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1年07月02日 分類:教育論文 次數:
摘要:對小學生而言,識字是教育的初始階段,識字學習關乎著學生未來的發展。學生只有具備良好的識字能力及識字基礎,才能增強其閱讀能力,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思維。一直以來,小學階段的教育工作者都十分關注學生識字能力的培養。因此,廣大小學語文教師要順應時代步伐,將情景化教學與語文識字教學相銜接,在識字教學方法上要勇于創新優化,充分發揮情境化教學在語文識字教學中的優勢,進而使小學語文識字教學更具高效性。
關鍵詞:情境化教學;小學語文;識字能力;策略
前言:為了有效提升學生識字的效率和質量,小學語文教師應展開了積極的探索,立足時代的發展背景,結合創新型教學模式,為學生識字教學活動開展創新性教育,提升學生識字能力。情景化教學因其富有趣味性及娛樂性等特點,受到小學師生的普遍歡迎,該種教學方法不僅可以極大地調動學生課堂學習積極性和自覺性,更能將教學氛圍推向極致,提高學生識字成效,進而為日后小學語文教學活動順利開展夯實基礎。
小學語文識字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當前,部分小學語文識字教學都是在教師通過課堂講授方式,強化學生對漢字的認知與記憶。但是對剛剛脫離幼兒園教育,邁入小學門檻的小學生而言,這種教學形式過于枯燥單調,容易使學生出現厭煩情緒。在識字教學中,許多教師仍采用傳統板書識字教學方法,按部就班的教授學生拼音標注以及筆順筆畫,讓學生在反復誦讀書寫過程中強行記憶,該種教學方法不但不會讓學生對漢字產生學習興趣,還會阻礙整個語文識字教學進度。尤其在教師帶領學生講解生僻字時,因為教學過程中缺少字形與字義之間的聯系,致使學生在書寫過程中,因未能正確理解字意而錯寫偏旁部首,常常錯別字連篇,影響學生后期整體識字學習成效。
借助情境化教學提高學生識字能力策略分析
創設游戲情境,提升學生識字體驗
在小學語文識字教學活動中,語文教育工作者構建語文游戲情景教學,能夠借助游戲的形式,增強語文實教學活動的趣味性。從而吸引學生的識字參與興趣,引導學生在識字教學活動中進行主動性的參與和主動性的思考,提升學生語文識字教學的效率和質量。可以說,語文游戲識字情景教學既具備游戲的形式,也具備識字教學的內核,是集趣味性和教育性為一體的高效語文教學方式,深受小學生的歡迎和喜歡。在學習《坐井觀天》一課時。教師可以從學生的興趣愛好出發,選擇其感興趣的形式來構建游戲外形。
如,語文教師可以開展“摘蘋果”的集體性語文游戲。教師先要將坐井觀天該篇文章的生詞字進行摘錄,手工制作一顆蘋果樹,蘋果樹下掛滿了這一篇文章中的生詞或是生字,蘋果樹下堆放著與生字生字相對應的拼音。語文教育工作者要求學生進行排隊,根據所抽取的拼音,在蘋果樹上挑選與之相匹配和對應的生字。如果回答正確,教師可以給予學生一個真正的蘋果進行獎勵。該種情境游戲教學活動即具備趣味性,也具備鼓勵性,能夠激發小學生的識字參與熱情。
創設生活化情境,豐富識字形式
基于小學語文教學活動的生活化發展的教學觀念,小學語文教師可以開展語文識字的生活情景教學。對于小學語文教學活動來講,許多語文教師不但要明確語文教學活動的真正價值,還要懂得語文教學的真正意義,從而提出了促進小學語文教學活動生活化發展的理念,借此將語文教學與學生的日常生活進行緊密聯系,在增強學生語文學習效率的同時,也能夠借助語文知識來解決生活難題,提升學生的生活質量,讓學生明確語文知識學習真正的價值。
例如,在學習《四季》一課時。教師要從學生的日常生活出發,選擇與學生日常生活緊密相連的四季元素展開教學活動。如,春天的花朵,夏天的知了,秋天的落葉,冬天的雪花等。這些元素都是學生日常生活中隨處可見,通過對這些元素的解讀,來增強小學生識字教學活動的生活性,來構建生活化的識字教育情景。
又如,借助多媒體創設情境,激發學生識字興趣,興趣是學習所有知識的內在驅動力,教師只有讓學生對所學內容感到有趣,才能促使其更好掌握相關知識,從而真正做到“以生為主”。為了使小學生識字興趣培養真正得以實現,教師需要在教學過程中不斷優化及完善教學方式,采用更加新穎的教學手段開展語文課堂教學活動,將學生的自覺學習能力激發出來,促進對課堂教學效果的鞏固。
教師要想在日常教學中提高識字教學成效,讓學生在情境教學法的帶動下擺脫傳統單一教學模式,積極主動參與到語文識字學習中。例如,在學習“森”這一字時,教師可借助多媒體信息技術開展教學活動,在科技的發展中為學生創設識字情境。教師通過制作動畫課件,將動畫與漢字教學有效銜接,使學生在漢字書寫時腦海中能夠浮現出動畫內容,對鍛煉學生識字能力有著極為重要的促進作用。首先,教師通過播放多媒體課件為學生呈現一棵小樹苗,隨著時間的不斷推進小樹苗逐漸變成大樹,此時為學生展現出“木”這一漢字。
“木”字學生在之前的學習中已經有所掌握,對于該漢字的出現并不會感到陌生,無形中將學習難度有所降低,讓學生產生識字興趣。接下來教師對第二張課件進行播放,再次為學生呈現兩棵大樹,而漢字“木”旁邊也多加了一個“木”,變成了漢字“林”。當教師播放第三張課件時,最終呈現出諸多樹木所形成的一片森林,隨即引導學生開始對漢字“森”進行學習,使其在富有童趣的漢字演變教學過程中,快速找準該漢字的認知特點,以便正確無誤的予以書寫。該種教學方式的應用促使學生對漢字形成更為深刻的印象,在學習中對漢字的結構產生正確的認知,學生書寫過程中也會更注重漢字的規范性,進而使小學語文識字教學更具高效性。
教育論文投稿刊物:《新課程研究》是一本面向全國公開發行的集學術性、理論性、應用性為一體的學術期刊,系湖北省優秀期刊。所刊發的學術論文被中國知網(CNKI)、龍源期刊網、萬方數據集團、重慶維普公司等知名網絡媒體全文收錄,是中國人民大學書報資料中心重要轉載來源期刊。刊物以服務基礎教育改革和發展為宗旨,突出新理論、新觀點、新課程、新實踐,促進教學教研、課程建設,推動教改,是教育教學科研工作者、各級教育行政部門、各級各類學校教師及關心教育發展者了解、研究、助推課改的平臺。
結語:
總而言之,語文識字教學是小學階段學生必須掌握的重點學習內容,而語文識字情景的構建,必須要求小學語文教師把握語文識字教學活動的趣味性、創新性以及生活性,在此基礎上,促進語文識字教學情景的構建,進而提升學生語文識字能力,為今后的語文學習打下牢靠基礎。
參考文獻:
[1]王媛.小學語文情境化課堂識字教學方法的策略研究[J].發明與創新(職業教育),2021(07):86-87.
[2]劉穎穎.在情境中提高兒童識字能力[J].新智慧,2021(14):83-84.
[3]王燕萍.利用生活情境提高農村小學低段學生的識字能力[J].新課程,2020(38):118.
作者:王世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