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1年02月01日 分類:經濟論文 次數:
摘 要 互聯網越來越發達,與人們的生活也越來越近。在這樣的環境下,網上購物也變得越來越便利,越普及。其中也衍生出了一種特殊的賣貨形式——直播帶貨,消費者與商家隔著一層屏幕,有些商品不能看的很清楚,所以可能會在不完全知情的情況下購買商品,消費者因此也就可能會受到商家的欺詐,所以就延伸出了一系列問題,如消費者如何維護消費者的合法權益是直播帶貨面臨的重要問題。
關鍵詞 網絡購物 直播帶貨 欺詐 合法權益
隨著人們網購的頻率越來越高,網上購物也出現了多種營銷形式,有一種最為人知的就是直播帶貨,該帶貨方式為商家創造了巨大的利益,為消費者也帶來了好處,但同時也有一些黑心商家,直播帶貨一些殘次商品,欺詐消費者,侵犯消費者的知情權與獲得賠償權。如何解決這些在直播帶貨中存在的問題、正當維護消費者的合法權益是當今直播帶貨中面臨的重要問題。
一、消費者要自我保護
(一)消費者的概念消費者是什么呢?簡單的理解可以認為是用錢與他人發生交易的人。在法律看來,其是消費者權益保護的對象。國家發布了《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其目的就是在保護消費者的合法權益,對一些欺詐消費者的商家做出懲罰。但是如果想要根本上保護消費者的合法權益,那么就必須對消費者的概念有準確的認識。但是消費者的概念不能只從法律角度來定義,他還要從社會現實中去定義,比如有些消費者知假買假,可能還會買賣活人、器官,這些應該不能作為《消費者權益保護法》保護的對象,其更不能稱為消費者;相反,一些房屋、金融以及醫療方面在消費者應該給予保護,他們也是合法的消費者[1]。
(二)消費者應有的意識作為一名合法的消費者,在挑選商品和購買商品前都需要樹立謹慎的意識。面對一些直播帶貨中超低價銷售、大幅度降價、超多人購買的商品時,要提高安全意識,該商品很可能為劣質商品或者殘次品,超多人購買可能都是商家自己雇的托,不要貪圖小便宜,在購買商品前要與直播商家談好商品的質量以及價格。不要被商家的信譽度所欺騙,商家的信譽度不能決定該商家的商品質量,在購買商品時要認準有質量保障或假貨保障的商品,沒有許可證以及國家批準的商品是不能購買的,且很難受到法律保護[2]。
(三)消費者如何維權消費者不免會遇到一些坑蒙拐騙的商家,所以這時候就需要消費者自主、堅決維權,這不僅是對消費者自身的保護,更是為健康的網購直播作出貢獻。消費者在維權時,不能采取暴力以及人身攻擊的形式,也就是犯法的形式,應當采取正當的法律手段對坑蒙拐騙的商家進行上訴,根據國家發布的《消費者權益保護法》與《欺詐消費者處罰辦法》正確的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不能妥協,妥協是對自己的不負責,更是對他人、對社會的不負責,這樣只能會讓黑心的商家越來越囂張,所以,消費者一定要根據法律法規維權到底。
二、直播帶貨出現侵犯消費者權益問題的原因
(一)網購直播平臺的監督力度不足網購直播平臺是那些侵權商家的立足之地,也是作案之地,所以對于這些黑心商家的直接管理,就是直播帶貨平臺,其規則是否規范直接影響黑心商家的出現率。但是遇到欺詐消費者事件的直播帶貨,其網購直播平臺一般都存在一些問題,比如直播帶貨門檻低、監管松散、對此類問題不重視等等。這些致命型的問題遲早都會暴露出來,也就會使消費者權益受到侵犯。那么為什么網購直播平臺的監督以及管理如此松散,欺詐消費者事件又層出不窮,但是還是有很多網購直播不重視這個問題呢?這主要是因為兩個方面,一方面就是利益,一般黑心商家愿意向網購直播平臺高層支付更多的錢,以金錢的誘惑買通網購直播平臺,黑心商家也就有了囂張法外的機會。另一方面,就是相關部門對這些網購直播平臺的監督與管理不夠嚴格,力度不足[3]。
(二)相關國家機構的監管力度不足國家相關部門對網購直播平臺有直接影響,但是有很多國家相關部門低效工作、投機取巧,不全心全意的為國家、為社會服務。其對網購直播平臺的管理與監督力度低,規則模糊,才導致了一些網購直播平臺的管理要求松散、知法犯法。另外,國家相關部門代表的是國家的形象,應當全心全意保護人民的利益,所以這種散漫管理與監督對任何人都是不負責的,國家相關監督部門應當嚴格要求網購直播平臺的規則與紀律。但是國家相關部門的有力工作需要完善的法律法規的支持。
(三)國家的網購法律法規不夠完善我們國家對于網購直播帶貨侵犯消費者權益的行為的法律法規還不夠完善,還存在很多問題與缺漏,國家發布的《消費者權益保護法》比較完整的保護了消費者的合法權益,但是仍存在一些遺漏問題,比如進行一些大型交易的消費者沒能受到該法律的保護。國家的法律法規對相關監察部門有直接的影響,他能規范相關部門監察管理與監察的標準,也能給相關監察部門兒提供合理且權威的依據。法律不夠完善,則一切網購直播行為都不能有規范的標準。
三、加強相關部門的管理與監督
(一)網購直播平臺的監管網購直播平臺的監查與管理是直接朝向網購直播平臺的商家的。網購直播平臺的高層增大監察與管理力度必定會使一些黑心商家無法作案,對消費者的合法權益的保護也是直接的體現,對消費者的保護,網絡直播平臺是重要的實施部分,這部分是否做好對整個維護消費者合法權益的措施有直接影響,所以其必須加強監督與管理,為實現合法保護消費者權益做出貢獻。同時,網購直播平臺需要配合相關國家機構的監管,實施國家頒布的法律,才能合法的對商家進行監管[4]。
(二)相關國家機構的監管相關國家機構的監督是直接對網購直播平臺進行管理與監督控制的國家機關,其要求與檢查力度必定會對網絡直播平臺造成直接的影響,其施加的壓力也會成為網購直播平臺加強監督與管理的動力。這相關監察部門的監查與管理,需要依據國家頒布的法律法規進行有法可依,有理可據的監督與管理,才能彰顯相關監察部門的權威與公正,才能讓更多網絡直播平臺感到壓力,讓網絡直播平臺自愿去監督與管理直播帶貨商家,才會更愿意去處理直播帶貨中出現的問題,才會主動維護消費者的合法權益。
(三)國家的法律保護與要求《消費者權益保護法》頒布以來,有效的保護了消費者的合法權益,提供了相關監察機構管理與監督的標準和依據,規范了網購直播平臺的監查與管理標準,為健康網絡直播帶貨創造了法律法規規定的背景與標準。但是《消費者權益保護法》仍然有不足之處,需要在各個案例中實踐與完善,才能更完整更完善的保護消費者的合法權益,找到更多保護消費者合法權益的辦法,經過全國人大的一致提議,出臺新的法律。國家法律在保護消費者合法權益的同時,也要給予黑心商家一定的懲罰,給予相關網購直播平臺一定的懲罰,對相關監察部門給予處分,這樣給相關監察部門和網購直播平臺一定的壓力,迫使其加強監督與管理。
四、關于維護消費者權益的具體措施
(一)消費者要懂得自己的權利消費者維權,首先要懂法,再者是用法。如果消費者連自己擁有什么權利都不知道,那么何談維權?所以要宣傳一些讓每個人都知道的基本維護消費者合法權益法律。例如:網絡直播平臺可以在消費者付費的頁面或者觀看直播的頁面公布一些關于消費者擁有的權利的宣傳語。長此以往,每個消費者都能知道自己應該擁有的權利。網絡直播平臺還可以在同樣的頁面宣傳一些保護消費者合法權益的法律法規,這樣能使消費者知道自己被哪些法律保護,在與直播商品商家發生爭執時就可以運用這些法律正確合法的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其次是相關部門可以在一些公共場合進行宣傳,宣傳保護消費者的法律與消費者擁有的權利,讓消費者知法懂法,才能靈活用法,更好維權。
(二)監管部門加大監管力度有些不良商家不遵循法律法規,這就需要監管部門對其進行查處。監管部門的作用不只是監督與管理,其威懾力也是工作的一部分,如果監管部門松散、低效,那么那些不良商家也會心存僥幸,在監管部門的眼皮底下違法,侵犯消費者的合法權益,所以監管部門必須加大監管力度。例如:監管部門可以對網絡直播帶貨平臺進行不定期不通知行監查,對網絡直播平臺提出一定要求,并不斷加大改要求,讓網購直播平臺有一定的壓力,讓其有主動監察與管理直播帶貨商家動力。同時加大對欺詐消費者行為的處罰力度,以殺雞敬猴的形式讓其他不良商家不敢頂風作案。同時宣傳《欺詐消費者行為處罰辦法》,讓不良商家知道自己的違法行為的嚴重性,對其造成一定的威懾和改良,用法律知識對其進行教育。若有知法犯法者,則雙倍處罰。
(三)國家完善相關法律
我國頒布了很多關于維護消費者合法權益的法律,比如《消費者權益保護法》規定過消費者和商家發生爭議時,可以用五種途徑解決,但隨著新時代的發展,這五種途徑是否還完善?應當尋求更多對于消費者更便利的解決方法。例如:國家可以出臺一個網絡直播帶貨監管平臺,所有網絡直播帶貨都必須在該平臺實名認證,并經過查驗。查驗可以抹去一些不良商家,而商家在該平臺實名認證后,消費者與該商家出現的一切問題,都可以在該監督平臺申請服務,監督平臺里有專門的客服介入,解決消費者與直播帶貨商家之間出現的問題,這樣既抹去了不良商家,又能在解決問題中便利消費者,是兩全其美的辦法。
網絡營銷評職知識:直播帶貨相關論文寫什么方向
五、結語
網購直播平臺的健康與完善需要各個階級、各個機構共同監督與管理。國家頒布可依靠的法律法規,跟隨互聯網發展的新趨勢對消費者給予新的保護,對違法者進行新的處罰。相關監察部門有了法律法規的依據,可以更高效更有依據的管理網購直播平臺,因此網購直播平臺就有了壓力,就會主動管理與監督各個直播帶貨商家是否經過允許是否為正版,就會主動處理網購直播帶貨中遇到的問題。這樣,網購直播帶貨環境健康發展可期,消費者的合法權益就能更有效、更合法的得到保護。
參考文獻:
[1] 馮訓陽.我國跨境電商發展現狀分析[J].中國集體經濟,2019(11):86-87.
[2] 何婧,沈蕾.銀行競爭對金融消費者保護的影響——基于世界銀行調查報告的實證研究[J].廣西財經學院學報,2019(01):72-81.
[3] 何宏慶.數字金融的發展困境與創新進路[J].甘肅社會科學,2019(01):166-171.
[4] 倪佳欣.加強電商不平等格式條款監管維護消費者合法權益[J].中國工商管理研究,2014(01):70-72.
作者:武韻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