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1年05月28日 分類:教育論文 次數:
回顧小學作文教學,常常不自覺地壓抑學生的想像力,用固定的規范和格式壓制學生,制造一個個套中人,產生出一篇篇套中文。筆者隨意翻開中高年級學生的作文本,“定勢作文”現象十分普遍:在一個班級中,幾十個學生的作文仿佛是“克隆”出來的,從題材到結構大同小異;再翻開三到六年級的作文本,除了篇幅長短有所變化外,“山還是那座山”,“水還是那個水”,大都也是“克隆”出來的同一樣板,很難說作文的題材有多少擴展,表達方式有多大變化,作文水平有多大提高。主要表現在以下一些方面。
——感情虛假膚淺,主題蒼白無力
由于教師在指導寫作時,要求學生的作文主題傾向崇高、光明和美好,禮贊現實生活的幸福和發展遠景的誘人,結果使學生在寫作過程中不注意從生活實際選材,不注意寫自己的親身所見所聞、真實想法、真實體驗,不去敞開心扉,說真話,訴真情。
—— 題材雷同陳舊,寫作范圍狹窄
先行的主題天然的決定了取材。如寫到家庭生活,內容往往表現家庭的幸福快樂:父母如何在生活上關心體貼自己;犯了錯誤時如何教育自己,卻很少有學生寫到家庭中的煩惱和不幸。這樣寫出來的東西,不但千篇一律,如出一轍,而且內容陳舊不堪,不忍卒讀,更無從談起有什么新意和個性了。
——思路定式僵化,布局程式嚴重
教學過程中對“文體意識”的強調灌輸使學生的寫作不敢突破文體框框的限制,諸如敘事模式、議論模式、寫景抒情模式、應用文模式等等,都深深積淀胸中。一個題目,一篇習作,怎樣開頭,怎樣結尾,千篇一律;選材,立意,構思,如出一轍。象讀后感,完全遵照“引”、“議”、“聯”“結”四個部分先后布局,近似八股,從而成為千人一面,眾口一詞,陷入嚴重的程式化,模式化。
以上種種弊病廣泛存在于學生作文中,這不但嚴重限制了學生感情的發揮,思維的發展,還會導致學生人格的分裂,即作文和做人的背離,不利于學生人格的培養,個性的形成。本著以上認識,筆者對如何躍出“定勢作文“的瓶頸,于教學中做了以下兩方面探索。
一、激活學生的生活儲備,“進一步”——海闊天空
說到作文教學之難,有人歸納了當今小學生作文的“三乏說”,即學生學識貧乏,生活積蓄貧乏,思想情感貧乏。對這種說法,我不敢茍同。無論是學識、生活積蓄還是思想感情,學生當然存在著這樣或那樣的問題。但作為教師,我們應該多反省自己的教學:學識貧乏,是否也因為教師沒有激活學生潛在的知識儲備呢?生活積蓄貧乏,是否也因為教師沒有打開學生自己生活的寶庫呢?思想情感貧乏,是否也因為教師沒有撥動學生心靈的琴弦呢?
如果教師能夠在這三方面將作文與學生的生活相聯系,那么,學生的作文也許會是另外一種風景。
1、無欲不舉筆:設計突發情境,激活學生的創作激情
班級是學生生活的主要場所,在一個班風純正的班級里,集體活動常常能充分調動和激發學生的熱情。如果語文教師同時又兼任班主任,那么,這樣的機會是應該予以關注和發掘的。生活中不缺乏激情,關鍵在于教師是否引導學生去感受這種激情。
2、無趣難下筆:展現生活情境,激活學生的創作熱情
教師不但要善于發現學生需要的跡象,更應當隨時隨地不失時機的創設使學生產生強烈需要的情境 。比如說明文的教學,一向被認為是明白樸實,難以寫出生動有趣的作文,但如果教師緊扣學生的生活實際進行引導,卻能讓學生產生不吐不快的沖動,并帶著某種目的和需要去寫。
3、無情難成文:撥動學生情感的琴弦,激活學生的創作真情
我曾布置學生寫過以《親愛的爸爸(媽媽)》為話題的作文(六年級)。當我把話題寫出來的時候,教室里一篇唏噓之聲,還有人作嘔吐狀,更有人說“肉麻”。我掃視全班,發現他們的表情是迷惘的,心態是麻木的,心理上是反感的。想起當今學生感情貧乏的話語,看看自己的處境,我也感到措手不及。我再也微笑不起來了,臉色也突然莊重起來。
“今天的作文使老師想起了我父親的三次眼淚……”(注:此處省略,大意是講父親為了我的生活、學習和成功三次落淚的故事)
同學們:面對父母,我們該說些什么呢?
再次掃視全班,他們的表情是嚴肅的,心理上是內疚的,于是把作文本打開,開始了他們的真情流淌的作文……
最后我要說:把生活引入課堂,把作文引向生活。如能這樣,我們的作文教學就如我們的生活般豐富多彩,鮮艷多姿,學生的作文就不再是苦思冥想地編造,而是他們生活的真實寫照,是他們心泉的自然流淌,躍出“定勢作文”的瓶頸也就在情理中了。
二、打開學生的寫作思路,“進一步”——海闊天空
1、豐富寫作題材,打開寫作思路。
要使學生在作文中有話可說,有事可敘,有情可抒,指導學生發掘題材十分重要。題材哪里來?我引導學生去觀察周圍的人和事,要從小學會撲捉生活中小浪花,知道生活、學習中發生的一連串小事都值得一寫,都是很好的題材,使學生懂得在這紛繁復雜的生活中到處都有寫作題材,如:從我到我們的集體,到家庭、社會。我對學生說你們對自己的家十分熟悉,可以寫《我的家》《我的爸爸》《我的媽媽》、《發生在家中的一件事》《家庭的歡樂》《星期天我在家里》等等。學生們聽了恍然大悟,生活中寫的事太多了。
2. 師生共同命題,開拓寫作思路。
解決了寫作題材后,還要考慮出好作文題目,因為好的作文題目能引起學生的寫作興趣,促使學生寫出內容具體而感情真實的文章來。過去老師主觀出題較多,學生只能奉命作文。
題目出得好,能開拓習作思路;反之,會封閉作文的思路,挫傷學生的寫作積極性。實踐證明,通過多種寫作內容的訓練,有助于開拓學生的習作思路,掌握多種文章的寫作規律,培養創造力。
3、開展發散思維,活躍寫作思路。
“思維”是寫作的重心,是架設生活與文章的橋梁。思維過程是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過程,這個過程要經過多次反復,螺旋上升,不斷深化,開展發散思維是打開寫作思路的重要環節。“一體多練”和“一事多寫”的目的就是訓練學生多角度地思維,從而活躍寫作思路。
作文論文范例:如何在小學語文作文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
“進一步”——海闊天空,躍出“定勢作文”的瓶頸就是要打破框框,給學生充分的自由。既要有思想感情上的自由,又要有筆墨的自由,不輕易為他人的意見所左右,真實地袒露自己的內心;寫什么,怎樣寫,不受限制,沒有約束,更不要被一些人為的機械化的作文模式牽著鼻子走。讓學生大膽地用“我”的自由之筆,寫“我”的自得之見,抒“我”的自然之情,顯“我”的自在之趣。只有這樣,學生才能寫出異彩紛呈、個性各異、閃爍著真我風采、具有獨創性的“精神產品”。
作者:朱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