。鄉土民宿的消費者多為城市中的游客,因此民宿空間要滿足城市人群的豐富性。鄉土民宿空間功能的豐富性主要體現在空間功能的轉變和空間功能的增加,空間功能的轉變和增加主要體現在正房和庭院。正房由原來滿足兩戶住宿的功能轉變到滿足游客旅游、度假體驗,庭院由原有的晾曬功能,轉變到交流體驗的功能需求。只有空間功能發生轉變和增加,才能滿足游客對于空間的需求。
民宿空間是私密性場所,是相對封閉性的建筑。私密性空間包括睡覺區、衛浴室、儲藏等私密性極強的空間和書房、工作間等有特定要求的體驗空間。私密性空間的設置能滿足游客的個體需要和不同的心理需求,與其他成員之間能在親密之外保持適當的距離,同時避免對其他空間造成干擾。
5.1.3注重保護、傳承、彰顯當地鄉土文化特色,滿足游客對空間認知的原則鄉土特色和地域文化是旅游消費者對于空間認知的主要對象,因此要深入挖掘歷史文化,加大對當地地域文化的發掘和傳承。
5.1.4因地制宜的改造鄉土民宿,依據周圍環境創造民宿體驗的原則在當今社會環境影響下,家庭旅游逐漸增多,游客追求個性化服務,對旅游的自由性要求較高,追求遠離城市生活的喧囂及各方面壓力,深入鄉村寧靜的環境,融入旅游當地特色文化,體驗民風的淳樸[5]。民宿的改造不能離開周圍的環境背景,自然環境是鄉村傳統民居存在的基礎,因此要尊重周圍環境,因地制宜的改造鄉土民宿,避免對原有生態環境造成破壞。通過對周圍環境的保護性改造,滿足了游客對當地自然環境認知、體驗的需求。
5.2桂北湘贛式鄉土民宿空間需求轉化設計策略
5.2.1因地制宜的根據周圍環境規劃建筑的空間布局
傳統村落依山傍水,建筑群落與當地環境往往呈現出和諧共生的狀態[6]。每個傳統民居的發展演變都有其相應的自然、生態等因素,所以形成了不同形態的民居空間,民居的形成有其合理性,因此原有的建筑及周邊環境應該得到尊重和保留。鄉土民宿的設計要仔細分析建筑與周邊環境的關系,合理利用周邊環境營造鄉土民宿的視覺景觀,滿足游客對于空間的審美、認知需求。游客多從城市來到鄉土民宿,營造鄉土民宿空間的安全性是空間布局應該考慮的重要因素,所以鄉土民宿的空間形式,一般都為圍合式,滿足游客對空間的安全需求。民宿空間中的再生建筑,主要是通過靈活加建、改建的鄉土民宿,建筑的形態、比例、大小要與傳統民居的建筑形態、比例、大小及建筑周邊環境相協調,滿足游客對于鄉土民宿的認知需求。
5.2.2根據空間需求對民宿空間進行功能更新和技術保護
傳統民居是以家庭為單位的自給自足經濟模式,典型的生活方式是小規模和內向型的,形成的民居形式是外部封閉、內部開場、主次分明的。傳統民居的功能,既要滿足居住者日常生活和農業需求,又要滿足居住者的精神需求。鄉土民宿主要滿足游客休閑、放松、體驗的需求,游客希望滿足對于當地自然和歷史文化體驗的需求、現代生活的功能性和舒適性需求。
由傳統民居轉變為鄉土民宿,需求的改變就要求空間功能進行更新。木結構架構,對于大型木材部分損壞或開裂較大,可以在原有的木材上進行剜補新木的方式,然后用鋼筋等加固。屋面具有保溫隔熱、避風避雨、保護建筑的作用,桂北地區鄉土民居都是直接在屋架上設檁條鋪瓦,這種方式使屋面沒有封閉性,容易導致漏雨和熱量散失。隨著人們生活品質的提高,對室內物理環境的要求也相對較高,提高屋面的封閉性,解決漏雨現象同時還要提高屋面的保溫隔熱能力。現在的施工中,可用聚苯板或者擠塑板作為屋頂的保溫材料,需要在保溫層上做保護層[7]。桂北傳統民居一般采用三合土地面,隨著時間的變化,地面出現破裂、毀壞,地面容易返潮。一般采用青磚鋪砌打磨或者地板磚地面的方式,能很好地隔絕地面的潮氣。
傳統風貌的傳承和現代審美的結合。民宿設計中不僅考慮規劃和建筑形式對傳統的繼承與發揚,還應該考慮在后續發展上的延續[8]。民宿設計過程中,對傳統風貌進行傳承并發展,延續本土文脈并符合現代人審美是鄉土民宿的重點。現代人對于民宿的審美主要體現在:第一,傳統審美觀念的體現。第二,當代特征的審美觀念,兩者相互作用。在鄉土民宿的改造中要將傳統審美要素和現代審美要素結合起來,在保留傳統審美的同時加入現代審美元素,構建具有地域性和時代特征的鄉土民宿。
參考文獻
[1]張素梅,王祖良,焦莉.鄉村旅游背景下廣西桂北地區民宿產業發展機遇及實踐策略[J].遼寧經濟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9(4):011-013.
[2]蔡洋瀧,謝小林.基于環境心理學影響下的現代室內設計研究[J].居舍,2020(4):016.
[3]郭亞靜.環境心理學角度下的民宿設計趨勢分析[J].江西建材,2017(13):26-27.
[4]陳飛宇,呂爽,黃子芝.鄉村振興背景下陽朔縣民宿產業轉型升級研究[J]中外企業家,2019(26):57-59.
[5]張素梅,王祖良,焦莉.鄉村旅游背景下廣西桂北地區民宿產業發展機遇及實踐策略[J].遼寧經濟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9(4):011-013.
[6]翟健,王竹.精品鄉村民宿的生態系統營建研究[J].建筑與文化,2016(8):77-79
作者:廣西科技師范學院美術與設計學院宋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