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6年10月28日 分類:電子論文 次數:
這篇電力信息化論文發表了電力工程課程改革研究,《電力工程》課程是為了讓學生更好的掌握知識,有效的教學內容改革可以針對學生的特點進行方法和手段上的變革,為此論文探討了教學方法和改革手段。
摘要:《電力工程》是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的專業課,其具有很強的專業性和實踐性,學習難度較大。本文針對本三院校應用型人才的培養目標,從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和手段以及考核形式等方面作出了課程改革。
關鍵詞:電力信息化論文,課程改革,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和手段,考核形式
《電力工程》是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的專業課,該課程主要介紹電力工程的基礎理論知識和基本計算方法,通過本課程的學習,可以掌握一次系統的電氣主接線、正確選用電氣設備、常用的繼電保護的計算方法和防雷接地的設計計算,能夠對企業供配電進行設計。該課程具有綜合性、實用性強等特點。針對課程的特點,以及我系學生的情況,為了讓學生更好的掌握知識,對以下幾方面進行改革。
1教學內容的改革
《電力工程》作為一門專業課,必須先修《電機學》這門課程,由于我系《電機學》課程在教學過程中,針對我系學生的特點,在教學內容和學時上都做了一些刪減,從不影響本課程教學的角度出發,在對短路電流及其計算這一章節安排時,對不對稱故障的分析計算這部分不講,作為自學內容,對于有需求的同學在遇到問題時通過課后輔導的形式幫助解答。作為本三院校學生,主要另外我系電力方向的專業課程學習《電力工程》和《電力系統及其自動化》兩門課,對兩門課中交叉的內容“配電網自動化”放到《電力系統及其自動化》課程中。由于本課程的內容比較抽象,晦澀難懂,根據培養應用型人才的需求,對一些抽象的內容少講,比如在講一次設備時,只講一次設備的特點和用途,要求學生在不同的場合會用這些設備就可以了,而不要求學生了解設備的內部結構。同時,為了使學生更好地理解電力系統相關知識,建立了相應的實驗室,對一次系統、繼電保護等二次系統通過演示實驗的形式,加深對相應內容的了解。改革之后相應的學時分配安排如表1所示。
2教學方法和手段的改革
在課堂教學中,如何將知識傳授給學生,讓學生真正做到學以致用,傳統的灌輸式教學方法已經不適用了。為了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培養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教學過程中,采用多種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相結合。
2.1啟發式教學法
教與學是密切相關的兩個方面,只有教、學互動才能起到良好的教學效果。為了避免填鴨式教學,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在教學過程中我注重引導學生去思考問題。如在第一節課介紹課程目標時,為了讓學生知道本課程的目的和意義,引出在進行電力設計時,在給出了基本技術資料后,要設計好一個系統要做哪些工作,讓學生根據實際電力系統的組成從發電、配電和用電三部分去考慮。
2.2案例式教學法
由于電力工程知識點比較多,為了讓學生能夠把學到的知識用到實際中去,在整個教學環節,以一110kV降壓變電所的設計為主線,在給出了基礎資料后,結合理論知識,對該變電所的主變壓器的選擇、電氣主接線、電氣設備的布置、短路電流的計算、主要電氣設備的選擇和校驗、繼電保護配置與整定計算、所用電設計以及防雷和接地設計計算,通過各部分的設計,對整個課程和電力系統有一個直觀地了解。
2.3參與式教學法
讓學生利用課余時間,查找相關的資料。例如在講電氣主接線時,由于教材中只介紹了電氣主接線的基本形式,實際電力系統中還有其他的一些接線方式,在學生查找資料后在課堂上進行討論分析,這樣讓學生有一種參與感,既加深了對知識的理解,又可以提高學生學習興趣。
2.4實驗教學法
由于電力工程課程比較難,學生對一些知識理解比較困難,在教學過程中,利用實驗室的資源,通過實驗加深對知識的理解。例如在講繼電保護的整定計算時,學生對動作值的選取不理解,我首先講解了繼電器的工作原理,然后讓學生自己去做繼電器的特性實驗,從而了解繼電器時如何工作的,什么時候繼電器動作、返回。
2.5充分利用豐富的教學資源
由于電的不可操作性,為了讓學生對相應的知識能有直觀的認識,廣泛地收集相關資料,在授課的過程中以圖片或視頻的形式給學生演示。比如在講架空線路時,首先引導學生說出他們知道的架空線路的組成以及各組成部分的作用,然后給出實際架空線路的圖片,根據圖片對組成部分進行講解,同時對常見的絕緣子、金具等的彩圖給出,讓學生上完課后仔細觀察架空線路,去了解其結構。為了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在授課過程中依托教材,設計了生動形象的多媒體課件,課件中采用flash動畫對一些過程加以闡述,便于學生理解。
3考核形式的改革
由于該課程知識點多、面寬、公式復雜等特點,學生學習和掌握起來比較困難,從培養應用型人才的角度考慮,只要學生掌握了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就可以了,因此對考核形式進行了考核,把學生從死記硬背、為考試而學習中解放出來。為了對學生進行全面的考核,本課程的的成績由三部分構成。一是平時成績,主要從學生課堂表現,如參與度、回答問題的正確率、出勤等方面考慮,平時成績占期末總成績的20%。二是實踐環節,在理論知識介紹完,讓學生分組對小型的電力系統進行設計,這樣既可以培養學生的團結協作能力,又能對整個課程有一個清晰地認識,此設計與實驗操作部分作為實踐成績,占期末總成績的20%。三是期末閉卷考試,在試卷內容上,弱化一些復雜的公式,注重與其他課程的銜接,此成績占期末總成績的60%。
4結束語
《電力工程》是一門專業性比較強的課程,在教學過程要做到與時俱進,深化教學改革。在幾年的教學過程中,通過對教學內容、教學方法等的改革,在教學中取得了明顯的教學效果,得到學生的好評。
參考文獻:
[1]孫麗華.電力工程基礎[M].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09.
[2]商國才.電力系統自動化[M].天津:天津大學出版社,1999.
作者:田小琴 單位:南京航空航天大學金城學院
推薦期刊:《艦船電子工程》(月刊)創刊于1981年,由中國船舶重工集團公司第709研究所、中國造船工程學會、電子技術學術委員會主辦。中國造船工程學會電子技術學術委員會會刊,同時也是中國造船工程學會納入管理的期刊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