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6年11月14日 分類:經濟論文 次數:
這篇審計職稱論文發表了內部審計在財務監督的目標及途徑,隨著財務管理的要求越來越高,內部審計對財務管理的監督越來越精細化,論文探討了內部審計在財務監督中面臨的新常態,分析了在這中常態下內部審計在財務監督中的主要目標。
摘要:中國經濟正在向形態更高級、分工更復雜、結構更合理的階段演化,經濟發展進入了“新常態”。內部審計工作如何認識“新常態”、積極應對“新常態”是當前及今后將面臨的重要任務。而財務監督是各種組織內部審計管理的重要內容,也是問題較為突出的環節。筆者分析了內部審計在財務監督中面臨的新常態,結合內部審計的工作特點,指出了“新常態”下內部審計在財務監督中的問題的解決途徑,以期對組織內部審計工作的開展有所裨益。
關鍵詞:審計職稱論文,經濟發展,財務監督,內部審計
一、內部審計在財務監督中面臨的新常態
(一)財務類審計的重要性更加凸顯
一直以來,財務類審計都是內部審計的重點審計內容之一,但在經濟新常態下,財務類審計的重要性更加凸顯。由于面臨經濟新常態下的成本上升、結構調整加快、不確定因素增加等問題,通過開展財務類審計,對企業財務的真實性和效益性進行監督,能一定程度上起到控制成本、降低風險、限制舞弊、提高效益的作用。
(二)監督標準從單一合規性向多樣性發展
隨著財務管理的要求逐漸轉變,內部審計對財務監督標準也隨之變化,從單一的合規性監督向既包含合規性也包含其它領域的多樣性監督。一是更注重財務內部控制有效性。以保持內部控制的良好運作,使組織具有較高的內部控制效率,同時降低審計風險,減少審計投入。二是更注重財務風險控制。根據以風險導向的要求,確定風險較高的領域,以便進行重點審計,從而提高審計效率,降低財務風險。
(三)監督對象從單一化向精細化轉變
隨著財務精細化管理的要求,內部審計對財務管理的監督對象從對賬務監督向精細化轉變,主要包括:一是預算管理監督。新常態下內部審計也開始逐步評估預算編制,指出財務預算編制的不足之處,并給出改進建議。二是資產管理監督,確定資產管理內部控制是否健全有效,審查資產的出售、毀損、報廢是否按照規定程序處置,審查組織內部資產計價的合理性。
二、新常態下內部審計在財務監督中的主要目標
(一)控制財務管理風險
在經濟發展的新常態下,由于法律更加完整和嚴格,組織對風險控制的要求更高,內審在財務風險控制的目標也更多元化:一是優化財務風險控制環境。通過參與風險管理,提出改進措施,從而提升整體的風險管理水平,達到優化財務風險控制環境的目標。二是通過審計活動降低各類風險。查找問題并根據問題進行風險識別及評估,對風險進行分類,并根據實際情況提出風險應對方案或措施,降低財務管理活動中的各類風險。
(二)促進財務管理增值
審計促進財務管理增值的目標在新常態下日益凸顯:一是提升經濟性。內審在提升企業經濟性的目標主要為通過審計控制成本、節約費用等。二是提高效率性。內審在提升組織效率性的目標主要為通過審計提升組織運行效率,如:如何解決庫存商品積壓,如何有效催收各類應收賬款。三是強化效果性。內審在提升組織效果性的目標主要為通過審計提高組織產出、利潤,如:開展項目管理效益情況審計,審查投資項目的可行性,投資項目的效益性。
(三)提供財務分析結果
內審通過在對財務監督中開展各類分析,并提供分析結果,以提供科學決策的依據,主要目標有以下幾種:一是財務數據統計分析。分析主要財務技術指標,通過縱向、橫向的比較,反映管理水平和組織狀況,評價經營成果、管理水平和經營業績。二是管理活動合法性分析。分析是否有偷漏稅問題,是否有轉移資金、挪用公款和私設“小金庫”的現象,經濟合同是否合法、規范等等。三是內部控制的健全性和有效性分析。通過健全性測試,分析控制點是否齊全,控制目標是否完整,相應的規章制度是否完善;通過符合性測試,分析控制點是否有效,控制目標是否實現,規章制度是否貫徹落實。
三、新常態下內部審計實現財務監督目標的途徑
(一)更新審計理念,明確財務監督的新思路
更新審計理念,一是要圍繞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各項任務,科學選擇審計項目,合理確定審計重點,使審計監督更加切合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要求,二是要堅持批判性與建設性相結合,更多地從制度、體制和機制方面著眼,揭示和反映體制性障礙、制度性缺陷和管理漏洞,促進建立和完善有利于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體制機制。
(二)前移審計關口,把握財務監督的主動權
一是要變被動審計為主動審計。每年初要制定本年度審計計劃,要積極主動開展各類審計。二是建立審計內控監督機制。通過內控機制的建立,理順本單位審計機構設置,發揮內控制衡作用,將其融入到單位的管理體系中,使其真正擔負起管理、監控的雙重責任。三是開展日常監督審計。要充分發揮財務監督的職能,督促財務部門通過開展自查、自糾、自律等形式,查找財務收支過程中的漏洞,主動消除隱患。四是開展審計預防工作。對具有苗頭性、傾向性的錯誤,應及時反饋,有針對性地加以糾正,把問題解決在萌芽狀態。
(三)形成聯動機制,提升財務監督的執行力
一是機構聯動。建立健全決策層、監督層、管理層及被審計對象落實等多個橫向、縱向管理層面,構成規范高效的審計監督程序。二是程序聯動。要加強審計與財務部門的配合,把經濟責任與審計評價結合起來,從而做出全面、公正、真實的審計評價。三是成果聯動。審計部門應及時與財務部門溝通審計結果,財務部門可以對審計結果中反映的情況和問題,提出反饋處理意見,從而加強審計成果的運用。
作者:張春陽 張華 魏佩宜
推薦期刊:《中國審計》是由中華人民共和國審計署主管,中國時代經濟出版社主辦的中文核心類學術期刊,國際刊號ISSN:1002-5049;國內刊號CN:11-1241/F,郵發代號: 82-283。是一本反映國家有關審計工作的方針政策,及經濟法規最新動向的專業學術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