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9年09月10日 分類:教育論文 次數:
摘要:成果導向教育理念對當前職業教育診斷與改進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現行高職課程教學存在目標模糊、內容混亂、過程傳統、評價單一的問題。運用成果導向理論對高職“證券投資”課程教學進行改革,就是建立成果化的教學目標、選擇情境化的教學內容、實施任務化的教學過程、采取多元化的教學評價、提出課程教學改革過程中注意的問題、提高課程教學效果。
關鍵詞:成果導向;高職;課程教學;診斷與改進
0引言
2015年教育部發布了《關于建立職業院校教學診斷與改進的通知》,明確提出職業院校教學診斷與改進的方針政策,即“需求導向、自我保證、多元診斷、重在改進”,為職業院校教學診斷與改進提供了基礎。職業院校教學診斷與改進的重點與難點在于課程教學[1]。
各職業院校在教學診斷與改進的實踐過程中,取得了很多有成效的成績,但也存在課程教學目標不明確、教學設計缺乏系統化等問題。成果導向教育是從學生的學習成果出發,以學生發展、學生學習、學習效果為中心,提高學生的教學參與度與滿意度,重視學生學習的效果達成[2]。
在高職“證券投資”課程教學過程,運用成果導向教育理念,能夠提高學生學習的參與性,促進學生學習的有效性,推動學生職業技能的形成。因此,研究成果導向理念下職業院校課程教學的特征,能夠為職業院校教學診斷與改進提供一定的參考。
1成果導向教育理論的內涵
20世紀70年代至80年代,美國許多教育學家覺得需要新的理論和政策來推動美國教育的發展。在這一背景下,斯派蒂在1981年首先提出了成果導向教育理論,并且獲得了廣泛的支持與討論,并逐漸形成了一整套完整的理論體系。美國各州也相繼運用這一理論來進行教育改革,特別是賓州在推行成果導向教育改革過程中更具有代表性。
賓州在2001年發布了《不讓一個孩子掉隊》法案,提出了成果導向教育理念,要使每一個孩子都具備基本的能力,保證教育的公平[3]。斯派蒂1991年在其著作中對成果導向教育理念進行了解釋,其認為成果導向教育是“對資源和系統的調整,使之清晰聚焦于促使學生在未來生活中獲得成功的實質性經驗”。
因此,成果導向教育重視學習以后所獲得的能力,這種能力是學習者運用所學內容確實能做什么。在成果導向教育理念下,學習成果決定學習過程,課程教學應該以學習成果作為出發點,根據學生可能達到的學習成果決定教學內容、教學過程、教學策略和教學評價。成果導向教育歸納起來主要表現為一個目標、兩點需求、三個前提、四個支持和五個步驟[2]。具體說一個目標是指所有學生都能達到相應的能力。
兩點需求是指明確學習成果,使學生有清晰的認識;能用學習成果來引導課程設置。三個前提是指學生所獲得的成果是因人而異的;學習成果的獲得具有遞進性;學校應該給學生學習的機會以幫助學生獲得成果。四個支持是指要明確學生學什么;學生學習成果反映學習過程;提高多樣化的教學方式滿足學生的需求;提供充足的實踐保證學生成果的獲得。
五個步驟是指確定學生學習的成果;以成果為起點設置課程;課程的自主教學;課程教學評價成果;學生學習過程中的成果獲得。成果導向教育關注學習獲得,以學生為中心,使每個學生都能獲得成功。這對于職業院校教學改革來說是非常重要的,使職業院校在培養學生技能和素養的時候關注所有學生而非個別學生,使所有學生都能獲得相應的技能和素養,成為社會需要的高素質技能型人才。因此在成果導向指導下,課程教學應該明確學生學習所能達到的能力和水平,明確預期的學習成果,并以學習成果為基礎,確定教學內容、教學方法以及評價。
2基于成果導向理念下高職“證券投資”課程教學存在的問題
2.1課程教學目標模糊
職業院校課程教學目標的設置必須緊緊抓住人才培養目標,但是在實際的操作過程中大多數職業教育課程人才培養目標模糊,這就導致了職業院校專業課程設置不能緊貼社會崗位需求,教學目標設置也都比較大,不具有操作性。并且課程教學目標的設置也多以教師為中心,忽略了教學過程中學生的需求。很多課程教學在設置時雖然按照崗位要求設置,但是具體到內容卻無法反應崗位需求的變化。
高職“證券投資”課程教學目標是使學生具備從事金融證券崗位所具有的證券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掌握證券市場相關概念,熟悉相關法律,具備從事證券崗位的職業道德。從該課程教學目標來看,課程的教學目標過于籠統,沒有反映學生所從事崗位的具體要求,也沒有反應映生通過該課程學習所能達到的成果。
2.2課程教學內容混亂
現行的職業院校專業課程教學要求按照具體的崗位任務來選擇教學內容,以提高學生的崗位適應能力。但是在課程體系的設置過程中,很多課程仍然是按照專業課程教學體系來設置教學內容,這樣導致很多專業課程在教學內容上不斷重復,并且不同專業的同一門課程出現內容相同的情況,這不能體現職業教育的專業特點和職業特點[4]。
現行高職“證券投資”課程教學內容雖然按照崗位任務來選擇內容,但在內容上仍然按照原來的學科體系,把教學內容分析證券市場、證券投資種類、證券投資基本分析、證券投資技術分析、證券市場法規與道德等,這就導致“證券投資”課程教學內容與教師設定的學生學習成果有較大的偏差,不能滿足實際的教學需求。
2.3課程教學過程傳統
在教學過程上,大多數教師仍然按照傳統的課堂教學方法,由教師在教室采取班級授課的形式,講解相關的知識,即傳統的教師、教材、教室為中心。這忽略了學生的需求,也不滿足學生學習成果獲得。近年來,隨著信息化教學改革的深入,很多教師開始采用現代信息技術來推動教育教學的改革,但是由于受限于教學軟件硬件環境,使得信息化教學難以普及。
現行高職“證券投資”課程教學主要以課堂講解教學為主,實訓室操作為輔,但是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受限于教師本身缺乏專業實踐,難以接受新的觀念和方式,使得“證券投資”教學無法以學生為中心,無法達到學生的預期學習成果。
2.4課程教學評價單一
現行職業院校專業課程教學考核仍然是以考試為主。在過程化的考核過程中,專業課程的考核有平時課堂的表現、作業的完成、平時測驗、技能獲得、學習態度等方面的內容。但是考核往往缺乏科學的標準,通常都是以教師的個人評價為主,難以發揮學生的積極性。
現行“證券投資”課程考核分為總結性和過程性考核。總結性考核以考試和實訓作業為主,過程考核主要有作業、上課表現、學習態度等方面,考核多以教師一人考核為主,難以發揮考核的積極功能,也不能反映學生學習的階段成果和最終成果。
3基于成果導向理念的高職“證券投資”課程教學改革
成果導向教育要求以學生學習的預期獲得能力為出發點,即學生學習完該課程以后,應該獲得怎樣的成果。這一教育理念要求以學生為中心、重視學生的學習獲得,提高學生的學習參與度。按照職業院校教學診斷與改進的要求,結合成果導向教育的理念,對高職“證券投資”課程教學改革進行探索。
3.1建立成果化的課程教學目標
在成果導向理念下,課程的教學目標要和學生預期學習成果一致,學習成果不僅要符合學生的學習需求,還要滿足社會崗位的需求。結合金融管理專業人才培養目標,高職“證券投資”課程教學目標應為了解證券行業工作崗位的環境和能力要求,熟悉證券行業規范和職業崗位標準;掌握證券專業人員所具備的基本功,初步具備證券行業基本崗位業務處理能力。
熟悉證券投資咨詢的業務操作,了解證券技術分析的基本內容;了解證券企業文化,基本證券專業職業判斷能力;遵循“愛崗敬業、誠實守信、熱情服務、客觀公正、審慎穩健、風險管理”的金融事務專業職業道德規范,養成審慎、認真、細心的工作態度。該課程教學目標使學生通過該課程學習以后能夠根據證券市場行情選擇相應的投資品種,并能夠對該投資品種進行分析評價。
3.2選擇情境化的課程教學內容
在確定了高職“證券投資”課程教學目標以后,課程教學內容的選擇和課程教學的實施就是幫助學生獲得學習成果。“證券投資”課程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專業課程,根據證券行業工作的要求,結合該課程的學習成果,把高職“證券投資”課程教學設計為五個情境,即走進證券市場、了解證券種類、選擇投資對象、選擇投資時機、采取投資策略。根據教學情境,在教學內容選擇上結合學習成果進行重新整合[5]。這些情境化的教學內容設置能夠體現職業院校“證券投資”這門課程職業性和專業性,也能夠調動學生學習的興趣,更能夠獲得相應的職業能力。
3.3實施任務化的課程教學過程
在選擇情景化的教學內容后,為了達成學生學習的每一階段成果,可以根據教學內容設置不同的學習任務,引導學生自主學習。“證券投資”課程教學主要采取任務化的教學過程,即在教學過程實施“任務驅動、引導探究”的教學方法。首先由根據學習成果創設相應的情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然后根據情境提出學習任務,引導學生對問題進行思考,尋找解決方法,提出解決問題的假設方案,并對這些方案進行檢驗;最后老師通過對學生的檢驗過程進行分析解說,對這些知識進行總結歸納,幫助學生掌握這些知識技能[6]。
3.4采取多元化的課程教學評價
成果導向教育理念下對于學生的評價主要采用達成性評價。對每一階段學生學習的完成情況,根據其完成程度,給與學生相應的等級。這種評價更注重學生自身的縱向比較。在評價過程中,如果發現某些學生沒有達到相應的成果,還應該設定相應的補救措施。在高職“證券投資”課程教學過程中,根據不同的情景和任務,采取了多種評價形式。
4基于成果導向理念下高職“證券投資”課程教學改革相關問題
4.1課程教學改革過程中校企合作的深入
“證券投資”課程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課程,在教學的過程中,一方面需要教師有深厚的理論基礎,另一方面需要有豐富的操作經驗。在校內教學中,任課教師能夠完成基本理論和基本技能的教學,但是卻無法滿足證券市場信息變化過程中證券投資技巧的掌握。因此在教學過程中,需要加強校企合作。一方面邀請證券公司的客戶經理來學校和學生進行面對面的交流,讓學生知道證券市場信息變化過程中證券投資技巧;另一方面,學生可以選擇校企合作企業的相應企業導師,按照教學要求,完成相應的任務。
因此課程教學改革深入進行需要學校和企業的深度合作,由教師和企業經理共同制定教學計劃、選擇教學內容、實施教學過程并進行教學評價,這樣學生的學習任務和學習成果才能滿足企業的需要,才能實現企業在校企合作過程中的“正效應”。
4.2成果導向理念下所有學生成功的問題
成果導向教育最終的目標是使所有的學生都能實現自己的目標,獲得相應的成果,但是在獲得成功的方式和時間上是不同的。這就需要教師在實施成果導向教育過程中,要尊重學生之間的差異,了解每一個學生的情況,采取差異化教學,積極引導每一個學生為了實現自己的目標付出努力,最終使每一位學生獲得學習成果[7]。
在實施過程中,教師對于學生學習的進度以及態度主要通過多元的考核評價得到的,這要增加大量的工作量對學生進行研究,精心設計相應的激勵機制,促進每一位學生都能取得進步。這也需要學校改革教科研評價機制,在考核中加大教學考核的比例,引導教師全身心投入到教學過程中去,提高教學的有效性。
5結語
總之,成果導向理論用于高職“證券投資”課程教學,以課程預期成果為導向,以學生為中心,對現行高職“證券投資”課堂教學進行診斷與改進,做到以“學生發展、學生學習和學習效果”為中心,重視學生學習能力的養成,有利于學生提高學習的自主性、合作性,提高學生學習的參與度與滿意度。
參考文獻
[1]劉海.教學診斷與改進:職業院校質量提升的內生動力[J].職業技術教育,2016,(18):19-24.
[2]夏俊彪.成果導向體育課程設計研究[D].江蘇:南京師范大學,2015:1-7.
[3]李光梅.成果導向教育理論及其應用[J].教育評論,2007,(01):51-54.
[4]周豫湘,謝軍.成果導向教育理念下的高職課程“四化”改革[J].高等職業教育—天津職業大學學報,2017,(4):42-46.
教學方向論文范文:數字媒體藝術實踐教學模式研究
〔摘要〕數字化和信息化社會的不斷發展,使得數字媒體藝術應運而生。十幾年來,數字媒體藝術學科的發展,為社會輸送了大量的影視、新聞、藝術設計、信息工程、計算機技術等人才。同時,快速的發展也伴隨著諸多問題。為此,筆者試圖尋找到適合高校對于數字媒體藝術學科的建設發展,教學實踐改革的成功模式和發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