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1年09月16日 分類:課題申報 次數:
高校廣大教師和教學管理人員晉升職稱時會申請教育改革方向的課題,他們也是會積極探索高校教育教學改革面臨的新問題,那么高等教育教改有哪些立項課題?下面學術顧問就整理了一些以往成功立項的教改課題,以及課題立項條件,廣大教師可作為參考:
高校教育教改立項課題:
1 1-1 學生發展視域下地方本科院校“陽光學工”體系建構與實踐 魯學軍/徐向明 泰州學院 重中之重
2 1-6 高水平行業特色型大學創新創業教育模式研究 施大寧/孔垂謙 南京航空航天大學
3 1-6 國際化智能采礦人才培養模式研究與實踐 萬志軍/姚強嶺 中國礦業大學
4 1-7 基于產教融合與多元協同的卓越職教教師教育體系構建研究 朱林生/周蘭珍 江蘇理工學院
5 4-1 高校思政金課“三面一體”建設模式的探索與實踐 周顯信 南京信息工程大學
6 10 公安本科院校大數據條件下實戰化教學改革路徑研究 夏存喜/王智軍 江蘇警官學院
7 3-1 課程思政指標點分解及案例庫建設探索與實踐 趙炳起/曹蘇群 淮陰工學院/江南大學/中國礦業大學
8 3-7 地球系統科學拔尖創新人才培養虛擬仿真實驗教學研究 李滿春/陳振杰 南京大學
9 6-10 智能+虛實結合新工科實踐教學系統建設及其應用研究 沈健 南京師范大學
10 2-5 數字經濟視閾下新商科專業變革與人才培養模式重構的探索與實踐 葉美蘭/黃衛東 南京郵電大學
11 2-10 基于“課程安全”的化工類專業安全教育課程與教學體系探索 陳群/陳海群 常州大學
12 1-3 高職“雙區協同、三全育人”人才培養模式創新研究 席海濤/吳新燕 江蘇信息職業技術學院
13 2-15 以“三教改革”引領藥品生產技術專業人才培養的創新與實踐 朱善元/楊海峰 江蘇農牧科技職業學院
14 8-3 “雙高計劃”背景下高職院校智能制造專業集群建設的研究與實踐
15 8-5 本科職業教育人才培養模式的探索與實踐 謝永華 南京工業職業技術學院
16 9-7 基于AI智慧教育環境的高校教師信息素養培養策略研究 楊楓/范莉莉 江蘇省高等學校外國語教學研究會
17 9-41 高校思政課實踐教學體系構建研究 梅景輝 南京財經大學 重中之重 南大社
18 1-1 新時代一流高校人才培養高地的內涵建設研究-以東南大學吳健雄學院為例 鄭家茂/陸挺 東南大學 重點
19 1-1 以學生全面發展為導向的一流本科人才培養體系研究 董增川 河海大學 重點
20 1-1 中文本科專業人才培養內涵式發展探索研究 徐興無 南京大學 重點 品牌專業
21 1-1 基于“生本師要”理念的卓越電氣類人才培養研究 顧菊平/華亮 南通大學 重點 品牌專業
22 1-2 長三角高校書院卓越人才協同培養模式探索與實踐 錢進/張立榮 江蘇師范大學 重點
23 1-2 適應長三角一體化的應用型高校人才培養體系研究 王資生/陳桂香 鹽城工學院 重點
24 1-3 責任關懷視域下大學生安全素質教育研究 蔣軍成/李忠玉 常州大學 重點 品牌專業
25 1-4 “后四化”背景下“四跨”融合培養新商科應用型本科人才的模式探索與實踐 宣昌勇 江蘇海洋大學 重點
26 1-4 面向新工科的“拔尖創新-創業復合-工程應用”機械類人才培養模式改革 凌祥/趙建平 南京工業大學
27 1-4 多元融合視域下體育院校高質量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的探索與實踐研究 楊國慶/李江 南京體育學院 重點
28 1-6 中俄合作辦學機構拔尖創新人才培養模式的探索與實踐 李順才/張農 江蘇師范大學 重點
29 1-6 天文學拔尖創新人才培養的研究與實踐 李向東 南京大學
30 1-6 大氣科學拔尖人才國際化培養模式的研究與實踐 任雪娟/丁愛軍 南京大學 重點
31 1-6 面向航空航天智能設計與制造的信息工程創新人才培養模式研究與實踐 吳啟暉/黃洋 南京航空航天大學
32 1-6 材料學科卓越人才“寬厚相濟,多元實踐”培養模式探索
33 1-6 “雙核四場景五方向”卓越新聞傳播人才教育培養模式的研究與 駱正林 南京師范大學
34 1-6 基于新醫科“三新”理念的卓越拔尖人才培養模式的研究與實踐 呂廣明/桑愛民 南通大學
35 1-6 地方高校“生物科學+”拔尖學生培養基地建設探索與實踐研究 焦新安/黃金林 揚州大學
36 1-7 “1+1+N”多主體協同育人的智能制造人才培養新模式研究與實踐 徐惠鋼/謝啟 常熟理工學院
37 1-7 “產-教-研”深度融合培養地方應用型生物技術專業人才的研究與實踐 趙祥祥 淮陰師范學院
38 1-7 新農科背景下機械類專業人才培養產教融合育人機制研究 汪小旵/肖茂華 南京農業大學 重點
39 1-7 基于網絡協作的“戰教融合式”網安人才培養模式研究 王新猛/陳俊雹 南京森林警察學院
40 1-7 “創業型大學”視域下雙一流高校“三結合、四協同”深度融合育人新機制研究 郭照冰 南京信息工程大學 重點
41 1-7 “創業型大學”視域下一流創新應用型大學產教融協同育人機制實踐與探索 曹廣喜 南京信息工程大學濱江學院 重點
42 1-4 “三全三為,多元并舉”——新時代一流網絡安全人才培養機制研究 黃海平/肖甫 南京郵電大學 重點 教育廳
43 1-3 “543”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構建與實踐——以泰州學院為例 徐向明 泰州學院 重點 教育廳
44 1-7 以產教融合為核心特征的應用型高校建設方略研究 劉玉海/于競 南京理工大學泰州科技學院
45 1-9 國際化視域下理工科青年學生文化自信重塑及其路徑依賴研究 顏曉紅 江蘇大學 重點
46 1-9 不同高校人才培養國際化與STEM理念下大學數學課程創新和實踐 盧殿臣/陳文彥 江蘇省高等學校數學教學研究會 重點
47 1-14 新工科背景下航空航天“大類”專業人才培養新模式的研究與實 蔣彥龍 南京航空航天大學 重點
48 4-1 立足江蘇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與創新的高校藝術設計專業教學改革研究 沈頌 南京工程學院 重點
49 4-1 鄉村振興背景下涉農高校經濟管理專業創新實踐能力培養體系改革研究
50 4-1 基于OBE理念的教學改革—藥學專業“進階式”實踐教學體系構建
51 4-3 基于新工科理念下一流高校創新創業教育生態體系構建與研究以東南大學為例 孫偉鋒/鄧蕾
52 4-3 一流本科專業學生科研創新能力培養的體制機制構建研究 黃建洪 蘇州大學 重點
53 4-5 “五位一體”實習工作體系研究與實踐 屠世浩/吳祝武 中國礦業大學 重點
54 4-9 新時代應用型本科院校校園文化建設與學生能力培養的關系研究 張亞權/徐丹 南京大學金陵學院 重點
55 5-7 產教融合背景下地方高校產業學院人才培養質量標準與評價研究 徐守坤/莫琦 常州大學 重點
56 10 新興應用型大學“課程思政”系統化建設的路徑建構與實踐創新 馮年華/張素紅 金陵科技學院 重點
57 10 綜合性藝術院校新文科建設的理念與路徑研究 詹和平/孫為 南京藝術學院 重點
58 10 新中國成立70周年高等教育教材建設回顧與展望的研究與實踐 閻燕/施佳歡 江蘇省高等學校教學管理研究會
59 4-3 基于滿意度調查的應用型本科院校學生實踐創新能力培養策略研究 潘柏/劉允 南京大學金陵學院/南京郵
電大學通達學院 重點 教育廳
60 3-1 繼承紅色基因,以“同向同行、協同育人”新機制建設電子信息
工程一流專業 張玲華/賀超凱 南京郵電大學
61 3-3 產教融合下應用型課程體系的邏輯與路徑研究 冀宏/張根華 常熟理工學院 重點
62 3-6 高水平綜合性大學教師教育人才培養模式創新與實踐 戴躍偉/楊作東 南京信息工程大學 重點 教育廳
63 3-7 人工智能技術在電子信息實驗中實時引導與考核評價的應用研究 胡仁杰/鄭磊 高校實驗室研究委員會 重點
64 3-7 智能時代工商管理專業撥尖創新人才培養模式研究 楊林 南京財經大學 重點
65 3-8 基于“虛實結合”的OSCE線上虛擬訓練與線下綜合能力考核模式
探索與實踐 徐桂華/黃芳 南京中醫藥大學
66 3-10 海洋技術人才培養中“虛擬仿真+數值模擬”雙向融通實驗體系的探索與實踐 呂海濱 江蘇海洋大學
67 3-10 “互聯網+漢語言文學(師范)”創新教學模式的理論與實踐探索 沙先一/王立增 江蘇師范大學
68 3-10 中藥學拔尖創新人才培養模式的研究與實踐 胡剛/胡立宏 南京中醫藥大學 重點 品牌專業
69 3-4 全面實施項目化教學綜合改革,培養一流應用型本科人才的改革與探索
70 6-7 “大人網云”教育與江蘇應用型本科院校新興發展研究 陳小虎/黃洋 金陵科技學院 重點 教育廳
71 2-2 信息工程一流專業建設的理論與實踐研究 張在琛 東南大學 重點 品牌專
業
72 2-2 基于新工科背景的生物工程一流專業建設路徑的探索與實踐 許正宏 江南大學 重點 品牌專
業
73 2-2 面向新工科的能源與動力工程一流專業內涵提升途徑研究 王謙/高波 江蘇大學 重點 品牌專
業
74 2-2 行業特色型高校“船舶與海洋工程”一流專業建設研究與實踐 周宏/陳淑玲 江蘇科技大學 重點 品牌專
業
75 2-2 大氣科學“金課”群建設引領一流人才培養的研究與實踐 陳耀登 南京信息工程大學 重點 品牌專
業
76 2-2 大數據背景下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一流本科專業應用型人才培養
模式研究與實踐 曹杰 徐州工程學院 重點
77 2-5 智能時代自動化新工科人才培養模式研究 熊偉麗/陶洪峰 江南大學 重點 品牌專
業
78 2-6 文化強省戰略背景下江蘇區域文學與文化課程體系構建研究 馮保善/劉學軍 江蘇第二師范學院 重點
79 2-6 健康中國背景下大學公共體育課程靶向教學有效性研究 孫芹/嚴海平 南京師范大學泰州學院 重點
80 2-6 “醫藝融合”的口腔醫學美育課程體系的創建和應用研究 徐艷/張瑋 南京醫科大學 重點 品牌專
業
81 2-7 地理信息科學專業“課程思政資源庫”建設及應用 張書亮/楊昕 南京師范大學 重點 品牌專
業
82 2-7 教師教育課程思政改革的理論與實踐研究 戴斌榮/柴江 鹽城師范學院 重點
83 2-8 面向新工科的土木類專業混合式“金課”課程體系建設研究與實
踐 陸金鈺/王景全 東南大學 重點 品牌專
業
84 2-8 “互聯網+教育”背景下基于設計思維的課程設計與教學實踐研究 陳明選/王志軍 江蘇省高等學校教育技術研究會 重點
85 2-8 從“精”向“金”升級的高校專業課程教學質量保障研究——以
南京林業大學國家精品課程《人造板工藝學》為例 周曉燕/劉奕琳 南京林業大學 重點
86 2-8 新時代藥學金課體系建設研究 唐偉方 中國藥科大學 重點
87 2-9 大類培養模式下公共數學課程的教學改革與實踐
高校教育改革課題立項條件:
(一)選題應依據國家、省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有關教育教學改革的要求,結合江蘇高等教育綜合改革試點和本單位的實際情況,具有一定的理論和實踐價值,富有創新性,致力于研究和解決創新人才培養中面臨的關鍵問題,重點在人才培養體制、模式、途徑、方法和評價等方面進行突破,對深化人才培養模式改革有重要作用,具有較強的針對性。
(二)研究目標明確,研究思路清晰,有整體的研究與實施方案,有明確的預期成果。
(三)研究成果具有較強的實踐意義和較好的推廣價值。
(四)有較好的研究基礎和較強的研究力量,學校積極支持,在人員、經費和條件等方面有保障措施。
以上就是高校教育改革課題立項知識,課題要具有綜合性,前瞻性,先進性,創新性和實踐性,立項課題也會有一般課題,重點課題,重中之重課題,課題立項條件非常嚴格,更多相關要求也可隨時咨詢在線學術顧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