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1年01月06日 分類:教育論文 次數:
摘要通過問卷調查、抽樣統計等方法,對大學生戀愛狀況進行了調查和分析。基于性別差異視角,從情緒失衡、行為壓迫及價值否定三個方面對大學生面對戀愛問題時的具體表現和處理方法展開研究。根據男女生理基礎、傳統性別觀念及社會性別角色期待的差異,得出男女在對待戀愛方面有著不同的看法和態度等結論。
關鍵詞 大學生;戀愛;性別差異
引言
當今大學生戀愛已成為普遍現象,但是由于他們心智尚未成熟、經驗不足,戀愛過程中也存在問題,處理不當可能危害身心健康。男女的生理、心理特征不同,其對待戀愛的態度和處理戀愛問題的方式也不同。隨著性別平等意識不斷增強,性別差異和大學生戀愛等領域的研究成果不斷豐富。為進一步了解大學生戀愛狀況及其中的性別差異,本研究在J高校中抽取學生樣本展開匿名問卷調查。
高校教育論文范例:高校輔導員情緒勞動與主觀幸福感關系探討
1對象
運用隨機抽樣的方式,對J高校273名在讀本科生進行問卷調查。回收到有戀愛經歷或正在戀愛的有效問卷186份,有效回收率為68.13%。其中包括男性125名,占總數的46.2%;女性148名,占總數的53.8%。剔除87名無戀愛經歷以及問卷填寫錯漏的被試學生。
2方法
采用自填式問卷,內容包括一般人口學特征,主要在于性別、年級和專業,其次是戀愛狀況,包括戀愛經歷、戀愛次數;戀愛問題的差異比較,涉及情緒失衡、行為壓迫、價值否定3個方面,選項采用四點頻率考察;戀愛矛盾應對的性別差異比較,涉及情侶之間減少交流的原因(多選)和情侶產生矛盾后的行為趨向(多選)2個方面。
3結果
3.1大學生戀愛狀況
在273份樣本中,39.2%的男生處于戀愛期,39.9%的女生正在戀愛;29.6%的男生有過戀愛經歷,女生為27.7%;男生中無戀愛經歷的占31.2%,女生為32.4%。剔除無戀愛經歷樣本后,對186名被測分析發現,在戀愛次數方面,33.6%的男生戀愛次數為1到2次,女生為41.2%;28.8%的男生曾戀愛3到4次,女生為23.6%;23.2%的男生戀愛超過4次,女生僅有6.8%。男大學生在戀愛經歷、戀愛次數方面都比女生豐富。
男性由于對方而心情低落的頻率更高,37.2%的男性總是由于對方沮喪,高于女性(21%);男性比女性更容易由于對方的反應恐懼緊張,選擇經常、總是因對方感到緊張恐懼的男性占75%以上,而女性占50.0%;男性更容易故意不說話帶來“冷暴力”,男性經常、總是有意不和對方說話的比例占60%以上,高于女性(53%)。
男性偷看網絡聊天記錄的可能性更大,訪題“我曾偷看對方的網絡聊天記錄”中,男性選擇“總是”頻率的比例達43%,顯著高于女性(20%);男性更可能有意損壞對方的物品,在“我曾有意損壞過對方的物品”,男性中選擇“總是”的有32.6%,高于女性(22%);女性掌握男性動態行程的意愿更強烈,男性中34.9%選擇對方總是堅持要求知道我的動態行程,高于女性(23%);女性更可能堅持要求對方按自己意愿辦事,男性中32.6%選擇對方總是堅持要求我按TA的想法辦事,高于女性(19%)。
女性貶低對方相貌身材的可能性更大,在訪題“對方曾說我的相貌或身材不夠理想”的結果中,29.1%的男性選擇“總是”,高于女性(21%);女性否定或無視對方努力成果的可能性更大,在“對方曾否定我的成果”,25.6%的男性選擇“總是”,高于女性(18%);女性指責對方是個糟糕的情侶的可能性更大,在“對方曾指責我是個糟糕的情侶”中,27.9%的男性選擇“總是”,高于女性(21%)。
3.2戀愛矛盾應對的性別差異比較
在訪題“何種情況下,您可能會不想和戀愛對象交流”中,發現男性減少交流的最可能原因是“自己因為某種原因心情不好”,報告比例達62.8%;在“感覺與對方難以溝通”“與對方爭吵后”的情境下女性更傾向逃避交流,報告比率分別為58%和56%。
在訪題“與戀愛對象產生矛盾,您會采取何種方法”中,矛盾發生后,男性中通過“冷漠不理睬對方”應對的比例最高(59.3%),其次是“和平調解”(51.2%),“語言爭執”(50%);有63%的女性會選擇“和平調解”,但是也有56%的女性報告會使用“冷漠不理睬對方”的辦法。
4討論
女大學生在戀愛經歷方面比男大學生更少,且總體上男生戀愛次數多于女生。從性別差異視角來看,男生對于戀愛更加向往和主動,女生則相對內斂謹慎,這與董開莎[1]和孫明輝等[2]的研究結果一致。孫明輝等人的研究表明,90后男生更愿意去體驗愛情,對于談戀愛更加積極主動,女生對于戀愛更加謹慎。董開莎的研究中,男大學生比女大學生更多地經歷孤獨、空虛等負面情緒,體驗戀愛這樣的親密人際關系,男生在生理上不但能夠獲得滿足,在心理上還能獲得支持和依靠。因此,男生比女生更容易因為空虛而戀愛。
本研究對戀愛問題的性別差異探討的主要圍繞三方面。
男性在戀愛中更容易情緒失衡。在“我曾因對方而感到心情低落”“我曾因對方的反應而緊張、恐懼”“我曾有意不和對方說話”三個層面中選擇經常、總是的男性都比女性多,這反映男性在戀愛中感到沮喪、緊張的可能性更高,可能報復性地冷落對方。一般來說,由于生理基礎的差異,男性的荷爾蒙分泌量高于女生。激素是影響人們控制欲和對外侵略性的重要因素,男性的心理敏感程度較高,情緒波動幅度較強,致使男大學生在戀愛中更容易情緒失衡。
男性更容易實施和遭受行為壓迫。在偷看對方聊天記錄和故意損壞對方物品方面,男性報告的頻率更高;在堅持知道對方的行程與動態和堅持對方按照自己的想法辦事方面,女性的意愿更強烈。基于以上結果,筆者認為行為壓迫問題與傳統性別觀念密切相關。在傳統觀念中,男尊女卑,男強女弱;男性掌控,女性順從。男性想要占據主導地位,對戀愛對象的控制欲較強,因此可能偷看對方聊天記錄和故意損壞對方物品。然而,隨著社會的發展,性別觀念也在不斷變化。年輕人開始接受并推崇“女強男弱”的觀念,女性對戀愛對象的打罵行為和冷暴力被認為理所應當,在處理戀愛矛盾時女性采用冷暴力或輕微肢體暴力的頻率提高。
戀愛中女性更多對男性進行價值否定。在說對方的樣貌或身材不夠理想、否定或無視對方努力成果、指責對方是個糟糕的伴侶三個維度,女性的報告頻率都大于男性。筆者認為這受到社會性別角色期待的影響,社會期待男性以工作為中心,女性以家庭為中心。長久以來男性被固化地定義為要有能力,有擔當的一方。唐利平等[3]提到女性更喜歡社會經濟地位高、受過良好教育、有進取心、勤奮的男性作為配偶,這樣才能獲得更大的生育成功。此外,女大學生還受到部分現代愛情文學小說和影視作品影響,對戀愛對象持有較高的期待值,一旦對方低于期待值,就會對其進行價值否定。
針對戀愛中矛盾發生后的情況,男性不想與戀愛對象交流的最可能原因是“自己因為某種原因心情不好”,這可能是由于大學生在學業、工作、經濟等方面的壓力,有時會產生負面情緒,但沒有及時采取有效措施進行調整,導致負面情緒向戀愛關系轉移。女大學生更容易因為“覺得對方很難溝通”而回避交流,女性更關心對方在戀愛中是否了解自己。從情侶遇到矛盾后的行為趨向來看,男性選擇冷漠的最多,女性選擇冷漠回應的比例次之,大學生在面對沖突時,故意冷漠、消極回避的狀態很普遍,男性更可能選擇冷暴力。
【參考文獻】
[1]董開莎.大學生戀愛動機的性別差異分析[J].新余學院學報,2012,17(03):109-111.
[2]孫明輝,丁小燕.90后大學生戀愛的性別差異研究——基于湖南某重點高校的調查分析[J].高校輔導員學刊,2013,5(02):83-87.
[3]唐利平, 黃希庭.擇偶觀的進化論取向述評[ J] .西南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 2005, (5).
作者:蔣吉如 康佳儀 陳寬 朱思敏 楊雨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