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1年08月23日 分類:經濟論文 次數:
摘 要:伴隨著信息化、大數據時代的到來,各行各業都面臨著改革與創新,迎接這把“雙刃劍”帶來的機遇與挑戰。 經濟管理是經濟現代化建設體系中的重要工作手段,是保障國民經濟健康、穩定、可持續發展的關鍵力量。 在這個時代背景下,國家經濟在繼續穩步增長的總基調下,管理理念也在與時俱進的不斷更新著,經濟結構也在優化完善,與之對應的是經濟管理呈現出新的發展趨勢。
關鍵詞:信息化; 經濟管理; 發展趨勢
在信息化大數據時代,互聯網跟它的名字一樣像一張網絡在各個領域迅速鋪開,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迅速融入滲透到了各行各業。 信息化時代的到來掀起了經濟管理領域的一場大變革。 根據信息化時代的發展規律,預測信息化背景下經濟管理發展的趨勢,并提出有效的對策建議推進互聯網經濟持續發展是當前社會各界關注的課題。 習近平同志提出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重要論斷,于是更加注重人與自然和諧發展,新時代號召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與全新發展理念相對應的是可持續發展的經濟管理模式,現代化、信息化、智能化的經濟體系,對于經濟發展提出了新要求。 對比傳統的經濟管理理念與策略,沒有與時俱進的結合新時期要求作出調整和更新,導致經濟管理與經濟發展需求相背離,拖了經濟的健康穩步發展的后腿。 經濟發展要適應這個信息化的時代背景,引導市場向著出更加科學化、可持續的發展趨勢。
一、經濟管理現狀分析
縱觀世界格局的經濟管理現狀,我國的國內的經濟管理現狀不容樂觀,市場經濟體制下競爭日益激烈,存在管理理念墨守陳規跟不上時代步伐,人才匱乏、制度不健全、文化落后等問題。
(一)管理理念落后
雖然大數據時代已經到來,信息化技術突飛猛進,相比時刻保持理念、觀念的創新而言,墨守陳規無疑是最簡單的。 但是我國目前有很多企業在管理上仍然遵循過去的理念、工作思路,沒有與時俱進的調整和改進管理理念,固守傳統思維管理思想和股那里模式,不適應時代發展,與新時期、新環境、新要求不相適應和匹配,導致經濟管理效果不理想,做一些無用功,既浪費了國家資源也制約了經濟管理與新時代共同發展的步伐。 有些企業甚至仍然沿用的是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的管理理念,這樣的思路早已不符合信息化時代的發展規律,早就應該被時代所淘汰。 與此同時,有些企業的管理理念弊端尚未顯現出來,管理者為了眼前的利益和惰性心理,只注重眼前看得見的經濟利益,不注重長遠發展,忽略了將自身企業運營融入到當下新時期的發展中去,沒看到戰略管理和危機管理的作用,使企業的發展落后于時代發展,從而在激烈的競爭中處于劣勢甚至被淘汰。
(二)經營人才匱乏
在信息化時代,人才是科技發展的動力源泉,是管理的主體,決定了企業管理水平的直接因素。 廣義上講人才是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主體,關系到國家和民族的未來。
作為一項專業性極強的工作,經濟管理比企業的其他工作更加講究科學的方法和手段,所以就需要管理者要具備審時度勢的能力。 在企業眾多的職工中,一般職工只需要做好安排給自己的分內之事即可,可以機械化的完成工作,但管理人才則需要擁有統籌協作,統領大局的職業素養,坐鎮指揮。 管理者就像一個人的大腦,企業就像是肌體,肌體協調運行離不開大腦的高效指揮。 管理者忽視經濟形勢的變化,不以經濟發展方向為指導的話,給企業帶來的打擊可能是致命的。 目前企業管理存在的問題主要是企業經濟管理結構不夠完善,缺乏專門的管理組織,管理團隊不健全,管理者的水平達不到現代經濟管理的要求,導致企業經濟管理跟不上時代的步伐,無法適應當今信息化背景下經濟快速發展的節奏。 若不提升管理能力,管理者在面對突發經濟管理事故時,得不出有效的解決途徑,給企業發展帶來一系列問題。
在信息化的大背景下,作為經濟管理體系的構建者和執行者,經營管理者的水平決定了企業的經濟管理水平和發展方向。 當前,經營人才匱乏可以從兩個方面來解釋,一方面是管理層面的匱乏。 部分領導班子成員素質不過硬,在面對復雜的形勢時缺乏把握形勢、運籌帷幄的能力,作為將領他們在統籌能力方面尚有欠缺。 領導者是整個團隊的靈魂,作為“團魂”,他們在實際工作中決定著經濟管理工作的走向和企業方針的制定。 所以,管理層面能力的欠缺對于經濟管理水平起著決定性作用,不容忽視; 另一方面是普通人才的匱乏。 經調查,執行能力差、積極主動性若是一般職工普遍存在的問題。 作為企業經濟管理體系的是閑者和執行者,能力的欠缺會影響管理體系能否發揮其應有效能,作用不容小覷。
二、現代經濟管理的發展趨勢
(一)理念與技術向著信息化、科學化發展
改革開放以來,在市場經濟的引領下,我國經濟的發展突飛猛進,取得了一系列驚人的成就,也積累了一些先進的經濟管理經驗。 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逐步完善,全球先進經濟理論正源源不斷地被世人引用,并在修正更新中作用于更多領域,體現出巨大的實用價值。 互聯網問世以來,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迅速席卷了國際國內的各行各業,讓人們看到了互聯網的巨大潛力。 經濟管理制度也借助互聯網信息化的迅速發展之勢發展壯大。 互聯網以其特有的信息傳播、交流、傳遞、共享優勢,推動經濟管理中的溝通、決策、調研、控制等等環節的效率與質量提升,無疑是經濟發展的重要助力,促使經濟管理模式向著信息化、科學化發展。 隨著基于先進科學技術而形成的諸多硬件工具與配套軟件設施的應用,經濟管理的各項成本投入比例降低。 只要合理規劃軟硬件,經濟管理便實現了數字化、動態化。
(二)管理者知識結構向著專業化發展
在這個知識爆炸的時代,完善、發展經濟管理需要有專業的管理者和人才。 信息化時代對于管理者的知識結構有兩方面的要求,一是本行業的專業理論知識,二是經濟管理工作中的管理理論,這對于不同行業之間是互通的。 這就需要不斷的進行培訓教育,針對不同崗位、人員的原有知識結構進行更新管理。 信息化時代對于管理者提出了新的要求,管理者要與時俱進,掌握最新的專業知識和管理知識,才能在信息化高速發展的浪潮中接受檢驗,得到成長。
(三)經濟管理制度的人性化
現代社會崇尚“以人為本”,在信息化時代的經濟管理中,管理制度的制定與實施應當向更人性化的方向發展,應該實事求是、因人而異,發掘每個人的優勢并將其放大,將合適的人放到合適的崗位。 對于管理者中有信息技術的人才放到信息化崗位中,可以定期組織培訓,將他的專業知識和經驗傳授給其他渴望學習信息化、智能化知識的人。 同時可以利用網絡等多渠道開展學習,探索更加便利的方式。 以信息化手段增加團隊建設的共享、互惠、共贏,讓團隊成員全部成為經濟管理下不同管理動作的收益個體,以優勢力量推動經濟發展。
三、信息化背景下經濟管理的出路探索
伴隨著信息化和工業化更加深入的結合,國家對于國民經濟的經營發展提出了新的要求與期望。 針對目前我國經濟管理體制中存在的問題,提出以下解決方案。
(一)利用信息化的技術手段謀發展
隨著經濟的迅速發展和信息化的應用,國內和國際形式對經濟信息化管理手段有了更高的需求。 作為各個行業企業的經濟管理人員首先要充實、完善、更新自己的價值觀、思想觀,將科學先進的信息化管理方式引入到實際的工作中去。
在一個企業中,如果想讓每個員工都掌握先進的信息化技術,日常的教育培訓是不可或缺的,只有通過培訓才能掌握最新的技術,了解到最新的理論知識,以適應時代發展的需要。 員工在這個過程中一方面能增加自己的知識儲備,另一方面可以提升自己的能力,對個人而言增強自己的認知和能力,對企業而言可以增強企業的生產效率,增強企業的競爭力。 在整個培訓學習的過程中,信息化技術手段被廣泛高效的應用,發揮其強大的優勢。 在信息化管理基礎水平上要得到進一步的提升,優化信息技術管理體系,實現企業扁平化高效管理,注重大數據等前沿技術手段,提高信息的傳送效率。
(二)打造信息化的人才隊伍求壯大
信息化時代背景下經濟管理的發展壯大離不開高素質人才隊伍的有效支持。 因此,就必須要提高經濟管理人員的信息化能力建設。 由于各種歷史遺留問題的原因,中國人骨子里仍是傳統觀念,受制于此,存在經濟管理人員對信息化建設的排斥和逆反心理,導致其信息化的建設水平比較低,而且還有很多企業部門中因為經濟管理人員的結構不合理,有的企業員工老齡化嚴重,有的是專業分布不合理,這部分人對于信息化的運用能力就更加有限了。 因此要有針對性的通過合理的方法來提高經濟管理人員的信息化水平。 而且還要注重對各行各業的信息化建設,不能厚此薄彼,在國民經濟這個大家庭中信息化的建設缺一不可,一個都不能少。
(三)合理配置有限的資源圖進步
經濟管理作為一個龐大的系統,范圍廣、業務繁多,涉及國民經濟領域的方方面面,十分復雜。 對于不同的行業之間有很多看不見的壁壘,如有些企業急需某一人才,但這些人才目前都集中在另一行業且存在供大于求的情形,沒有一個有效的機制整合這些人才資源,導致了人才的浪費。 與人才資源面臨的問題相同,其他資源也存在這樣的困境。 信息化的普及可以有效解決這個問題,打破行業、地域之間的壁壘,有效的調配各種資源在各個行業領域的分配,節省成本、提升效率。 為了擴大規模,搶占市場份額,很多跨國公司都在積極進行業務擴展,在國內外建立子公司,并且借助信息化管理系統講總公司和各分公司的業務資源進行分享。 利益信息化技術,打破地域壁壘,將跨區域管理融合在一起,及時傳遞有效信息,為企業發展提供技術支持。
(四)理念和制度的創新促可持續
信息化時期的經濟管理創新首先要強化理念、方法與制度等各個層次的創新。 且這幾個層次的創新要同步進行,任何一個環節都很關鍵、相輔相成,都起到了關鍵的作用。 只有多管齊下,同步創新,才能不斷從戰略角度優化經濟管理,最終實現經濟管理創新。
經濟師評職知識: 經濟管理專業論文文獻
經濟管理理念的創新要求打破就觀念、舊思維,開拓新思路,積極推進戰略理念與危機理念的創新。 由于企業經濟管理體現著全局性,代表著前沿意識,所以在信息化時代企業發展戰略的制定至關重要,其中危機理念和方法創新是不可或缺的部分。 危機理念可以鞭策企業做好經濟規劃,凝心聚力應付未來的挑戰。 方法創新作為經濟管理工作的重要指導,為經濟管理工作的創新提供基礎保障,應當因時因地制宜,結合實際工作挖掘管理精髓,在繼承與創新種優化工作方法。
【參考文獻】
[1]歐代敏.新時期經濟管理發展趨勢及創新策略[J].時代經貿,2019,38-39
[2]閆守臻.新時期經濟管理發展趨勢及創新策略探究[J].經濟科技導刊,2018(25)
[3]趙娜.論新時期經濟管理發展趨勢及創新策略[J].環渤海經濟瞭望,2019(5)
[4]萬強,嚴復淇.信息化背景下經濟管理發展趨勢及路徑研究[J],金融與經濟,2020
作者:李康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