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7年04月18日 分類:經濟論文 次數:
這篇經濟類論文發表了低碳經濟時代轉變農業經濟發展方式的重要途徑,在低碳經濟的告訴發展下,我國農業經濟發生了很大的轉變,論文對研究低碳經濟時代轉變農業經濟發展方式做出了具體分析。探討了目前階段,我國農業經濟發展方式上存在的問題。
關鍵詞:經濟類論文發表,低碳經濟;農業經濟;發展方式
長時間以來,我國的農業經濟在整體國民經濟中有著異常重要的地位,農業的發展狀況以及形式在一定程度上制約著我國的未來發展前景。目前,由于經濟的發展導致了對環境的破壞程度越來越嚴重,因此,將低碳經濟進行全面發展是解決環境與經濟發展矛盾問題的重要措施。同時,更是推進我國經濟進行健康發展的有利條件。
1低碳經濟時代轉變農業經濟發展方式的必要性
1.1從本質上將農業經濟發展形式進行轉變
在走可持續發展路線提出以來,農業經濟的發展方向便逐步開始實現經濟效益最大化,并且極其注重對生態環境的有效保護工作和供給為經濟發展帶來的巨大作用[1]。目前,以往實施的粗放型生產模式在不斷的發展中,逐漸出現了弊端,為了更好的推進農業經濟的發展腳步、實現健康有序發展的戰略部署,要從本質上將農業經濟的發展形式進行轉變,向智能化、集約化和知識型的模式進行轉化,將農業生產上的各項投入進行減少,提升最終的生產效率。
1.2轉變農業經濟發展方式的必要性
我國在農業經濟發展水平上速度非常快,并且產量在逐步進行提升,不但農產品的質量有保障,并且農民的生活水準也有了較大的提升[2]。但快速發展的同時,也存在了一些問題。例如:在農業實施生產的過程當中,難免會使用化肥以及農藥來確保農作物的生長,這樣便對土壤以及河流造成了嚴重的污染,加之我國目前在先進農業生產設備的應用程度上并不高,在基礎設備的全面建設上還有一定的欠缺,生產條件稍弱一些,嚴重阻礙了農業經濟的大跨步發展。因此,在低碳經濟時代的背景下,農業經濟發展形式實施轉變已經是必然的趨勢,更是我國經濟全面發展的本質要求,有益于將產業進行升級,推進農業經濟有序發展。
2目前階段,我國農業經濟發展方式上存在的問題
2.1農業環境污染嚴重
我國的農村普遍知識文化水平有些低,這些帶動農村經濟發展的政策往往不能得到較好的落實,絕大部分地區仍然應用非常傳統的生產手段,生產效率的追求程度上并不是特別積極。在生態環境保護方面、低碳經濟方面更是無從下手[3]。隨著工業發展腳步的加快,較多排放污染的企業轉移到了農村區域,對鄉村的環境造成了嚴重的破環,不但環境質量嚴重下降,農作物中重金屬的含量也嚴重超標,原生態的綠色農產品變為了有毒的食品,對經濟和環境發展造成了阻礙。
2.2農業科技發展水平落后
農村地區距離城市在地理位置上有些遠,甚至還有些農村地區處在偏遠的山區,生活的質量以及受教育的水平都很有限,對新研發的農業科技關心程度不夠,也沒有較多的渠道獲取新農業科技知識,更多的是依照以往的形式實施農作物耕種。面對這樣的情況,農業新型科技在農村區域的發展有非常大的局限性,新型的技術不能及時的得到推廣,機械設備的應用效率非常低,科技發展水平比較落后。這些現象皆導致了農業的生產效率較低,經濟效益得不到提升。
3低碳經濟時代轉變農業經濟發展方式的重要途徑
3.1發展循環農業經濟
由于我國有著比較特殊的國情,人口與土地之間形成的矛盾問題比較大,對農業的發展造成了一定的阻礙,生態環境污染較為嚴重。所以,要將現有的資源充分的利用起來,使其獲得更廣闊的發展方向,要將現有的農業形式進行轉變,走經濟可循環的發展路線。其中,節約型經濟模式具有的重要特征有:堅持資源進行再利用的原則,全力推動節約能源的型材使用,將資源可再生系統進行完善,采取清潔生產的方式,逐步實現低成本投入、最低消耗、最低排放甚至零排放的高回報生產模式。循環經濟模式是利用農業上的各類資源、產品、廢物等實施再次應用的方式,將人類、環境與資源之間產生的矛盾進行化解,實現相互協調、互相推進發展的重要作用,這便是循環農業經濟發展的重要途徑。
3.2發展現代農業經濟
為了更好的將我國農業的生產效率進行提升,有兩個非常重要的途徑,其一便是在投入上增加力度;其二便是將效率進行全面提升[4]。值得注意的是加大投入量是有一定限制的,應與資源的有效供應量保持相對的平衡,全力確保在環境可以承受的范圍以內將投入進行加大。將資源使用效率進行全面提升,首先應注意的問題便是不可過度的利用加大投入來對現代化農業實施發展,這是將經濟、生態以及社會效益實現共同進步發展的有效途徑。黨的十八大會議上明確指出,要將新農業的發展堅持到底,將新農村的繁榮工作依舊視為重要的任務。因此,要將發展現代化農業的有效措施做好,打破資源以及環境的因素限制,將土地的使用效率以及資源的使用效率進行優化提升。從2004年開始,我國連續4a將發展農業的問題視為國家發展的首要問題,進一步指明了現代化農業發展的重要方向,提出了明確的發展思想觀念:對現代化的物質條件要充分的加以利用,學習先進的科學技術手段對農業實施改造;將現代農業產業體系進行完善,全力推進農業的各方面發展;應用現代化的經營理念以及形式對農業進行推動。此外,更要將農民的知識涵養進行提升,使農村機械化水準加快進行,將我國農業市場的核心競爭力進行提升。全力打造現代化農業更是對傳統落后農業的改造,將農村生產力進行解放和發展,為我國加快實現現代化農業大國的目標打下重要的基礎。
3.3發展生態農業經濟
將生態農業經濟形式進行發展是低碳經濟時代快速轉變農業經濟發展的重要舉措。在實施生態農業發展的過程中,要對農業相關的資源進行充分合理的應用,注重對資源的優化使用,減少甚至避免產生資源浪費以及對生態環境造成污染,提升生產中的有效生產率,使農民的收入有明顯的增加。對農業資源實施合理的應用是生態農業進行發展的必然要求,可利用先進的農業相關技術,對農業生產實際的效率進行提升,并且有效的對農業環境進行改善,使農業經濟走可持續發展的路線。實際應用的措施為在農業進行發展的過程中,依照具體的法律以及法規,對農業資源實施有針對性的評估以及設計,選擇好適合其發展的生態路線模式。以環境的保護為發展原則,嚴厲打擊違法犯罪活動。減少化肥以及農藥的應用,全力保障農產品純天然,無公害。
4結束語
雖然,我國目前的農業經濟發展形式還存在較多的矛盾與問題,生產科技水平不足、實際生產效率不高、對生態環境造成破壞等問題。現在,低碳經濟的提出,已經成為了我國全新的發展形式,為我國的農業發展開啟了全新的時代,有利的將生產力進行了提升,推進了我國農業經濟的穩定、健康以及持續的發展。
參考文獻
[1]張衛東.低碳經濟時代轉變我國農業經濟發展方式的新探索[J].河南科技,2014(21):223-224.
[2]陳修宏.低碳經濟背景下如何轉變農業經濟發展方式[J].現代經濟信息,2014(07):341.
[3]王顏波.低碳經濟時代轉變農業經濟發展方式探析[J].黑龍江科技信息,2014(25):296.
[4]王陽,劉宇新.低碳經濟時代轉變農業經濟發展方式探析[J].中國集體經濟,2016(19):17-18.
作者:薛艷霞 單位:河南省鎮平縣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管理站
推薦閱讀:商業經濟研究創刊于1982年,曾用刊名:商業時代;1982年創刊,是專業理論刊物。研究社會主義商業經濟理論,介紹企業改革和營銷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