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0年09月19日 分類:經濟論文 次數:
摘要:在家庭養老中重視女兒養老的作用,不僅可以和兒子養老相互配合,減輕單一養老主體的壓力,而且還能更好的給老人提供情感關懷和心靈慰藉,幫助提升老人的生活質量。然而在女兒養老在具體實施的過程中,受到主觀和客觀因素的制約,存在著一些困境。
關鍵詞:農村;女兒養老;困境
女兒養老并不是近幾年才出現的新型養老模式,而是已經有了較長的歷史,只是由于受傳統養兒防老觀念的影響,女兒在養老中發揮的作用往往容易被人們忽視。女兒養老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但同時,我們也應該看到女兒養老存在的困境。
一、女兒居住距離的擴大,增加了養老的難度
女兒居住距離的擴大主要是指女兒出嫁后,婆家離娘家的距離不斷擴大,主要有兩方面的表現。一方面是女性婚姻自主權的提高。以往女生擇偶往往都是在父母的安排下,通過中間人介紹,往往在離娘家較近的范圍內選擇合適的結婚對象,一般都是出嫁到了距離娘家較近的村莊。
現在,隨著女性受教育程度的增加和權利的擴大,越來越多的女性有了外出求學的機會,部分女性會選擇在自己讀書的城市工作和成家,由于繁忙的工作和兒女的出生,這些遠嫁的女兒很難有太多的時間和精力回到家鄉去贍養老人,這無疑增加了女兒養老的難度;另一方面,隨著改革開放程度的不斷深入,我國的經濟實力顯著增強,尤其是大城市的發展速度更是創造出了更多的工作崗位。
許多行業也越來越向女性開放,農村地區的女性也能憑借自己的能力找到一份合適的工作,外出工作的女性留在外地的機率大大增加,逐步改變了以往女性“就近出嫁”和“就近工作”的模式,這樣就不利于女兒養老作用的發揮。此外,大多數農村青壯年勞動力都會選擇進入大城市打工來維持一家人的生活開支。
丈夫一般都會選擇帶著妻子一起外出,這樣可以互相照顧,節省開支。如此一來,農村的一些女性也離開了家鄉,一般只有在逢年過節才回到家鄉看望父母,與之前時常回娘家照顧父母相比,回娘家的次數大大減少,從一定程度上看,外出務工也成為了制約外嫁女兒回娘家照料老人的客觀因素。
二、傳統養老角色的影響,不利于女兒養老的實現
依據農村傳統的風俗習慣,兒子被村民默認為贍養父母的主要責任人和父母遺產的合法繼承人,女兒贍養父母的貢獻不被重視,女兒也不會主動要求繼承父母的遺產。
一方面,社會成員總是認為父母年輕時含辛茹苦,為了兒子能夠蓋房、買房、娶妻成家奉獻了所有,當兒子結婚后,理應該贍養逐漸喪失勞動力的父母。而出嫁的女兒已經有了自己的新家庭,她們被默認為外姓人,認為她們應該把重心放在相夫教子和孝敬公婆上,不應該過多的摻合娘家的事情。一旦女兒頻繁的回娘家照顧父母或者長時間把父母接走和自己生活,村民則可能會不分青紅皂白的默認為兒子不孝,對兒子兒媳指指點點,譴責他們的不孝行為。因此,正是由于這種風俗習慣,老人一般不會選擇到女兒家常住,兒子也不愿意父母常去走女兒家,女兒也不會輕易地接走父母。
另一方面,中國的父母心甘情愿為了兒女奉獻出自己的全部,往往不求回報的幫助子女處理好人生路上的大事小事,還總是認為自己做的遠遠不夠。在這種傳統的教育思維之下,大多數子女能夠體諒父母的辛勞,從而努力拼搏,在成家立業后通過自己的照料,讓父母安享晚年。然而,部分孩子從小就在父母的保護下長大,把父母給自己的愛護當成了理所應當,很容易養成自私的性格,不僅不會感恩父母的辛勞,而且總是認為父母給予的不夠。
因此,在農村地區,會存在兒子拒絕贍養老人,兒媳辱罵和虐待老人的現象。中國歷來就有“家丑不可外揚”的習慣,即使是家庭中存在兒子不孝的行為,老人害怕別人看笑話,往往選擇隱忍,不會去給別人訴說自己的遭遇,甚至當別人譴責兒子不孝的行為時,老人還會幫忙掩飾和辯解。即使是處于這樣的生存環境中,父母也認為和兒子生活在一起是天經地義的事情,他們不愿意去和女兒生活,害怕村民對自己議論紛紛。
三、出嫁女兒的經濟狀況,限制了女兒養老的能力
贍養老人是一個經濟支持和情感關懷相互結合的過程,缺一不可,然而老人晚年生活水平的優劣和子女的經濟供養密不可分。女兒養老過程中,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女兒的經濟能力,然而,綜合分析,農村女性的經濟狀況,限制了女兒養老的能力。
一方面,農村女性的經濟不獨立,經濟來源單一。受傳統“男主外女主內思想的影響,家庭中的女性都被賦予了操持家務、照料家庭成員的角色,然而女性在家庭中的勞動則往往不被重視和難以衡量,因此很難有直接的經濟來源。男性則外出工作,掌握著家庭的經濟大權。雖然女性也掌握有生活費,然而,隨著兒女上學費用的開支、老人生病就醫的花銷和日常生活用品的購買,所剩無幾,當遇到需要花錢的事情還得向丈夫要,因此不獨立的經濟狀況使得女兒養老步履維艱。
另一方面,按照農村傳統的理念,仍然存在要求女兒“在家從父,出嫁從夫”的想象,潛意識的認為一旦女子出嫁,就意味著女兒與娘家的分離,認為女性出嫁后就應該孝順公婆、相夫教子,而娘家人則被認為“親戚”,因此這種傳統的觀念限制了女兒在贍養娘家父母中的責任。
四、父母對子女的偏好程度,降低了女兒養老的熱情
農村女兒養老有著重要的意義,然而,在實際女兒養老的過程中存在許多困境,除了客觀原因和主觀原因外,出嫁女兒養老能否實現也與父母對子女的偏好程度有關。
依據我國的傳統,養育兒子的成本一般高于養育女兒的成本,大部分父母工作一生,積攢的財富都用在了兒子的身上,父母對兒子付出的精力總是高于女兒。以往在一些貧困地區,存在女兒輟學維持兒子上學的現象。一些父母認為女兒將來總是要出嫁的,花費的精力和投入的成本不需要太高,而認為兒子將來能為自己養老,把兒子作為重點培養的對象。這些父母在不自覺中,在維護兒子利益的同時,給女兒帶來了一定的心理傷害。在這種教育理念和家庭氛圍中成長起來的女兒,心中難免會存在失落感,她們中的一些可能會對父母這種重男輕女的思想不滿,從而對父母疏離,和父母的感情淡薄。
一些父母的的這種對子女的偏好程度,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出嫁女兒對父母養老的熱情。男女平等的基本國策在我國得到了落實,大部分城市父母和農村父母都逐步樹立起了男孩和女孩一樣的觀念,然而,部分地區可能還存在偏好男孩的思想。正是由于一些父母的這種傳統觀念,導致一些女兒參與養老的主動性不強。鑒于此,父母應該主動從自身探尋原因,用自己的行動增強女兒養老的熱情。
一方面,父母應該改變落后的觀念,真正把男孩女孩平等的觀念落到實處。父母在年輕時應該平等的關愛每一個孩子,尤其應該注意到女兒細膩的心思,要更多的關愛她們,加強和子女之間的溝通,及時解答她們的困惑。另一方面,父母要改變自己的偏好程度,要均衡的培養兒子和女兒。父母要盡全力去支持女兒接受教育、要及時用物質支持和情感關懷幫助女兒解決困難,在家庭大小事物的決策中,也應該多多注意聽取女兒的意見。父母在年輕時經常性的關愛女兒,女兒在父母年老時,也必定會全心全意贍養父母。
養老方向評職知識:養老問題研究論文如何投稿
我國在快速發展的同時,老齡化問題也伴隨而來。養老問題是一個需要各方相互配合的工程,解決好這個問題是未來一段時間內工作的重點。家庭養老始終發揮著基礎性的地位,在家庭養老中,我們在肯定兒子養老的同時,也應該看到女兒在養老中的重要作用。通過對女兒養老困境的分析,探究出當前女兒養老中存在的困境,能夠為問題的解決提供基本的依據,從而幫助女兒在養老中更好的發揮出應有的作用。
作者:邢二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