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 分類:推薦論文 次數:
現代中醫藥對桃葉珊瑚的生藥學探討 推薦本站優秀期刊:《現代中醫藥》(雙月刊)曾用刊名:(陜西中醫函授)1981年創刊,是由陜西省教育廳主管、陜西中醫學院主辦的中醫學類醫學期刊。
【摘要】目的對桃葉珊瑚的藥材性狀、顯微特征、化學組分進行研究,為進一步開發利用桃葉珊瑚提供依據。方法通過顯微鏡觀察桃葉珊瑚葉的橫切面和粉末圖,采用化學組分系統預試和薄層色譜方法對其藥材性狀特征和化學組分進行分析研究。結果通過顯微鑒別、化學組分系統預試和薄層色譜法,較全面地分析了桃葉珊瑚的藥材性狀特征和化學組分。結論桃葉珊瑚藥用組分復雜多樣,具有廣闊的開發前景。
【關鍵詞】現代中醫藥,桃葉珊瑚,生藥, 薄層色譜
桃葉珊瑚Aucuba chinensis Benrth 是山茱萸科桃葉珊瑚屬植物。在我國南方分布較廣,野生資源比較豐富,民間多用其葉治療燒傷、燙傷,用根以祛風除濕、活血化淤[1]。自日本學者從日本桃葉珊瑚Aucuba japonica Thunb.中得到桃葉珊瑚苷(aucubin)后,許多學者對桃葉珊瑚苷的藥理作用進行了研究[2,3],而至今對桃葉珊瑚的生藥研究較少。現對藥材性狀、解剖組織結構、化學成分等方面進行研究,以期為該藥材的臨床應用、質量標準的制定以及合理開發利用野生資源提供科學依據。
1 器材
1.1 儀器 生物攝影顯微鏡(MoticBA200);三用紫外分析儀(ZF-2)、939全自動薄層制板器等。
1.2 材料與試劑 桃葉珊瑚鮮藥材采自峨眉山仙森苗圃種植場(經西南交通大學藥學院宋良科副教授鑒定);桃葉珊瑚苷對照品(France Fluka 55561,puriss.≥99.0%);硅膠G(青島海洋化工廠);實驗所用各種試劑均為分析純。
2 方法
2.1 生藥性狀 取桃葉珊瑚枝葉,對形狀、大小、色澤、表面特征、斷面特征及氣味等性狀進行描述。
2.2 顯微鑒別 取桃葉珊瑚枝葉,組織制片、粉末制片,繪制該藥材的顯微特征圖,并進行描述。
2.3 化學系統預試取干燥的桃葉珊瑚藥材,粉碎過60目篩,得供試粉末。
取藥材粉末2 g,加入到100 ml水中浸泡過夜,濾取10 ml濾液為試液Ⅰ,供氨基酸檢查;取上述剩余藥渣及浸液于60℃水浴中加熱10 min,立即過濾,濾液為試液Ⅱ,供糖與多糖、皂苷檢查。
取干燥藥材粉末5 g,加入95%乙醇,于70℃水浴中加熱回流兩次,每次加入95%乙醇50 ml,回流30 min,濾過,合并兩次濾液為試液Ⅲ,供酚類與鞣質、有機酸、蒽醌類、香豆素、黃酮類、強心苷檢查。取干燥藥材粉末5 g,加入0.5%鹽酸乙醇溶液,水浴中加熱回流兩次,每次加入0.5%鹽酸乙醇溶液50 ml,回流30 min,乘熱過濾,合并兩次濾液為試液Ⅳ,供生物堿檢查。
取干燥藥材粉末2 g,加入20 ml石油醚,于70℃水浴中回流15min,過濾得試液Ⅴ,供甾體及揮發油檢查。
2.4 薄層色譜鑒別 分別取上述試液Ⅰ,Ⅱ,Ⅲ,Ⅳ,Ⅴ,點于硅膠G板,點樣量3 μl,按表2中色譜條件展開,顯色,觀察結果。
3 結果
3.1 藥材性狀 呈橢圓形、距圓形,長9~18 cm,寬3~6 cm。先端具尖銳尾尖,基部楔形,邊緣具疏鋸齒,上表面褐黑色或棕黑色,葉面皺縮,葉脈下陷;下表面棕褐色至棕色,中脈明顯突出。葉柄長0.8~2 cm,被毛,革質而脆,易破碎。無臭,味淡微澀。
3.2 顯微特征
3.2.1 橫切面特征 上表皮細胞排列緊密,外被8 μm角質層,下表皮可見多數短非腺毛;葉肉組織細胞中柵欄組織與海綿組織無明顯分化,下側細胞間隙比上側更大,含大量葉綠體。葉柄維管束常呈三束等腰狀排列,葉脈維管束呈半圓形,葉中脈薄壁組織中有少量分泌細胞散布,長非腺毛在葉柄處較多(見圖1)。
1.非腺毛 2.薄壁細胞 3.導管 4.環式氣孔 5.淀粉粒
1.上表皮 2.柵欄組織 3.海綿組織 4.厚角組織
5.維管束 6.下表皮 7.非腺毛
圖1 桃葉珊瑚顯微特征圖
3.2.2 表面特征上表皮細胞不規則長方形,排列緊密,細胞長軸50~90 μm,短軸30~65 μm,垂周壁念珠狀增厚且呈波浪狀彎曲,細胞內含大量淀粉粒,無氣孔(圖1)。
下表皮細胞類方形或長方形。長軸38~40 μm,短軸18~20 μm。葉脈通過處薄壁細胞兩側氣孔及非腺毛比較密集。氣孔環式,由5~7個不規則副衛細胞組成,環直徑36~45 μm。非腺毛多見,基座細胞5~6個。保衛細胞、表皮細胞中淀粉粒明顯可見。可見多數非腺毛(見圖1)。
3.2.3 粉末特征 藥材粉末棕褐色,味淡微澀。非腺毛長380~480 μm,寬32~50 μm(圖1)。薄壁細胞長80~150 μm,寬35~50 μm(圖1C-2)。導管多為螺紋,直徑6~8 μm(圖1C-3)。氣孔由5~7個細胞組成環式(圖1C-4)。淀粉粒直徑4~10 μm,臍點明顯(圖1C-5)。
3.3 化學成分預試 化學成分預試結果見表1。
3.4 薄層色譜鑒別 薄層色譜實驗結果見表2。
表1 桃葉珊瑚中化學成分預實驗結果
檢查項目結果氨基酸+糖與多糖+皂苷+酚類與鞣質+有機酸+-生物堿-蒽醌類+香豆素+強心苷+-黃酮類+-甾體+揮發油-
表2 桃葉珊瑚中化學成分薄層色譜實驗結果
檢查項目展開劑顯色劑試液斑點個數斑點顏色結論板A正丁醇-醋酸-水(4∶1∶5)茚三酮試液Ⅰ,Ⅱ,Ⅲ,Ⅳ2紫紅含兩種氨基酸板B正丁醇-醋酸-水(4∶1∶5)茴香醛試液Ⅰ,Ⅱ,Ⅲ,Ⅳ7棕黃、紅色含糖及苷類板C正丁醇-醋酸-水(4∶1∶5)10%磷鉬酸試液Ⅰ,Ⅱ,Ⅲ,Ⅳ2藍色含兩種皂苷(上層)板D醋酸乙酯-乙醇-冰醋酸10%三氯化鐵試液Ⅰ,Ⅱ1藍色含酚類及鞣質(20∶20∶1)板E正丁醇-醋酸-甲醇(4∶1∶5)熒光(365nm)Ⅱ,Ⅲ,Ⅳ條狀藍紫色含蒽醌及香豆素類 板F正丁醇-醋酸-甲醇(4∶1∶5)熒光(365nm)Ⅰ,Ⅲ,Ⅶ條狀黃色可能含黃酮類板G氯仿-甲醇(30∶1)10%磷鉬酸試液Ⅲ,Ⅳ,Ⅴ2藍色含甾體
4 小結
桃葉珊瑚葉橫切面中葉柄維管束排列方式特殊,與其它類藥材區別較大,不易混淆。
桃葉珊瑚在四川分布較廣,民間認為以完整、厚實、黑亮者為佳,與色譜分析基本一致。
桃葉珊瑚含環烯醚萜類化合物。從色譜圖分析含有桃葉珊瑚苷較多,有待進一步的做定量分析。
桃葉珊瑚中化學組成主要包括:氨基酸、糖類、皂苷、酚類與鞣質、蒽醌類、香豆素、甾體。
【參考文獻】
[1] 中國藥材公司.中國中藥資源志要[M].北京:科學出版社,1994:826.
[2] 李發榮,楊建雄,沈小婷. 桃葉珊瑚甙的體外抗氧化研究[J].2004,32(3):98.
[3] 趙 暉.杜仲葉藥理作用研究(1)-抗衰老作用[J].國外醫學·中醫中藥分冊,2000,22(3):151.
級別:CSSCI南大期刊,北大期刊,統計源期刊
ISSN:1001-4233
刊期:進入查看
格式:咨詢顧問
級別:北大期刊,CSSCI南大期刊
ISSN:1671-7465
刊期:進入查看
格式:咨詢顧問
級別:CSSCI南大期刊,北大期刊,統計源期刊
ISSN:1005-9245
刊期:進入查看
格式:咨詢顧問
級別:北大期刊,統計源期刊,CSSCI南大期刊
ISSN:1000-5560
刊期:進入查看
格式:咨詢顧問
數據庫:SCI
ISSN:2045-2322
刊期:進入查看
格式:咨詢顧問
數據庫:SCI
ISSN:0284-1851
刊期:進入查看
格式:咨詢顧問
數據庫:SCI
ISSN:2352-4928
刊期:進入查看
格式:咨詢顧問
數據庫:SCI
ISSN:0169-4332
刊期:進入查看
格式:咨詢顧問
數據庫:SCI
ISSN:0960-7412
刊期:進入查看
格式:咨詢顧問
數據庫:SCI
ISSN:0048-9697
刊期:進入查看
格式:咨詢顧問
數據庫:SCI
ISSN:0191-2917
刊期:進入查看
格式:咨詢顧問
數據庫:SCI
ISSN:1741-7007
刊期:進入查看
格式:咨詢顧問
數據庫:SCI
ISSN:2238-7854
刊期:進入查看
格式:咨詢顧問
數據庫:SCI
ISSN:2214-7144
刊期:進入查看
格式:咨詢顧問