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4年11月22日 分類:教育論文 次數:
這篇教師職稱論文發表了高中美術教育中的創新能力培養,美術教育要尊重學生的個性,激發學生在美術創作中的靈感,將學生的創新思維發揮到極致,通過美術教學提升和塑造學會的個性品質,引導學生在課堂上自由思考,那么教學實施中應該注意哪些問題呢?
摘要:創新代表著一個名族的精神和生命,在培養學生綜合表現能力中起關鍵性和主導性作用。在美術教育當中,要科學的使用教學方法,尊重每一個學生的個性,引導學生形成自我思考問題的能力,由此來激發學生在美術創作中的靈感。在此基礎之上,使每一個學生都能夠獨擋一臂,創造出能夠打開心扉的優秀作品。在教學策略當中,建立良好的環境,培養和塑造個性品質,教學實施的過程變得極為重要。
關鍵詞:教師職稱論文,美術教育,創新能力,培養
在當今社會,創新越來越受社會的關注,我國未來正在逐步邁入創新型社會,而培養創新型人才也成為教育系統的一個重要內容。創新能力在高中生綜合表現能力中起關鍵性和主導性作用。因此,在美術教育中對加強高中生創新能力的培養也成為教育領域中的一個急待解決的問題。注重高中生創新能力培養對于學生認識世界、改造世界以及實現自身美化、完善自我品格有著極為重要的意義。
一、建立良好的環境
美術教育應注重對創新能力的培養。高中生審美能力和藝術技能的教育核心就是培養他們的創新能力。創新能力不是天生的,是需要通過后天的培養逐步形成的。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作為一個關鍵期,一旦他們擁有一定的審美能力,將會更加迫切地追求美,認識美,并在更高的層次上認識美,感受美,從而產生想要去創造美的欲望。創新能力的培養,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在實際教學當中從不間斷。學校應針對這一培養,組織開展相關活動,并創造更多可能性的條件。比如可以組織校內寫生,校內條件不足的可以組織去相關場所。在教學上,學校應完善教學設備,讓老師和同學們能夠更好地進行學習。其次不斷地完善教學體系,適當的對學生和老師進行考核與評價。在這樣的學習環境下,學生的創新思維將的到充分的發揮。
二、培養和塑造個性品質
根據人教版美術教學大綱提出教學的目的有三點:1)以審美教育為核心,培養學生健康的審美情趣和感受、體驗、鑒賞藝術美的能力,樹立正確的審美觀念。2)突出藝術學科的特點,寓思想品德教育于美術教育之中,陶冶情操,提高修養。3)在九年義務教育的基礎上,進一步增強學生對美術的興趣與愛好。引導學生學習必要的美術知識,掌握必要的美術欣賞方法,開闊視野,啟迪智慧,促進學生身心全面健康發展。這三點都談到了對個性和審美的培養。這也就是要培養和塑造個性品質。到底應該如何去培養高中生的創新個性品質呢?二十一世紀是一個重視個體發展、尊重個性和塑造個性的時代。如今,人類社會進步的一個重要標志就是創新的發展。沒有個性的人,是缺乏創造精神的人;沒有個性的民族,是死氣沉沉的民族;沒有個性的時代,是缺少發明與創造的時代。沒有了個性,談何發展?在美術教學上,應鼓勵學生立足于現實,敢于表現自己內心的世界,在藝術家的作品上要敢于發表自己獨到的見解。在耐心的指導下,學生透露出自己的真實感受,然后給予及時的表揚,有利于打開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交流。學生也能夠更好的表達出自己的真實情感。學生的思維拓展在教育過程中自然而然的被激發出來,創新能力便順其自然的得到進一步的提升。這美術教育的目的嗎?在教學過程中不要僅強調作業量和規范他們的作品風格及表達,做為教師的我們應該了解這樣做只會讓學生被動的完成作業,草草了事,達不到原本的教育目標。學校在美術教育改革和實踐上,應把教育的重點放在啟發學生的創造思維上。這不是說靈光一現就能成功,而是需一個長期的、持久的訓練。值得說明的是,課程中訓練不應當是呆板的、生硬的、公式化的,而應該做到因材施教,因人而異。在訓練的過程中,盡量不要有所限制,讓學生們發散思維能力。最好開展相關課題活動,積極培養學生團隊能力。在創造性思維的培養上,根據視知覺原理和心理學理論,并用聯想思維法、發散思維法、逆向思維法以及思維整合等方法對學生進行教育。教育心理學家早就得出結論:創造力與人的智商并不是成正比的。也就是說,高智商并不一定意味著你有很強的創造能力。藝術就是要在繼承之上進行創新,個體知覺和感覺是不一樣的,表現的視覺符號也就不一樣。想象力是前提,應引導學生在課堂上自由思考,充分發揮學生的想象力,以此更好的培養學生創造美的能力。
三、教學實施應注意的問題
美術教育應擔負起培養學生創造力的歷史使命,將美術教育發展成為培養創造力有效的一門科目,這樣美術教育的課程安排就顯得尤為重要了。這也對學生初步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有很大的幫助。1、以高中為例的幾個基本問題1)課程主旋律的把握:“重點推行美術教育,培養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2)課程中理念的理解:“關于學生的發展”,有三層含義:①課程要關注學生的可持續發展——培養終身學習的習慣;②課程要面對每一位學生——倡導大眾教育;③課程要時刻關注學生全面個性的發展——培養個性特征。3)對高中美術課標的基本把握——課標的設計思路①設置多種學習板塊,提供更多選擇機會;②進行學分制,既有基礎,又能拓展;③注重可實行性,符合不同學校的美術教學條件;④繼承民族文化,反映學科最新發展。2、高中美術課的教學設計教學設計中要考慮的幾個問題1)內容與標準的把握(教學內容、成就標準——體現三維目標);2)課程資源的把握(教學資源的開發與利用);3)學習特點的把握(對學生興趣自由發展,關注學生的想法);4)教學基本策略:“因地制宜、因材施教”,運用多種方法,比如:“傳授法”或“發現法”等教育方法,引導學生充分發揮自主學習的能力,團隊合作的精神。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拓展學生的想象力,從被動到主動學習,把目標變成現實的驅動力。教師也需要主動改變教育觀念,更新知識結構和教育學生的方法,充分利用一切對學生有利的教學方法。注重對學生的創新意識的培養,創造性思維和綜合能力的培養,為創新教育營造優良的環境。
作者:萬偉平
推薦閱讀:教育研究與評論傳播先進的科學文化知識,弘揚民族優秀科學文化,促進國際科學文化交流,探索防災科技教育、教學及管理諸方面的規律,活躍教學與科研的學術風氣,為教學與科研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